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人文三峡

  三峡,它的美,不仅是汇聚了自然山水精华的画廊,更有大量的人文情怀、文化品质。当大量的文化品质注入这片山水之后,这里的山岭、激流里便有了无限的思想光泽,它的晨岚夕照中就有了人性的灵光。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融合,三峡就成为令人心驰神往、激情洋溢的胜境。

  穿过西陵峡的秭归宽谷,长江北岸的秭归县便是屈原的故里,也是王昭君的故乡。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公元前339年出生于今湖北省秭归县。他出身贵族,和楚怀王同宗共祖。他聪明好学,从小就胸怀大志,以“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闻名四方。他很被楚怀王赏识和信任,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左徒”,相当于副丞相的职位。

  屈原是一个很有政治远见的人,他当时正处于春秋时期的长期征战、相互兼并、七雄并峙时期,秦、魏、赵、燕、齐、楚、韩,各占一方,彼此争雄,各国都想消灭对手、壮大自己。七雄当中,位于今陕西一带的秦国,实力最强,野心最大,它对六国采取又打又拉、各个击破的策略,企图统一全国,称王称霸。楚国处于长江中下游,幅员辽阔,土地富庶。屈原辅佐怀王执政后,对内实行政治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对外善于处理各国关系,执行联合抗秦方针,因而楚国很快就成为七国争雄中仅次于秦国的新兴强国,并且成为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长”。

  屈原年轻得志,加之推行改革严格执法,遭到一些贵族官僚的嫉恨。他们在楚王面前对屈原造谣、诬蔑,无端攻击。楚怀王听信谗言,不仅免去了屈原的左徒官职,还一步一步地对屈原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把屈原赶出都城,直至削职流放边远荒僻的地方去。从此,屈原颠沛流离于源、湘一带(今湖南地区)达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胸中有济世之才、报国之志,却因奸臣当道,无法施展抱负,只有空怀悲叹,直到公元前278年初夏农历五月五日,他漂泊到湘江支流汨罗江边,听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顷襄王已弃城而逃,不禁悲痛欲绝。他不愿看到自己的祖国沦亡,满怀悲愤,抱起一块大石头,纵身跳入汨罗江中。

  当地群众听到屈原投江自杀,纷纷划船来救,但没有救起,又赶紧用粽叶包着糯米投进水里喂鱼,以便让鱼吃饱了不会再去吃屈原的尸体。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当地群众都要举行划龙船比赛。划龙船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而吃粽子是为了祭祀屈原。这两种风俗流传开来,形成了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

  屈原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第一个以个人文学活动和杰出创作成绩彪炳史册的人,他是楚辞诗体的开创者,《楚辞》不管是作为诗体的名称,还是作为诗集的名称,都是和屈原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屈原对丰富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秭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早期的楚国曾经在秭归境内的丹阳建立都城,历时数百年之久。相传,屈原因小人陷害被楚王放逐,他的姐姐特地回来看望他,故名“秭归”。

  秭归老县城坐落于长江北岸的卧中山麓,距西陵峡口约八公里,因古时秭归城垣是由巨石砌成,县城形似葫芦,故又称“石头城”“葫芦城”。秭归历史悠久,汉代开始立县,北周改秭归为长宁,隋朝又恢复旧称,唐代曾在此设立州治,辖数县之地。秭归县城在沿江有几次迁徙,现在的秭归县城是清朝末期修筑的。县城青石铺街旁建有屈原故里牌坊,字是郭沫若的手笔。牌坊南侧并立着两通光绪十二年(1886)镌刻的石碑,上面分别刻着“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之间的和好,她远嫁匈奴。西汉元帝时,地处汉朝西北边沿的匈奴比较强悍,经常南下侵扰汉朝北面边陲,闹得汉朝上下不得安宁。在当时的情况下,汉朝还不很强盛,为了有一个安宁的环境,让百姓不受侵扰,汉朝廷采取“和亲”政策,与匈奴结亲,让汉朝的女子嫁与匈奴,王昭君遂嫁与呼韩邪单于,受封为“宁胡阏氏”(皇后)。她为匈奴与汉朝的和好作出了巨大贡献。

