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九、如何辨别庄股与主力股

  庄股指主力大户大比例持仓,一般最少流通盘的35%以上,多则可达85%流通盘,如湘火炬,合金投,中科创,亿安等,主力股指有部分资金或短线客,在某一阶段介入的个股。两者区别为:

  (1)持仓量不同。庄股一般最少持仓流通盘的35%以上,多则可达85%流通盘,如湘火炬,合金投,中科创,亿安等,而主力股一般仅几十万,几百万股,持仓不会超过20%流通盘。

  (2)连惯性不同。庄股主力大户在操作时具有连惯性,一般不会出光某只股,而采用高抛低吸部分筹码来摊低成本,而主力股只选择某段时期介入,获利后即全线抛出另选一只,不在一只股上过久停留,若以后看好,高位再追买也不怕。

  (3)周期不同一只庄股从建仓至出货最少要1年半,平均在2年以上(视其控盘度),而主力股时间周期很短,多则3-4个月,少则1-2天。

  (4)从上榜席位看,庄股其上榜席位具有连惯性,即底部上榜席位至始至终均在其中出现,而主力股其席位不同,即每次上榜者不重复出现。

  (5)运作时机不同。庄股主力大户建仓时机选择大盘下跌时或个股出利空时,而主力股发力则选择大盘走好或出突发性利好时。

  (6)资金实力不同,庄股至少2亿以上,主力股仅需几百万,最多1亿,即使有1亿也很少会全部投入。

  (7)K线形态不同。由于庄股高度控盘,其对K线的控制游刃有余,对关键价位的细微控制很好,甚至可以一天仅让其在几分钱区间振荡,拉升区可连续收阳,如0008,600710,而主力股则波动起伏较大。阴阳线交错,常有中阴出现。此为主力大户无法控制盘口所至。

  (8)均线上,由于主力锁仓型拉台,中期市场成本沉在底部,中期均线发散,不会粘合。重叠或交叉,而主力股由于大起大落,中短期市场成本相差不远,均线上下穿叉。

  庄股与主力股另有一些区别方法,这里就不再阐述。分清其两者区别有利于您的操作思路。不过,据笔者发现,99年末以来,市场中庄股显著减少,多为主力股,这可能一与中小投资者水平不断提高,分析软件越来越先进,仓位大也必定难出逃有关,二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经阶段的结果。

  巧算与摸清庄家的持仓量和持仓成本

  投资者要想在股市中赚大钱就必须跟庄,要跟庄就必须摸清庄家的底细,最重要的当然是庄家的持仓量和成本。这两者都是庄家的最高机密,是不能泄露的。怎样才能从K线图和成交量中巧算庄家的持仓量和成本呢,经过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有人认为用换手率来计算是相当准确的。

  1.持仓量越大越好

  换手率的计算公式为:成交量除以流通股总数乘以100%。因为要计算的是从庄家开始建仓到开始拉升这段时间的总换手率,因此,周线图的参考意义最大。参看个股的周K线图,周均线参数可设定为5、10、20,当周K线图的均线系统呈多头排列时,表明该股有庄家介入。只有庄家大量资金介入时,个股的成交量才会在低位持续放大,这是庄家建仓的特征。因为筹码的供不应求,使股价逐步上升,才使周K线的均线系统呈多头排列,也就可以初步认定是找到了庄家。

  无论是短线、中线还是长线庄家,其控盘程度最少都应在20%以上,只有控盘达到20%以上的股票才炒得动,少于20%的话,除非大市极好,否则是做不了庄的。控盘在20%至40%之间,股性最活,但浮筹较多,上涨空间较小,拉升难度较高。控盘量在40%至60%之间,股票的活跃程度更好,空间更大,达到了相对控盘。若控盘量超过60%,则活跃程度较差,但空间巨大,是绝对控盘,大黑马大多产生在这种控盘区。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律呢?因为一只股票流通量的20%一般是锁定不动的,这些是绝对的长线投资者。在剩余的80%流通筹码中,只有20%是最活跃的浮动筹码,如果你把这20%的筹码收集完毕,市场上就很少有浮筹了,能大体上控盘。而其中的60%是相对稳定的筹码,若庄家再吸纳一半,即30%,庄家就是50%控盘,加上长线投资者的20%,等于控制了70%的筹码,庄家就能控制股价的运动方向。若庄家控盘60%以上,外面的浮筹只有20%,庄家就能随心所欲地控制股价。投资者跟庄时最好跟持仓量超过50%的庄,持仓量当然是越大越好,因为升幅与持仓量大体上呈正比。

