s 阅读页

第八章 是谁阴死刘演

  王莽死,长安陷,大新王朝就此完蛋,更始军诸将弹冠相庆,上至皇帝刘玄,下至无名步卒,皆大欢喜。但有位仁兄注定高兴不起来,便是我们这幕历史好剧的主角刘秀。因为不久前,他的胞兄刘演死了。

刘演是被阴死的。确切地说,刘演是被刘玄、朱鲔、李轶等人合伙阴死的。

与前面刘演数次被阴略有不同,这次刘玄成了阴人的主角,朱鲔等人反成了配角。

刘玄成熟了,最起码在阴人上成熟了。

“阴人的原因”

其实,刘玄想阴刘演已经很久了。

刘玄阴差阳错做了更始军的皇帝后,因手无寸功,而且动不动就紧张得“口不能言”,汗流浃背,一直没有得到诸位军事将领的支持。如更始军中以作战骁勇着称的猛将刘稷,就多次在私下里放话说:带领我们造反以图大业的是刘演兄弟,刘玄算是哪山上的。蔑视之情溢于言表。

更让刘玄郁闷的是,自己不但在更始军内部得不到广泛拥戴,即使在外部也很少有人买自己这个更始军法人代表的账。比如着名的宛城攻坚战中,因为宛城有岑彭这样的名将固守,更始军打了几个月,直打到城内弹尽粮绝、人相食,仍然没有打下来。这时,岑彭为了避免宛城成为一座死城,主动请降。但在投降之前,岑彭提出了一个条件,正是这个条件,让刘玄动了对演的杀心。岑彭提出的条件是,投降可以,但我只向刘演投降。因为在岑彭看来,更始军茫茫数十万人,却只有刘演有接受自己投降的资格。

向自己看得起的人投降,我相信这是岑彭的本意。这就是名将的气节,纵使投降也不例外。

条件很简单,但破坏力很大。岑彭的投降条件很有挑衅意味,最起码表现了这样一种含义:你刘玄虽然是皇帝,但我岑彭就是瞧不起你。这摆明着向刘玄讲:刘演比你强,在我眼中,刘演才是更始军的正主。

这不是反间计,因为刘演到达宛城战场后,岑彭确实没有食言,向他投降了。

岑彭投降更始军,荆州重郡宛城得以攻克,而城中数万百姓也得以生还。岑彭举城而降,大家很高兴,但刘玄却气不打一处来。

在刘玄看来,那个投降条件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的程度,要远远大于岑彭投诚所带来的实际好处。为了挽回那可怜的自尊,刘玄决定做件很不地道的事,即杀掉已经投降了的岑彭。

好在这只是刘玄个人的想法,包括刘演在内的绝大部分更始军将领都表示反对。反对的原因很简单,可归纳为两点——第一点,在中国古代,因为降字和祥字谐音,敌人投降(假投降不算)一向被看做是上天赐予本方的祥瑞,杀降不祥,违背上天的意志行事是件很不吉利的事。

第二点,现实一些来看,当时更始军所占领的地带,大致尚局限在荆州、豫州(今湖北、河南)交界处,而且王莽还没死,昆阳大战尚在进行,如果贸然杀死岑彭,造成的恶劣影响是难以弥补的,以后谁要打算向更始军投降,可能首先要掂量一下了。

写到这里,要表扬一下刘演同学。刘演一向以为人处世像其老祖宗刘邦自居,但公道点说,单就个人道德而言,刘演把自己与刘邦相提并论实在是有些贬低了自己。

刘演还是很讲义气的。

就在刘玄执意要杀掉岑彭的时候,刘演挺身而出,说了一席很有见地的话。

刘演认为,岑彭作为地方长官率军坚守宛城,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如今他战场起义向我军投诚,应该当做有功之臣加以封赏。以此为典范,以后向我军投诚的人定然络绎不绝。

刘演虽然已经被废了军权,但在军中影响力仍然巨大。在其一席话下,原本主张杀死岑彭的将领也认为岑彭不可杀,杀了就麻烦了。

刘玄终于发现,原来自己这个皇帝说话并不一定是算数的。岑彭虽然把自己狠狠地恶心了一顿,但自己不但废不了他,反而要拿他当功臣,给他封赏,真是天理都让狗吃了。

然而众议难违,刘玄虽然很不情愿,到底还是没把岑彭怎么样。在刘演的力主之下,刘玄册封岑彭为归德侯。这个侯封得很有创意,封地在千里之外,与更始军八竿子打不着的北地郡。

