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本着革命利益为重的精神,毛泽东主张让张国焘担任红军总政委,因为“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合成一股绳”。这是在人事安排上的一着妙棋

  两大主力红军的会师,为壮大革命力量,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实现北上抗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这一目标能否尽快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方面军领导人的合作态度。而张国焘又是一位关键人物。为了争取张国焘的合作,1935年7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芦花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张国焘任红军总政治委员。按照红军的体制,总政委也就是军委总负责者。

  为什么担任此职的周恩来要辞去这一职务而让位给张国焘?

  这得考察一下张国焘的历史、为人以及当时红一、四方面军的实力状况。

  张国焘长期在红四方面军中推行高压政策和愚民政策,实行个人独裁,红四方面军许多官兵都把他看成四方面军的灵魂和核心,如果不给他一个有职有权的职位,会使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丧失信心,以为中央不信任他们。因此,从团结和争取红四方面军来说,必须对张国焘做出适当的安排。

  张国焘,江西萍乡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老党员。1919 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曾参与领导“五四运动”。1920 年参加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被选为中央局委员,任组织主任。1927 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在中国共产党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0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1931年回国后,进入鄂豫皖苏区,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同年红四方面军成立后,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张国焘有辉煌的历史,其间也犯过严重错误,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也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譬如,在大革命时期,他执行陈独秀的妥协退让政策,给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大革命失败后,对革命产生动摇,南昌起义在酝酿时,他专程赴南昌阻止;在鄂豫皖苏区任中共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时,他积极推进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并主持开展错误的“大肃反”,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压制和打击,致使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不得不在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创建川陕根据地后,他又不向中央请示,于1935年4月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等等。但是,他又是一个有一定能力的人。他在鄂豫皖根据地虽然不断丢弃根据地,但又不断创建新的根据地,而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两军会师时,红四方面军已由他刚进入鄂豫皖根据地时的不足1万人发展到8万人,成为最大的一支主力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军会师时,正值红军遭受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最需要干部的时候,给他一个合适的职务,从关心和爱护干部,发挥他的积极性和特长方面来说,也是必要的。

  同时,张国焘还是一个崇尚实力的人,把红四方面军看成是他个人的资本。他认为,谁有军队,谁最强,谁就应该当领导。他的野心很大,随着四方面军发展壮大,他的野心越来越膨胀。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夕,1935年5月18日,张国焘背着党中央,擅自成立了中共西北特区委员会,下设政治局,俨如党中央组织。同时,还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自封主席。5月30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主席”的名义,发布了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成立宣言”,自称“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便是西北革命运动的大本营、领导者与组织者”,“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的成立,树立了西北革命斗争的中心,统一了西北各民族解放斗争的领导”。俨然以西北的领导中心自居,大造声势,造成既成事实,以与即将进抵西北地区的党中央分庭抗礼。张国焘对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这种“欢迎”态度,给党和红军的团结和统一埋下了极为有害的隐患。

  张国焘在没有掌握中央红军的实力以前,对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还是相当尊重的。6月12日,他在茂县得到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的报告后,当即致电朱德、周恩来、毛泽东,表示欢迎。6 月15 日,张国焘又与陈昌浩、徐向前一起以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名义发出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中央红军全体指战员的贺电。

  这时,中央和张国焘虽然也有不同意见,但都是用商量的口气。然而,当张国焘了解中央红军经过长征损耗,中央红军的人、枪不如四方面军的事实以后,他的态度便发生了截然的变化。

  两河口会议后,中央政治局考虑到为了给两军会合后的统一指挥、实现北上战略方针提供组织上的保证,在发布《松潘战役计划》的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委员。

  可是,张国焘的主要注意力似乎不在行动方向方面,而在红一方面军的实力上。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大会以后,他原以为中央红军兵强马壮,他曾宣传中央红军有30万之众,此时看到中央红军个个面黄肌瘦,穿的是破破烂烂的衣服,背的是五花八门的背包,便动起了心思。特意向周恩来询问起了一方面军的实力。周恩来坦率地告诉他:遵义会议时有3万多人,现在可能不到了。张国焘一听,脸色就变了。他自恃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人比中央红军多,装备比中央红军好,个人野心进一步膨胀起来。他不愿攻打松潘,不愿承担攻打松潘的重任,意在保存实力,更是不再满足中央政治局常委给他中革军委副主席的任命,一再要求中央改组中革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

  两河口会议的共识是迅速行动,但张国焘为了实现其权力野心,回到杂谷脑的红四方面军总部后,先是按兵不动,同时进行了一些暗中活动,譬如请聂荣臻和彭德怀吃饭表示关怀,并说准备拨两个团给聂、彭补充部队;派人送东西,想收买中央红军的主要干部,挑拨党内的关系。时任红三军团长的彭德怀后来回忆说:

  张国焘派秘书黄超来亦念,住在我处,说此地给养艰难,特来慰劳。送来几斤牛肉干和几升大米,还送来二三百元银洋。我想这是干吗?黄往下就问会理会议情形。我说,仗没打好,有点右倾情绪,这也没什么。他们为什么知道会理会议?是不是中央同他们谈的呢?如果是中央谈的,又问我干什么?……他又说到当前战略方针,什么“欲北伐必先南征”。我说,那是孔明巩固蜀国后方。他又说,西北马家骑兵如何厉害。把上面这些综合起来,来意非善,黄是来当说客的。不同意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挑拨一方面军内部关系,阴谋破坏党的团结……送了一点点吃的这倒不稀奇,送二三百银洋引起了我很高警惕:完全是旧军阀卑鄙的手法。

