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第一间工作室

  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者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巴尔扎克

  到了巴黎后,巴尔扎克在一条狭窄的街道上找到了那条几乎是全巴黎最脏、最乱、最破旧的房子。他自己的住处就在这座房子顶层的阁楼上。

  巴尔扎克小心翼翼地拎着行李,走在又窄又破的楼梯上,这里的光线暗得很,到处弥漫着霉臭的气味。爬到顶楼后,巴尔扎克看见一扇已经损坏了的,由几块木板草草钉起来的房门,这就是自己的工作室了。

  打开门,巴尔扎克在黑暗中摸索着,进到了这间低矮昏暗的阁楼里。

  “上帝啊!”虽然出门的时候,他已经猜到母亲不会为自己租什么像样的房子,但是眼前的景象还是足够令这个军需官的儿子为之感慨。

  巴尔扎克注视着眼前的这个小屋,这显然是一个冬天寒冷夏天燥热的屋子,不足10平方米的样子,四壁徒然,斑斑驳驳,屋顶低得好像就要撞到自己的头,到处都是灰尘。

  还好有一扇沿街开着的窗户,虽然这窗户是那样的狭窄,但是从这里却可以俯瞰到巴黎穷人区一片片灰暗的屋顶。

  尽管面前的景象如此破败不堪,这个年轻人还是一下子接受了这个小格子间,终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艰苦算得了什么呢,“我一定会成功的”!这样劝慰着自己,巴尔扎克感到干劲十足。

  巴尔扎克很清楚母亲的意图,故意把他打发到这个牢房似的小房子里,其实就是想让自己知难而退,重新回到律师事务所去,过他们安排好的生活。那她可是太不了解自己这个倔犟的儿子了,这可是一个坚定执著的年轻人啊!

  如今,莱斯堤尼尔街9号的房子已经是踪影全无了,人们不能亲眼见证这个伟大作家第一间工作室的凄凉和破旧,还是多少有点可惜。

  第二天,巴尔扎克从家里带来一些工具,开始维修这个将要生活两年的阁楼。他加了几块木板把门窗重新钉过,又裱糊了斑驳的墙壁,修缮了屋顶的瓦片,并且打扫了卫生。通过和母亲协商,巴尔扎克从家里的杂物间搬来一张又硬又平的硬板床,一张覆盖着破旧皮革的小橡木桌子,两把旧椅子。本来,他还想租一架小钢琴来着,但却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

  过了几天,由于缺少生活用品,巴尔扎克只好写信给家里“乞讨”。后来,他还有幸弄到一件雕刻和一面镀金的方镜,像模像样地装点了自己的陋室。

  从此,这个青年人就蛰居在了这间简陋的破屋里,成了这里的一名隐士。开始了他的僧院式独居生活,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仆人,精打细算地使用着每月父母供给的120法郎。

  他每天3个苏的面包,2个苏的牛奶,3个苏的猪肉就能使他不致饿死,并能使他的精神状态保持分外的清醒。

  在巴尔扎克的《驴皮记》中,他以自己的生活为参照写下了这些话:

  再没有什么东西比这阁楼更令人讨厌的了,墙壁又脏又黄,一股穷酸气,房顶倾斜,几乎碰到了地板,从松散的瓦片间可以看到天空。

  我每天在住处上要花掉3个苏,在夜间用的灯油上又要花掉另外3个苏。我自己收拾房间,我穿的是法兰绒衬衫,因为我付不起一天2个苏的洗衣费。

  每天早晨我从圣米歇尔广场的喷泉把水打来,就是在这种贫困和蛰居的方式中,我度过了那修道院式的孤独生活的头10个月。我自己既是主人,又是仆人。我以无法形容的热情,过着一种清教徒式的生活。

  冬天的时候,这破楼顶房的寒冷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他一天只用2个苏去买煤,比灯油钱还少。在他看来,工作是比生活更重要的。在冷得实在是不能忍耐的时候,他就几天不下床,坐在被窝里工作。

  在惊人的寒冷和疲劳中,他不敢休息片刻。虽然营养匿乏,他不敢多花一文钱为自己买一点吃食。当每个苏从他的手中花出去的时候,他都得在手中反复摆弄半天,掂量着它的价值,看这一个苏用得值不值。

  巴黎的夜晚在这个季节降临得很早,下午15时巴尔扎克就不得不将油灯点亮,漫漫长夜,陪伴他的只有那寒冷的孤灯,但年轻人的热血温暖了阁楼中的空气,那痛苦的夜也就变成了以后甜蜜的回忆。

