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江汉星斗 南丰名人光耀唐宋八大家

  九百九十年前,一个生命在琴城老街诞生,谁也不曾想到这是一颗降临在南丰的文学巨星,照亮唐宋历史的天空。

  这颗巨星就是曾巩,别号曾南丰。

  把这颗巨星扶持而上中天的是欧阳修,那个苍颜白发颓然醉翁亭而名位宋代大家之首者。欧阳修当年不无自豪地夸赞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

  王安石赞叹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苏轼说:“醉翁(欧阳修)门下土,杂逻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且称赞道:“人之为言,必当如此”。

  曾巩之弟曾肇说他的文章“一落纸,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唯恐得之晚也”。

  然而,曾巩文章“瞻裕雅重,自成一家”,并不为一般文学青年所能欣赏得了的。

  宋代神宗朝就有不知甚解之徒嘲贬曾巩之为文“醇于儒”类乎经学,认为古板而之文采,似乎还颇有振振之辞,因为人们提及庐陵欧阳公,就能联想起《醉翁亭记》与《秋声赋》,说及王安石,就记诵起《游褒禅山记》与《答司马谏议书》,论及苏轼,则陶然于《前赤壁赋》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而曾巩的文章鲜有耳熟能详者。

  其实不然。曾巩文章亦多名篇,如《墨池记》、《秃秃记》、《道山亭记》等。

  曾巩12岁能文,语已惊人。20岁后,因文才出众,受到欧阳修的赏识。神宗朝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曾巩作为欧阳修的积极追随者,比韩愈、欧阳修更着重于道,为文自然淳朴,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说理曲折尽意。议论文章写得纡徐委备,与欧阳修的风格近似,代表作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宋史曾巩传》评论曾巩的文章说:“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其诗歌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元代刘埙认为曾巩“平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好也。往往宋人诗体多尚赋,而比与兴寡,先生之诗亦然”。就“唐宋八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

  学术界的行家论“唐宋八大家”,说韩愈文章“如崇山大海”、柳宗元文章“如幽岩怪壑”、欧阳修文章“如秋山平远”、苏轼文章“如长江大河”、王安石文章“如断岸千尺”、曾巩文章“如波泽春涨”。曾巩的学术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

  南宋以降,盛誉不衰。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独服膺曾巩。吕祖谦编选《古文关键》时,只取曾巩,不取王安石,可见当时风尚。元末明初朱右编选《八先生文集》,开始将曾巩与韩、柳、欧、王及三苏并列。明代唐宋派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作文都推尊曾巩,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抄》,将曾巩正式列为八大家之一,这更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清代桐城派的宗祖方苞、姚鼐等将欧阳修、曾巩的文章作为楷模,从学曾入手学欧文。这种风气在从方苞到方东树的几代桐城派作家中都没有多大改变。从宋到清,虽也有少数贬抑曾巩的言论,但不是主流。

  面对同时代的群小嘲讽与中伤,曾巩习惯于沉默。

  但他的好友王安石看不下去,奋笔疾书力排众议道:“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吾语群儿莫岂伤,岂有曾了终皇皇?借令不幸贱且死,他日犹为班与扬。”王安石象刀子一样尖刻的谶言果真应验了,九百多年前中伤曾巩的群小们谁还记起?只有曾巩的文章如班固扬雄般名垂青史。

  南丰名人文化,于是在九百多年前就被曾巩捧进唐宋八大家的荣耀殿堂。

  曾巩,是南丰名人文化的坐标,是南丰名人文化的灯塔。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实行新政时,王安石特地到南丰看望曾巩,并赠以《同学一首别子固》云: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王安石是个敢作敢为的政治家,是北宋前期社会改革浪潮中孕育出来的典型的改革家,他很自信、很执拗,从不随人作计。王与曾还算得上是远房亲戚关系。

  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并问他,“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行为确实不在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之下;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扬雄。”宋神宗听了这番话,感到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你怎么说是‘吝’呢?”曾巩回答说:“虽然我们是朋友,但朋友并不等于没有毛病。王安石勇于作为,而‘吝’于改过。我所说的‘吝’乃是指他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不是说他贪惜财富啊!”宋神宗听后称赞道:“此乃公允之论。”也更钦佩曾巩为人正直,敢于批评。

  曾巩为人耿直与公正可视一斑,实乃南丰名人品格与道德之楷模。

  曾巩为官一任,造福四方,此为南丰名人文化之兼济天下之典范。出任越州通判与齐州知府时,他重拳惩治地方权豪劣绅,采用保伍制严防盗贼,并发动民众疏浚河道。任福州知府时,恩威并重整治盗贼残余确保一方安宁,并且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举措等。

  “人杰地灵有曾巩,物华天宝产橘王。”

  几乎所有的知名人士造访南丰,都不约而同地用这两句名言抒怀感兴。

  数典南丰名人,群星灿烂,风华数代。

  宋代南丰有进士212名,元、明、清三代南丰有进士156人、举人557人、武举58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南丰籍名人62名;《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收入南丰籍文学家27人。自宋至清,南丰人著书607种,4092卷,其中2部列入《永乐大典》、18人29种425卷列入《四库全书》总目。值得称道的是,南丰进士数占江西省1/25,全抚州市1/5;曾氏一门六进士同登科,祖孙六代有进士38名;“南丰七曾”彪炳史册;曾巩、曾惇、赵长卿为南丰十五词人(江西词派);宋咸淳元年(1265)南丰赵姓子弟21人同榜进士,全国罕见。无论宋之副相陈宗礼,或是近现代数学家吴嘉善、江西革命先驱江西党团创始人赵醒侬、方志学大家吴宗慈等,南丰名人彪炳史册。

  南丰名人文化,是历史在这块钟灵毓秀土地上的丰厚沉淀。

  元大德四年李彝赞叹这片厚重的乡土人文气息道:“丰文献之邦,其独无是乎!”挹军峰之苍翠,临旴流之清漪,南丰,的确是声满四海的名邑。有曾文定公之文章,曾文昭公之刚大,朱光禄之厚德,曾悟、黄枢之忠义,其他名贤硕儒未易缕数,记载其可谨乎?南丰居江右上游地,军、旴水,炳灵毓秀,发于人文,后先辉映,相望于江,名邑南丰受与无愧。