  离秭归四十多公里的兴山县宝坪村就是昭君的故乡,也就是“昭君村”。香溪河上有一座钢索斜拉吊桥,桥头上书写“昭君村”三字,半山腰绿林丛中的一个小山包上有一座用石块砌成的月门,这就是王昭君望月楼遗址,又称“梳妆台”,相传是王昭君的闺楼。月明之夜,昭君常在此扶窗望月,吟诗抒怀。过了梳妆台就到昭君宅,宅前是汉白玉的昭君像,宅门两旁木刻的对联分别写着:“昔匈奴和亲举重若鼎,今民族团结彩带如霞。”

  三峡有赏不尽的奇绝景色,而最令人神秘莫测的莫过于“八阵图”了。在奉节与白帝城之间,位于三峡的东端沙河,上面有一堆堆的石头,外观上平庸无奇,那上面就是“八阵图”。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抵御东吴大将陆逊,使之不敢入蜀,曾在此布下“八阵图”。凡入阵者,顿觉云雾缭绕,天昏地暗,隐约可闻千军万马与号角喊杀之声,使人望而却步。诸葛武侯曾多次经过奉节地区。东汉建安十七年(212),他率军西进入川。十一年后,他又赴白帝城永安宫接受刘玄德托孤的重任。他当时在江滨推演兵法,做八阵图。

  诸葛亮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与怀念,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日,当地百姓会倾城而出,结伴纵游八阵图之间,称为踏迹。据说,有个姓赵的渔民,在八阵图的沙迹上捡到一块形如枕头的石头,带回舟中以后,每到天将破晓,便闻石枕中有鸡鸣声。他把石头破开一看,内有“诸葛鸡鸣枕”五个字。由此,人们更加崇敬诸葛亮朝夕为国操劳的精神。

  历史上曾有不少霸主英豪,在这里拉开架势,陈兵布阵,鏖战厮杀。然而猛士震天动地的呐喊,早已在江涛声中消散,金戈铁马的场景,尽被淹没在涌浪之中。号称一代枭雄的刘备,志在匡扶汉室,然而,最终只能无奈地托孤于白帝城,留下长长的叹息。在这里,山水依然,而英雄的成业已无影无踪。正如明朝才子杨慎的词中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在给人灵感与力量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李白和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极具光芒和神采的人物。可十分奇妙的是,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时代,却都是通过三峡走出巴山蜀水,走向广阔的中原大地,走上唐诗和宋词的高峰。“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初次离别故地的李白,尽管深情缱绻,但那方山水启动了他的遐想和激情,写出了至今让人心驰神往的诗章。后来,李白被发配夜郎,途经三峡时恰逢特赦消息传来,惊喜交加,他再次走出三峡,写下了《早发白帝城》,该诗情如激流,兴意酣畅,涌动着长久不衰的激情,冲击着无数人的心灵。经过三峡到中原的苏家父子,把众多的峡江风景和不尽的诗意写在《南行集》里,不仅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生气,而且把宋词带入了激越豪放的全新境界。

  遍观天下众多的山水胜地,还没有哪里能像三峡一样让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心仪不已。当他们走进这片山水之后,内在的坚韧、刚烈便显现出来,一种深厚、挺拔的文化风骨、人格尊严便昭然于峡江之上、群山之中。同样,也没有哪一方山水胜景能像三峡这样把历朝历代的文化宗师巨匠深深地吸引,他们不顾山高水险,在这里流连高歌,休憩沉思。

  一生困苦的杜甫,在漫长的奔波之后,终于在三峡过上了几年平静的日子,可以静下心来梳理岁月、反思历史。他面对八阵图感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他凝视高山激流,静观山雨烟云,在夔洲栽种蜜枣,体验忧苦压抑后难得的恬静。

  也是在三峡,刘禹锡和白居易先后从纯朴的民风里和特有的民歌之中,吸取新鲜的营养,用《竹枝词》的形式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并为唐诗带来了新的韵致。在漫长的岁月中,三峡的雄浑山水吸引了王维、薛涛、陈子昂、陆游、朱熹、欧阳修、王安石、杨慎……无数文学巨匠的眼睛里流露出对三峡山水的深情。

  三峡在众多人的深情眷顾中,渐渐成为一种自然山水和人类文化和谐统一的境界。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