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章 汉朝兴衰(1)

  汉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是继秦朝而出现的强大的封建中央集权王朝。由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建立。包括前汉和后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为前汉,因建都长安通称西汉;公元25~220年为后汉,因移都洛阳又称东汉。西汉最强盛时其疆域东、南到大海,西抵巴尔喀什湖、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壮达大漠。

  汉王朝建立后,全面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在施政方面则以秦朝灭亡为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形成了“文景之治”的稳定局面。第五代皇帝汉武帝统治时,国力空前强大,达到西汉鼎盛时期。汉武帝在各方面均有所建树,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驰名中外的丝绸之道,促进了汉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和汉朝与中亚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汉王朝统治时期是中国统一后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西汉和东汉分别出现了两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他们所著的《史记》和《汉书》成为二十四史的开端。汉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同样取得重要进展,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制造地动仪,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西汉后期,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深,外戚王莽趁机夺取政权,建立新朝,实行托古改制,然而却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破坏,加重了人民痛苦,引发了赤眉绿林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曾参加农民起义的汉室宗亲刘秀利用农民起义力量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又使得社会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以后,豪强地主经济发展,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以及连年对外用兵,国势日益衰弱。东汉末期经历了两次“党锢之祸”,使统治阶级和社会矛盾更趋激化。公元184年,爆发全国性黄巾大起义,东汉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及随之而来的军阀混战中名存实亡。最终于公元220年被魏文帝曹丕灭亡。

  霸王乌江自刎

  “楚汉边界”划分后,汉王见霸王退兵,也想往西回到关中去养伤。张良、陈平建议说:“如今汉王已占了大半个天下,诸侯都已归附咱们。霸王兵疲粮尽,是天要灭他,若不乘此机会把他消灭,等于放虎归山,留下后患。”汉王采纳了建议,撕毁和约,派兵追赶楚霸王,并且通知韩信、英布、彭越,叫他们配合作战,答应胜利之后,把临淄、淮南、大梁等几大块地盘分封给他们。

  公元前202年岁末,汉王刘邦和韩信、英布、彭越等会师追击项羽,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ɡāi)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

  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小心防守,准备瞅个机会再出战。

  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他身边有个宠爱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陪伴他喝酒解闷。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都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很多。

  项羽听到四面到处是楚歌声,不觉愣住了。他失神似地说:“完了!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呢。”项羽再也忍不住了,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音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也跟着唱起来。霸王唱着唱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旁边的侍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为了让霸王率众顺利突围,虞姬趁霸王一转身之际,突然拔剑自刎,香消魂散。成语“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之词,就来自这段故事。

  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八百个子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五千骑兵紧紧追赶。项羽一路奔跑,赶到他渡过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儿。

  项羽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瞧见一个庄稼人,就问他哪条道儿可以到彭城。那个庄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愿给他指路,哄骗他说:“往左边走。”

  项羽和一百多个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后来,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带,连道儿都没有了。项羽这才知道是受了骗,赶快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汉兵已经追上了。

  项羽又往东南跑,一路上,随从的兵士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再点了点人数,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

  项羽料想没法脱身,但是他仍旧不肯服输,对跟随他的兵士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里被围,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

  他把仅有的二十八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跑开去,大家在东山下集合。”说着,他猛喝一声,向汉军冲过去。汉兵抵挡不住,纷纷散开,当场被项羽杀死了一名汉将。

  项羽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齐了。项羽又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汉军也分兵三路,把楚军围住。项羽来往冲杀,又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最后,他又把三处人马会合在一起,点了一下人数,28名骑兵只损失了两名。

  项羽带着26个人杀出汉兵的包围,一直往南跑去,到了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

  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

  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也叫兵士们都跳下马。他和26个兵士都拿着短刀,跟追上来的汉兵肉搏起来。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楚兵也一个个倒下。

  楚霸王一人杀死了汉军几百人后,自己也受伤十多处。霸王抹去糊住双眼的血液,突然看见汉军中的司马将军吕马童。他喊道:“这不是我的老乡吕马童吗?”吕马童不敢正视项羽,只用手指着项羽对汉将王翳说:“这位就是霸王。”项羽见状仰天长笑,说:“我知道汉王用千金和万户侯的封赏来购我的头,今天我就送个人情给我的故人吧!”说完将宝剑往颈中一挥,一代雄主就此消亡。项羽死时年仅31岁。