  不妨顺摸着历史长河做个探测。

  《三国演义》中东吴的政权被淡化,但孙氏政权几代人固守江东天险,过的是天泰民安的富足生活。查阅江东吴政权中重要人士籍贯,如“六大元老”(程普、张昭、韩当、黄盖、朱治、吕范)、“五大丞相”(孙邵、顾雍、陆逊、步鹭、濮阳兴)、大将军周瑜与吕蒙、十二名士如诸葛谨等、十二战将如甘宁丁奉太史慈等等,却仅仅只有一位籍出江右之域。当时的南丰县域是东吴政权新拓的粮食基地,县治才刚刚肇始,多戌边或屯垦移民,而鲜有名士记载。在今日的南丰境内,诸多村落的名称仍保留着当年戌边或屯垦的痕迹。如:寮,市山的新建村--管家寮;衕,桑田的曾家丰村--乌家衕;瑶,白舍--瑶陂;堡:琴城--朝先-炉下堡,太和--康都-石、犁咀等。

  唐以前的南丰,是一个缺乏本籍名士文化的原生态静园。最好印象,是南丰成为诸侯分封王的最佳选择。如:元嘉九年(432)庚寅,刘宋立江夏王义恭子朗为南丰县王;晋恭帝的女儿在宋初时拜太子妃,元嘉元年(424)为南丰王太妃。

  南北朝时期的南丰,开始频频出现在历史文献中。

  有唐一代,因安史之乱而避难于江南的名望士族,纷纷选择南丰作为栖息之地。

  如洛阳名门之后独孤汜,宝应初年(762)南迁任南丰县令,举家迁居南丰。

  宋代是南丰名人繁花似锦的时期,曾氏家族独占鳌头,本土名人文化与客籍名人文化相得益彰。

  以曾巩为代表的南丰曾氏,是郡邑之望族,江南之大家。

  据统计,从太平兴国八年(982)至宝祐元年(1253)的271年中,曾氏祖孙登进士第者共55人,解试44人,荐辟19人,在朝为官过百人。曾致尧是北宋开国后南丰第一个进士及第者,而曾巩则是曾氏家族中学养最高、成就最大的一位文化大师。

  曾氏祖本是山东人,为孔门弟子曾参之后裔,八世祖曾略为抚州节度使,子孙散居临川、南城。曾祖曾洪立,本为南城籍,唐乾符二年(875)为南丰县令,始家居南丰,卒后葬南丰,是为南丰曾氏祖。曽致尧,曾巩的祖父,南唐李璟统治江南时,抚州府荐举他为进士第一,没被接受。到宋太平兴国八年(982)时,凭借真才实学上京考中进士,后拜著作佐郎、知淮阳军、两浙转运使等。一生颇有善政,在知寿州离任时,百姓再三挽留,数日不能成行。曾易占,曾巩的父亲,以荫补太庙斋郎,历任宜黄、临川二县尉,并带职考中进士,出任武胜军节度,迁太子中允太常博士。出任玉山知县时,被人诬告而解职归乡。他一生以文章知名,仕途不顺畅时,即自放为文章,以时议文章显行于世,后以子贵赠鲁国公。

  曾氏七子,以品节与文章冠南丰,名满天下,号称“七曾”,即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曾巩,字子固,文章出类拔萃,文风温醇典重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南宋理宗追封为“文定公”,或称“南丰先生”,前文已述。

  曾布,字子宣,曾巩同父异母的弟弟,从小跟随兄长曾巩学习。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勇与改革的精神及思想,得到王安石的青睐。王安石执政时力荐他参与改革,王安石变法诸多内容中的一个重要法典--青苗助役法,即主要出自他与吕惠卿的建议。由于变法道路的曲折艰辛,他的为官之路也几经挫折,元丰初年(1078)复出龙图阁待制。徽宗(1101-1125)即位后,拜右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建中靖国年间(1101),他出任宰辅独立当国。崇宁元年闰六月,又罢观文殿大学士,贬知润州,于大观元年(1107)卒于润州,累复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谥文肃。曾布是安石变法运动中最得力的干将之一,然而身后数百年却不为后世所理解,而被诬为“奸相”,实为历史的悲哀。

  曾肇,字子开,曾布之弟,号曲阜先生,北宋政治家、诗人。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中治平四年(1067)第,调台州黄岩主簿,郑州教授,用近臣荐,赐对为崇文院校书兼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删定九域志,改大理寺丞,同知太常礼院,权判太仆寺殿中省,除集贤校理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以肇为国史院编修官。肇为政清明,广施仁政,惜民力,明赏罚,敢于直谏。工诗善文,咏物诗词亲切感人;文多阐发儒学经义,温润有法,婉约典雅。有《曲阜集》40卷等。

  曾纡,字公卷,曾布之子。史载他善于词作与翰墨,平生有志向重节气,与江西诗派首要人物黄庭坚交往厚善。以恩荫补官知历州县,被参忤逆之罪而贬零陵,绍兴二年(1132)除直显谟阁,出任本郡地方最高官长。宋代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时为官抚州,至临川时读到他的遗文,大为赞叹说:“举世士大夫,知空青不尽”。

  曾纮,字伯容,宣和年间特科进士,官为文林郎致仕,著有《临汉居士集》、《江西宗派诗续集》等。由于旧志和其他史料记载均较少,曾纮的事迹多不传于世。

  曾协,字同季,曾肇之孙,号云庄。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县丞,后迁嵊县,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知抚州,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善诗文。作品由其子炎辑集为《云庄集》。

  曾氏家族名冠南州,后世名贤辈出。

  曾宰,字子翊,曾巩之弟。嘉祐六年(1061)进士。历官舒州(今安徽潜山县)司户参军、潭州湘潭县(今湖南潭湘市)主簿。于经史百家、音律、地理无不潜心钻研,惜中年早卒。《江西诗征》存其诗。

