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章 守护汉唐 南丰傩舞多元文化的交融

  傩舞是南丰的又一个守护神。

  那是一尊神灵,一路走过汉唐,历经宋元,步入明清,深植于南丰这片清山秀水之中两千余年,她默默无闻,只是每年正月间如同乡村走亲戚般行出傩神殿为乡民祈福禳灾:神秘的面具、玄衣朱裳、搬戟弄銊、锣鼓喧嚣、跃罡步斗的上古倜傥风韵。

  傩是舞动在南丰人心中的神秘图腾,时断时续,或褒或贬,视野跨越汉唐。

  或许汉唐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借喻。

  南丰傩是否传承远古时代有熊氏部落狩后类似夔典乐、率百兽而舞的元素已经不重要,无论西汉吴芮军山传傩靖妖的传说,抑或南宋隐士刘镗乡里观傩纪实,还是明清诸多乡贤刻碑撰文傩神庙记,当一种从远古部落披熊皮扮演黄金四目怪兽驱邪避灾心理蔓延几千年,终于作为一种原生态民俗沉淀在南丰三乡四野时,历史多元文化的视野便演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雅音如汉唐般强壮毅立新世纪。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先生看了南丰傩后感叹:“有幸看了南丰傩舞,兴奋不已,夜不能寐。我认为它比周边省份的傩文化更古老稚拙,更粗犷豪放,更具原生形态特征,因而在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艺术学、戏剧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1996年南丰获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艺术(傩舞)之乡”。

  新近统计,从清代后期至二十世纪末,南丰有过180多个傩班,现仍有110班,2300多枚面具。

  南丰傩班的传说有如南丰人温儒性格,善于化干戈为玉帛,充满想象力。

  南丰傩的起源,在宋代曾肇《军山庙碑》一文提及旧传源于西汉,说是西汉时吴芮将军征伐南越,曾派部将梅鋗驻兵军峰山,但未及传傩靖妖之事。最初演绎此事的是明末清初,乡贤傅大辉在《金砂余氏傩神辩记》中道:“辉尝考宋时邑志旧本载:汉代吴芮将军封军山王者,昔常从陈平讨贼,驻扎军山,对丰人语曰:‘此地不数十年必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陬,必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于是民间更加夸饰说,军峰山内常年看到身穿甲胄的军士操练与呐喊的声音,甚至明清县志也附会说:“礼成,若有士骑麾甲之状,弥覆山上。”关于吴芮祭山事,明正德版《建昌府志典礼》和清乾隆版《南丰县志》的《山川》及《武事》等篇均有记载。《石室见闻录》更明确指出吴芮在军山时,曾派部将“梅鋗设祭山上……大鸣金鼓以相胜”。有学者考据吴芮卒于汉高祖五年(前202),驻兵军山的时间应在汉高祖元年至五年(前206-前202)之间。至于吴芮为什么祭山、祭山的仪式如何且有无傩祭形态等,这个问题便涉及南丰傩起源时间准确与否。

  有一则史料记载往往被忽略,即南丰军峰山盛产优质箭杆,这是西汉军队征讨南越赵佗王的远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料,是否军山一名与此有关不得而知,但吴芮祭山除了遵循西汉分封五岳四渎的主题意义之外,对南丰军山优质箭杆的采撷肯定更感兴趣。

  假设吴芮在南丰军山驻兵时传傩靖妖的结论符合史实,那么西汉初年的吴芮作为长沙王所演的傩舞必然具有下列两种形态之一:一是王侯级别的从宫廷传承而来的时傩,二是沿革周礼之夏官主持的军礼中大丧时的驱疫逐傩活动。

  周秦时期的五礼包括: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凶礼。其中军礼包括征战、田猎、驱邪,而傩便是最早从原始巫舞中演化、应用于军礼之中驱邪的形式之一。

  与周秦时有所不同的是,两汉时期的演傩,增加了十二神兽角色和儿童及官员参与的内容,并有唱和的歌词和击鼓吹角的伴奏乐工。至隋唐时,十二神兽渐渐衍化为十二神人,并且方相氏及神人手执的兵器也由戈改为麻鞭。而进入北宋后,傩呈现为群众性的民俗活动,如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提及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宫中进大傩面具之事,称“八百枚为一副,老少妍丑无一相似者”,说明宫廷岁末驱傩之风仍规模庞大,又如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除夕》所载“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全副金镀铜甲,装将军;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南宋的吴自牧《梦梁录》也记载了北宋除夕禁中大傩仪的情况,其云:“禁中除夜呈大傩仪,并系皇城司诸班直,戴面具,著绣画著色衣裳,手执银枪戟,画木刀剑,五色龙凤,五色旗帜,以教坊伶工装将军、符使、判官、钟馗、六丁、六甲、神兵、五方鬼使、灶君、土地、门户神尉等神,自禁中动鼓吹,驱祟出东华门外,转龙池弯,谓之埋祟而散。”北宋的大傩仪中已不见方相氏及十二神兽或神人角色,却出现用守城官兵和教坊伶人戴假面进行表演,开始呈现戏剧化倾向。而在民间季冬孟春之际,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装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打鼓上户入室驱傩,但主要目的是为了乞讨钱物。

  从以上先秦至宋的宫廷傩的演变历程特质来看,宫廷傩用于天子,有皇权的特质,以吴芮之德行显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讳,再加上从先秦以来军中原本即有驱邪之礼,因而便能肯定吴芮驻兵军山所传的傩为军礼驱邪内涵。

  驱邪或为军营之中瘟疫流行,或大丧时驱方良,两者可综合为一条,即军队中出现非战斗性减员严重。而考据史料,如上文载吴芮征讨南粤赵佗王时汉军水土不服,恰巧有因水土不服士兵中瘟疫流行的情况,特别是据旧史载唐以前的南丰军峰山以南的广袤原始森林中多瘴气,因此,吴芮军队必然要行驱邪之军礼。

  由此正演,则西汉吴芮征讨南粤赵佗王驻兵军山传傩靖妖的推断成立,且“妖”即山中的“瘴气”。则知吴芮所传的傩为军礼方相氏率百隶驱疫和丧葬之傩礼,实为周礼原生态傩舞。

  这便是南丰傩最早的源头。

  跨越汉唐,南丰傩史记载便从宋末元初刘镗笔下正式衍生出来。

  《江西诗徵》卷二十四收有《观傩》一诗,这是中国傩戏史上最早完整记载演傩过程的史料,作者便是南丰隐士刘镗。刘镗生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卒年不详。其《观傩》曰:

  寒云岑岑天四阴,画堂烛影红帘深。

  鼓声渊渊管声脆,鬼神变化供剧戏。

  金洼玉注始淙潺,眼前倏已非人间。

  夜叉蓬头铁骨朵,赭衣蓝面眼进火。

  鬼蜮网象初屏伶,跪羊立豕相嘎嘤。

  红裳姹女掩蕉扇,绿绶髯翁握蒲剑。

  翻筋踢斗臂膊宽,张颐吐舌唇吻干。

  摇头四顾百距跃,敛身千态万索。

  青衫舞蹈忽屏营,彩云揭帐森麾旌。

  紫云金章独居案,马鬓牛权两披判。

  能言祸福不由天,躬履率越分愚贤。

  蒺藜奋威小鬼服,扬声大哭。

  白面使者竹筱枪,自夸搜捕无遗藏。

  牛冠箝卷试阅检,虎胄肩戟光闪。

  五方点队乱纷纭,何物老妪绷犹熏。

  终南进士破疑绔,嗜酒不悟鬼看觑。

  奋髯瞠目起婆娑,众邪一正将那何?