  从那时起,巴尔扎克就爱上了夜的气息,天空、大地、人群、都市都在沉睡,而缪斯诗神降临在他的眉梢、笔尖,撩动他的心思,润湿他的笔尖。是的,唯有她,这可爱的诗神,不论贫穷或富贵,从没有抛弃他,始终爱他,伴随在他身旁。

  此时,若从物质条件来看,巴尔扎克过得的确十分艰苦。但是,从精神方面来说,他却又无比的富有,他拥有了20多年来所一直追求的自由。

  这个年轻人节衣缩食,过着如此清苦的生活却毫不在乎,在很多人眼里觉得不可思议,而他的意念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一定要成功。正像《驴皮记》中所写的:

  一个预感到有美好前途的人,当他在艰苦的人生大道上前进时,就像一个无辜的囚徒走向刑场,一点也不用羞愧。

  这简陋的生活条件,让他获得了如此巨大的精神满足,这也许是他的母亲所始料未及的。

  开始的时候,巴尔扎克心猿意马、举棋不定:他尝试过悲剧,又起草过文学评论,又试着写一些诗歌,却总是才开了一个头,就写不下去了。

  他整理了从前写过的文字,那些东西现在看来书写得太简略潦草了,还有的东西,自己浏览了一下题目后,也不禁笑出声来。很显然那些“关于灵魂不朽的笔记”、“关于宗教的笔记”等,与文学创作根本不搭边。

  他想到顺着布尔东大马路一直向前走就是图书馆,“对呀!为什么不到那里去寻找点题材呢”?于是,他又成了那家图书馆的常客。

  日子一天天过去,巴尔扎克孜孜不倦、按部就班地练习着自己的文笔,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巴尔扎克发现,这些并不舒适优雅的环境,如果换个视角来看,原来有着许多别致的美丽。

  他以愉悦的心情欣赏着他的楼顶小屋,这是他的住所,是他的空间。这里的一切,都是属于他的。房间里那个窄小的窗口是巴尔扎克与外界相通的孔道。从这里,他能放眼远眺。

  他看到的是一片屋顶的海洋,它们色彩斑斓,有深棕、暗灰、紫红、墨绿。那高低错落的屋脊,是这海洋中涌起的层层波浪。

  有时,在某个屋顶花园的花丛中,他可以看见一个老妇的清晰和佝偻的轮廓,她正在旱金莲上浇着水;运气好的时候,他还能看到一个俏丽的姑娘,她正在一个顶楼上梳妆。

  更多的时候,这位作家是凝视屋顶落水槽中那些朝生暮死的植物,思考生命的意义;或者凝视着被一阵疾风吹到高处的可怜的杂草,悟出一些哲理;或者望着墙壁缝隙里长出的鲜绿苔藓和一堵山墙上爬满的生机勃勃的常青藤,享受舒适的心情。

  在这间囚室里,作家研究起那些苔藓和雨后它们生气勃勃的颜色,它们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干巴巴的丝绒,在古怪的明暗中显得有些棕褐。秋天一到,这些绿叶又会变成美丽的、火焰一般的秋香色。

  巴尔扎克终日蛰居在小阁楼里,他把它称作牢房,并说他爱他的牢房,它是他自愿坐的监狱。有了从事创作的简陋设备,巴尔扎克就心满意足了,何况有时他的想象力把他带走得很远,这些环境在他眼里似乎已不是真实的存在。在《驴皮记》里他曾经写道:

  我记得有时候曾经心情舒畅地把面包蘸着牛奶吃,独个儿挨着窗子呼吸新鲜空气,浏览由棕色、灰色、红色的屋顶构成的景色,这些屋顶由白石板或瓦片铺成,上面长满黄色和绿色的苔藓。如果说开始时候,我感到这景色有点单调,不久我便发现这里有不少奇特的美。

  有时候,在晚上,从关不严的百叶窗投射出一道道光线,使得这个奇异国度里的一片漆黑产生了色调的变化而活跃起来。有时,苍白的街灯,透过雾露反射出淡黄的亮光,在街道上形成无数微弱的光波,使这一片鳞次栉比的屋顶,看上去像泛起不动的波浪的海洋。

  总之,有时候,在这个阴郁的荒漠里,偶尔也出现一些人物的形象:在某个空中花园的花朵中间,我曾看到一个正给金莲花浇水的高颧骨、钩鼻子老妇的侧面,或者我透过一个窗框已腐朽的天窗,看见有位少女在梳妆,她自以为只有她一人,实际上我也只能看见她漂亮的前额和用一只美丽的手臂托起的长发。我欣赏一些短命的野生植物,这是不久就要被一场大雨冲走的可怜的野草!

