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锦绣三峡

  长江,同黄河并行在中华大地上,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流,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有资料记载,长江年入海水量一万亿立方米,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刚果河,位居世界第三位。

  我三次游长江三峡,最早是上个世纪,三峡大坝兴建之前,那是一次工作之余看三峡,以后两次重游。从三峡到白帝城,从三峡到成都。沿途坐火车、汽车、轮船,一路上看三峡的山陡水激,听导游讲长江的故事……

  长江发源于青海南部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古迪如冰川,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这里有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其中较大的有三条,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最长的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格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1米,南北绵延50多公里。“姜古迪如”藏语意为“人越不过去”,海拔6548米,有南北两条大冰川,呈半弧形,南支冰川长12.5公里,宽1.6公里;北支冰川长10公里,宽1.3公里。它的主峰因受冰川影响,形成角状的山峰,像一把利剑刺向蓝天。主峰侧是十几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了巍峨雄伟的雪山群峰,像巨大的屏幕,遮住了半边天空。这南北两条大冰川的融水即为万里长江的源头之水。

  沱沱河

  江源上的天气是娃娃脸,现在是晴空万里,等一下就有可能雷电交加;一时间风和日丽,等一下就有可能是狂风骤起、风雪交加。江源地区冬长夏短,降雨期长达350天,从每年9月左右到来年的4、5月是冬季,这期间河水冰封,平均温度只有0度左右。只有在白天强烈的太阳辐射下,气温才能达到0度以上,到了晚上又是千里冰封的景象。每年夏季,由于高原地面上气温高,周围大气温度低,气体对流使得这里常常出现雷暴和冰雹。

  这里是一个纯净的世界,雪山巍峨,冰川高耸,融化的冰雪轻盈地流淌,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这里是一个神秘的宝库,资源丰富,地貌奇绝,野生动植物在高原避难所中繁衍生息。这里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家园,有着返璞归真的民族风情,有着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记载着沧桑文明的历史遗存,更为江源世界增添了一抹人文光芒。

  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从源江至当曲口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称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四川宜宾市岷江口称金沙江;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市俗称川江,湖北省枝城至湖南定阳市城陵矾俗称荆江,江苏扬州、镇江以下,古有扬子津渡口,通称扬子江。

  长江从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格拉丹冬冰峰两侧的姜古迪如冰川发源,自西向东往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共流经十一省市自治区。逶迤东流的长江,汇聚了27条干流,63条支流,包含了两个世界闻名的淡水湖,塑造了无数风景,灌溉了辽阔的土地,哺育了无数儿女。

  长江地处温带,气候温和,水量充沛,支流众多,流域广阔,物产丰富,中下游地势平坦,河道稳定,集中了大河的诸多优势。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考古已经发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地区一样,孕育了足以与黄河流域并驾齐驱的灿烂的早期文明,是中国最早的人类发祥地之一。

  在重庆的巫山县,发现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人类化石--“巫山猿人”化石,距今约204万年。在湖北郧县发现的猿人化石和蓝田人的年代相同或更早,距今约75万--65万年。在河南南召云阳镇发现的南召猿人化石,与北京猿人大致相同。在南京汤山发现的猿人头盖骨距今约30万年,比北京猿人稍晚。在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的猿人化石距今40万--30万年。安徽巢县银山的古人类化石,距今约20万年。还有在湖北长阳赵家堰发现的长阳人属“括人”,年代约在10万年以前。这些足以说明长江流域是最适合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地区。

  文化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了距今2万至1.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及距今1.4万--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提供了中国目前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最清晰的地层关系证据。

  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更加广泛。长江下游,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河姆文化距今7000-6000年。发现的大量遗物证明,当时已进入农业定居生活,有了家畜饲养、渔猪捕捞,并有了原始的乐器和艺术品。以余杭良渚镇为代表的良渚文化,距今约5500-4300年,在长江三角洲分布很广。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比较完整的祭坛和一些大墓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已具有国家和城市形态,而这一带正是一个政权中心。类似的证据还有江苏昆山赵陵山的良渚文化遗址,那里也发现了大型的土筑高台、大墓和大量人殉现象。约5500-4800年前的大溪文化和约4700-4600年前的屈家岭文化广泛分布于长江中游,前者得名于重庆市巫山的大溪镇,后者得名于湖北京山屈家岭。以湖北石门皂市为代表的皂市下层文化已有七八千年的文化遗址,还有很大的发掘前景。湖南澧县城头山发现的古城遗址据说是中国已知时代最早的城址。在上游的成都平原,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金器和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高,艺术形象丰富,显示了四千多年前中国青铜器和金器制作的水平。近年又陆续找到了一批距今四五千年的古城遗址。金沙遗址的发现,说明了广汉三星堆金器和青铜器制作艺术之高,不是偶然和个别现象。