  披发将毕飞一诀,风卷云收鼓萧歇。

  夜阑四坐惨不怡,主人送客客尽悲。

  归来桃莉坐深简,翠鹗黄狐犹在眼。

  自歌楚些大小招,坐久魂魄游逍遥。

  会稽山中禹非死,铸鼎息壤乃若此。

  又闻鬼奸多冯人,人奸冯鬼奸入神。

  明日冠裳好妆束,白昼通都人面目。

  该诗表明早在七百多年前的南宋,刘镗在家乡南丰就已经看过傩舞的表演。那时的傩舞,不仅有各种人物(夜叉、羊面鬼、猪面鬼、红裳姹女、绿绶髯翁、阎罗、牛面和马面判官、小鬼、老妪、终南进士--钟馗等),而且有唱有白(“能言祸福不由天”,“自夸搜捕无遗藏”,“跪羊立豕相嘎嘤”),有以鼓、管为主的音乐伴奏(“鼓声渊渊管声跪”,“风卷云收鼓箫歇”),是一出十分完整的傩舞戏。说明其时南丰傩舞的表演已经颇具规模了。

  南丰傩的起源,更多指认为在明代。

  石邮村位于南丰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归属三溪乡。石邮傩的来源,村堡里也有一个传说。大约在明宣宗时期(1426-1435),村子里出了一个吴姓才子,号太尹公,曾在潮洲府海阳县做官,是位清官,老来回家时,皇帝的赏赐他一样也不要,只请求允许他带八个家仆和傩戏回来。石邮村《吴氏族谱乡傩记》中也一段相关的记载:“支祖潮宗太尹公,出宰潮州海阳县令……海阳时疫流行,百姓死亡无数。太尹公焚香默祷傩神,命邑中士大夫奉迎神像……所历之城乡,时疫立止。即立庙治署,朔望朝服祀之……旋里,祀神像二十有四,购嵊夫山乐姓屋基,立庙祀然。”石邮堡及周边乡邻对傩神十分崇敬,在乡民心中,石邮村前的傩神庙是神圣的殿堂,这与一个神乎其神的传说是分不开的。传说嵊夫山里长年听得到神兵征战的锣鼓声,有一年神兵下山来到石邮征兵征粮,来到村口傩神庙里,看见一外地逃荒落难之人栖居庙中,便要傩神出兵出粮,并要抓走外地人,遭到傩神断然拒绝,双方后来不战言和,傩神只应允帮助筹备军粮。结果这一年,四邻村子瘟疫流行,人丁疫死无数,而石邮村只瘟死畜禽之类,人丁丝毫无损。从此,石邮傩得以广泛传播。

  南丰的傩俗语云:“赓溪竹马石邮傩,水北堡里有和合。”

  赓溪位于南丰县城东南约7公里,属莱溪乡,原为夏姓族聚居地,以其竹马舞名扬海内,清代时曾流传到浙江省常山一带。据夏姓族人口耳相传,其开基世祖因老家连年兵灾,迁居赓溪后在村口建立一座福主殿,又称“军山王殿”,内供“军山大帝”,籍以镇守村坊。第二年他们全家在村后刨地开荒,忽然听得村边白茅窝(地名)草丛里,一连几天战马嘶鸣,锣鼓喧天。他们惊讶之余,蹑手蹑脚走近白茅窝,拔开草丛偷偷地张望,看见一队人马正在对打操练,再走上前去,眨眼工夫大队人马便销声匿迹了,只留下五员大将的面具和所骑的战马形状摆在地上,于是,他们把面具与马形捧回家,供奉在军山王殿内,从此,竹马舞也就在赓溪相传下来。

  水北和合舞是琴城镇水北村流传下来的民间古典儿童性面具舞。水北村位于县城东南约三公里处,民国以前,每年立春日,南丰县的知县便要率全衙官吏与地方缙绅到城东的保福寺春祭,礼毕,和合舞便出场,并可得赏银一两二钱,俗称“例规”。据说水北和合舞是明景泰年间(1450-1457)傅姓人请延福寺的和尚所传而得。延福寺从前寺大僧众,云游僧侣络绎不绝,每逢庙会或庙里菩萨开光之吉日庆典,各种民间技艺借机得以演习,和合舞便是其中之一。水北和合舞也有一个很具生活气息的神话传说,相传水北堡里傅姓两兄弟,老大圣仁替人打长工,有一年腊月二十五,天气寒冷,东家还叫他去村外刨草皮,正刨着,他忽然听到地下有“剥咚剥咚”的响声,第二天便约几个叔伯兄弟去看,果然,地下又有响声,他们用锄头挖呀挖,挖出两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小孩一见生人,吓得乱窜,傅圣仁几个赶紧抱住小孩,可刚抱出来,突然一阵白烟蒙得人睁不开眼睛,等烟散了,两个小孩已无影无踪,怀里抱的只是两个笑眯眯的面具,他们把面具送到延福寺里当作神灵供奉,寺中资深法师告诉傅圣仁,这两个面具神灵是同胞孪生的一对“和合”,男的叫“来宝”,女的叫“来福”,能得此面具神灵真是天意赐福赐喜,于是法师依据面具特点编了一个舞,叫傅圣仁兄弟俩到各村各堡去跳,把福气与喜气送给大家,第二年果然风调雨顺,人畜兴旺。水北和合另有传说,是两兄弟合伙做生意,在炎夏季节收购木炭,在寒冬季节购进扇子,贱买贵卖,年终结算,暴发横财,于是乐不可支,一个手拿算盘,一个手拿笔墨,翩翩起舞,从而演化成和合舞。

  温文而雅的南丰傩,多被世人称为文傩。

  南丰的傩班有甘坊的老傩、中和乡的跳八仙等,特别是跳八仙,更是与八仙的传说故事相联。

  南丰县甘坊村位于县城西南约45公里,地处军峰山南部山区,隶属白舍镇,白舍镇自古为通闽粤的必经之地,多产瓷土,旧有“百铺街”之称。甘坊分为上甘村与下甘村,现保存傩的村子在上甘村,村子古老,历史悠久,有村民一百多户。上甘村现存的傩神殿古老陈旧,傩神殿与古戏台之间以观戏厅相联,三位浑然一体,上有八角藻井过渡,为明代建筑风格,从庙中石柱字刻资助人名时间相推算,系明初的建筑,因此,甘坊古傩当是明代流传下来的艺术。

  上甘村有两个傩班,每班12个艺人,共24人,其中一个傩班有36个面具,而别一个傩班则有72个面具,共108个面具。傩面具平常皆供奉于傩神庙神案上。在傩神庙正中的神案台上还供奉着身穿铠甲手执金元宝的傩神,左右站着同样身披金胄的华官(应是华光神)和财神,华光神手持长枪,财神则执神锏。在傩神庙神案台的左侧,立有“历代启教演傩先师”之牌位,右侧供奉着身穿官服、有慈目的土地公公坐像,他大腹便便,左手执金元宝,微笑的神态又有些像弥勒佛。现存傩面角色有傩神、开山、魁星、天官、福星、禄星、寿星、天师、关公、周仓、凌官、华官、小鬼、大鬼、和合(两个人)、佛祖、二郎神、八戒、沙和尚、悟空、元精、傩公、傩婆、温元帅、财神、鹰哥大臣、怀台、搜逐大王、田螺大王、阿傩神(十八罗汉)等48个傩面角色,其作傩面因被盗而失传。傩神角色表演时有乐器伴奏,乐器为小堂鼓、小板鼓、小云锣、小钹和两面小苏锣,演奏时用小片敲小板鼓,音调清脆和婉,节奏随傩面角色动作快慢变化不一,多为明快激烈奔放型。傩神角色手执各种法器,有刀枪棍斧钥钩鞭戟等,也有拐杖、朝笏、聚宝盆及笔斗之类。表演节目有刀刃相见的武戏,又有和睦相处充满生活气息的文戏,内容丰富多彩,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一是驱疫靛鬼类,如跳鹰哥大臣、田螺大王、搜大王等。打罗汉舞中十八全部出动,作鬼驱疫表演;二是迎气祈祷类,如跳开山,此为入室首先的节目,开山手拿短斧,上窜下跃,有驱邪避祟之意,但主要是为了迎气纳新保平安。跳魁星舞意为祈祷主题;三是表现家庭和睦团结、充满生活气息类,如傩公傩婆,表演傩公傩婆年老恩爱,生活幸福美满。跳和合,一对和全亲密无无间,团结互助,表现兄弟间的亲情与和睦关系,也有人认为和合是一男一女,表现新婚夫妇互敬互爱,和和美美,生活甜蜜;四是神话传说故事类,如佛祖捉元精,表现真假悟空的故事。又如唐僧取经的故事、关公与周仓的故事,还有张天师召天兵天将的故事等,故事题材都取自于三国故事和西游记故事等。

