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七章 移参孟门

  “番卜算”(卢上)秋草塞门烟,河上西风偃。洛阳才子赴招贤[1],鼓吹军中宴。

  一家何止十朱轮[2],兄弟双飞秉大钧[3]。独向河阳征战净[4],今朝开阁引词人。自家卢太尉,镇守孟门关外。奏准李君虞参我军事,报说今日走马到任。左右营门伺候。(生众上)

  “神仗儿”河西路转,(又)。赴河阳幕选,(又[5])。(王哨叩头[6])参军爷到来。前日万金家报,是小军送上夫人。(生)劳你。夫人安否?(哨)平安。只是望爷过家[7]。(生)取一锭花银赏他[8]。哨儿,你是咱故人,以后太尉爷差你长安带书往来,也不慢你[9]。(哨)当得当得[10]。(生)报平安阵前飞雁,便玉人无恙,怎生排遣?只怕这磨旗门,盼不到吹笙院[11]。

  (见介。卢)闻君西域奏词锋[12],(生)天柱山高大华东[13]。(卢)鸳鹭好归仙仗里[14],(生)熊罴还在禁庭中[15]。(卢)参军,洛下一见,至今怀仰。何幸得参吾军!看酒!(堂候上)幕府求才子[16],将军作主人。酒到。

  “琐寒窗”(卢)倚风尘万里中原,大将登坛尺五天[17]。孟门关外,少华峰前[18]。绕旌旗万点,河流一线,还倚仗词锋八面。(合)难言。人生遇合总情缘[19],且须高宴留连。

  “前腔”(生)笔花梢惯扫狼烟[20],谁待吹嘘送上天[21]。改河阳赞佐,塞上回旋。便相如喻檄[22],终军乘传[23],也不似恁般蓬转[24]。(合前)

  (卢)闻参军有诗:不上望京楼。然否?(生)醉后余谈,何劳远听。(净笑介)

  “前腔”你佩恩华意气成篇[25],不把望长安心事悬。君虞休嫌文官武职,看参军楚楚[26],书记翩翩[27]。有赋河清鲍照[28],登楼王粲[29],总不碍禁庭清选[30]。(合前)

  (卢)参军,可有夫人在家?(生)秀才时已赘霍王府中。(卢)原来如此。古人贵易妻[31],参军如此人才,何不再结豪门,可为进身之路。(生)已有盟言,不忍相负。

  “前腔”泪花弹袍袖香殷,数遍秋花人少年。(卢)可有平安信?(生)下官进辕门时,老太尉麾下一人,三年才传得一信。(卢)受命在君,何恋恋儿女乎?(生)晚风砧杵[32],夜月刀环[33]。正寻常归燕,几行征雁,怎隔断关河别怨。(合前)

  (生)请罢酒。(卢)军中一日一宴也。

  “尾声”为怜才子声光远[34],(生)自是将军礼数宽。(合)指日呵,文武朝班归汉苑。(生下)

  (卢吊场)众将官,查那一个传李参军家信?(哨)是小的。(卢)拿去绑下。(哨乞饶介。卢)且记着,许你将功赎罪,差你京师庆贺刘节镇还朝,便到参军家,说他咱府招赘,好歹气死他前妻,是你功也。(哨)理会得。

  八柱擎天起画楼[35],一般才子要低头。

  非关鬼蜮含沙影[36],自要蛟龙上钓钩。

  注释:

  [1]洛阳才子赴招贤:才子赴招贤馆。洛阳才子,见本书第十七出注[19]。招贤,见本书第一出注[17]。

  [2]十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车用朱红漆轮,称朱轮。《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唐李善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轮。”这里指显贵者。

  [3]秉大钧:比喻执掌朝政。钧,制陶所用转轮。《诗·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通“钧”),四方是维。”后因以“秉均”或“秉钧”喻秉国政。《明史·武宗纪赞》:“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

  [4]河阳:见本书第三十二出注[6]。

  [5]又:“又”字表示前一句为叠句。钱南扬认为“赴河阳幕选”并非叠句,此字当删。

  [6]叩头:“叩头”下当有“介”字。

  [7]过家:谓身有官职者暂时还乡。盖取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之事,但反其义而用之。宋曾巩《瞿秘校新授官还南丰》诗:“佩印自兹始,过家当少留。”宋晁咏之《贺同州侍郎启》:“伏审抗疏中山,易符左辅,过家上冢,荣动乡邦。”

  [8]花银:指成色较纯的银子。明王佐《新增格古要论·银》:“银出闽、浙、两广、云南、贵州、交趾等处山中,足色成锭者,面有金花,次者绿花,又次者黑花,故谓之花银。”

  [9]慢:态度冷淡,此指慢待,即怠慢。

  [10]当得当得:犹言“应该的,应该的”。

  [11]“只怕”二句:意思是担心无法从军营回到家里。磨旗门,指前方军营的营门。磨旗,本义指挥动旗帜,亦可指军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先一人空手出马,谓之‘引马’;次一人磨旗出马,谓之‘开道旗’。”吹笙,“饮酒”的隐语。宋张元干词[浣溪沙](萼绿华家)题曰:“谚以窃尝为吹笙云。”(按:“窃尝”犹“浅尝”,亦指饮酒。)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余琐述》云:‘乐器竹制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恒轻,故以喻窃尝。’”这里的“吹笙”是双关语,兼指笙歌与饮酒。吹笙院,指家。意谓到家里可以与小玉笙歌饮酒。