  曽怘,一作怙,字仲常,巩之孙,补太学内舍生,以父任郊社斋郎,累官司农丞,通判温州,须次于越,金人陷越,以巴拜为帅,约诘旦城中,文武官并诣府有不至,及藏匿,不觉察者,皆死,怘独不往,为邻人纠察,逮捕辞气不屈,时金人帐中执兵者,皆愕眙相视,且令出左右尽驱其家属四十口,同日杀之越南门外,越人作窖瘗其尸,金人去,怘弟朝散郎,时知杭州余杭县事,制大棺敛其骨葬之天柱山。

  曾炎,字南仲,肇之曾孙,隆兴(1163-1164)进士,尝亲捕剧盗数十人,贻书理官,谓兵革甫定,宜有纵舍犯者,多得末减,累官通奉大夫,封曲阜开国子。

  曾渊子,字广微,自号留远。南宋淳祐十年(1250)进士。历官右正言、监察御史、权户部尚书、浙西制置使、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广西宣谕使。国事急,贾似道擅权,陈宜中当国,渊遁归里,被劾,走雷州,景炎起参知政事,走南安。善诗文,有诗作存于《宋诗纪事》、《江西诗征》、《御选宋诗》。

  曾庠,字明升,宋名臣。小时候就能刻苦好学,善于写文章。北宋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历任常宁县令。任职间对于狱论案件能尽其情,实事求是,纲纪严明,官吏都不敢违犯。最后官至秘书省著作佐郎。

  曾颖茂,字仲实,渐之子,官至吏部侍郎,理家莅政愼密严重,凡台阁典故官曹科条邦计本末,洞究纲纪,绳引珠贯,密施显设,刃游缕解,有所操执,不回不挠,封武城侯。

  曾揆,字舜卿,号懒翁。南宋词人。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少,作品也多散佚,存作收入《绝妙好词》、《花草粹编》、《词综》、《全宋词》中。多作中、小调,以表现离愁别怨为主,内容单薄,题材狭窄,但艺术上有特色。

  曾季狸,字裘父,号艇斋。尝一试礼部不中,终身不试。南渡初年遍从诸名儒。绍兴年间结识陆游,又与朱熹、张拭书信往复。郡守张孝祥、枢密刘珙荐之于朝,皆辞不出。诗以吕本中为宗,近江西诗派,注重冶炼字意。陆游对他评价甚高,称其“文辞冲澹简远”。

  曾惇,字宏父,一作谹父,曾纡之子。绍兴十三年(1143)以右朝散郎知台洲(今浙江临海县)、镇江、光州(今河南潢川)。

  曾唯,字道子,曾易占九世孙。进入太学学习,很有文才,广受赞誉。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专制用事,擅自篡改诏书,把右丞相董槐驱逐出朝廷,朝野震惊。曾唯和同学陈宜中、黄镛、林则祖、刘芾、陈宗等六人联名上书,极力陈述丁大全是奸臣。丁大全被激怒,又伪造圣旨将他们贬官崖州(海南三亚)。待丁大全被贬后他们才免罪回来,时人称为“六君子”。德佑元年(1275)为起居舍人。

  魏玩(女,生卒年不详)字玉汝。北宋词人。曾布之妻。

  除曾氏家族之外,陈氏、赵氏、黄氏等家族也形成望郡名人文化的典型。从汉唐以来徒居南丰的士族文化,扎根南丰乡土而开放出灿烂的花朵。

  陈宗礼,字立之。号千峰,南宋政治家、诗人。少贫力学,后以教书为业,执节自守。43岁以廷对第三举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邵武军判官,知赣州,人为国子正,转秘书省著作佐郎,迁秘书监。景定四年(1263)拜侍御史,直龙图阁、淮西转运判官,迁刑部尚书。度宗(1265-1274)即位时,历任殿中侍御史兼直讲、礼部尚书、枢密院参知政事,卒于官。赠开府仪,同三司旴江郡侯,谥文定。为政直言清节,主张治国注重赏罚,政治上有见解。为文以释经义、述政治主张为主,以挺拔峻峭穷理著称。诗歌富进取精神,激励人们正确对待人生。

  周必正,字子中,荫补迪功郎,贡至礼部,调袁州司户参军,孝宗召对便殿,改知建昌军南丰县,历军器监丞,知舒州,善属文,尤长于诗书,有古法四方丰碑巨扁,多出其笔。

  杨杰,字次公,无为人,少有名于时,举进士,为南丰令,期年政事修举,县之射圃生芝草,人以为善政之应,郡守率僚属赋诗美之。

  杨林,字山立,温州人,咸淳中摄南丰令,时邑遭寇毁,林至歼其渠魁,扫其巢穴,招集流离,葺理厘市,百废俱兴,诸台奏最,有旨再任,士民安之。

  陈继周,字硕卿,宁都人,南丰县知录……咸淳十年(1274),诏征勤王,文天祥方守赣州,即日举兵,造继周问计,继周慨然为具言,闾里豪杰子弟与凡起兵之,其为方畧甚详,于是留继周幕中,昼夜调度,授继周江西安抚司,准备差遣率赣士以从,继周虽弱不胜衣,而年德有以服人,士视为父兄,进止疾徐,惟指呼无敢先后。

  南丰县尉黄克俊,诛廖恩冦乱,保一方平安。

  邓希颜,字子皋,南丰人,宋咸平进士,累官大理司直,兼侍御史,以谠论为宋真宗所信重。

  谢思圣,字心道,南丰人,孤贫力学,事后母孝为里醇儒,宋庆历登第,调宁都主簿,适邻寇猖獗,思圣食息城上,为守备计,寇去转掠石城,思圣复摄令,民赖以安。

  陈尧举,字纲伯,南丰人,举进士,尝承江西运司,檄考试庐陵士子,拔文天祥,人谓其知人,居官甘淡泊,无一毫妄取,学者尊为凤冈先生,官至通判临江军。

  谌佑,字自求,自号桂舟,又叫服耕子。南宋末诗人。幼时即厌举子业,穷经博古,不求仕进,鄙视当政的腐败官吏。曾遨游江湖。南宋亡后,吟咏感怆。古貌古心,耿介寡谐,萧然万山中,穷经博古,文宗左氏班马,诗宗杜黄,每一篇出,江湖传诵,而律体更精。晚年仍为布衣,生活贫困,却晏然自得,享年86岁。能文善诗,理宗朝,诗名极盛,每一篇出,即为江湖间传诵,律诗尤为人推重。