刘演让刘玄越来越看不顺眼了。

关于刘演,刘玄想了很多。刘玄的最终想法是,虽然自己这个皇帝来的不够光明正大,但毕竟是皇帝,而且经过数月的实习期,自己这个皇帝虽然不够集权,与王莽相比差老远了,但做皇帝的确是件很美妙的事情。比如更始军内的实权派人物王匡,虽然手掌大权,甚至能够对自己行废立,但哪次见了自己不行三拜九叩之礼,一口一个臣?比如每次战斗结束,俘获的财宝女人,哪次不是先由自己可劲挑?比如……总之,做皇帝的好处实在说不完,哪怕是个傀儡皇帝。现在你岑彭拿皇帝不当干部,而你刘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有这么大影响力,愣是让我没杀成岑彭,恶气没出倒是小事,对我皇位的威胁则是大事了,放任下去怎么得了。

打蛇不死,反被蛇咬,刘玄决定借上次阴刘演之余力,彻底阴死刘演。

就刘演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来看,偶尔恶心他一把是可以的,想弄死他,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起码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个条件,要得到更始军将领特别是王匡等人的支持。

第二个条件,要有一个除掉刘演的合适的机会。

要实现第一个条件,就必须让王匡等人得到好处,或者认识到不除掉刘演的坏处。刘玄没有刘演那么好的口才,而且还有动辄口不能言的毛病,所以靠游说来说服王匡等人是不现实的。

刘玄在等一个机会。

苍天不负有心人,此人不分好人与坏人,这个机会终于让刘玄等来了。

这个机会便是昆阳大战的胜利。

我们知道,刘秀在昆阳大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昆阳大战结束后,刘秀的个人威望已经达到巅峰。

我们还知道,人们向来有看不惯别人好的通病,这个毛病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嫉妒。

刘秀巅峰了,王匡等没达到巅峰的人就看不惯了。而且,刘秀的巅峰让其兄刘演有借其威望来个咸鱼翻身的可能。一旦刘演翻身,爬不上巅峰的王匡等人就只能去跳悬崖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刘家兄弟永远翻不了身。

只有死人是永远翻不了身的。

刘秀尚在前线打仗,收拾他很有危险性,也不现实。得了,就让刘演再吃一次亏吧。

于是,为了阴死刘演这一共同目的,刘玄和王匡等人再次走到了一起。

“阴人的技术”

阴人,特别是要把人阴死是一门很深很有技术性的工作,需要集思广益,又需要严格保密。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论证,以及数次现场演练,刘玄等人终于制定好收拾刘演的方案。

一百多年前,一位叫司马迁的猛人因为上书替投降匈奴的将军李陵辩护,被一代雄主刘彻废了做人尤其是做男人的根本。在那个年月,伟大的武学着作《葵花宝典》还没有横空出世,而司马迁似乎也没有入宫成为一代伟大的太监的可能,如此说来,摆在司马迁前面的大致就只有两条路:要么立即死去,要么赖活着等死。

但猛人毕竟是猛人,司马迁既没有立即死去,也没有赖活着等死,他找到了第三条路。

这是一条艰辛之路,艰辛得一般人根本走不了。

这又是一条通往巅峰的路,所谓巅峰,就是一般人怎么爬都爬不上去,而且想都不敢想。

这条路通往的目标——“成功”二字的前面,恐怕还要加上“伟大”一词来修饰。

这条路,司马迁走完了,其标志是伟大的史学着作《史记》问世,堪称艰苦卓绝。

整个西汉乃至东汉初年,因为造纸术还没有发明,纸尚未问世,而帛又比较昂贵,因此文字是刻在竹简(木简)上的,这不仅不方便阅读,而且影响了书籍的流通。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史记》在当时应该没有成为畅销书,能够原本阅读《史记》的也就限于部分达官贵人和学者。

但这并没有影响《史记》特别是其记载的生灵活现的历史故事的转播,因为在媒体尚未成形的年代,文化传播的方式除了书籍,就是口头传播,比如三五人扎堆讲故事、说书、编戏剧、顺口溜等,这在文化传播中的比重似乎要相对更大一些。

很显然,刘玄就是口头传播的受益者之一,因为他当年听的一则“鸿门宴”