  楚霸王项羽一死,刘邦得了天下,正式称帝,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

  汉高祖杀马立誓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由楚王韩信牵头,群臣共同上书,推尊刘邦称帝。刘邦看了诸侯王的上书,心里美滋滋的,表面上却故意推辞,内外臣僚再三恳请,他才答应。刘邦于二月正式做了皇帝,后世称他为汉高祖。起初在洛阳建都,后来又迁都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朝。

  楚汉战争初期,一些诸侯王被刘邦所灭,但由于楚强汉弱,形势于刘邦不利。刘邦为争取诸侯的支持,先后封了张耳为赵王、英布为淮南王、吴芮为长沙王、荼为燕王。与此同时,对部下直接带兵的大将,也采用封王的办法,加以拉拢。先封韩信为齐王,后又改封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封韩国贵族信为韩王。这样,在楚汉战争过程中,刘邦先后封了7个异姓王。在当时,这一措施确实起到了笼络部下,争取支持,分化敌方,孤立项羽,最后打败项羽的积极作用。

  汉高祖封这些异姓功臣为王,原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他深知这些异姓王能征惯战,有才干,有实力,他称帝后,生怕他们的势力强大起来,会夺取他刘氏的江山。所以便寻找各种借口,一个一个地来消灭这些异姓王。

  首先,他借口燕王荼谋反,亲自带兵征讨,俘虏了荼,改封与自己同一年出生的同乡、同学又是好友的卢绾做燕王。

  第二年,汉高祖听说楚王韩信收留了项羽的大将钟离昧,怀疑韩信有意谋反。有心去征讨韩信,又怕自己不是韩信的对手。于是便采用了陈平的计谋,假装要去游玩楚国的名胜云梦泽,带着自己亲信的部队来到韩信的封地,准备伺机行事。

  韩信觉察到刘邦这次来者不善。起兵反叛吧,觉得自己有功无罪,刘邦不会那么不讲情义;真的去拜谒刘邦,又怕掉进圈套,被他暗算。正当韩信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为他出谋划策说:“汉高祖是为钟离昧而来,你杀掉钟离昧,提着他的脑袋去朝见高祖,高祖必定喜欢,你就会平安无事了。”

  韩信找钟离昧商量此事,钟离昧大骂韩信道:“你这人太不够朋友了。刘邦不敢派兵进攻你,就是因为有我在这里。如果我今天死了,明天你必定灭亡。”说完,他就拔剑自杀了。韩信真的拿了钟离昧的头去拜见汉高祖。汉高祖当场叫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装进囚车带回洛阳。后来汉高祖考虑到韩信功劳很大,威望很高,谋反的事又没有确凿的证据,杀了他会有人不服,就释放了他,把他降为淮阴侯。

  后来,吕后采用了萧何的计谋,把韩信骗到未央宫杀害了,并诛灭了韩信的三族。所以,后人这样评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韩信被杀后,刘邦以彭越谋反为借口,把他逮捕,废为庶人,流放蜀地。彭越在半路上遇到吕后,哭诉无罪。吕后答应为彭越说情,便把他带回洛阳。见了刘邦,吕后却说,放了彭越是放虎归山,不如杀了他,以绝后患。刘邦听了吕后的话,杀了彭越,并把他剁成肉酱遍赐诸王侯。

  淮南王英布,得知韩信被杀,就惊恐不安,又见到彭越的肉酱,更觉得大祸就要临头,便于公元前195年,聚集了兵马,发动了武装反叛。刘邦率兵征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了叛乱,杀了英布。在战争中汉高祖被飞箭射伤,从此一病不起。

  就在刘邦征讨英布那一年,燕王卢绾曾经与陈希有过秘密勾结的事暴露了。刘邦派樊哙、周勃率兵征讨。卢绾只带了几千人逃入匈奴。赵王张耳死于公元前202年,由其儿子张敖嗣继任为王,并娶了刘邦的女儿为妻,后因赵明贯高谋反,受到牵连,被贬为宣平侯。