  上甘村跳傩,至今保留着一套完整的起傩、演傩、搜傩和圆傩的古老人工。正月初一起傩,傩班头人率众弟子到傩神殿烧香请神,凡是南丰县有傩庙的神都要请到,然后在傩神殿戏台上开始一年一度的演傩。从正月初二起上村子各户跳傩,所跳的节目有一定的选择性,根据不同的人家户主的愿望要求,选择不同的节目内容,一般跳傩的节目有《开山》、《魁星》、《地花》(即《判官醉酒》)、《福禄寿三星》、《财神》、《打罗汉》、《唐僧取经》、《捉元精》、《四大天将》、《傩公傩婆》、《二郎神》,最后要跳《鹰哥大臣》、《田螺大王》、《搜逐大王》等进行驱逐邪崇,傩舞才算跳完,有时遇上重大喜庆之日,或应户主要求,傩舞节目还可以加演,表演天官赐福、张天师指挥天将与三星、和合等共同登堂献艺,表现欢乐满堂,热闹喜庆的气氛。全套节目演完大约需要三个小时。上甘村傩班在本村跳完后,也到下甘村去跳,整个跳傩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结束。正月十八夜收傩,由傩班请各界神仙归位,并在傩神殿再演跳一场傩,之后要一个一个地把请来的南丰各傩神送回,由三人手执信爻,三步一拜,五步一揖,一路走一路送,从上甘村沿山路一直送出七八里路之远,有时信爻没有跌准,说明还有神灵没有送走,还要继续沿山路三拜一揖燃香默祷,最远时奉送出上甘村十七八里之遥,直至天亮时分。年年行如此礼仪,表明上甘傩班请神送神的虔诚与信誉。

  三溪乡石邮村的石邮傩名声最大,吸引中外无数学者与媒体的关注,成为南丰傩的代言体。然而,正如石邮傩神庙上的楹联所言:“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石邮傩似戏非戏,似国傩而非国傩,石邮傩其实融合了先秦以来傩、戏、社祭、城隍等诸种文化元素,集道、儒、佛为一体。

  这副楹联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但它却准确地概括了南丰傩的性质与特点。

  傩非戏,其近戏特点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蕴含着戏剧萌芽因素,这是诸多戏曲研究学者苦苦寻觅的戏曲源头。何谓“国傩”与“大傩”?即季春时节在皇城九门祈禳的傩礼称“国傩”,而季冬时节由各地祭礼官主持的全民送寒气迎春的傩礼称“大傩”。先秦时期的傩由方相氏统领,他披熊皮戴面具,一手执戈,一手执盾;汉代宫廷傩仪非常壮观,开始出现“十二神兽”(即12个装扮成怪兽的人)与120个由少年扮演的(僮)子互相唱和的形态,此形态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宋代宫廷大傩仪出现戏曲化与娱乐化倾向,由皇城诸班直(即类似杂剧班社)的皂隶扮演钟馗、判官等驱疫;明清时傩在宫廷消失,而民间广泛兴起,且与迎神赛社活动混融一体,呈现出多种傩仪混杂的局面,南丰傩就属此类,即为大傩与民间社戏的延续。

  言傩非必秦汉,南丰傩戏就史料而言有两点最可称道:一是宋末元初南丰诗人刘镗《观傩》诗是目前发现最早记载赣傩的史料;二是宋末南丰人刘埙《水云村诗稿》载“永嘉戏曲出,南丰泼少年化之”的文字,是至今最早记载“戏曲”一词的史料,说明南丰戏曲文化之早之盛。

  南丰傩资源的丰富,在全国亦算得上独此一家。无论是傩班的数量之多,还是傩的品种之全,或是驱傩程序之正、傩文化内涵之深等,南丰当之无愧号称“傩舞之乡”。南丰傩有石邮老傩、甘坊老傩、竹家山老傩、庙前老傩、瑶浦新傩、水北和合、庚溪竹马等,综合起来,南丰傩可分为四类:一是以石邮村为代表的傩,程序完整且简洁明了;二是以甘坊和竹家山为代表的傩,傩技动作惊险且造型美观生动;三是以瑶浦为代表的傩,保留了元明以来西夏等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四是以庚溪和水北为代表的傩,简约且表演动作细腻,充满生活情趣等。作为大傩的南丰傩,其实并无老傩与新傩的界分,也无文傩与武傩的区别,只有保存文化元素有无价值的区别。

  有如此多元的文化资源,却习惯用单一与世俗的眼光关注南丰傩的多元化现象,不能不说是一种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误区。

  驻足祝家山观傩,祝家山傩班的傩特技让人大吃一惊。看得出来,傩班的几个青壮年武功非凡,他们以梭镖对刺双喉,以赤膊身躯滚刀阵,以十余人组合叠出各式各样的罗汉阵等,这等傩特技在全国亦属罕见,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拾掇散佚的南丰傩资源,流连在每年正月如火如荼的跳傩民俗活动中,守望也是一种作为,同时也是一种朴素的幸福。

  不免又回到伊始:傩究竟是什么?

  傩,据《周礼》载,始于方相氏率百隶而时傩,用以索室驱疫,或墓塘中驱方良,属于五礼之中的军礼驱邪内容,也用于周秦时期的宫廷季春、中秋和季冬之月的驱邪纳气等,是驱疫逐鬼的一种祭祀性仪礼形式。因此,傩的本义非常狭窄,也具有强烈的贵族皇权色彩,在唐以前仅属宫廷专有。

  与原始部落的傩和《周礼》记载的宫廷傩相比,南丰傩承载的信息呈三位一体化,它的演制保存了汉以来驱邪逐疫的本质特征,融合了明清以来社戏的形态,并渗入了科举文化的精神特色等。南丰傩的特点透出另一种信息,那就是戏剧因素浓厚,这是傩向戏剧演变的重要痕迹。南丰傩班艺人的表演水准与戏曲程式规范等在国内罕见,南丰傩戏作为傩向戏曲发展变化的终结形态,是戏曲起源于傩的又一有力证明。傩戏在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原始“人头祭”的信息,保存着民俗哭吊祭亡魂与超度的痕迹等,使得它成为傩戏的典范,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南丰傩班,正传承和守望着这一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邮堡傩班最具魅力的,是它至今仍保留着最完整的一套古傩程序。

  石邮傩班自古至今均由8人组成,傩班头人称“大伯”,其余按辈份大小依次称为“二伯”、“三伯”至“八伯”。共有11个傩面角色,12枚面具,即:开山、纸钱、雷公、判官、大鬼、小鬼、傩公、傩婆、大伯郎、二伯郎、关公。其中“开山”角色有两枚面具,一枚跟随傩班四处出演,另一枚在傩班外出时留守看护傩庙。石邮古傩仍沿袭一整套“起傩”、“演傩”、“搜傩”、“圆傩”的祭祀仪礼方式,从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十六结束,每年按固有路线在村内和外村各家各户跳傩。傩班的许多规矩古老而独特,比如村堡规定主姓吴氏家族的人不允许进入傩班跳傩;跳傩过程中,戴上面具就不允许说话;每年跳傩的路线相对固定、当天安排的上户跳傩活动一定得在当天完成等。