  我也研究长在屋顶上的苔藓,发现它们的颜色会因下雨而更加鲜艳,在炎热的太阳光下却干燥得像一片棕色的天鹅绒,反射出变幻无常的色彩。总之,这些白天的瞬息即逝的诗意印象,雾霭的哀愁情调,阳光的突然照耀,黑夜的静寂和幻感,朝霞的神秘,每个烟囱飘起的轻烟,这个神奇的自然界的一切偶然事态,对我来说,都已经很熟悉,给我带来乐趣。

  这个由无数平坦的屋顶构成的巴黎的荒原,它的下面却掩盖着一座人间地狱,这对我的心灵倒还合适,而且和我的思想也还协调。科学的沉思曾经把我们引导到天上,当我们从高空下降尘寰,突然再看到这个人世的时候,实在令人感受到厌倦;于是我便完全体会到了修道院淳朴生活的妙趣。

  总之,在孤独生活中所发生的很少引起世人关注的那些琐屑事儿,却是巴尔扎克的巨大安慰,能引起他无限的遐想。他是被某种观念所俘虏,被关在一种思想体系里面,却又被一种光荣生活的远景来支撑着的。

  每当他克服了一个困难之后,他就会吻着心目中想象的那位优雅、富裕、眼睛很美的妇人的温柔的双手。

  巴尔扎克慢慢熟悉了身边的一切,并且开始浮想联翩。不久,巴尔扎克就发现自己爱上了这间“囚室”。

  工作之余,他还会来到街上,呼吸新鲜的空气。他常常夹杂在巴黎街头众多的人群里,听他们关于生活的谈话,观察他们的举止,研究他们的内心,思考他们内在的意蕴。这能让他得到不少的启发和教益,从而对事业更加充满信心。

  我的观察方法给了我一种能力,可分享我的对象所过的生活;他使我能够置身于他的地位,犹如《天方夜谭》中的托钵僧,只要他对谁一念魔咒,他就能摇身一变,换上了那个人的外形和灵魂。

  在这里你能看到那么可怕,然而又是多么美妙的东西,单凭想象是无法知道隐藏在这里从未被人发现过的现实。一个人必须深入其中,才能发现这光怪陆离的戏剧,这些悲剧或是喜剧,这些应运而生的杰作。

  巴尔扎克常去圣安东尼郊区,观察那儿的活动,那儿的居民和那儿的性格。在《法西诺·卡纳》中,他写道:

  我穿得同当地工人一样差,在外表上随随便便。我能混在他们当中,使他们对我毫无隐瞒。我能加入他们一伙,看他们购买东西,谛听他们下班后回家途中的谈话,这种观察不久就在我身上变成了直觉;我能洞察他们的灵魂,而同时并不影响注意他们的外表,或者说,我已把他们的外表非常彻底地把握住,以至于立刻就把他们的底里看透。

  我的观察方法赋予我以才能,使我也能感受到某一位个别人的生活,跟他自己一样;这种方法使我可以置身于那人的地位,就像《天方夜谭》里那位托钵僧,只要他对谁一念魔咒,就可以取得那个人的外貌和灵魂。

  我时常会碰到一个工人和他的妻子一起从昂比居喜剧院回来,我兴味盎然地尾随他们,从卷心菜桥大街一直到博马舍大街。起初,这些厚道的人谈论他们看过的那出戏,逐渐地他们谈到家事。

  做母亲的一手牵着孩子,既不听孩子的埋怨,也不听孩子的要求;这对夫妇在计算第二天雇主会付给他们多少工钱,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花销。于是谈到家务琐事,抱怨土豆价格太贵,冬天漫长和黄油块涨价,提醒切记还欠着面包店的钱;末了,讨论激烈起来,他们俩言语生动,展示出自己的性格。

  听着这些人说话,我能领会他们的生活,感到他们的破衣就披在我肩头,我脚上就穿着他们的破鞋走路;他们的愿望与苦难浸入我的心灵,或者说我的心灵走进了他们的愿望与苦难。正像一场醒着的梦,我跟他们一道,冲着那些虐待他们的雇主,冲着各种各样,用来逼迫他们反复多次才能拿到工资的恶毒诡计,感到怒不可遏了。