  黄载,字伯厚,南丰人,世习儒,明左氏春秋,贯穿百家,晚年用平寇功补官,郑丞相清之力引之,知封州,以廉谨称。

  黄枢,字机先,南丰人,庆元进士,为南雄司法,峒寇猖獗,郡檄枢督饷且调度破之,贼率众数万空巢而出,官军不满千,遂死之,初,枢问途,着只袜语其下曰,以此为识已,而贼退,求尸得袜,以证事闻,赠通直郎。

  赵崇侯,字信之,南丰人,嘉定进士,为福建运司主管文字台,有疑狱,崇侯得其情,未几,权南剑州,事以清介名。

  赵崇嶓,字汉宗,南丰人,嘉定进士,为石城令,时寇贼横虐,崇嶓以恩信结将士,讨除元恶,改知淳安县,上疏极论储嗣未定,及中人专横,官至朝散大夫,有白云藁。

  孙瑞,字履祥,南丰人,端平进士,有学行,事母以孝,称受学于真西山,深明义理,历任肇庆司理,翁源令,为政清简,民便安之。

  赵与植,字德茂,南丰人,淳佑进士,幼敏悟工文章,尝知醴陵县,严州兵变,往为知州,单车入境平乱,擢知临安府。

  瞿元肃,南丰人,四世同居百五十余口,父母均慈,子孙尽孝,兄弟友爱,妇女勤事,父殁兄弟六人庐墓尽哀,有司闻于朝旌表,召元肃入见,赐御书,复其家。

  杨应亷,绍定中知南丰县,时县遭冦毁,民方饥馑,而重兵屯戍,应亷究心荒政,酬应有方,军无擅兴,而民不告病。

  黄侅孙,淳佑中知南丰县,政尚平易,毫髪不私,有西汉循吏风,去任父老儿童遮道泣别者数千人。

  朱京,字世昌,南丰人,父轼,有隐德,京登进士甲科,教授亳州应天府,入为太学录,神宗数召见论事,擢监察御史,时中丞及同僚多罢去,京抗疏曰,御史假之则重,畧之则轻,今耳目之官,屡进屡却,则言者不若静黙,为贤直者不若柔从,为智偷安,取容虽得此百数,亦可益国邪?帝劳之曰:昨览奏疏,所补多矣,见者目为真御史,未几,论大臣除拟有爱憎之私,中书言其失实,谪监兴国军盐税,历太常博士,湖北京西江东转运判官,提点淮西刑狱司,封员外郎。元符初(1098),迁国子司业,京在宝祐时,尝为幸太学颂或擿其语,有及先朝者,京亦固辞不拜,徽宗初,立复命之,逾月而卒。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约1224年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恬于仕进,遁世隐居。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过着清贫的日子。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词作甚多,远师南唐,近承晏欧,词风婉约。多为咏颂风物之作,也间有讥时诮世、况己喻人的篇章,均清新活泼,自然天成。

  赵必岊,字次山,号云舍。南宋诗人。赵崇嶓之子。17岁登淳祐四年(1244)进士。20年闭门不出,博极群书。后官临江(今江西樟树)通判、抚州守。宋末避居宁都。元人人侵,奉密诏举义反正,战不利,隐居汀州。

  赵崇蟠,字汉宗,号白云山人。南宋诗人、书法家。宋宗室,商王元份八世孙,居南丰。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先后任金溪主簿,石城、淳安令。为政清明,所至有声,为理宗器重,升大宗正丞。宝祐三年(1255)为朝散大夫,次年卒。热心诗歌创作,师承李白。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文辞通俗和谐。亦工词,内容多属闺怨,但艺术上有特色,包恢对其有“诗文英发,清新俊逸”之评。书法擅径尺以上大字,江浙一带多有其题字。

  赵崇弗,字元冶,号沤渚。南宋诗人。崇蟠弟。应礼部试落第。穆陵即位时调南康军司户。为官清廉,办事认真,有政绩,累官南安军通判。宋亡,隐居他乡,贫病中83岁卒。亲族集资葬其于川东翠蔓湖畔。一生刻苦钻研诸子百家,长于诗,喜书法。

  黄载,字伯厚,号玉泉。南宋诗人。黄大受之子。深谙春秋左氏之学。以诗名。嘉熙淳祐间,丞相郑清之力引之,知封州,以廉谨称仕。至广东兵钤卒。

  黄文雷,字希声,号看云。南宋诗人。登淳祐十年(1250)进土,辟临安酒官。工诗,与金溪赵崇峄、宁都曾原一、南丰谌佑号“江西四大诗人”。王士祯《居易录》称其“长句颇有骨力”。著有《看云小集》卷,诗49首。《江湖后集》亦收其诗40首。

  黄大受,字德容,自号露香居士。南宋诗人。曾仕于鄞(今浙江宁波)。厌官场,鄙钱财。性耽书史,情寄山水。诗风质实,明丽清新,意境壮阔,想象丰富,融咏物,抒情一体。作品于宋嘉定间雄称江西。

  邓有功,字子大,号月巢,南宋诗人,少举进士,累试礼部不中,以恩补迪功郎,为抚州金溪尉,善诗词,后学尊称“月巢先生”。有《月巢遗稿》,不传,刘壎《隐居通义》存其诗词多首。

  王文卿,一名俊,字予道(一说述道),号冲和子,又被称为“王侍宸”。北宋末南宋初著名道士,神霄派创始人。据《临川旴江志》等书记载,王文卿生而神异,长而聪敏,自幼慕道,能诗善文,有“红尘富贵无心恋,紫府真仙有志攀”之句,告其父有方外之志。

  元代南丰名人文化,以隐逸与科技文明著称于世,其中最负高隐之士者莫出刘埙。

  刘埙,字起潜,号水村。元代著名儒学教授、诗人、文学评论家。少孤好学,怀儒业之志,不愿混迹仕途。宋亡后,在本州兴办学校,注重道德修养,严格教学要求。70岁时,方受朝命,任延平路(今福建南平)教授,培养了许多学生。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曾作《补史十忠诗》,以哀悼宋末死节义。论诗主张以厚伦美化为本,非日谐俗寄情而已,(《补史十史诗序》)。其诗记事抒情结合,亲切感人。文风平易、典重、短小深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才力雄放,尤长于四六”,“隶事铸词,颇见精彩”。亦工词,词意深邃。况周颐《蕙风词话》称其词“黍离益行间”,“极慷慨低回之致”。《隐居通议》的诗文评论中,保存了许多原本已亡佚的诗文,极具史料价值;其古赋评论在重要地位。