的故事,今天终于要派上用场。

当然,至于这个故事是小时候刘玄他妈哄他睡觉时讲的,还是在村东头大槐树下从老刘头那里淘换来的,已经无法查考了。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当年刘玄在听这个故事时十分上心,以至于数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回忆起当年听故事的情景,刘玄感慨万千。感慨之余,肚子里墨水不多的他决定来个照葫芦画瓢,也给刘演上演一出“鸿门宴”,角色安排如下——导演兼项羽饰演者:刘玄;刘邦饰演者:刘演;范增饰演者:申屠建。

为了痛痛快快干掉刘演,刘玄决定不在宴会上安排舞剑这一娱乐项目,故省去项庄、项伯等人戏份。至于张良、樊哙等角色,因实在找不出合适的演员,故亦统统删去,这也是刘演和其祖刘邦的差距。

顺便说一下,这场独幕剧没有征得主演刘演的同意,意思是不管你有没有档期,都必须按时出演。因为刘玄不仅是导演,而且是戏霸。

之所以没给王匡安排角色,是因为这位仁兄有任务出差了——正在攻打洛阳。

一切安排妥当,锣鼓敲响,好戏开场。

接到赴宴请柬的刘演略有些迟疑地步入会场,周围一双双冷眼盯得他直发毛,凭直觉,刘演知道此时四下里已经埋伏了不少刀斧手。但他自信地认为,这些刀斧手不是针对自己的,因为自己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而且胞弟刘秀刚在前线打了大胜仗,无论从什么地方讲,这都是更始军重用我们兄弟俩的时候。

可能是为了维护宴会安全吧,刘演如此安慰自己。

但刘演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残酷的政治斗争,向来是不讲规则的。在政治斗争中,道理对错论斤卖,不值一文钱。

见刘演到席,刘玄很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刘玄说:来,刘,到我这里来,让哥哥(刘玄是刘演族兄)看看你的宝剑(更始取伯升宝剑视之)。

皇帝突然提出要看自己的宝剑,刘演虽然觉得很诡异,但是没理由不答应,只好把自己的宝剑递了上去。

按照古时的礼节,臣子给帝王递东西,学名叫做“呈”,其大致动作是,臣子双膝跪地,双手捧物高过头顶,头微低,目视正前下方。

这种姿势,在搏击中,属于那种毫无反抗能力任人宰割的姿势。

按照预案,当刘演摆出这种姿势呈上自己的宝剑时,刘玄则接过宝剑顺势把刘演的脑袋砍掉(写至此,刀斧手们可能真的只是保护宴会防止意外的。当然,这个意外是指刘玄等人万一无法控制局势的情况下)。

这是一个歹毒的杀人计划,不但让被害人在临死之前还要向自己摆出臣服的姿态,而且连作案工具都要让被害人自带。

剧情的发展很快脱离了剧本。

因为刘演虽然不是刘邦,没有张良、樊哙一班文臣武将相助,但刘玄更不是项羽,平时搞搞阴谋出出主意还可以,根本就没有亲自操刀杀人的胆量。

在关键的时刻,刘玄胆怯了,害怕了,面对在他面前的那颗活生生的脑袋,刘玄始终没敢拿剑砍下去。

这时,在一边的御史,范增的饰演者申屠建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玉玦(玦,决也,意味早做决定),示意刘玄快点下手。

但刘玄那一剑到底没砍下去。

当然,正低着头恭恭敬敬地等着皇兄欣赏自己宝剑的刘演是没有机会意识到这些的,他接过刘玄还回来的剑,之后入席喝酒吃肉,俨然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的派头。

刘演虽然没有意识到,但他的舅舅樊宏有幸欣赏了这幕阴谋剧转化为闹剧。

俗话说,亲娘舅。意思为舅舅像自己的亲娘那样亲。且不管舅舅到底有没有亲娘那样亲,但向自己的亲外甥尽一点提醒的义务还是必须的。

宴席散后,樊宏找到了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刘演,告诉了他在宴会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樊宏说,当年在鸿门宴上,范增举着玉玦向项羽示意,让其下决心弄死你的祖宗刘邦。今天的宴会上,申屠建也拿着玉玦朝刘玄比划,是不是准备对你下手啊。

刘演显然把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不但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而且一笑就把樊宏打发了,连句人话都没说,即伯升笑而不应。