  正月初一“起傩”,“大伯”率领七位弟子早早来到村堡前面的傩神庙里,焚香礼拜,燃烛鸣爆,跪拜在傩神太子神像前念经祈祷,奉请天上各路神灵附体降临,并请出上一年封存归位在圣像木箱中的十二尊傩神面具及一尊金胄红袍的傩神小太子木偶雕像,安排一枚傩神面具“开山”镇守庙宇,然后傩班敲锣打鼓到村边各处的小寺小庙中祭祀,从而开始一年一度的跳傩活动。新年第一天“演傩”,规定只能在村族旧宗神宗祠遗址及吴氏先祖太尹公旧宅内演,以示祭祖敬宗。正月初二才上村内各家各户厅堂跳傩。傩班每天早上八点举行简单的请神、祭神仪式,称为“上马”;跳完当天预先安排好的户主家,无论早晚,都要简短收傩,请傩神归位,称为“下马”。每天就这样“上马”“下马”,直至正月十六“圆傩”。“演傩”之前,户主先到傩班迎请“傩神太子”来家中供奉,傩班“大伯率一名弟子击鼓鸣锣开道,正对户主家门行单腿跪拜礼数后,喝唱傩神”彩词:“一声金鼓到坛前,小圣齐来拜老仙。但愿神人同宴乐,调和时序太平年。每唱喝一句,户主率家人应答一声好”,并向傩神太子鞠一躬,放串小鞭爆祭祀一下。礼毕,请进傩班,在震魂尺魄的鼓锣节奏声中,演傩的八个传统节目依次出台。

  首先是《开山》节目,开山面目乌黑狰狞,怒目圆睁,手持 猎斧应着激烈短促的鼓点上窜下跃,向厅堂四方搜寻,腾跃劈动作粗犷有力,激烈奔放,给人强烈的内心震撼。开山节目有古傩俗的送气迎气的作用,意驱不祥之气,祈求紫气东来。其次是《纸钱》节目,面目同样乌黑但略具温和的“纸钱”角色,手持用红线串联的两草纸团表演,动作较简朴而又平缓,有祈求财源茂盛之意;《雷公》节目中,雷公手持锤与凿,时而单腿蹦跳,时而四久敲击,目的在于祈祷风调雨顺;第四场为《傩公傩婆》节目,傩公与傩婆舞步细碎,步履轻快,傩婆手抑小太子,傩公手摇折扇为之扇风,夫妻表演亲昵和互敬互爱的动作,展现出一幅家庭幸福的场面。传说傩公傩婆年过八十得子,夫妻二人笑歪了嘴,此时的傩舞音乐节奏也一改庄严肃穆的凶神式的描写方式,采用轻松欢快的锣鼓节点式,恰到好处地配合着神秘、粗犷、诙谐而又形象的动作。《洒壶仔》节目中,青面牙的“小鬼”与“大鬼”打了胜仗归来,喝酒划拳尽情嬉戏,黑脸判官来了,大鬼小鬼们大献殷情并趁仙灌醉判官,故此节目又有文雅的称谓《判官醉酒》。有趣的是表演过程中,观傩的大人小孩纷纷拉着小鬼大鬼讨酒吃,而小鬼与大鬼们都非常慈爱,倾壶斟杯并一一赐给观众,以求神人同乐的目的,村子里的人说,这是保佑大人小孩来年无灾无难,平安顺利。《跳凳》是戏酒节目的延续,判官手持带铁环的利剑上场,利剑戈击四周铮铮作响,大鬼拿来凳子端坐厅堂中央,二神协作擒魔除妖,动作凝重雄浑,古朴简约,气氛肃穆庄重。《双伯郎》节目中,一对白面书生样的孪生兄弟手持长枪上下舞戏于庭,团结协力,认真仔细搜捕,元代刘镗《观傩》诗中说“白面使者竹筱枪,自夸搜捕无遗藏”,可能是对这个角色的评述,其中“大伯郎”额头上长着第三只眼睛,村民因而说是二郎神杨戬,但未必可信。《关公》是演傩的压轴节目,红脸长须的关公飞舞大刀,热烈奔放,上下翻舞,把伏魔逐祟的傩仪活动推向高潮。

  演傩结束,即傩班跳完当年所有安排好的上户跳傩活动后,于正月十六夜至次日凌晨举行“搜傩”。这是整个跳傩活动的核心。由开山、判官、大鬼手执神链目察区陬,戈击四隅,动作鬼蜮黠形,以索室逐疫,他们一家一户、挨门逐户地“搜间”,一人手持火把前导,开山一手持神链,一手作“香火诀”(即大拇指扣压在中指民无名指尖上,食指与小指翘起状),大鬼紧随其后,两手作“香火诀”,在每家每户各间房里戈击桌椅、床柜、门窗、灶台等,“搜间”时,全家老小离开房间,其他房门紧闭,每搜过一间房,主人立即紧闭房站,以防疫鬼再度窜入,其间傩班大伯在门外不时点响火铳,其声炸响,造成凝重神秘气氛。每家“搜间”大约在五六分钟内完成。清乾隆年间石邮村《吴氏族谱乡傩记》载:“及至元宵后一日,灯烛辉煌,金鼓齐喧,诗歌互唱,手执铁链铮铮有声,房屋厅堂遍处驱逐,以除不祥,神威达旦--乡人曰:‘搜傩’。”

  “圆傩”是整个跳傩仪式的结束,以“参圣像”与“判交”等仪式为主。正月十六“搜傩”结束后,傩班在村边沙滩上将傩神面具按预先择定的太岁干支方位安放,按道教“踏罡步斗”的步伐绕圈参拜圣像,酬谢各路神灵,并送他们归位。尔后“判交”,即对当年整个跳傩活动驱疫祈年太岁吉凶的总结,并判断石邮村新年中五谷、六畜、生育、疫病等方面的情况。礼仪结束,把傩神面具安放在圣像箱内封存,置回傩神庙神案台内供奉起来,一年跳傩活动宣告正式结束。

  石邮傩为乡人“愿傩”,傩班上各家演傩时,户主可祈祷祝愿,演傩结束后要给傩班“点心”之类果品,并要给予红包酬谢。傩班艺人头扎白布巾,戴着面具,穿红底黑点衣裳,手持道具,合着锣鼓节拍起舞,手脚弯曲,身体佝偻,跃窜式地顺一边行走,动作利索有力,气势磅礴,节奏热烈明快,不同的傩面角色配以不同的锣鼓节奏,不同的节目内容配以不同情绪色彩的音响效果,因而有一定的戏曲性,在新春之际的乡村,起着活跃气氛、增添喜庆色彩的功效。

  南丰傩班中最精巧且内涵丰富的要数水北和合班。

  水北村属桥北乡,位于九剧水北岸,距县城3公里。水北和合以其简单朴实的风格,诙谐风趣的表演,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神州。

  和合舞看似一种戴民间古典儿童面具形式的傩舞,但与古代扮儿郎的演出是不一样的。扮儿郎是以儿童装扮传奇故事人物,和合舞则是一种戴儿童面具形的舞蹈,面具为一对面露微笑的娃娃脸式样,一男一女,女面具以头上有两只总角为标志。男娃名“来宝”,俗称“武像”;女娃名“来福”,俗称“文像”。来宝身穿红色底细花衣服,裤为黄色;来福的衣服与来宝相同,裤子则为天蓝色。据水北村老艺人介绍,和合舞原先是穿绿衣黑褂,手腕套彩色百褶袖套,下着红裤,手无道具,而现在的和合,来宝手拿长约7寸、宽约4寸,中间6档的小算盘作道具,“来福”则右手拿一支大拇指般粗、约五寸长的木笔,左手执一块约1寸宽、半寸厚、3寸半长的木制墨块作道具。

  清代时期的南丰县城每年立春之日,知县率全衙官吏与地方缙绅到城东的保福寺旁举行“春祭”,春祭是通告全县,募筹香资,封刀禁屠,沐浴斋戒,迎请各路神灵庇护地方,祈祷新春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春祭毕,各种民间技艺登堂表演,和合舞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每年的春祭时在寺庙旁跳和合舞,所以乡人相传和合舞为寺庙和尚所传,说是明景泰年间(1450-1457),水北傅姓家族人丁兴旺,结识延福寺和尚,请出家人教习和合舞,借鉴傩的形式和技艺而得来。和合舞的演出时间从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开始,和合走村串户去表演,收取香资,至次年正月十二日“回归”参加元宵佳节的游灯活动,十三日在村外延福寺及里堡演出,十五日元宵节时,又外出作最后一天助兴演出,晚上结束,并收起和合面具,结束一年一度的表演。和合舞一不设坛建龛祭祀,二无请神还愿之仪式,实为春社当中一种民间娱人娱已的单一面具舞,造成热闹活泼的气氛,从而增添春祭的内涵。