  异姓诸侯中就只剩下长沙王吴芮了。他的封地内只有2.5万户,地少力弱,与汉中央集权的矛盾尚不尖锐。长沙王一直传位五世,到汉文帝时,才因没有子孙可传,被除国。

  刘邦先后用了7年时间,削平了主要的异姓王国,解除了汉初分裂割据势力的祸患,巩固了西汉的统一。

  汉高祖刘邦在征讨英布的战争中受伤以后,便经常胸痛难忍。到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春天,病情越来越重,他知道自己不行了。一天,就带领文武大臣到太庙里去宣誓。叫手下人牵来一匹白马,亲自主持了杀马仪式。

  刘邦端起一杯冒着热气的马血酒,当着祖宗的灵位,带领大家起誓说:“从今以后,凡不是姓刘的人,一概不许封王;没有功劳的人,一概不许封侯。谁违反这个誓约,天下人就共同讨伐他。”起誓完毕,汉高祖把马血酒洒半杯在地上,剩余的半杯一口气喝下去。在场的人都照着他的样子,每人喝了马血酒,发誓一定永远遵守此约。

  汉高祖杀马宣誓,是怕异姓王造反,抢他的刘氏天下。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后来造反篡权的,并不都是那些封王封侯的异姓功臣,而是他的妻子吕后和吕氏子弟。

  白登被围

  自从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打败匈奴以后,北方平静了十几年。到秦灭亡之后,中原发生了楚汉相争,匈奴就乘机一步一步向南打过来。

  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抵挡不住匈奴的强大功势,向冒顿求和。汉高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汉高祖办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

  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汉高祖亲率汉军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敌。

  公元前200年冬天,天空下着大雪,气候特别冷。中原的兵士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伤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冻得掉下了手指。但是,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接触,匈奴兵就败走。一连打赢了几阵。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

  汉高祖进了晋阳,派出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汉高祖还怕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刘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

  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人马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

  汉高祖大怒,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想阻拦我进军。”说着,就把刘敬关押起来。

  汉高祖率领一队人马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突然四周涌出无数匈奴兵来,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汉高祖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山。

  冒顿单于派出四十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高祖的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了七天,没法脱身。

  陈平派了一个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瘀氏(音yān-zhī,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瘀氏一见这么多的礼物,心里挺高兴。

  当天晚上,瘀氏对冒顿说:“我们占领了汉朝地方,没法长期住下来,再说,汉朝皇帝也有人会救他。咱们不如早点撤兵回去吧!”冒顿听了瘀氏的话,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将包围网撤开一角,放汉兵出去。

  第二天清早,天正下着浓雾,汉高祖悄悄地撤离了白登。陈平还不放心,叫弓箭手朝着左右两旁拉满了弓,保护汉高祖下山。汉高祖提心吊胆走出了匈奴的包围圈,快马加鞭,一口气逃到广武。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刘敬放出来,说:“我没听你的话,以致在白登被匈奴围了起来,险些不能和你见面了。”

  汉高祖逃出了虎口,自己知道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长安。以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很让汉高祖担忧国家的安危。他问刘敬该怎么办?刘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两方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过日子。”

  汉高祖同意刘敬的意见,派刘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同意了。汉高祖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女儿,称作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同时,又送去许多特产及粮食。冒顿就把她立为阏氏。

  从那时候起,汉朝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起来。

  吕后执政

  汉高祖刘邦杀马立誓以后,这病一天比一天重,吕后找了一位当时很有名气的医生来给他治病。汉高祖却不想让医生治,他认为自己已经不行了。他赶紧忙着安排后事。吕后早有野心,现在见高祖就要命归西天,赶紧问:“陛下百年之后,如果丞相萧何也死了,谁能接替他?”刘邦想了想说:“曹参可以。”吕后又接着问:“曹参以后呢?”刘邦说:“王陵能接替,不过他这个人忠厚正直却有些愚笨,可以让陈平来协助他。陈平很有智谋,但他不能够独当一面。周勃他办事稳重,为人厚道,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必定是他,可以让他做太尉。”不久,刘邦去世了。

  刘邦一死,吕后就开始四处活动起来,她偷偷地和自己的亲信审食其商量要杀害功臣。有人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立即跑去告诉大将郦商。郦商对审食其说:“我听说皇帝已经死去4天了,你们却打算杀害功臣,这不是给天下制造危险吗?陈平和灌婴带着10万兵马驻守在荥阳,樊哙和周勃率领20万兵马在平定燕代,如果他们听说皇帝已经去世,朝廷又想杀害他们,那他们联合起来造反不就坏事了吗?”审食其把这话转告吕后,吕后也觉得不能轻举妄动,就把太子刘盈立为皇帝,这就是汉惠帝。