  当这一手不能奏效时,张国焘便公开向中央伸手要权。

  6月30日,他致电中央,公然违反他刚刚举手赞成的两河口的会议决定,重新提出退却方针,主张南打大炮山,北取阿坝,一部向西康发展,红一、四方面军就地向北稍微扩张一些。

  这时,中共中央正派出由王稼祥、李富春、林伯渠、李维汉、刘伯承等组成的慰问团到红四方面军慰问,并传达两河口会议精神。张国焘赶紧来到中央慰问团驻地,表面上很客气,实际限制慰问团的行动,不让慰问团接近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并向李富春表示,非常关心“统一组织问题”,提出要充实红军总司令部,徐向前、陈昌浩参加总司令部的工作,以徐向前为副总司令,陈昌浩为总政委。并建议军委设常委,决定战略问题。

  7月9日,张国焘控制的中共川陕省委再次致电中共中央,建议加强总司令部,徐向前任副总司令,陈昌浩任总政委,周恩来任参谋长。军委设主席一人,仍由朱德兼任,下设常委,决定军事策略问题。并请中央速决速行。

  7月10日,张国焘亲自出马,致电中共中央,借口毛儿盖战斗开始,胡宗南将集结兵力于松潘及其东北地区,提出:为了将主力迅速开到毛儿盖东北地带,消灭胡宗南部,“我军宜速决统一指挥问题,反对右倾。”

  7 月16 日,陈昌浩也致电中革军委,称“浩甚望指挥统一”。7月18 日,他又致电张国焘、徐向前并转朱德,建议由张国焘任军委主席,朱德任前敌总指挥,周恩来兼任参谋长。要求“中政局决大方针后,给军委独断决行”。并声称:“浩坚决主张集中军事领导,不然无法顺利灭敌”。

  张国焘和陈昌浩密切配合,大演双簧。顿时,北上、南下战略方针之争转变成一场权力之争。

  除连续发出电报外,张国焘还派人找红一方面军的同志了解遵义会议、会理会议的情况。并散布“中央政治路线有问题”、“遵义会议是不合法的”、“军事指挥不统一”等言论,损害中央的威信。

  对于张国焘的这些活动,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评论说:“张国焘怀有野心,想当头头,一再制造分歧,破坏了两军会合后的团结局面。”

  中共中央对于张国焘延宕红军北上的错误,始终采取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希望他能够觉悟过来,改正错误,服从中央正确领导,共同北上。

  7 月10 日,朱德、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张国焘,指出:“分路北上原则,早经确定,后忽延迟致无后续部队跟进,切盼如来电所指,各部真能速调速进,勿再延迟坐令敌占先机。”并告知:“弟等今抵上芦华,急盼兄及徐陈迅速集中指挥。”

  同时大敌当前,本着革命利益为重的精神,对于张国焘提出的改组中革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要求,中共中央在坚持组织原则的前提下,也给予了认真考虑。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就张国焘的位置安排进行磋商时,张闻天为顾全北上的大局,主动提出让出自己总负责的职位。当时担任中央队秘书长的刘英在回忆录中写道:

  毛泽东、张闻天等同志一直商量怎么样使一、四方面军团结一致,统一行动,认为关键就在张国焘。周恩来同志发高烧,病中仍为此事烦心。我听到毛主席和闻天反复商量,谈得很具体。毛主席说:“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合成一股绳。”毛主席分析,张国焘想当军委主席,这个职务现在由朱总司令担任,他没法取代。但只当副主席,同恩来、稼祥平起平坐,他不甘心。闻天跟毛主席说“我这个总书记的位子让给他好了。”毛主席说:“不行。他要抓军权,你给他做总书记,他说不定还不满意,但真让他坐上这个宝座,可又麻烦了。”考虑来考虑去,毛主席说:“让他当总政委吧。”毛主席的意思是尽量考虑他的要求,但军权又不能让他全抓去。同担任总政委的恩来商量,恩来一点也不计较个人地位,觉得这样安排好,表示赞同。

  7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芦花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组织问题。张闻天主持会议并提出关于人事安排的意见:“军委设总司令。国焘同志担任总政治委员,军委的总负责者。军委下设小军委(军委常委),过去是4 人,现增为5 人,陈昌浩同志参加进来,主要负责还是国焘同志。恩来同志调到中央常委工作,但国焘同志尚未熟悉的,恩来暂帮助之。这是军委的分工。”

  会议会后决定,张国焘任红军总政治委员,增补陈昌浩为中革军委常委,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革军委当天发出通知:“奉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一切军队均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委直接统率指挥。仍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同志兼总司令,并以张国焘同志任总政治委员。”

  对张国焘的人事安排,既照顾到了张国焘的情绪,又没有影响到中央的权威,是中央在人事安排上的一着妙棋。

  对此,彭德怀在其《自述》中说:“毛主席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中,表现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在黑水寺开中央会议时(我没参加),张国焘要当总政委,洛甫提议把总书记交给张国焘,毛主席不同意。宁愿交出总政委,不能交总书记。张国焘当时不要总书记,他说,总书记你们当吧,现在是打仗呗。如果当时让掉总书记,他以总书记名义召集会议,成立以后的伪中央,就成为合法的了。这是原则的问题。”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3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二)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五)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四)

    作者:关汉卿等  

    经典名著 【已完结】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1.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聚焦 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2.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

  • 贞观政要

    作者:(唐)吴兢撰  

    经典名著 【已完结】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