  刘麟瑞,号如村,埙子,至治中追维宋末仗义死事之士,讨据遗逸,赋五十律,题曰《昭忠咏》,邑人赵景良《合水村十忠诗》为卷,附以汪水云方虚谷等伤时之什,总名之曰《忠义集》。诗后各附其抗元事迹,作品极富民族气节。《元诗选》亦录其诗50余首。

  刘镗,号秋麓。宋末元初学者,刘埙叔父。宋末元初南丰博学多才的隐士。刘镗学问渊博,为人谦逊,元初隐居,钟情于著书立说,著有《山鸡爱影集》、《圣门言行录》、《讼语时习记》等,其书已不传。其擅长古诗,时乡人曾元伯爱之怜其无传,捐金刻印。刘埙《隐居通议学官灵星门制》中云:“余叔父秋麓先生博学多能,洞究古谊……叔父当以明经两试天子之廷而博考经史百家,多所论著,尤于孔门诸子之学,多所发明。”

  刘凝,字二至。清代学者。刘凝是刘埙裔孙。由贡生官崇义县训导,历任15年,归里后应聘修志书。勤奋好学,精通六书,致力于汉魏诸书。

  南丰名人文化中,危亦林的悬壶济世号称“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将南丰人《不为良相但为良医》的高洁志士文化发扬光大。

  危亦林,字达斋,元代医学家,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昌、黄宫绣、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著有《世医得效方》20卷,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骨伤科专家,在国外也有相当影响。其五世祖危云仙是宋朝本地名医。伯祖危子美专妇人及正骨金镞等科。祖父危碧崖早年习医,师事周伯熙,习小儿科,进而学眼科,兼疗瘵疾,对医理有较深研究。

  危亦林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20岁开始业医,对祖传医术有着深厚兴趣,将祖传医书及验方详细加以阅览、研究,并在行医过程中进行验证和修改,其医道日益精进。他通晓内、妇、儿、眼、骨、喉、口齿各科,尤擅长骨科,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医家。天历元年(1328),危亦林任南丰州医学学录,后改任官医副提领,协助提领掌管医事政令,官至南丰州医学教授。在行医和任州医官时,继承和发展危氏本家四代医学经验,积五世医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成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兼妇人杂病科、眼科、口齿兼咽喉科、正骨兼金镞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历时10年于至元三年(1337)著成《世医得效方》20卷50余万字。经江西官医提举司报送元朝太医院,太医院行文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五行省官医提举司(其他行省未设此职)重校,然后经太医院核定,于至正五年(1345)刊刻发行,成为各行省使用的医疗手册。全书编次有法,科目无遗,论治精详,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部重要方书,对今天的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医得效方》的骨伤科成就,代表了金元时期中国骨伤科的发展水平,居于当时世界医学的前列。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总结了危氏五代行医的经验,“所载良方甚多,皆可以资考据”。其中正骨的医术尤为独创。书中对各种骨折和脱臼整复方法以及处理原则有详细的记述。其整复脊椎骨折“悬吊复位”法,比英国达维斯1927年提出的悬吊法早600多年。有关用麻醉药物--草乌散(用蔓陀罗花配制),进行全身麻醉的记录,比日本人华冈青州早450年。该书被清朝收入《四库全书》子部,称其“载古方甚多,皆可以资考据”。数百年来,《世医得效方》一直被医家推崇,在国外也有相当影响。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部元刻本,朝鲜有重刊本行于世。1964年,该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重新出版发行。199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又以元至三年初刻本为底本,汇集其他精善版本,再次出版。

  江西十大名医之中,还有一位就是李梴。

  李梴,字建斋,明代著名儒医。李梴少习儒,为邑痒生,负奇才。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勤于临床,医声斐然。常以儒理释医理,尝谓:“学者不深入易,则于死生之故不达,利济人物,终无把握。”晚年因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乃收集医书数十家,“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经4年之久,著成《医学入门》,并于万历三年(1575)刊行于世。此书为初学中医者而撰,全书共7卷,首1卷。内容包括历代医家传略、保养、运气、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方剂以及外感内伤病机、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证治等。书中且搜集名医姓氏二百余人,简明实用,为读者所推崇,流传较广,曾流传到越南。现有多种版本行世。该书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将多种古人著作重新合并分类,提取其精华而成;二是以《医经小学》为主要蓝本,用歌赋形式写作。《医学入门》的许多正文是用歌赋形式写作,但又以大量注文作补充说明,不仅汇集了各家学说,而且也阐明了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

  明代南丰名人辈出,贤士荟萃,上升到名人文化且具历史意义的,是南丰的客家人,他们或廉政为民,或除暴安良,或修缮学舍,或赈灾救世,而他们成为南丰名人文化中的精华。

  冯坚,洪武中为南丰典史,上书言九事,一曰养圣躬,二曰择老成,三曰攘要荒,四曰励有司,五曰褒祀典,六曰省宦寺,七曰易边将,八曰访吏治,九曰增关防。书奏,帝览而嘉之,擢坚左佥都御史。《南丰县志》载:坚,字公白,南通州人,在邑除积年民害,周福一等请旌节妇谢胜华妻,朱氏葺学宫,崇节义,赋役均,平民无争讼,书“狱空”二字悬之囹圄,今南丰尉屏墙画獬豸,盖以坚故也。

  赵希楚,南丰县主簿,服习家训,通晓吏道,临事不茍,诸台多所委任本司,凡有差檄,究心了办,不表暴,而声誉着,人诵其能。

  林润,字九霖,莆田人,为临川令,嘉靖三十六年丁巳,奉檄查盘建昌南丰县,适闽广寇至,民皆逃,窜绅士恳留共守,润竭力拒御,凡七书夜,杀贼首二人,贼知不可破,遁去,南丰父老祠祀之。