  [12]词锋:这里指词锋锐利之文。

  [13]“天柱山”句:天柱山有多处,这里指位于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的天柱山,又名“皖山”。该山自古即为名山,汉武帝曾登临此山,封其为“南岳”,与泰山齐名。此处李益用来称卢太尉为国家栋梁。

  [14]“鸳鹭”句:谓李益回朝,可与群臣一起朝见皇帝了。鸳,当为“鹓”。鹓、鹭比喻班行有序的文武百官。见本书第十七出注[6]。仙仗,神仙的仪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四:“龙轩鹤骑,仙仗森列,驻于空界。”亦指皇帝的仪仗。唐岑参《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15]“熊罴”句:义近上句,谓在外征战的勇士回到朝廷。熊、罴皆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见本书第三十二出注[18]。

  [16]幕府:旧时将帅领兵在外,以帐幕为府署。后因以“幕府”称将帅办公之所。

  [17]尺五天:离天仅有一尺五寸,比喻离帝王极近。元王恽《直中书省》诗:“紫禁彤庭尺五天,沉沉碧绮锁秋烟。”

  [18]少华峰:即少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与华山峰势相连而较低,故称“少华山”(华山称“太华山”),又名小华山。

  [19]遇合: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或上司。《史记·佞幸传序》:“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此处指宾主彼此投合。

  [20]“笔花梢”句:参见本书第二十九出注[49]。笔花,比喻文章富于才思。见本书第十四出注[11]。

  [21]“谁待”句:唐杜甫《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吹嘘,本指风吹,这里比喻引荐。见本书第二十三出注[33]。

  [22]相如喻檄:见本书第三十一出注[42]。

  [23]终军乘传(zhu鄋):终军(约公元前133-前112),字子云,西汉济南人。少时以博闻强记、能言善辩、文笔优美闻于郡中,十八岁时被荐为博士弟子,赴京师。过函谷关时,“关吏予军纟需(帛制的凭证)。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纟需而去。”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马车。上引故事中,“为复传”之“传”指乘车凭证。

  [24]蓬转:蓬草随风飞转,喻人流离转徙,四处飘零。唐灵一《江行寄张舍人》诗:“客程终日风尘苦,蓬转还家未有期。”

  [25]恩华:此处指皇帝的恩荣。

  [26]楚楚:排列整齐,可指朝廷上人才济济,引申为形容杰出、出众。《魏书·祖莹传》:“莹与陈郡袁翻齐名秀出,时人为之语曰:‘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

  [27]书记翩翩:见本书第二十九出注[12]。

  [28]赋河清鲍照:《宋书·鲍照传》:“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照为《河清颂》,其叙甚工。”

  [29]登楼王粲:见本书第二十九出注[55]。

  [30]清选:精选。《后汉书·刘焉传》:“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31]古人贵易妻:人取得富贵后应该换一个妻子。汉代有“贵易交,富易妻”的谣谚(见《后汉书·宋弘传》)。

  [32]晚风砧杵(ch):夜里妻子在家里冒着寒风为自己制衣。杵,捣衣所用棒棰。

  [33]夜月刀环:夜晚借月光看着刀环,意谓在塞外思乡。环,谐音“还”。唐杜颜《从军行》:“夜闻汉使归,独向刀环泣。”

  [34]声光:声誉和荣耀。

  [35]八柱擎天:见本书第二十一出注[9]。

  [36]鬼蜮含沙影:用“含沙射影”典故。《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y虿豢傻谩!彼沃祆洹妒罚骸膀猓毯病=此杂兄芎骋陨渌腥擞埃淙碎。患湫我病!焙罄粗敢跄敝猩怂恕?

  评析:

  这一出演述李益移参孟门军,卢太尉为其设宴接风。卢太尉与李益、小玉之间的冲突开始升级:因他要招赘李益,便不能不波及小玉。

  卢太尉先是点拨李益“不上望京楼”之诗,为下文他以此要挟李益预作埋伏;然后又劝其“易妻”,试探李益对小玉的感情,为下面要招赘李益作准备。当得知李益毫无“易妻”之念,便开始施展阴谋,私下令王哨儿去京城假传李益入赘卢府的消息,“好歹气死他前妻”,其用心之狠毒昭然若揭。

  对卢太尉的险恶用心,李益几乎毫无察觉。对自己“不上望京楼”之语以及卢太尉的点拨不以为意,甚至流露出希望卢太尉引荐的意思:“笔花梢惯扫狼烟,谁待吹嘘送上天”,书生的单纯于此可见一斑。对小玉则一心记挂:“泪花弹袍袖香殷,数遍秋花人少年……晚风砧杵,夜月刀环。正寻常归燕,几行征雁,怎隔断关河别怨。”这种思乡念归的心情,是远赴塞外之人的共同心声,在李益这里更有一层对小玉的深情,是专一于爱情的表现。这也是他虽经卢太尉百般要挟、迫害而终能不改初衷的感情基础,是本剧实现大团圆结局的一个必要条件。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