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言传身教乐助人

  人生历练多元化,

  首数家庭影响大:

  豪门放纵出逆子,

  穷户严教育贤达——

  酒绿灯红力销铄,

  雨打风击志迸发!

  醇厚长辈熏陶深——

  少年春海乡亲夸!

  从天津外环线的北半环,跨过永定河上的引河桥,沿京津公路北行约2公里,再向左拐,刚下公路,即来到西傍北运河、恰恰座落于京津走廊黄金地段的双街镇双街村了——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刘春海,世代居住、生活和他出生、成长并演出威武雄壮现代大剧的广阔舞台!

  大河因源头长远而波浪滔滔,高树缘根须深广才枝叶葱葱。倘若将一个事业成功者,譬喻成一棵高树的话,那幺,家庭中的长辈、特别是其父母,则是为这棵树的茁壮成长,提供沃土、水分和滋养的根系。一个人的性格、意志、品质乃至事业的成败,大都与他生活、成长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的教育、熏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关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讲:“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因之,要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一个人成长的原由、过程和特点,就理应追寻和开掘与其密切相关的家庭渊源和深层思想、行动的真实情况。列宁的夫人和战友克鲁普斯卡娅写道:“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所以我们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子女天然的首位教师。”

  那么,春海的家庭和家长又是怎样的呢?

  谈及此,古稀之年的老村干部项连珠讲:“我同春海家住在一起,都是四小队的,所以对他家的情况最了解。他家祖祖辈辈都务农,真正是淳朴厚道的庄稼人。他爷爷刘天久,是租种地主朱世恩家土地的佃户,他干活多、说话少,秉性憨厚、吃亏让人,整天在风霜雨雪中,面向土地背朝天地辛苦劳作一年,除去交租外,仅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最低生计。爷爷因常年超负荷的体力劳动而累病,英年早逝,丢下他的奶奶刘顾氏,带着他爹和他姑,靠当接生婆的微薄收入,过着孤儿寡母的贫寒生活。我娘告诉我,我就是春海他奶奶接生的。”

  头脑清晰、率真健谈的连珠老人兴致勃勃地接着讲:“春海之父刘树平,因家里无地、太穷而未能上学,在15岁上就给本村学校当勤杂工。他虽年幼瘦小,可每天一大早,要从北运河里挑着一担水到校,上课前就得用大锅烧开,供师生们喝;他还得给老师做饭、打扫办公室、院子和厕所;学校需要什么东西,他就得来回步行十多里去采买。后来,他给富裕的农户当小工,锄地、拔草、施肥、割麦、秋收、平整冬地等,什么地里的农活都去干。下地时,腰里掖着两个玉米饼子,饿了,就硬邦邦地凉着吃;渴了,就用手捧者喝沟里的水,有时就连车辙里带冰渣的水,也不得不喝。无论多么苦和累,他活干得总是很漂亮,每每得到主家的嘉许!”

  命运并非天赋予,人生全在自奋争!一贫如洗的刘树平,靠赤手空拳努力奋争和为人处事的诚信品格,博得了街坊邻居的广泛好评,都说:“他这少说多干、忠诚可信的憨厚劲儿,太像他爹了——这可真是一脉相承的忠厚传家啊!”这个年纪轻轻的刘树平有个很突出的优点,那就是,乡亲们谁家有急事、难事,只要他得知,就会主动登门,雪中送炭,这在村里已是有口皆碑。比方说,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需要帮忙,他就悄然而至,默默干活,一直干到最后才离开。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他从不在人家吃饭,有人奇怪地问他:

  “给人家干活,又赶上饭口了,为什么还不在人家吃饭?”

  他则自有道理地嘿嘿笑着回答:

  “人家遇到事儿,本来就够忙活的啦,咱去是给人家帮忙腾轻的,哪能能再吃喝给人家添麻烦哩,况且,我离自己家又这么近,不一抬腿就到了嘛!”