  我自得其乐,一是放弃了自己的习惯;二是在某种道德力量的陶醉下转化成为另一个人;三是一有兴致就随时做此游戏。我哪里来的这种天才呢?是不是第二视觉?是不是一种如果滥用就会发疯的气质?我至今不曾探索出这力量的来源。我当时据有了它,而且也利用了它,如此而已。

  从这时候起,巴尔扎克就能把人民的那个综合集团的成分,深入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他了解他们,并且能够判别出来他们的气质好坏。他深知圣安东尼郊区对于他的重要性,这个革命的温床,有它的英雄、发明家,有实践智慧的人,流氓与罪犯,美德与邪恶,一切的一切都陷于忧患,落于贫困,沉湎于葡萄酒,毁于白兰地。巴尔扎克感慨地写道:

  你简直不能想象,在这一痛苦的区里展开过多少数不胜数的奇遇而无人注意,有过多少立刻就被人忘却的戏剧!在这儿能够看到多么可怕,然而又是多么美丽的事情啊!再丰富的想象力也决不能洞察隐藏在这儿,从未被人发现过的事实。你一定要深深潜入,才能发现这些非凡的戏剧,这些悲剧或喜剧,这些产生于机遇的杰作。

  巴尔扎克在囚室里苦读苦思,深入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为创作做好了准备。

  在《奥诺丽娜》一书里,他说:法国人怕出门的心理和英国人爱出门的心理可以说不相上下,两个极端也许都有道理。走出英国,随处都发现胜过英国的东西,但要在法国以外找到法国的韵味就极不容易了。这足以看出,他对眼睛里所看到的一切的热爱。

  巴尔扎克在莱斯堤尼尔街9号的日子,也不时有访客到来。每到星期天,巴尔扎克就会在他的小屋里接待绰号“皮拉特”的小老头达布朗,他常常带来一些城里传播的新闻,那些属于“二流人物”的近邻的事,他们都是善良的市民,家里都有很漂亮的女儿;房主也不怀疑住在小阁楼的房客是位文学奇才,总之,邻里们对他都很亲切。

  如果达布朗有几个星期天不来看他,希望知道小道消息的巴尔扎克就会友好地责问:“你这个不守信用的老头,我有16天没见到您了,这不好,只有您才能给我安慰。”

  但他最高兴的事,还是收到斯洛尔的信,信是科曼大妈定期送来的。斯洛朗也给哥哥写信。

  姐妹俩都很浪漫和爱开玩笑,她们急于揭露陈词滥调,表示了她们自己的独立判断。她们很信得过巴尔扎克。特别是斯洛尔,她的来信总要问到巴尔扎克的工作进度,“伟大的作家,你的大作进展如何啊”?

  这样的话,总能撩起巴尔扎克的兴奋,他为有人关注他感到开心。他激动地告诉斯洛尔:“等着吧,用不了多久,你的哥哥将成为法兰西最伟大的作家。”

  他向斯洛尔宣布,他正在搞大部头著作。他说,“他只能慢慢思索,慢慢地安排,慢慢地啃,慢慢踱步”。他用了大部分精力去学习,学习别人的技巧,同时也寻找自己的题目。

  在这一段日子里,他除了研究与发展自己的风格外,什么也没有做。他把研究和发展自己的风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但是,两个月过去后,他仍然没搞出什么名堂。

  巴尔扎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萌发了一种想法,他“要表达出一种思想,要创立一个体系,要阐述一门科学”。可是,该写什么,怎么写呢?

  发热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方案,塞满了奇思怪想,但他一个也抓不住。他只好把随身携带的过去的“作品”拿出来翻看,或许能从中找出灵感。但这些东西,内容不是讲义,就是读书札记或者是一些乱糟糟的草稿,他不断地手忙脚乱地翻找,也不能确定写什么好。他索性又把这些东西丢置一边,静静地苦思冥想,但两个月一晃过去了,他还没有最终确定写什么。

  他首先意图写一本《论灵魂不灭》,为的是证明这种不灭不过是诡计。他也想写《评诗才》,为写这本书还做了许多笔记。他很热心地阅读斯宾诺莎《伦理学》的一个译本。

  经过深思熟虑后,巴尔扎克认为哲学著作不会给他带来荣誉与金钱,而他很需要这两样东西,如要获得这双重奖赏,还是投入到小说或戏剧事业比较好。

  为此,巴尔扎克“几乎要失去理智了”。不过,有一点他在脑子里是清晰的,即不能像在大学读书时那样写哲学作品,因为这玩意儿太耗心血、太费时间,又不赚钱。另外,他认为小说也不适合他写。琢磨来琢磨去,他感到只有戏剧才是能发挥他天才的领域。