真不知道刘演是怎么想的,只能遗憾地说,大意了,实在是大意了。

刘演接下来的一个又一个错误加愚蠢的举动,再次让刚刚逃离生天的他重新上了阎王爷的记名簿。

“被阴的悲哀”

第一个错误,相信不该相信的人,或者说相信了小人。

该小人有名有姓,他便是李通(希望大家还记得这个人)的胞弟李轶。因为自己老哥李通的关系,李轶也参加了刘秀在宛城发起的反莽大起义,和刘演、刘秀等人成了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用铁哥们来形容此时李轶与刘演兄弟的关系,那是一点也不过分。但很快,这个铁哥们就变成了瓷哥们,表面很光滑,但一碰就碎,经不住摔打。转变的原因很简单,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叫见利忘义。用一句话来表述,叫一旦牵涉到利益,别说铁哥们,哪怕是钢哥们,翻脸都比翻书快。

自从刘演第一次被阴,被废了军权时始,李轶就已经倒向刘玄阵营了。

在李轶看来,再跟着刘演兄弟混已经没前途了,跟着刘玄混最起码有两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第一个好处,刘玄是皇帝,跟着刘玄混名正言顺,而跟着刘演混很有可能被视作拉帮结派,后果很值得警惕。

第二个好处,刘玄是皇帝,官比刘演大不说,而且直接执掌封赏大权,比如刘演那个司徒还是刘玄封的。

李轶倒向刘玄之后,刘玄确实没有让李轶失望,拜他为五威将军,封舞阴侯。

李轶倒向刘玄后,并没有马上和刘演兄弟决裂,而是表面上与刘演照样铁得分不开,暗地里却做着损人利己的勾当。当然,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把你卖了还要让你帮他数钱,是小人的标志性特征和基本伎俩。

可怜的刘演,还一直以李轶为知己,其迷恋的程度超过了对亲兄弟刘秀的信任。

一般来说,能做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的人,其眼光都很毒,都有较强的识人鉴人能力。

刘秀就是这样一个人,早在昆阳大战的时候,他就发现李轶不是个东西了。

昆阳大战结束后,在前线带兵的刘秀多次通过各种方式提醒刘演,说李轶是个小人,不但不应该信任他,而且一定要提防他,但每次刘演都把刘秀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犯下的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刘演终要为自己的大意或过于自信埋单。

第二个错误,是不懂得政治斗争,或者根本不把政治斗争当回事。

用你死我活来形容政治斗争,那是一点也不过分。而政治斗争最残酷的地方不是实打实地较量,而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且防不胜防。

在宴会上砍掉刘演脑袋的计划失败后,刘玄等人并没有死心,而是接着安排下一场戏。与上一场简化版的“鸿门宴”相比,接下来上演的这场戏明显有更高的艺术水平,倾注了刘玄等人的心血。

这不再是独幕剧,而是有情有景有色的连续剧。

“阴人电视剧”

第一集,据李轶侦知,刘演的部将加亲信刘稷曾讲过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带领我们造反以图大业的是刘演兄弟,刘玄算是哪山上的。

第二集,刘玄、朱鲔、李轶等人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在刘稷及其反动口号上做文章。

李轶认为,刘稷是个粗人,比较好收拾。一旦收拾了刘稷,依刘演的性格,肯定会来为刘稷求情,到那时设个套把刘演装进去。

刘玄等人对李轶的见解深表赞赏。

第三集,刘玄册封刘稷为抗威将军,试探刘稷的态度。果不出所料,这位粗人只认刘演兄弟,根本不认什么更始皇帝,面对刘玄对自己的封赏,不但不表示感谢,而且根本没有接受的意思。

第四集,刘玄以“忤逆犯上”罪,下令抓捕刘稷。为保证抓捕行动成功,刘玄一次性派出士兵数千人执行该任务,出乎意料的是,刘稷根本就没有反抗。

第五集,刘玄公布刘稷罪行,决定处死。在意料之中,刘演出面固争,认为刘稷是被冤枉的,应当马上无罪释放。言辞激烈,情绪激动,估计使用了辱及他人父母或祖宗的词汇。

第六集,刘演被列为刘稷的同伙,当即处死,办事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在刘玄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在刘演的积极配合下,更始军主要将领之一、喜仿其祖刘邦行事终不及刘邦的刘演终于被阴死了。这在当时是一件政治上的大事,也是刘秀人生中另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