  和合舞队多集于县城郊区一带,南丰约有20个和合舞班,每班2名演员,3名乐手,1名领班共计6人,少数和合班只有4人。水北和合舞因为演得最好,被认为是和合舞的正宗。和合舞的活动范围,多在邻近村堡、城镇街道,远则及黎川、南城、宜黄、广昌、福建建宁等地。和合舞的乐器有三件,单面鼓、小手鼓、黄铜小钹。

  水北和合舞有祷词日:“读书者,聪明智慧;求功名者,早登金榜;做生意者,一钱为本,万串为利。”而在水北村,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两个商人合伙做生意,炎夏贩炭,寒冬进扇,贱买贵卖,年终结算,暴发横财,于是乐不可支,翩翩起舞。和合舞在乐安、宜黄等地,为两个男孩,说是两兄弟亲如手足,表现兄弟之间的和睦相处,宣扬家族的团结,说明和合舞的本质与人性情有关;而在南丰水北,和合为一男一女形象,表演时又是两人相对逗笑嬉戏,动作简单朴素,摇肩抖手,相对起舞,有如一对情侣互相嬉戏玩笑,而“和合”二字,实有“百年好合”之意,用于春祭之中也有祈祷人丁兴旺之意,这正是春祭的一个主要内容,因而,可以这样说,南丰水北和合舞,其实质内容是以生殖崇拜为主题,宣扬家族和眭,人丁兴旺。

  而赓溪竹马则是南丰文傩中一种独特的傩舞。

  竹马舞共5名演员,扮演的五个角色为:关索、赵云、周仓、鲍三娘、开山。开山,青面獠牙,身穿红袍,手执半卷的红旗作道具;鲍三娘,头戴主将盔甲,白脸红晕,朱唇小嘴,美目含威不怒,略有微笑状,身穿红袍,骑褐色怪兽,用方天画戟兵器;赵云,头戴乌黑色官帽,帽子正中有红日与海浪图案,白脸书生扮相,红袍,骑白马,使长枪;关索,头戴青色官帽,上有双龙戏珠图案,红脸丹凤眼,长须,身穿蓝袍,骑褐色马,操长刀。

  演员在腹部齐脐处系一个木质马头,身后绑吊一根马蹄开篾片(篾片两头与马颈相连),穿长裙,着长道袍,前襟开一缝,伸出马头,后襟长于前襟,“下摆”从篾片上覆盖下垂,自然形成马的后身形状。演员的脚穿包靴,扎包头直拖至背脊的长披中,上书“军山大帝座前”字样。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造型,面具的色彩也各不相同。竹马舞在清代时已流传到浙江省常山一带,并影响到江南各省。

  每年正月初一开始跳竹马舞,称为“发马”。演员先到福主殿集合,举行拜神仪式,并做首场演出。然后开始在本村上户演竹马,先里后外,从北到南,到村子各厅屋里去表演。正月初二进城,5名演员兵分五路出发,各走一方,穿街走巷,挨门挨户上厅堂表演,说是表演,其实只是自报家门“赓溪竹马”,完全不作表演,只是收“红包”,谓之“香钱”。正月初三至十六,竹马舞再到远近村堡演出,从不间断。这期间,哪天到什么地方去,从哪个村堡开始跳,再经过哪几个村堡,各个村堡上哪几幢厅屋人家演出,中午在哪歇脚,在哪吃饭等等,都有规定,并且年年如此,从不改变。老艺人说,这是竹马神摆的“竹马阵”,不能更改。另外,竹马舞外出,每天必须赶回赓溪,哪怕风雪阻路也不能在外地借宿,谓之“回营安息”。正月十六日结束一年一度的跳竹马舞活动,谓之“收马”。

  竹马舞共有三个节目,一个独舞,两个双人舞。表演时两名乐手先进厅堂,演员按所扮演的角色依次排成纵队进场。先是独舞,由开山右手持长条布旗,左手下垂自然甩动,不时侧身前探,手伸作举旗状,在厅堂的四方表演,有如开路先锋骑马奋勇当先,表演结束时,立于上方正中。然后是双人舞,先由赵云战鲍三娘,两人作骑马对阵状表演,你来我往,对舞之后便守立在上方左右两侧。再是关索战周仓,对阵交战勇猛激烈,粗犷有力。结束时五人共舞,并由户主撒播五谷壳在厅堂中,并“收场”。整个演出时间大约为20分钟。表演时,两名乐手用两面铜制大筛锣依舞蹈节目的情形或重敲或轻击,或强或弱或急或缓,气氛热烈且庄严。

  竹马舞的表演手法独特。双人舞时,演员出场便一脚向后勾起,一脚着地跳动,左右轮换,身体稍稍向前倾,若一手执道具时,另一手则以大拇指扣在中指与无名指上,伸出食指与小指作“六”字形状托于面具下颏,俨然骑马奔腾。竹马舞的表演动作相对简单,最大的特点是演员始终保持单脚着地,另一脚向后勾起,有如骑马征战对阵。

  赓溪竹马舞,乡人说是有“刀枪入库,马归南山”之意,偃旗息鼓,鸣锣收兵,保佑乡邻五谷丰登,是一种祈求和平,反对战争,希望过上稳定生活的舞蹈形式。其供奉的“军山大帝”为汉将吴芮。在赓溪村的福主殿中,保留着几副楹联,其一是:南粤震威名,想当年神勇独操妖气尽扫;西江邀福泽,际此由声灵共仰爱戴拒涤。其二是:名著汉庭功昭粤岭,福临江右泽沛赓溪。其三是:善忠烈便是神仙,勘寇诛秦,紫电青霜扶汉室;建功德自宜祀享,乐灾捍患,和风甘雨沛赓溪。

  所谓新傩,多与明清社祭迎神赛会相融合。

  莱溪乡位于南丰县城东北约5公里处,自古八都设此且定期有市,故又名八都圩,全境多丘陵山地。莱溪乡傩班有12个,民间称为新傩。新傩起傩较简单,没有老傩等一套传统的起傩礼仪,也没有严格而又神密的跳傩规矩,俗语云“一面鼓,一面锣,爆竹一响就跳傩”,指的就是新傩。

  莱溪及其他新傩风格清新,风情传真,舞姿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形式活泼多样,表演中融合许多武术动作及戏曲技巧而形成古今糅合、粗细调匀、形神兼备、妙趣横生的新风格,是一种戴着假面具娱神乐人的闹春舞,最具特色的是赓溪的竹马舞。伴奏乐器有堂鼓、大小锣、大小钹等打击乐器,后又不断融入民间吹奏乐器,如唢呐、竹笛、二胡等,因而也把诸多民间流行的通俗小调曲牌融合进傩舞伴奏曲调中来。新傩节目丰富多彩,既有受老傩影响而移植过来的传统节目,也有各地独特民风形成的地方性节目,内容大多以祈愿福禄寿财及驱疫逐鬼为主题。

  新傩中比较有特色的如水南和水北的傩班舞蹈。

  水北的和合舞以傅姓家族的最负盛名,一对和合双双起舞,翩翩嬉戏,表现出浓厚的乡村新春喜庆气氛。水北水南隶属琴城镇,旧时每年春社时均有到县城表演傩戏的习俗,也形成了该地傩文化喜庆热闹、短小精悍的表演特色。水北傩班除和合舞外,下坊村的新傩颇有现代气息,表演的节目有《开山》、《文曲星》、《财神》、《哪吒》、《傩公傩婆》等,《开山》为南丰傩的传统节目,跳开山时手持短斧,上窜下跃,挑、劈、砍等动作一气呵成,激烈粗犷;文曲星表演左用捧斗,右手执笔,身姿扭摆有如现代摇滚,作点斗飞掷状;财神左手端斗,右手执锏,黄金四目面具与其他地方的财神黑脸明显不同,仪态端庄踱着官步,似乎在送金银财宝上门;哪吒表演活泼,舞姿轻盈婉柔,手持乾坤圈,作嬉戏玩耍状;傩公傩婆中傩公左手拐杖,右手摇扇,傩婆手抱太子,两人亲密无间地作梳头、插簪等日常生活中的装扮表演,脚步细碎,有老态龙钟之状,戏曲夸张性较大。下坊村的新傩表演,结合老傩的表演形式为基础,渗入现代舞蹈中的诸多舞姿,形成鲜明而又欢快的风格。