  汉惠帝刚满17岁,天生软弱无能,身体又不太好,这样吕后就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吕后本是个心肠狠毒的人。她曾经用毒计帮刘邦杀了韩信,剁了彭越,对刘邦清除异姓王起了很大作用。一旦掌了朝中的大权,她就开始对刘姓的子孙下了毒手。

  吕后平常最恨的,就是深受高祖宠爱的戚姬,她让人剃光戚姬的头发,用铁链锁住她的双脚,关在一间潮湿阴暗破烂的屋子里,让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数量的米,就不给饭吃。接着,吕后又把戚姬的儿子越王如意从封地上召到京城里来,准备杀害他。汉惠帝听说母亲吕后把如意召来,就知道吕后想要对如意下毒手,他赶紧派人把如意接到皇宫里,吃饭睡觉都跟他呆在一起。两人从小呆在一起玩耍,惠帝对这个弟弟非常疼爱,所以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护他。吕后好几个月都没有机会对如意下手,气得咬牙切齿。这一天,汉惠帝清早起来出去打猎,如意由于睡懒觉,没起来跟着去。吕后终于找到了可乘之机,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给害死了。

  汉惠帝打猎回来一看,如意口中、鼻子全部流血,变成了一具直挺挺的僵尸。惠帝抱着这位弟弟的尸体大哭了一场,只好让人给埋掉了。如意死后,吕后又让人砍掉戚夫人的手脚,挖掉眼珠,弄聋耳朵,又灌了哑药,把她叫做“人(音zhì)”,放在厕所里面。过了几天,吕后又叫汉惠帝来看“人”,惠帝认出这个没了手脚、又瞎又聋又哑的“人”是戚夫人,他悲伤得大哭了一场,病了一年多。他在病中对吕后说:“把人折磨成这个样子,这哪里是人的行为?我做为您的儿子,没有脸再治理这个国家了。”从此,他天天喝酒作乐,也不再管理国家大事,到他即位的第7年8月就在忧伤里死去了。

  汉惠帝的张皇后一直没有生儿子,吕后让人从宫中抱来一个美人生的婴儿,并把那个美人给杀了。这个婴儿当了皇帝,历史上称为少帝。

  吕后夺了朝中大权以后,想封吕家的人为王,但她又怕大臣们反对,于是就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是个直心肠,他当时就表示反对,对吕后说:“不行!高祖在世的时候,曾经杀白马订盟约,谁不遵守这个盟约,天下人共同讨伐他!如今您要封吕家的人为王,这是违背盟约的,我不能同意!”吕后听了这话,脸上立即挂了一层霜,冷冷地看着王陵。陈平和周勃见她神色有变,两个偷偷地交换一下眼色,互相微微点头,齐声说道:“高祖皇帝平定天下,曾封子弟为王,今太后掌管朝政,分封吕氏子弟又有什么不可呢?”吕后听了这番话后,立即转怒为喜。

  不久,吕后就免掉了王陵右丞相的职务,叫他去做少帝的老师。王陵很生气,说自己有病,告假回故乡去了。吕后立即把左丞相陈平升为右丞相,把自己的亲信审食其提升为左丞相。

  接着,吕后又向大臣们放出口风,极力地鼓吹自己的侄子吕台如何如何能干,大臣们顺从了吕后的意见,为吕台请封,吕后就把吕台封为吕王,把济南郡作为他的封国。不久,吕台死了,他的儿子吕嘉继为吕王。后来,吕后又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台的儿子吕通为燕王,还封了6个吕家的人做列侯。

  就这样,由于吕太后的专权,吕氏子侄一个个被破格提拔,吕后恐怕刘吕两姓互相争斗,就想出了一条亲上加亲的政策。她把吕禄的女儿嫁给齐王刘肥的二儿子朱虚侯刘章,又让赵王刘友、梁王刘恢娶了吕氏为妻,以为这样可以使刘吕两姓相处无事。结果,刘友的妻子到长安告密,说刘友造反,吕后立即把刘友抓住,活活地折磨死了。梁王刘恢也很快就自杀了。