  一方面,当时那些历史的、新古典派的戏剧有市场;另一方面,戏剧只要写得好,赚钱比其他文学形式要来得快、来得多。于是,他又跑图书馆,把当时流行的德国戏剧家席勒、意大利戏剧家阿尔费亚利、法国剧作家玛利·约瑟夫·谢尼埃等人的作品一一借出来,仔细研读、模仿,1819年9月6日,巴尔扎克终于敲定了,准备写一部5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

  他写信告诉斯洛尔:“如果你知道我现在在写什么,你准会吃惊得发抖,我已决意写一部伟大的悲剧。懂吗?伟大的悲剧。”

  这是一部古代帝王克伦威尔的诗体历史剧,名字就叫《克伦威尔》。他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去写作,然后进行修改。他的压力是很大的,一方面是对自己才能担心,一方面又为母亲给他限制的两年期限担心,可以想象,在这种压力下写作心情会是个什么样子。

  而且,他又是初学写作,过去写的那些东西都不是正正式式地从事写作事业的作品。而现在是真正把它当成自己终生的工作了,写作时的心态当然是不能相比的。在这重重的思想、精神、物质的重压下,要写出一部历史题材的诗剧,谈何容易。

  但是,他不怕这一切,他在给妹妹斯洛尔的信中说:“即使在这个尝试中使我垮了台,我也决计要完成我的《克伦威尔》。在妈妈到这儿来要我向她陈述我怎样把光阴消磨过去的情形以前,我必须弄出一点东西来。”

  他为自己取得的初步成果感到由衷地高兴,忘不了信笔写上几句话寄给支持他搞文学创作的妹妹斯洛尔,信中说:

  我到底决定了以《克伦威尔》为题目,因为他是近代史上最好的材料。自从着手这个题目并把它在头脑里反复考虑之后,我就沉浸于其中,几乎对万事都失去了知觉。

  这时候的巴尔扎克像个南非的土著人,对外界事情一窍不通,一点不知道。他深深懂得:文学的成就只能靠孤独的生活和顽强的工作去争取。现在左右他身心的只有克伦威尔,他要写好这部戏,使自己一举成名!

  克伦威尔是17世纪“兼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于一身”的有名的历史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曾担任过独立派首领,先后统率“铁骑军”、“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宣布成立共和国,后又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残酷镇压国内民主运动和远征爱尔兰,一生经历不凡,性格复杂,具有赫赫功绩,在英国历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巴尔扎克这一题材选得不错,雨果也写过这个题材,还产生了著名的浪漫主义的宣言《〈克伦威尔〉序言》。但对于巴尔扎克来说,正如他自己所写道的那样:

  各种意念积满头脑,然而却不停地被缺乏写诗的才能所阻挠,至少还得七八个月才能把这本戏写成韵文,把思想推敲完善,再把整个戏润色精彩,真不知道有多少层出不穷的困难会堆积在这种工作里!

  然而,就年仅20岁的巴尔扎克来说,他缺乏的岂止是写诗的才能,这种诗体要求严格的句法和格律,他还不熟悉舞台技巧,甚至对历史知识也缺乏足够的准备,对历史本身也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可以说,写这种5幕诗体悲剧是注定了他失败命运的。

  巴尔扎克太急于求成,太急于在两年的有限时间内向父母交出答卷,太急于向世人展露他的文学才华了,以致他根本没有时间甚至没有心思去甄别自己的才华、气质所在;他的澎湃的激情和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根本不可能在死硬的形式中得以发挥,他的意念的狂流一经阻滞,他写的东西就只能是僵冷、空洞的一堆废物了。

  然而初生牛犊不畏虎,一旦选定目标,巴尔扎克就全神贯注地干了起来。在给妹妹的信中他透露:

  我决计要完成我的《克伦威尔》,即使在这个尝试中我爆炸了。在妈妈到来要我陈述我是怎样度过时光以前,我一定要弄出点东西来。

  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完全忘记了外面还有个喧嚣的世界,他没有娱乐,没有休息,没有交际,没有朋友,唯一有的是一个想从社会的底层挣扎到上面来的人的苦恼和辛劳,有的只是在贫困的沼泽里不懈跋涉,然后发誓要攀登上高峰的坚强意志。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