  琴城镇瑶浦傩班的表演节目有《开山》、《魁星》、《财神》、《关公战蔡阳》、《杨戬》、《傩公傩婆》、《观音坐莲》。开山金黄面目,用钥斧,动作热烈奔放,作驱逐疫祟;魁星黑面以红色纹点缀成黑红相间的花脸,穿兰花对襟衫红裤,作点斗状;财神金黄面目,乌纱帽,持斗执锏,送宝上门;关公红脸髯须与白脸蔡阳各执青龙刀对阵拼杀,关公撩须怒目,力斩蔡阳;杨戬头戴乌纱帽,三只眼睛,手捧长枪,表演捉魔擒妖;傩公傩婆表演与其他地方相仿。最具特色的是“观音坐莲”,共9人表演,由4人用手搭成座台,4人坐在座台上身体向后翻仰作莲花开放状,观音端坐在座台正中,一手执拂帚,一手作合十状,节目造型独特,形象逼真,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参与表演的角色有:观音、悟空、八戒、杨戬、财神及作座台不戴面具的4人。

  果园傩队表演的《武吉砍柴》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少年武吉上山砍柴的一整套动作。武吉身穿红裤,青花对襟衫,面具总角,一付娃娃面具扮相,表演磨刀、砍柴、捆柴、挑柴等一整套农家山村子弟上山砍柴的全过程,整个表演有如现代哑剧。

  白舍镇罗坊村傩班的节目表演较为丰富,傩面角色与众不同,共6个傩面角色,有:旗头、回子一对、猴、蟾、钟馗等,节目开始先由头戴银白龙凤冠的旗头手执镶红白令旗出场,面具在天目处开有圆形慧眼,作先锋令旗官挥舞旗帜,似乎在冲锋陷阵;第二个节目由一对回子表演,回子一个青脸,一个红脸,皆开天目慧眼,回子表现相亲相爱,时而较量拳艺;第三个节目为跳猴,猴手持棍,摹仿猴子各种习性动作,甚至顽皮地摘观众头上的帽子嬉戏;第四个节目为跳蟾,蟾面具青色底点缀着密密麻麻的小黄点,上面还趴着一只蟾蜍,很像让人生畏的蟾蜍,表演者手持红腰带,作各种形象造形,动作憨厚朴素;第五个节目为猴子戏蟾,猴手拿仙桃,与蟾嬉戏对舞,动作滑稽幽默,对比鲜明;第六个节目是跳钟馗,钟馗头戴状元冠,黑脸金黄四目长须,手执朝笏,身穿双喜黑底大红花袍,并不捉鬼,似乎是正要朝圣面君的新附马郎。

  南丰新傩大都是在老傩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清代一些民间艺人在琴城镇附近组织了众多的新傩班,以傩面为戏,娱神乐人,既表现辞旧迎新的热闹气氛,又体现祈愿平安如意赐福延年等民间传统社祭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丰新傩其实就是新社,是春社祭祀活动中的一种假面舞戏。

  附:南丰傩舞班队一览[1985年统计]

  琴城:廓背园班、西门上班。

  白舍:望天班、冯家班、茶亭班、头班、上甘班、瑶陂班、枫江班、张家班、樟潭班、何家墩班、池渡班、欧龙班、塘际班、戈镰石班。

  太和:店前班、里源班、坊头班、块田班、田东班。

  东坪:甘泉班。

  太源:老圩上班、高家班、姻背班、永吉班、游家窠班、寨俚班。

  市山:考坑班、贯巢班、竹源班、南坑班、流坊班、丹坛班、东村班、西村班、瑶浦班。

  桥背:下杨梅班、水北班、水南车上班、水南岭上班、水南朱家堡班、水南刘家山班、大堡石头上班、徐家边班、游军班、河家洲班、磨刀渡班。

  莱溪:上井班、平家岭班、黄满钟家班、刘家源班、危家班、西山班、上潺班、周家堡班、赓溪班、张家班、黎家山班、黄满平家班。

  三溪:庙前班、大圆班、南堡班、石邮班、早禾坳班、上晒班、祝家山班、军峰外堡班。

  桑田:萧坊班、潭头班、毛家坝班、王家排班、石塘源班、黎家班、黄家陂班、新屋里班、招月山班、西源二队班、石溪杨家班、曾家丰班、高坑班、龙家陂班、刘家湾班、新圩上班、樟坑班、水口班、潘家班、大堡班、下河陈家班,马家班、汤家窠班。

  西溪:黄沙班、祝家岭班、朱坊班。

  中和:桥头班、杨林班、际上班、中和街班、邹坊班、员上班、际下班、古竹班、周源班、河东班、上坪班、石源班、石浒班、柏树下班、夏家洲班、桥口班。洽村:上古班。

  波罗:田东班、陈坊班、坊坑班、姜源班。

  傅坊:石咀班。

  南丰傩守望汉唐,傩咒语是通神汉唐的不二法器。

  以南丰县白舍镇甘坊村傩班首士甘老怀家手抄本《傩神会请神许愿图本》(1985年重新抄写本)为例,可以知道南丰傩咒语的基本风貌与特点,如下:

  请神的咒语:至心通大道,诚意达高真,燃烛迎圣驾,焚香迓圣舆。今有某都某堡信士某某,敬请傩神祖师殿下,(弟子)是夜装跳,虔诚备心香宝烛,老心(身)拜请大清国江西省建昌府某县某都堡上下福主、社令各殿,香火一功神祗速降来坛,再为心香至拜请敕封西川路口清源妙道真君、千里眼、顺风耳、傩神殿上乃文乃武千千雄兵、万万猛将,合殿香火一齐有感明神,敬心拜请傩神会上传法启教历代宗师。

  师公:邹普祥,邹普旺,邹华宝

  师公夫(傅):甘焕伯,甘大转,甘为轿,甘邦来,甘景芳,甘用行,甘应田,甘涓功,甘圣登,甘玉珍,甘有松,甘用招,甘福山,甘庆福,甘兴龙,甘添孙,甘春官,甘和贞,甘亮仔,甘言生,甘义发,甘道文。

  前传后教,历代老少宗师一代传于万代,先师传于后师(弟子),阳想阳现,阴想阴现,不想空中自现。自古道买伞之时好遮雨,(孝?)之时望救民,常则傩神有准,福则无差字,可千人夸口功莫一人耻笑,莫误弟子,莫误信人盖佑,(弟子)行一坊显一坊,红云遮去紫云归加护,(弟子)神通力宗师法力,驱邪魔保佑信家常安乐,赐下圣(竹告)保安康。

  殿内辞神起马的咒语:重申上启远近福主各部大神在坛文武一功神祗,今乃傩已周圆,烛尽灯残,肴冷酒淡,简衮(殊)深莫为怪责,特备起马分财拜送诸位大神,早登云路,在天者腾云驾雾,在地者勒马摇鞭,有车驾车,无车驾马,各返瑶宫。(弟子)不敢久留圣驾,圣(竹告)落地,诸神速起。(跌三下信卦),(弟子)不敢多言句读,水口具有,起马分财,送交诸位大神传秘诀,水口界分。

  催催催得本坊福主及远近社令上下前后守土英烈一齐来临。

  请神许愿的咒语:伏以,神道不远,虔诚须知圣力非遥,叩齿即应,谨焚心香一心拜请敕封西川路口清源妙道真君,千里眼、顺风耳、金花小姐、银花银、三伯公公、三伯婆婆、金毛童子、铁甲将军、傩神会上一齐明神,拜请开山大神,白祗大神、魁星大神、红面小鬼、青面二鬼、七雷大神、马赵关温四天将、和合、唐僧、哪吒太子、福禄寿文曲星君、天师、关平、周昌(仓)将军、金天齐天田螺大神、铳公铳婆、吞魔食鬼搜厨(逐)大神、傩神起(启)教历代今古老幼宗师、殿内香火文班武列、本殿土地一功神祗适伸(仕绅),奉请凉沐来临觅座高坛受纳香。今乃某年某月某日某县某堡信人,虔备心香宝烛,列在座前。敬为某某名下叩许红袍一件入于傩神殿上祈保某某身中诸症悉除,病患早安,星辰光显,寿命延长等事。