  陈勉建,景泰中知南丰县,招逃遗,济穷困,锄豪猾,扶良善,百废具举,政声大著,未三载以忧去,民歌之曰:大尹陈,政事新,抑豪强,抚良民,男耕女织歌阳春。

  郑秉厚,字沧濂,遂昌人,隆庆进士,任南丰知县,均虚粮,撤客兵,兴学课,擢给事中。

  周泓祖,字儆凡,山阴人,知南丰县,礼士爱民,立乡收法,每里各编字号,使不相混,民便之,值清丈辨晰,无混,擒巨盗李泄,置之法,民感其徳。

  衡岳,汝宁人,宣徳中以西安知府谪戍交趾,寻荐授南丰知县,清操介然,不以颠仆,易节存心制,行动以古循良为法,兴学校,课农桑,省刑罚,拒请托,官舍萧条,种蔬自给,家人有愠色,岳曰不犹愈于谪戍时乎?自后家人晏如,历官数十年,操若冰玉,何文渊荐于朝,擢桂林知府。

  王仪,常熟人,景泰中由御史谪南丰典史,葺浮桥,砌江岸,重修儒学,射圃廨舍,劝帅好义,民不知费,天顺元年升三河知县。

  祝继皋,字师谟,海宁人,嘉靖进士授南丰知县,时派上清宫夫役银及盐钞九万六千余贯,皆变卖废寺代民解纳,又总括征输各项数以便,民至今谓之,祝则钦取不赴,授池州教授。

  王仪景,景泰间以御史谪南丰典史,锄豪强恤困乏,拒请托,苏冤滞,境内肃然。

  明代南丰的名人官宦自永乐年始益多,为官、为文颇有善绩。

  卢秉安,字文定,洪武间知东莞。岁侵缓催科曰:“上官罪后期,吾自当之不忍迫吾民也。”有讼于庭者,谕以理,咸自悔。囹圄常空,居十九年,调东阿,士民流涕。

  李纮,字梯云,建文中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居家孝友,为人端谨。

  赵礼,永乐进士,尝校两浙,士极称姚夔,既而夔魁南省,旋魁天下,其明于知人若,此历官提学副使。

  甘霖,字时雨,永乐进士,为御史执法不阿,与李立齐名。

  李立,永乐进士,为御史,发奸擿伏,风纪肃然,上目为小李而不名仕,终副使。

  邓汝相,字仲弼,嘉靖举人,授祁阳知县,多善政,报最升云南宾川知州,未几,谢病归,居家二十余年,年八十,着有南溪集。

  李柱,自邑城徙居紫云桥,积书数千卷,以教子弟,乡人称质村先生,以子万实贵,赠按察司佥事。

  李万实,字少虚,嘉靖进士,授行人司,擢刑科给事中,疏论权珰,改南垣,为广束佥事,移浙江宪使,乞归,家居二十余年,讲明良知之学。

  李经纶,字大经,号寅清子,夙负醇徳,持躬龂龂,以世敎为已任,为诸生隐而著书。崇祯中,学使侯峒曾序其书,谓“卓然近代一儒”。

  萧汉,字云涛,进士及第,授钟祥知县。时李自成农民军犯郢,汉以忠义精神号召民众誓死镇守,后因守兵通义军,城破被捉,义军知其廉洁,想招降他,将他关押在吉祥寺僧舍,他夺过僧侣剃刀自刎而亡。忠烈之义感动义军而追祭之。

  饶升,字云将,工古文辞,熟十三经注疏,与同邑赵师宾友善,皆以博学称,先正李经纶为理学名儒,所著撰久秘弗彰,升请于督学侯广成序而梓之县志。

  邹日章,字美中,崇祯中贡,授当涂丞,时烽烟四起,人多畏避,日章运饷数千里外,以贤劳为直指,所褒旋致仕,家居孝友,有阴徳,子皋庚午乡荐。

  曾思孔,字习卿,号云亭。明后期诗人。万历四年(1576)举于乡,授英山县令。历任黄州同知、南京刑部郎中等职。治民有方,施宽政,颇得人心。任英山令时,办学校,励师儒,拯水灾,以复民业。当地群众为之建生祠,以表感激。思孔出生时,其父已故数月,孤独痛楚的身世使他自幼发愤读书,严谨治学,因而学识丰富,才能过人。

  符遂,字良臣。明中期诗人、古文家。宏治二年(1489)乡举,选授铜陵知县,后补扬州兴化知县。到任后矫正时风,助弱抑强,贤声大振。升任金华通判,由于得罪了宦官刘瑾的党羽,未上任便被免职。此后回乡收徒授业,暇时潜心著述,过了40多年乡居生活。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散文文辞优美,形象生动。诗歌注重开拓意境,拙中藏巧,平易中见新意,艺术功底深厚。

  甘渊,字伯清,号静轩。明初诗人。洪武二年(1369)被荐任本县训导。两年后调任沧溪县丞,再调潞城县丞。勤于政务,治绩较好。善咏诵歌诗,诗意开阔、高深。

  清代南丰名人文化,乡贤忠孝义迹显著,科技群贤辈出,仕官廉政文化犹可称,最值得称道的是,南丰乡贤刘氏任山西平遥县令,旧史不载其事,却被山西省平遥县志评为山西第一好官。清代的南丰还有一位才女,也出自刘氏家族,为光绪年间奉化知县刘国观之女刘韵,熟读书史,善诗词,著有《红雨楼诗词钞》2卷,《晚晴簃诗汇》录其诗12首,堪称清代南丰第一才女。

  汤来贺,字佐平,号惕庵,别号主一山人,世皆称其为“南斗先生”,明崇祯进士,官至升兵部侍郎兼广东巡抚。在广东任上,他清理各属狱囚,审系无辜者,给照即释。香山有老囚罗姓,来贺阅案知为海贼罗亚福父,叹曰罪人不孥,况父乎?县令力争,谓释则累官,来贺曰:而忍恋一官而戕一命乎?竟释之,未几,亚福感释父恩,愿领众投诚,来贺用为巡海向导,卒收其力。在粤晋总制加兵部尚书,不就,归为遗民,四十余年当事聘入庐山,主鹿洞敎,年八十二卒。