  长江

  如此众多的文化遗址、遗存足以构成与黄河文明并存的长江文明,它的发达程度和重要性,决不亚于黄河文明,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江早期文明发展辉煌,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发展非常缓慢。这里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温热的气候,低洼的地势,过于茂密的植被,导致传染病流行,使人的寿命降低,造成长江流域人口稀少,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基础相当薄弱、落后。在人为方面,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北方的农业生产还没有出现危机之前,中央政府不可能重视南方的开发,更不可能投入额外的人力和物力。一段时间之内,长江流域是流放地,迁入的人口大多是“罪犯”、无地农民、贫民或低级官员,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开发的需要。

  到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虽然先后出现了巴、蜀、楚、吴、越等诸侯政权,尽管它们都曾有过富有地方特色的、瑰丽多彩的文化,但在总体上难以与中原文化相提并论。到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政治、军事都明显落后于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东汉末年三国的分裂局面,曾有过一次空前的人口南迁,但短期的分裂结束后,吴、蜀两国的上层人士,包括土著在内,都迁往了北方,南方刚刚起步的开发中止了。

  到公元4世纪初以后五十多年,出现“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驱使大批上层人士和汉族民众南迁,迁入地遍及长江上中下游,并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和南朝政权,出现南北分裂三百多年的现象。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统治者致力于南方的开发。到589年分裂结束时,南方的经济文化与北方旗鼓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中原。

  明朝初年,长江下游史无前例地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尽管以后首都仍在北方,但南方的经济文化优势已经完全确立,从未逆转。明清两代,南方负担了中央财政的绝大部分,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政治人物大量涌现。到了近代,长江沿线是中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西方文明以长江及其支流为渠道,传入沿江大中城市和中小集镇。

  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工业、交通、商业、金融、邮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使长江流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一直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长江流域的文明之所以发展越来越快,除与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有关外,起着更重要作用的是长江流域本身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各方面的因素,长江流域完全处于中国的中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的变迁,不管其变暖还是变冷,中纬度地区受影响一般是很小的,这是长江流域自身特有的自然优势。再说,气候的变化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一些不利因素,如部分地区气温过高或偏低,是可以预防或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的。这类情况在历史上有过,但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我们的先人都把这样的困难化解了,在今天有发达的科学技术的条件下,又有已经建成和将要建成的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作用,我们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定强得多。

  长江的水量非常充足,尽管现代航空、铁路、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在交通运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水运的优势依然存在,特别是在能源日趋紧张、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水运仍将是远程大宗货物的主要运输手段。环太平洋地区是未来发展的中心,所以长江及其支流的航空和与之连接的海运,在中国和世界经济中仍有重要地位。以水运和沿江铁路、公路系统构成的运输网络,有利于流域内部经济整合,能使其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长江,是全世界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河流。随着对长江不断地治理,对长流域进一步地开发,长江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贡献将会更大!

  我三游三峡,跨越了修大坝前后两个时间段。修坝前,长江的水是那样的汹涌奔腾,堵坝蓄水,坝上比坝下的水位高出100多米。“高峡出平湖”,三峡中那些急流险滩平缓了,往日如野马奔腾的江水被驯服,那些巨大的旋涡不见了,江水自西向东逐渐平缓,江面浩瀚,宛如明镜。我想起了“精卫填海”的故事,那是神话,是人们的一种憧憬,可眼前浩瀚的长江被拦截,咆哮的三峡拦腰出现了一条巨龙,这是神话般的现实。这是中国人民的力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力量。只要依靠人民,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我不时攀到轮船高处仰望,悬崖峭壁、重叠的山峦、突兀的奇峰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极目远眺,江河涌向天边,江水共长天一色,客轮似在直奔上天,把船上的游客送上蓬莱仙阁。随着水位的升高,视野更宽,看得更远,那长达8公里的两岸绝壁如削、三峡中最短最窄最为险峻壮观的瞿塘峡又名“夔峡”的英雄气势,那全长45公里长的幽深秀丽、奇峰绵延、高峡接天、云雨如梦如幻的巫峡的秀丽;那西陵峡滩多水急、泡漩翻滚的奇险,尽显风采。十二峰的“神女峰”高立云端,“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仿佛踏云而来,又随雾而去,云雨中的青峰绝壁,宛如一幅淡墨相宜的油墨画,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据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三峡地区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山川、奇景绚丽多姿,流青滴翠,禾香千里。有一天,从那遥远的东海窜来了12条混江蛟龙,看上了这风光旖旎的山川,它们在翠屏峰一带找到了一个仙境般的“水帘洞”,从此便盘踞在三峡。可是,这些混江蛟龙并不安分守己,它们随意追逐嬉戏,奔腾飞跃,张牙舞爪,暴躁凶悍地践踏着秀丽的山山水水,搞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引来狂风暴雨,激起巨浪万卷,造成洪水泛滥,山崩地裂,大地变得荒凉寂寥,百姓遭受惨不忍睹的浩劫!