  刘树平同也上不起学的农家女张淑琴结婚后,家里有了贤惠、勤快的好帮手,日子过得宽松一些,家里也洋溢着说笑声……合作化后,他对党和政府的一切号召,都积极响应,带头去干,加之他干活不惜力、乐于帮助人的上佳群众关系,所以他很快入党,当了生产队长。后来又被全村人一致选为生产队大队长。他的职务变了,但他埋头苦干、助人为乐的优秀品格没变。譬如,每年春秋两季他在带队到塘沽、汉沽、大港等地和引滦入津出河工的重体力劳动中,除统筹组织、分配好各队的任务外,他还身先士卒地挥大锨、抬土筐,推着装得像小土山似的独轮车,一趟趟奔跑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村民们禁不住啧啧赞叹:

  “像咱树平队长这样拼命干的带头人,谁能不佩服,谁还能偷懒——这就是无声的号令啊!”

  正因这样“官兵一致”、齐心合力地鏖战,所以,双街村的每次河工任务,都是优质、提前完成,屡屡受到上级表扬!

  善于求教和思考、勤于实践和总结的刘树平,总是肯定别人的优点,从不背后议论人非。他还特别重视教育自己的子女。他有五子一女,老三春海生于1963年11月14日。六个孩子都间隔3岁,依次是:春福、春和、春海、春燕、春东、春欣,如今都已成家立业,其中五人都是共产党员。在他们每个人刚刚懂事时,刘树平夫妇就都以亲切、朴实的话语,逐一对他们谆谆灌输“讲忠孝、重信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们常常以“精忠报国、诚信为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思想和事例教育子女,并能以身示范。他们的长子春福深有感受地讲:

  “我父母教育我们时,都是郑重严肃而又慈眉善目地循循诱导,从来不横眉立眼地大声训斥,更没有打骂过我们;我们兄妹六人呢,从未打过架,也没红过脸儿,一直是互尽互让、互敬互爱地和气相处;就连我们都住在新家园的五个妯娌之间,也都像亲姐妹一样,关系密切!街坊邻居都羡慕地说:‘瞧人家树平那尊老爱幼的一大家子,有多和睦、多亲热呀!’我们对父母也都十分孝顺,从没跟父母顶过嘴;对他们说的话,我们是句句入耳、按照去做——回想起来,真是受益终生啊!”

  这,正应了北齐时代的颜之推《教子篇》中的名言:“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同时也印证了先贤,“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的传统观点。

  关于刘树平助人为乐的事例,村里的老人们,谁都能举出几件。比如户里盖房吧。在那时的农村,盖房,是每家的大事:旧房改新房;自己烧砖,土房改砖房;哥儿们兄弟多的,难免分家,要提前为每人盖几间房;儿子虽然还小,但做父母的,要为他将来娶媳妇盖好新房——这也是男人搞对象的重要条件。当时盖房的木料不好买,还挺贵。有些计划盖房并被批准的户,往往去找刘树平商量:

  “树平啊,我也知道你忙,可盖房是家里的大事呀,所以还是得找你帮忙:一是买些便宜的木料;二是到时候你去现场看一看——你说行吗?”

  作为先后担任队长、大队长的刘树平认定一个理儿:“乡亲们选我当队长,是让我为他们服务的——这队是由一家一户组成的,只有为每家具体地服务好,这全队才能搞好!”所以,每当此时,就是手头的事再多,他也总是满口答应:

  “好,好!这两件我尽力去办!”

  “言必信,行必果”的刘树平,通过有关部门和朋友,帮助盖房户解决了木材问题;到开工那天,朝阳还未露脸儿,他就在盖房现场紧张地干上了:先是一担担挑水,后是挥动着大铁锨和泥,紧接着,他又挽起裤腿儿赤着脚,到泥水里依次用力去踩,直到把泥踩熟和。当地备好足够一天起房用的泥之后,才回家吃饭,再去忙村里的工作。待吃完早饭准备干活的乡亲们到来时,大家在惊喜中,不免又是赞语声声:

  “这肯定又是咱树平队长的杰作啊!”

  “要论助人为乐呀,谁也比不上泥腿子村官儿刘树平!”

  “他能一贯地坚持这么做,是同他那好媳妇淑琴的鼓励和支持分不开的!”

  无论是当村民还是干部,刘树平就是这样,秉承其父的品行,多年如一日地为他人做好事、办实事,而且他自己从不提及,更不求回报。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童年乃至一生,对其影响最大者,确实莫过于自己的父母!刘春海从小是在这种言传身教的“忠厚、敬业、助人、奉献”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地成长和走向社会的,所以,他受到长辈们刻骨铭心地良好教益,就是很自然的了——这个淳朴农家,培育了贤达刘春海。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