  少帝渐渐地长大了,懂了一点儿人情事故。他听说张皇后不是他的母亲,吕后不是他的祖母,他自己的亲生母亲已经被害死了,就愤愤不平地说:“太后怎么杀了我的母亲?我现在还小,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替我母亲报仇!”这话很快就传到吕后的耳朵里,于是,她就把少帝偷偷杀害了。又找了一个名叫刘弘的小孩子来做皇帝,也称少帝。这刘弘连个年号都没有,他不过是吕后手中的玩具,朝中大权完全由吕后执掌。到这时候,吕太后和她的侄子侄孙们,已经把刘姓的天下给篡夺去了。吕后的篡权,不仅误国害民,也为吕氏家族惹来了灾祸。

  周勃安刘

  吕后执政以来,大权牢牢地掌握在吕氏集团手中。多年勾心斗角的朝廷纷争,让吕后的身体愈来愈虚弱,她已无力操劳更多的事情了。

  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三月,吕后为了求福去灾,要到长安城外斋戒沐浴,那时候把这种事叫作祓祭。

  祓祭这天,从未央宫到长安城外渭水南岸20多里的路上,全部由吕产指挥禁卫皇宫的南军警戒,长安四郊则由吕禄指挥北军禁卫,吕后身边由吕更始调宫中卫士护驾。一时间,戈矛斧钺,金光耀眼。路上不仅断了行人,连鸟兽也躲得远远的。

  吕后身穿红色宽大的祭服,登上事先筑好的祭坛,焚香跪拜,然后步行到渭水边,蹲下用手沾了沾水,往脸上抹了抹,就算是沐浴了。随行人在吕后沐浴之后,也都依次到渭水边,学着吕后的样子沐浴,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才算礼成。

  这样的迷信活动,当然不会为吕后求福去灾。她在回宫的路上,就觉得十分疲倦,昏昏欲睡。从此便卧病不起。到了夏末秋初,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自感不久于人世。于是她便发出诏令,封吕产为相国,吕平为未央宫卫尉,吕更始为长乐宫卫尉,又封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种为中将。她又告诫吕产、吕禄说:“你们千万要抓住兵权,守住皇宫。你们不必为我送丧,以防被人暗算。”

  吕后一死,吕产在内护丧,吕禄在外巡防,防备得非常严密,到出葬那天,两人遵照遗嘱谁也没去送葬,带着南北两军,护卫宫廷。准备劫持少帝,发起叛乱,篡夺刘氏江山。陈平、周勃等人,想要乘此机会除灭诸吕,怎奈防备森严,无处下手,只好耐心等待时机。

  齐王刘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是吕禄的门媚,他从妻子那里,打听到吕氏要篡夺刘氏天下的阴谋。吕后一死,他赶快派密使去告诉自己的哥哥齐哀王刘襄,让他带兵从外边进攻,自己在京都作内应。齐哀王刘襄一边出兵,一边写信给诸侯王,控诉吕后一家的篡权罪行,提议联兵讨伐诸吕。

  吕产等人听说齐哀王出兵打来,便派大将军灌婴带兵阻击。灌婴暗想吕家控制住了关中地区,想要篡夺刘家的天下,我如果去打齐王,这不是违背高祖杀马宣誓的行为吗?于是他把兵带到荥阳,便屯兵不动,并同齐王订了一同除掉诸吕的密约。

  周勃去和丞相陈平商量除掉诸吕的办法。他们知道曲周侯郦商的儿子郦寄和吕禄是好朋友,便把在家养病的郦商软禁起来,叫郦寄去劝说吕禄交出兵权,吕产交出相印,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并告诉他们只有这样,大家才能过太平日子。

  吕禄相信了郦寄的话,害怕遭到齐王和灌婴联军的进攻,打算把兵权交给周勃。他找吕产和吕家其他人商量此事,有的说这样做有利,有说这样做不利,争执不下,一时难以决定下来。

  周勃一方面从襄平侯纪通那里弄到了进入北军的符节(相当于通行证),一方面叫郦寄去警告吕禄,叫他交出兵权。吕禄被迫交出大印,到自己封地去了。周勃拿了节符和大印,进入北军,立即下命令:“现在吕家要篡夺刘家的天下,你们愿意跟着吕家的,脱下右臂的袖子;愿意帮助刘家的,脱下左臂的袖子!”将士们本来就不满吕家篡权的行为,现在听了周勃的命令,都脱掉了左臂的袖子。这样,北军就全部被周勃掌握了。