  有一天,当女神瑶姬和她的众姐妹腾云驾雾路过三峡的时候,明媚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大地立刻布满了铅灰色的阴影。原来这是十二条恶龙在为非作歹,群魔乱舞,阴风怒号,众生逃命。瑶姬见此情形,怒不可遏,便引来天雷,击毙了几条孽龙。这些恶龙死后却又化成重重高山峻岭,堵塞了长江的流水,引起江水倒流,肆虐神州大地,淹没无数的田园和村庄。

  古代有位叫禹的英雄,为了拯救百姓来到三峡,带领百姓开山排水,筑坝截流,日日夜夜与顽石和恶浪搏斗。历时八载,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的精神感动了瑶姬,瑶姬授大禹天书一卷,帮助大禹凿开雄伟壮丽的三峡,使滔滔的江水一泻千里,流入东海,从此百姓重返家园,安居乐业。

  三峡

  今天瞿塘峡下游的南岸,有几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相互对峙着,人们称之为“对蜡山”,山峰有一峡口名叫“蜡开峡”,据说就是大禹治水时凿开了河道留下来的。“蜡开峡”对面山上至今还耸立着当年锁龙的石柱--“锁龙柱”。峡口有个平坦的高地,就是当时天雷劈毙孽龙的“斩龙台”。巫山十二峰夹峙的江北,群山簇拥着一座美丽的神女峰,就在那云雾缭绕、白云弥漫的峰上,有一犹如窈窕少女的石柱,亭亭玉立在崇山峻岭中,据说就是瑶姬的化身。瑶姬帮助大禹治理了洪水之后,深深地爱上了巫山这个人间天堂而定居在三峡,化成了俊俏的神女,为过往的船只导航,为勤劳的樵夫驱虎豹,为病人种灵芝,为百姓保丰收。随同瑶姬下凡的姐妹也化成了巫山的群峰。

  客轮在江面上平稳地航行,飞快地穿过了三峡。船客们都在谈论着修坝前船只通过三峡时的情景:客船还没有进入三峡,广播就开始介绍沿江景致,向船客打招呼。听了以后,大家心里既激动又紧张,胸前怦怦乱跳。当客轮进入瞿塘峡时,江面骤然变窄,最狭窄处不足百米,两岸绝壁如削,石崖壁立,山峦重叠,十分险峻,号称“天下雄”。上游来的滚滚江水经此突然进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极目望去,到处是巨大的旋涡,如同无数巨大的铁锅,让人惊心动魄!郭沫若先生曾惊叹:“若云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巫峡的特点是朦胧秀丽。客船行在巫江时,游客看到的是沸腾的水,飘绸一般不安地湍动着,然后在船头撞如墙裂,江水就是这样湍急地翻滚流淌,从不停歇。从世界屋脊和天府之国的涓涓细流,汇成波澜壮阔的苍龙,平素柔弱无骨的水,竟能无情地闯开万里云山,使顽强的峻峰不得不裂开流血的口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东去的江水用飘绸般的湍动是不足形容的,那只是表面而已。大江从峡中挤出,绝不是溪水哗哗流淌的声音,这声音是一种潜在深沉而凝重的骇涛之声,令你更真切地体会苍古、浩瀚、竞争、奔流、横扫一切等词语深刻的内涵。

  巫江的水声很奇特,似有沉雷从远处滚滚而来,细听忽而如风,是那种高风摧万木的声音,谷回峰应,滞重而有力量;又似雨声,是黑云堆集,骤雨将至,狂风陡起,经天续地的雨声,充满摧枯拉朽的韵味;又若涛声,不是洪湖的涛声,也不是三叠泉的瀑布声,是亿万个从江底翻越的旋涡如原子弹爆发一样冲蹿到江面的暗流声;又好像是鼾声,是宇宙的鼾声,自然的鼾声,历史的鼾声,在万籁俱寂的世界里,一阵紧似一阵地飘散去又汇集来;那风声、雨声、涛声、鼾声,隐隐约约透过寒唳的猿声和已被声音淹没了的轮船的马达声,汇为一章浑然天成的仙乐。

  巫江两岸的山峦更加高耸,整个峡区奇峰突兀、绵延不断,是三峡最引人注目的一段,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特别是巫山十二峰,云雾缭绕,烟雨空蒙,群峰竞秀,千姿百态,尽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去欣赏、去命名。尤其是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亭亭玉立于群峰之中,时隐时现,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告别神女峰,很快就进入西陵峡。西陵峡是长江山峡中最长的一个,以险峻闻名天下。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两岸怪石横陈,峡谷险滩绵延。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说:“白狗吹黄牛,滩如竹节稠。”峡区水流如沸,泡漩翻滚,汹涌激荡,惊险万状。特别值得提起的是,从前在三峡逆水行舟,非机动船必须要人力拉纤;如果没有纤夫拉纤,船会顺水而退,甚至一泻千里!

  这真是一座永恒的群雕。纤夫们光着身子,铜铸般的躯体,在阳光下泛着光亮。他们口里念着:“脚踩卵石嘛,嗨哟;手刨沙呀嘛,嗨哟;爬滩过崖嘛,嗨哟……”有节奏的号子,惊天动地。那一行纤夫在岸边嶙峋的石滩上,手脚并用,倾尽全力,几乎是趴在地上,拖着深重的木船缓慢地逆水挪动,有时他们必须下水去推船……千百艘木船就是这样艰难地在三峡行走着。现在,三峡变了,而且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变化是随着祖国变化的脚步而变化的,变得更加的雄伟、锦绣、宽大和浩瀚!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