  2.跟踪分析在低位换手率超过300%个股一般而言,股价上涨时庄家的成交量为30%左右,在下跌时为20%,上涨时放量,下跌时缩量,可初步假设放量与缩量比为2比1,在一段时间内,庄家持仓量为(2×30%)――(1×20%)

  60%――20%

  40%,即在上升和下跌换手率均为100%时庄家的控筹程度。但这样计算过于复杂,我们可粗略计算,在这段总换手率为200%的时间内,庄家可能持筹40%,当总换手率为100%时可吸纳的筹码应为(40%)/(200%)×100%

  20%。

  从周KD指标低位金叉及周成交量在低位温和放大之时开始计算,至所计算的那一周为止,把各周成交量相加为周成交量总量,然后再除以流通盘再乘以100%,即为总换手率。总换手率为100%时,庄家的持仓量为20%,总换手率为200%时,庄家的持仓量为40%,总换手率为300%时,庄家的持仓量为60%,总换手率为400%时,庄家的持仓量为80%。这是依据每换手100%庄家可吸筹20%推算的。

  一般而言,当总换手率达到200%时,庄家会加快吸筹,拉高建仓,因为低价筹码已没有了,这是短线介入的良机,而当总换手率达到300%时,庄家基本上已吸足筹码,接下来要急速拉升或强行洗盘,应从盘口把握庄家的意图,切忌盲目冒进,被动地从短线变为中线。这时就要参考一下短线指标KDJ了,特别是60分钟KDJ指标若处于较高的位置,可等待指标调低后再介入,这样既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又可避免短线被套。通过计算总换手率就可大致判断庄家的建仓及锁筹程度,可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时间最短化。这对分析那些刚上市不久的新股准确率尤其高。在平时的看盘中,可跟踪分析那些在低位换手率超过300%的个股,然后综合其日K线、成交量及结合一些技术指标来把握介入的时机。

  3.计算庄家成本采用两种方法估算

  (1)若用宏汇分析软件最为简单,用Shift+一两个键就可估算出换手率及成本价。

  (2)一般而言,中线庄家建仓时间大约为40至60天,即8至12周,取其平均值10周,从周K线图上,10周均价线可客观认为是主力的成本区,这种算法有一定的误差,但不会偏差10%。庄家操盘的个股升幅最少在50%以上,多数为100%。一只股票从行情的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升幅若为100%,庄家的正常利润是40%。把主力的成本算出后,在这价位上乘以150%,此即为庄家的最低目标位。若非迫不得已,庄家绝不会亏损离场。

  成本分布形态的看盘技巧

  移动成本分布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象形性和直观性。它通过横向柱状线与股价K线的叠加形象直观地标明各价位的成本分布量。在日K线图上,随着光标的移动,系统在K线图的右侧显示若干根水平柱状线。线条的高度表示股价,长度代表持仓成本数量在该价位的比例。

  也正是由于其象形性,使得移动成本分布在测定股票的持仓成本分布时会显示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些形态特征正是股票成本结构的直观反映。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形成机理和不同的实战含义。

  1.单峰密集

  单峰密集是移动成本分布所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密集峰形,它表明该股票的流通筹码在某一特定的价格区域充分集中。单峰密集对于行情的研判有三个方面的实战意义:

  当庄家为买方股民为卖方时,所形成的单峰密集意味着上攻行情的爆发;

  当庄家为卖方股民为买方时,所形成的单峰密集意味着下跌行情的开始;

  当庄家和股民混合买卖时,这种单峰密集将持续到趋势明朗。

  正确地研判单峰密集的性质是判明行情性质的关键所在,也才会有正确的操作决策。

  根据股价所在的相对位置,单峰密集可分为低位单峰密集和高位单峰密集。

  形态特征:成本分布在某一价格区域高度密集,形成一个密集峰形。在这个密集峰的上下几乎没有筹码分布。

  形成机理:在单峰密集区域,流通筹码实现了充分换手;上方的筹码割肉,在单峰密集区域被承接;下方的筹码获利回吐,在单峰密集区域被消化。几乎所有的筹码在单峰密集区域实现了成交换手。