  邓观,字我生,明末诸生,后隐以著书为业利物为心,同邑谢秋水、李仲闇、甘健斋讲学程山,以观能持公论,恤患难甚推重之。

  甘京,字健斋。清初文学家。初为明季诸生,入清后,弃举业,绝意仕清,为童子师以自给。景仰宋代爱国诗人陈亮,期有济于世。同邑人理学家谢文涛创程山学舍于城西。与封溶、曾日都、危龙光、汤其仁、董熙师事文涛,时号“程山六君子”。又常与宁都易堂诸子切磋学问,讲求文章。以一布衣而好经世之务,关心生民疾苦,深受邑人敬重。以散文闻名于世。为文重视思想内容,风格豪爽洒脱,卓然一家,与当时的八股文风大异旨趣。亦善诗。

  谢文洊,字秋水,明诸生,国变后建堂于邑治西,程山与同里李萼林、邵睿明讲学其中,逺近人多师之,其学切近,其行忠恕,其言辞质厚中肯。

  甘京,初为诸生,后弃举业,与同邑曾曰都、封浚师事谢秋水,值邑荒乱,京请免荒税,均赋役赈饥平寇,人称其经济胜文章,曰都浚俱以行谊笃学为乡里矜式。

  赵希阶,字方石,康熙丙午举人,任公安县,地苦盗,希阶廉得其渊薮,掩捕皆服,辜斗湖决,户口流亡,相地筑月堤画四里,民恃以安,堵乞归,着有未逺堂集。

  梁份,字质人,师事易堂彭躬庵、魏叔子讲经世之学,尝只身游数万里,西尽武威张掖,南极滇黔,遍历燕赵秦晋齐魏之墟,览山川形胜,访历代得失成败荒遐轶事,着有成书,为人朴挚,强毅退守,穷约至老不挫,年八十九卒。

  汤蘧,字圣游,少为诸生,孺慕奉亲,绝意进取,肆力坟典,旁涉诸艺天文地理阴阳术数,悉究其蕴,耿逆叛时,奉二亲避山中得全,乱定后髙尚终其身,以子倓贵,赠翰林编修。

  彭期,字彦逺,康熙丁未进士,内国史院撰文中书,以继母告病归,色养备至,家居数十年,当事多世谊交好,绝无私谒,闭户嗜学,行世修学、建桥助赈,凡有益于人之事,无不力倡,治家严肃,乡评尊重,称为毅斋先生,年八十九卒。

  汤燮,字兰阶,清末民初画家。自幼爱兰花,家有闽兰数十盆,叶茂花盛,清香馥郁。20岁补博士弟子员。37岁任督堤,精心修复鄂地钟堤,根除水患。后任新滩司巡检。以重德轻利、笃行爱民闻名,江汉间称“循吏”。汤燮因爱兰,而喜画兰,所作兰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为官爱兰如故,致力绘画40余年,汇集成册,题名《兰花百种》。晚年移居故乡,住“九琬山庄”。民国十五年(1926)卒。

  赵鸣鸾,字景文,又字勉哉。清中叶学者、诗人。一生功名不遂,仅中秀才。好读书,与同邑著名文人曾兖、谢呜谦等相友善,常切磋学问。为人刚直。诗歌题材广泛,注重反映现实。一些小诗清新可读。

  赵由仪,字山南。清代诗人。5岁涉经传,6岁能诗,被称为神童:闭户十载,苦读群籍,才思益壮。乾隆六年(1741)中举,例授教官,不就。23岁夭亡。以诗名世。乾隆初,与蒋士诠、杨重、汪轫被称为“江西四子”。诗作直抒胸臆,笔力风骨不凡。多佚。

  赵世骏,字声伯,一字山木。晚清著名书法家、金石家。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官至内阁中书。居京都数十年,辛亥革命后归乡里。自幼喜书法,平生致力于临摹唐代大书法家诸遂良贴,又精于碑贴鉴赏,20世纪初,各大书影印的古碑贴,常以得他评鉴为重,名噪一时。书法、金石鉴赏几与乾嘉年间的翁方纲比美,四方慕名者接踵至南丰求书。家藏碑贴丰富,卒后多散佚。

  邹均,字寿泉。清代学者、文学家。嘉庆年间以国学应试,屡试不售。后世袭以布政经历分发湖北,权知兴国州。因治蝗有功,升山西应州。多次为民请命,奏免税赋。又权知霍州,调永宁,以劳瘁卒。毕生怀才不遇,却力学不辍。工诗、古文辞。生性坦荡,才华横溢。重气节,怀经国济世之志。诗多以岳飞、文天祥等英雄自励,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用词清新自然,意境开阔,真感真切。

  刘庠,字慈民,号钝叟。清代文学家。咸丰元年(1851)举人。官内阁中书,充国史,方略两馆校对。曾国藩组织湘军攻太平军,两度请庠入幕,以父病未行。父卒称病不复仕。后历主徐州龙云、海州(今江苏东海)敦善、清江(今江苏清江)崇实等书院凡三十余年。勤学笃行,78岁卒。深受乾嘉学派和桐城派文统的影响,早年爱好考证,晚年致力义理,能诗善文,有桐城之风,博征而不芜,文约而不陋。

  刘凝,字二至。清代学者。刘壎裔孙。由贡生官崇义县训导,历任15年,归里后应聘修志书。勤奋好学,精通六书,致力于汉魏诸书。

  刘衡,字蕴声,号廉舫。清代学者。嘉庆元年(1796)副贡生。十八年分发广东,署四会、博罗两县学务,补新兴县知县,又任四川垫江、梁山、巴山知县,升绵州知州和保宁、成都知府,后任河南开归、陈许兵备道。为官期间,明察理事,关心百姓疾苦,颇有贤声。学务经世,经史百氏无不通,尤嗜寻绎义律,究论古循吏为民实政。

  刘孚京,字镐仲。清代文学家。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刑部主事,寻任广东河源、饶平知县。能究民隐,不幸以劳早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为文深醇朴茂,直追周秦,不袭人于古。崇尚袁枚的性灵说,作诗不拘格套,文章也深为人赞赏。