  具有钱财一会拜上,请位大神钱财虽少,化大成多,文点分才,病患早安康。

  界傩请神的咒语:至心通大道,诚意达高真。燃烛迎圣驾,焚香迓圣舆。今夜(弟子)恭就庙堂,虔诚备心香,拜请江西省建昌府南丰县某某城隍尊神,文天文班武列,合殿香火一功有感明神,东南西北四方守土,在郡宫庙礼典神祗光降庙廷,普仝到位。

  请来石背街上下福主社令、边坊庙貌一切神祗,西台山合殿香火,有感明神;请来瑶浦街观音阁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合殿香火一切神祗,福主社令乃文乃武各殿香火一切神祗;请来军江桥殿内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合殿香火、乃文乃武一切有感明神;请来罗家街东排二岸福主社令、关圣帝君、合堡神圣一切有感明神,请来大排上上下堡福主社令、东西二岸祀典神祗;请来杨梅砦福主社令神祗;请业将军岭李将堡福主社令、东西二岸诸位神圣、岭上将军老爷、开枷脱锁兔子郎君、知事祀典本殿土地,一齐有感明神;请来池源堡水口福主社令尊神,万寿宫旌阳得道许仙真君,合殿香火、东西二岸一切神祗;请来香莲寺罗汉主者在殿共庙一切有感明神;请来三溪圩桥头殿内三奶夫人、观世音菩萨、合坊福主社令、东西二岸祀典神祗;请来塔岭堡福主社令、东西二岸祀典神祗;请业鸡源岭树林下福主尊神、合坊庙内祀典神祗;请来井源岭上飞天三圣灵佑尊王、有坛无迹有迹无坛一切神祗;请来井源茶树背坯到合殿菩萨、英斋公庙内神祗、井源树林下福主尊神、文武二判、金水郎君、本殿土地、合殿香火、一切有感明神,店上丹阳得道甘氏真人剑邱二仙、五方、得道行雨龙王、本殿土地、一切神祗;请来松山排下尤家边各殿福主、一切神祗,树芥下一圣二圣飞天三圣公、王路傍下大得禅师菩萨。(跌三下信卦)。

  (弟子)先请如先到,后请如来诸位神圣觅座高坛受纳心香,谢沐圣旨。请来本坊福主、桥头下福主、尊王山老爷、李氏夫人、文武二判、本殿三圣、劝善大师、莺(鹰)哥元帅、金水郎君、土地公公、一切有感明神,港背社公社母、一切有感明神,狗脑嵊猎射老爷、金毛童子、铁甲将军菩萨,里坑头冷坛三圣、神君顺祭,后堂山上傩神会上,乃文乃武一切有感明神,大塘上圣主三郎、本殿土地,崇福古寺三尊古佛、十八罗汉、二傍四帝尊神、上殿地藏王、观世音、文主菩萨、如来古佛、监善王者、达摩祖师、护法金刚、合寺香火、一切有感明神,左傍旌阳得道甘氏真人、剑印二仙、五方、得道腾雨龙王共同到座,一切有感明神,上街头何子上、李氏夫人、文武二判、本殿土地、一切神祗、社公社母,上街头赵大元帅、楼上文昌梓潼帝君、合殿香火一切明神,李家店将军老爷、开枷锁兔子郎君、西山得道许仙真君、行雨龙王、土地公公、本殿土地、社公社母、一切神祗,龙头山角上白马三圣公王、邓家坳非天三圣神君、塘家边白马三圣公王、军将坑七尊太子、汉皇上帝、本殿土地、一切神祗,樟树下一圣二圣公王,格排石、井排冷坛三圣公王,洋下将军老爷、烟竹冷坛三圣公王,夫子地飞天三圣公王,丹阳观三清上帝、法王老爷、清源妙道真君、甘氏仙师、外殿护驾三圣,雄鸡相门冷坛三圣公王,何坑白马三圣公王,何坑尾飞天三圣、来杀神王师公,红家山七尊太子、汉皇上帝、飞天三圣、一切神祗,大港前塔下猪姆大神,周家园福主,松树下军山老爷、土地公公,来陂白马三圣,猪牯石非天三圣,力钟岭上非天三圣,溪岩堡福主社公,一切神祗,行竹园树林下福主尊神,源头高楼大神,福主社令,一切神祗,堪头岭坯倒一切有感明神,高门(土光)头冷坛三圣公王。请来本福主上至源头,下至水尾,有坛无迹无迹有坛,或有不知名姓一切神祗,坛上所请,坛前所如,谅沐来临觅座高坛受纳心香宝烛,干恭净酒,后心素饭,糍果荤肴,胡盘牲鸡,鲜鱼果盒,礼酒珍馐美味,烈在众神座前,绕祈欢容笑纳,莫为怪责,(弟子)茶钱不敢说,酒后乃开言,兹当光绪某年某月十八日夜请来诸位福主祈佑合坊众信人等,时降吉祥,读书者聪明智慧,求功名者早登金榜;农耕者,一籽落地,万籽收成;做技艺者,上家相请下家相迎;做生意者,一分为本,万分为利;出外贸易者,好人相逢,贵人相助,脚踏四方,八方吉利;求祠者,早生贵子,定得悬望;保寿延者,百千长寿;行医者,心灵脉准,药到病除,幼小孩童开关脱锁,易无养,麻丹疹痘,轻疏薄种;畜养耕牛者,朝放山岗,暮归栏场。阴处莫走,凶处莫行,猬头供猪,天风吹长,地风吹大,日长千斤,夜长万两,豺狼虎豹,远避他方,瘟风瘴疫,远往他乡;供鸡养鸭,一母向前,日子随后,行行成群,队队成双,鹰鹞不敢近,狐狸不敢入列,大神为一坊之福主,掌万姓权行,受千人礼拜,时为众民保障,把定山河,固守水口,好事多招进,恶事远远赶出,火星打落壬葵水,贼盗打落大空亡,官讼消散,是非埋藏,牙尖嘴快立刻消亡,异端邪法即时追灭,不许存留境内,速速赶出他方,若有诉愿者求之即时应,祷之即灵,事事如意,愿愿随心,莫误(弟子),莫误信人,全赖诸神盖佑,总求信卦保佑。(跌一次信卦),诸位神圣肴冷无味,香冷无烟,少刻登坛看跳,又求信卦保佑。[插路香]

  由上述请傩咒语可以看出,南丰傩咒语祝祷内容涵盖科举求功名、农耕、技艺、经商与出外营生、行医、求嗣等五花八门者,多为平民生计的实际问题以及百姓生活中的好恶之事等,说明南丰傩咒语具有浓厚的乡村文化气息与求生存的危亡意识,同时南丰傩咒语中对讼诉的驱避、对贼盗的规斥、对搬弄是非的毒咒等,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南丰傩受众的民风民俗淳朴与生存环境的劣势。有趣的是界傩请神,几乎方圆十里内的所有村族庙宇神灵均请到,甚至远隔三十余公里的县城隍庙诸位神灵,一者显示出村民好客的民风习俗,二者反映了村民对待神灵小心翼翼的谨慎态度。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南丰甘坊傩庙中供奉的主神为傩神祖师,旁祀清源妙道真君与千里眼、顺风耳,以及千千雄兵、万万猛将,又祀邹氏三师公、甘氏历代演傩师傅等,将傩神与戏神合祀一体,而邹氏三位师公另设为一列祭祀,说明该村傩班与邹氏三位师公传教是分不开的,且与明代宜黄戏供奉清源祖师的习俗有着某种渊源,宜黄神岗傩至今供奉的主神为清源宜祖师,塑像状貌与甘坊如出一辙,身旁亦列祀千里眼与顺风耳,还有金花与银花二位小姐等,也与甘坊村相同,据神岗村民相传其傩班是从南丰传过来的,则可见在传承过程中将主神与旁祀清源师合二为一了,这符合民俗传承的一般规律性,故清源戏神来源于南丰傩神,最初可能是由如邹氏三位师公般的道教(师公教)传承而来,倘若如此,则汤翁的戏神庙记中所言的戏神具有驱邪的作用等说法,便不难理解了。