  2.多峰密集

  形态特征:股票筹码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价位区域,分别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密集峰形;上方的密集峰,称为上密集峰;下方的密集峰,称为下密集峰;中间的密集峰,称为中密集峰。

  形态种类:根据上下峰形成的时间次序不同,可分为下跌多峰和上涨多峰。

  (1)下跌多峰。

  下跌多峰是股票下跌过程中,由上密集峰下行,在下密集峰处获得支撑形成下密集峰,而上密集峰仍然存在。

  形成次序:上密集峰――下密集峰。

  形成机理:上密集峰被击穿,股价下行在下密集峰处受到支撑,止跌企稳。上密集峰的部分筹码割肉至下密集峰,形成多峰密集。通常上密集峰称为套牢峰,下密集峰称为吸筹峰。

  多峰密集中最典型的是双峰密集。

  双峰密集是由上密集峰和下密集峰构成,对股价的运行有较强的支撑力和阻力。当股价运行至上密集峰处常常遇到解套压力,受阻回落;当股价运行至下密集峰处常被吸筹承接而反弹。为此,也可将上密集峰称为阻力峰,下密集峰称为支撑峰。

  峰谷:双峰之间称为峰谷。峰谷常常被填平,使双峰变成单峰。由于双峰的上峰为阻力位,下峰为支撑位,股价通常在双峰间上下震荡运行,最终将上下峰消耗掉,在原峰谷的位置形成单峰密集,这就意味着吸筹整理阶段告以段落。

  当股价处于下跌双峰状态时,一般不会立即发动上攻行情。因为如果股价迅速突破上峰,展开上攻行情,就会使市场获利分布不均匀,下峰获利较高,如果市场追涨意愿不高,庄家就会面临下峰的获利抛压和上峰的解套抛售的双压力,给庄家的拉升带来困难。

  必须指出,峰谷仅对下跌双峰具有意义;只有下跌双峰才会在峰谷处形成二峰合一的单峰密集。

  (2)上涨多峰。

  上涨多峰是股票上涨过程中,由下密集峰上行,在上密集峰处横盘震荡整理形成一个以上的上密集峰。

  形成次序:下密集峰――上密集峰。

  形成机理:股价突破下密集峰形成上行趋势,经过一段涨幅后作震荡整理。在此阶段由下峰处跟进的筹码在上峰处获利回吐,继续看涨的投资者在上峰处再次跟进,形成了上峰密集。上峰密集的筹码全部来自下峰,是下峰部分筹码移位上峰的结果。

  对上涨双峰的行情研判主要观察上下峰的变化对比。在上涨双峰中,下峰的意义非常的重大,它充分表明了庄家现阶段仓底筹码的存有量。如果上峰小于下峰行情将继续看涨,反之随着上峰的增大,下峰迅速减小,是下峰筹码被移至上峰的表现,此时庄家出货的可能性增大。

  下跌多峰密集通常最下方的峰为吸筹峰,也称支撑峰;相对于吸筹峰,每一个上峰都是阻力峰。筹码通常经震荡整理在最下峰处形成峰密集。上方的每一个峰将被逐渐消耗。下跌多峰中的上峰通常是庄家派发区域,其峰密集是庄家派发的结果,上峰筹码主要是套牢盘。

  上涨多峰通常出现在做庄周期跨度较大的股票中,该类股在长期上涨过程中作间息整理,形成多峰状态。它表明庄家仍没有完成持仓筹码的派发。

  3.成本发散

  形态特征:成本分布呈现不均匀松散的分布状态。

  形态种类:根据趋势的方向不同可分为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

  形成机理:在一轮行情的拉升或下跌过程中,由于股价的波动速度较快,使得持仓筹码在每一个价位迅速分布;对于单交易日而言,其筹码换手量增大,但整个价格波动区域呈现出筹码分散的状态。

  必须指出,成本发散是一个过渡状态,当新的峰密集形成后,成本发散将随着峰密集程度的增大而消失。

  成本密集是下一阶段行情的孕育过程,成本发散是行情的展开过程。成本分布的密集和发散将投资行为鲜明地分为两个阶段,成本密集时是决策阶段,成本分布发散是决策的实施阶段。一旦成本密集就意味着发生了大规模的成交换手。这种大规模的成交换手意味着行情的性质将发生改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