  李灏,字柱文。清代学者、诗人。贡生,乾隆元年(1736)中举。通经史,善诗文。《晚晴簃诗汇》称其“博学鸿词”。

  揭垂佩,字虞廷,号荷衣。清代诗人。出身书香世家,父母皆能诗文,胞兄垂绅为本邑名儒。垂佩早负诗才,深得本邑侍郎谭尚忠器重,19岁时便被荐为县书院院长。不甚留意经济之学,故屡试未遇。后遨游于大吏幕府,足迹半天下,恣情吟唱。中年倦游幕,归隐故里,以卖文自给,安于清贫,士人皆敬重之。一生为诗数千首,情感奔放,雄伟峻洁,清新自然。

  在山西平遥,晋商文化浓厚的地方,南丰刘叙被历史评为“平遥第一好官”。

  山西平遥县城,古城墙见证着清道光咸丰年间主持县令事务的刘叙知县。

  刘叙字菊士,道光八年(1828)戊子科顺天乡试举人,十八年(1838),大挑一等,分发山西,先后署理芮城、壶关、陵川等县知县,补垣曲知县,道光三十年(1850)调补平遥知县。刘叙生于廉正的官宦之家。父亲刘斯裕,字芝崖,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科进士,吏部铨选山西和顺知县,调大同知县,又调阳曲知县。清廉爱民,聪察如神,人称刘青天,升霍州直隶州知州,是山西有名的清官。道光帝对他很器重,擢太原知府。准备进一步委以重任时,不幸早逝,朝廷内外很怜惜。到了著名富县平遥之后,刘叙一如既往,恪守乃父之风,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决狱如神。在他接任前的1849年秋天,强盗数十人一晚上接连抢劫城内9家,踰南城墙逃出。当时的署理知县李崇蟠久未破案,因而受到处分。刘知县刚下车,就访获巨盗刘黑小。百姓有了安全感,纷纷颂扬县太爷英明干练,为民除了大害。1851年春,咸丰帝即位。十五省包括京城附近的大兴县以及山西盗贼横行,朝廷命各省迅速拿办。刘知县破案后,进而思考如何堵塞城防和治安上的漏洞。平遥为古陶唐地,旧城狭小。明洪武三年(1371)重筑,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崇三丈二尺,壕深广各一丈,门六座,基本具备如今规模。明代重修十次。到清代,光绪八年续修《平遥县志》载:“县城自康熙四十五年增修补筑后,百数十年来未经修理,以致墙垣坍塌,敌楼倾圯,濠桥填塞,几无影形。”城墙、敌楼均低矮简陋,破损不堪,护城河也形如虚设,湮没得将如平地。难怪刘黑小等强盗如履平地,更不用说抵御大敌了。刘知县召集绅耆讨论说:平遥人民富庶。往年发生大伙盗劫,也是由于自失藩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特请大家对修城开濠一事进行商量。众绅耆对刘知县勤政爱民肯办实事的风格深为感动,热情支持修城开濠的大工程。众绅商踊跃捐资。七月开捐,到十一月就捐到四万余两白银。刘知县责成冀唐封等12名绅耆设立公局,负责修城墙具体事务。冀唐封又主动撰写城工事宜十二条呈览。刘叙对冀嘉勉有加,使冀更加竭尽心力,从事修城开濠事业。刘知县废寝忘食处理政事,到任数月后政平讼理。奸猾的衙役,不敢再张牙舞爪;凶恶的土豪,不敢恣意鱼肉百姓;抢劫的匪盗,不敢窥视平遥墙垣;狡猾的讼师,不敢搬弄是非。平遥老百姓,能够各自安心耕田商贾。黄童白叟,无不欢欣感颂。日常政事之外,刘知县最关心的就是修城开濠事宜,举凡谘谋询度,都总司大纲,定出长短。他日夜操劳不息,终于积劳成疾。在备料招工,顺利动工修建之后不久,咸丰元年(1851)年七月初,刘知县右颈发出一疽。这在当时是极其危险的不治之症。他仍然与冀唐封等绅耆讨论修城工程。七月十一日,冀唐封到县衙门探病问安,刘知县泫然出涕说:“我这病势相当严重,恐怕不能与诸君共事了!只是这次大修城墙,是我首倡,六座城楼的匾题,我已经写好了。以后城楼修成,最好将我的名字刻上!”众绅耆心情沉重地应承下来。七月十三日,刘叙病逝于平遥县衙。合县老幼妇孺,听说刘知县病逝后无不流涕,有的痛哭失声。刘知县身后囊橐萧然,所得养廉银和俸禄,勉强能支付他的眷属扶灵柩返回江西南丰的费用。老百姓称刘叙为青天,甚至纷纷传言,说刘清天是“本地城隍之神”。南丰刘斯裕、刘叙父子,两世成了山西的清官循吏,在三晋士民中传为美谈。

  近与现当代南丰名人,红色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吴氏家族名贤集萃。

  吴嘉廉,青年时代多次应试落榜,乃投笔从戎,曾国藩以其为幕僚,常以军国大事相咨询,后吴以知县补荐升直隶州知州加运同衔。1860年前后,退休寓居上海,与清末改良主义评论家王韬等名士时相过从。英国人于1872年4月30日创办《申报》,聘嘉廉任主笔。早期《申报》的评论,大半出自其手。1878年7月3日在上海病故。《申报》主持人美查曾以“尊阃阁主人”名义在该报发表文章,表示哀悼。

  吴嘉善,近代著名外交家、数学家,所撰数学专著《长时期学廿一种》收入清朝大型数学专著《白芙堂算学丛书》。

  吴宗慈,历史学家、著名方志学家。吴宗慈一生编写了10余部地方志专著,为我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历经唐宋元明清与近现代,南丰名人文化在诗词、医学、科技、科举、军事以及客家文化等领域光彩夺目,成为南丰山川毓秀炳灵的写照。

  走出唐宋八大家的光照很远很远,南丰名人文化的那座灯塔仍在照耀着前程,历史忽明忽暗,只听得乡贤匆忙的脚步声朝着那座灯塔奔去。

  路正长,人亦贤。

  九百九十年后,南台寺的钟磬声依然悠扬而祥和如初。

  千古风流,还看今朝。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