  再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该傩班请神许愿的咒语中提及“铁甲将军”与“白祗大神”两个名称,前者在现今的福建省与台湾省等地均有祭祀现象,据有关学者考量后认为,“铁甲”为闽南话“青蛙”,即“青蛙将军”,后者“白祗”当为“白起”之笔误,而白起信仰源于西北三秦之地。如此,则可以看出,南丰傩祭祀实为中华祭祀文化的集大成者。

  相对南丰傩咒而言,南丰傩谣谚更为雅化些。兹分门别类列举如下:

  概括赣东南丰县傩文化内容:“赓溪竹马石邮傩,水北堡里有和合”。

  演傩的体制:“一面鼓,一面锣,爆竹一响就跳傩。”

  跳傩的动作特点:“发怒晃头笑抖肩,手舞足蹈顺一边,快慢缓急看‘人面’,一举一动合鼓点。”

  傩班入户前的颂赞:“一声金鼓到门前,小圣前来拜老仙。保佑伢崽会读书,金榜题名中状元。”

  和合舞祷辞:“读书者,聪明智慧。求功名者,早登金榜。做生意者,一钱为本,万串为利。”

  和合舞声乐特点:“播种,播种去,家家去,去播种”。

  综观南丰傩演制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三位一体的特质。逐疫,赣傩演制保存汉代驱傩本质;娱神,赣傩融合了明清社戏形态;科举,赣傩渗入地方文化精神特色。三个层面呈现为本质、形式、特色等三位一体的关系,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中华傩文化从原始巫舞至明清社戏的演变痕迹,且渗入地方文化精神等,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逐疫:南丰傩演制保存汉代驱傩本质。

  傩的本质就是驱邪逐疫,这已成为公论。其中以南丰傩以原始舞蹈形式承载着驱邪逐疫的本质最为突出。

  以石邮傩为例。至今石邮村古傩还沿袭一整套起傩、演傩、搜傩、圆傩的祭祀仪式,神秘而古朴粗犷。搜傩是整个跳傩活动的核心,由傩神角色“开山”、“判官”、“大鬼”手执神链,上各家各户“搜间”,驱逐房屋内的疫鬼或邪气,开山在房屋里的床下、桌子下等各阴暗处驱除不祥,门外三眼火炮不时炸响,每搜完一户一间,立即关上门户,以免鬼魅再入。这种驱疫逐鬼的祭祀内容一直从正月十六夜延续到次日清晨,直到村子里所有的鬼魅全部驱逐出村。则可知,石邮傩保存了东汉以来大傩逐疫本质,只是驱傩的日期不在先腊一日,而改在新年期间,此在下文中另论。

  娱神:南丰傩融合了明清社戏形态。

  南丰傩演制的表现形态最大的特色,就是融合了明清时期社戏娱神乐人的习俗,这种融合主要表现在诸多傩面角色渗透了社祭的神人角色或本身就是社祭神人角色因素。

  除了演傩的日期改在新年期间,即融合了新年社形式,赋予了社的文化内涵之外,南丰傩演制的角色实际上充当社祭神人的作用,且角色表演娱神乐人形态相当浓厚。

  如石邮傩中的“雷公”、“傩公傩婆”、“纸钱”等角色,虽然这些角色其本质仍是傩礼旧制,但经明清以来的演变,已在祭祀内容主体方面有所改变,把这些角色安排在跳傩的开端,表现出乡人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对子孙兴旺的崇尚,对财源茂盛的希冀,特别是“傩公傩婆”的形象,完全一派土地公和土地婆的习俗形象。这种祭祀主题的转变,是由傩面角色的渗透来完成的。还有赓溪的竹马舞,水北的和合舞,均表现出社祭的特性。

  南丰傩文化融合明清时期社祭中娱神乐人的习俗,也表现为傩神角色的表演方面,其表演生动活泼,幽默滑稽,体现出娱神乐人、热闹欢乐的社祭娱神气氛。水北的和合舞,两个和合笑嘻嘻的娃娃脸,翩翩对舞,一人执算盘,一人执笔墨,互相抖肩扭背,动作细碎而朴素自然,幽默可笑,乡人形象地把和合舞说成是“揩痒”“捉虱”。表现出强烈的喜庆欢快的新年社祭的特色。

  科举:南丰傩渗入地方文化精神特色。

  寓教于乐,将科举进仕的民间教育思想融入傩舞,即彰显南丰的特色文化--教育,则显示出南丰最为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科举文化鼎盛。

  南丰自宋以来就有“文献之邦”的美称,曾氏家族群贤辈出与赵氏二十人同榜进士等科举现象举世罕见,特别是曾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成为文坛的巨擎。而以科举文化为背景的南丰文化传统,崇尚儒教,礼于诗书,遵循周礼旧制,从而构成南丰文化的核心;刚强不屈,敢于创新,是南丰文化的重要精神;勤劳朴实,团结奋进,是南丰文化的坚实基础。在这种文化传统的熏陶下,南丰文化教育思想表现为苦读诗书,积极进仕,勇于开拓。具体体现在南丰傩文化方面,就是对科举进仕的崇拜。

  南丰傩文化中对魁星的崇拜集中体现了教育文化内涵。

  魁星俗称文曲星,或称灵星,传说是主管科举的神灵,南丰自宋代开始祭祀灵星。

  南丰傩文化中的魁星形象总体上是致的,面目峥犷,双眼暴突,头上长两个犄角,两个大獠牙突兀,右手执笔,左手捧斗,作持笔沾墨欲点投状。在服饰方面,南丰傩舞中的魁星穿着较讲究,青淡碎花衣,红裤红裳,表演动作方面较轻快活泼,甚至糅合现代舞的姿态,如南丰瑶圃的魁星和水北的文曲星,表现出新傩吸收时代特色的传统。

  南丰傩班,跳魁星几乎成为必演的节目,虽然各地所跳的魁星舞风格不一样,但其傩面特点及演跳的目的基本相同。

  甘坊傩之魁星面具蓝底色,红色头顶象征着赤发,头发用金色箍扎着,额上一个金圆形照妖镜,头顶上有两个猗角,耳朵硕大,眉毛呈火焰燃烧状形,圆突的双眼,脸部肌肉抽动,嘴巴咧着露出白厉的上齿,上齿两獠牙十分可怖,傩艺人用红巾扎着头,再戴上面具,穿红色白边马甲和红裤,出场时双手的大拇指扣住中指和无名指并略露出指尖,与食指与小指成三指鼎立状作香火诀,似在搜傩,然后左手拿红布包好的斗,右手执朱笔,一会点天,一会点地,一会点人,身子半蹲态,向后勾足禹步舞蹈,这代表着南丰古傩魁星舞的风格特点。南丰新傩中的魁星面具则以黑底描红花纹为基本色,再以黄绿等线条勾勒强调,形成面具光怪陆离之彩,这种颜色的搭配风格,反映了典型的民间喜剧化的传统特色,面具头部赤红发色,翘起的两只耳朵间还有两个猗角,眉毛鼻子和脸部之间皆点缀着红斑块,喜剧化较强,双眼圆滚,嘴巴咧着却露出上下各两个獠牙,下巴上也描有红黄绿三色线条花纹,穿着青淡碎花对襟短衣,束以白色腰带,下身穿红色禳白边裤子,表演时左手持木质方形斗,右手执朱红笔,时而身子半蹲扭动,类似现代舞中的摇滚,时而后足勾起,右手举过头顶作点斗状,整个表演活泼轻快,充满喜庆色彩,没有古傩跳魁星那么古朴庄重。

  综观南丰傩文化中的魁星扮相及表演形式,各地大同小异,其表演都是为了宣扬读书进仕。崇尚魁星是南丰傩文化的特色,一句话,这正是南丰文化中崇尚儒教、积极入仕的精神民俗化通俗化的具体体现。

  守护南丰,傩舞踏着远古反律性节奏步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