  这时,吕产还把持着南军的大权不肯撒手。周勃命令刘章守住军门,又命令守卫皇宫的武官,不许相国吕产进入宫门。吕产还不知道吕禄已经交出了兵权,冒冒失失地想冲进未央宫,劫持皇帝,发动叛变。怎奈皇宫守卫不让他进去,他只好在皇宫的庭院里徘徊,焦急地思考着该如何行动。

  周勃命令刘章:“迅速进宫保卫皇帝,逮捕吕产!”傍晚时分,刘章率领一千精兵来到未央宫,向吕产发动攻击。在未央宫正殿大门外的广场上展开了混战。吕产抢先控制了几处有利地势,以弓箭向刘章等猛射,刘章遵照周勃的安排,采取分割包围的办法,很快地便将吕产的军队消灭。吕产匆匆忙忙地逃到郎中府的厕所里躲藏,结果还是被搜出来杀了。

  第二天,周勃同其他将军、大臣们商量之后,派军队到吕禄的封地上逮捕了吕禄,把他也杀了。接着,又到各地去搜捕吕氏一族的人,不论男女老少,杀了个一干二净。这样,汉朝廷的大权又回到刘氏集团手中,经过大臣们的商讨,迎立了代王刘恒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

  吕氏篡权的阴谋全部破产了。周勃没有辜负汉高祖的期望,在消灭诸吕叛乱,安定刘氏天下的斗争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后人把这一历史事件,叫“周勃安刘”。

  汉文帝体恤民众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8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24岁做了皇帝。他的母亲是汉高祖的妃子薄姬。薄姬因为害怕吕后,长期和儿子住在封地,不管朝中的事情,他们母子俩没有引起吕后的重视,所以,没有受到吕氏的陷害。

  刘恒正式称帝以后,看到老百姓因为受战争残害都很穷,政府收不上来捐税。他想到首先要恢复农业生产。春耕开始的时候,他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到首都郊外去耕地、下种。他还叫皇后、皇妃在皇宫的园地里种桑养蚕,为广大农民做出榜样。

  汉文帝知道老年人生产经验比较丰富,应当鼓励人们敬老扶幼。于是,他便下了一道命令:政府要关心无儿无女的老年人,关心没有父母的孤儿。政府借钱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还从政府的仓库里拨出一部分麻布和丝绵,发给他们做衣服。汉文帝实行的各项政策中,最受人欢迎的是减轻刑罚。他首先废除了一人犯法父母妻子同罪的法律,后来又规定了罚钱赎罪的法律,并且还废除了肉刑。

  说起废除肉刑,那是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的事,当时,一位著名的医生,齐国太仓县的县令淳于意,因治病死了人,犯了法,被判处肉刑。那时候的肉刑有三种:在脸上刺字,割掉鼻子,砍去一只脚。因为淳于意是县令,是现任官吏,要到首都长安,由朝廷的司法机关来执行肉刑。

  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跟随父亲去长安。缇萦到了长安,便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了守门人。汉文帝接到奏章,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县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为官清廉,齐地人都称他是清官。他犯罪,受到刑罚是应该的。可是,肉刑是一种可怕的刑罚,刺了字,就终生难以抹掉;割掉鼻子,就不能再安上;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当奴婢,替父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看了信,觉得小姑娘说得也很有道理,便召集制订法律的官员,要他们用别的刑罚来代替肉刑,后来就改为以打板子来代替肉刑。

  有一天,汉文帝出行。浩浩荡荡的车驾队伍刚走到中渭桥,还没出长安城,忽然从桥下蹿出一个人来,这人一见是皇帝的车驾,吓得晕头转向,不但不知躲避,反而向皇帝的乘舆跑去,差一点撞到驾辕的马身上。这马吓得长嘶一声,撒开四蹄奔跑起来。这一下,车错了辙,人喊马叫,中渭桥上乱作一团。费了好大劲,卫士们才治服了那受惊的辕马。汉文帝又惊又气,命令卫队将领将惊驾的人迅速逮捕,交廷尉去治罪。

  廷尉张释之经认真审理,便到皇宫向汉文帝奏报。汉文帝见了张释之,便急切地问:“那个人审得怎么样?”张释之不紧不慢地奏道:“臣已经审过了,那人是一时恐慌,犯了惊动皇上车驾的罪,按照条律,应处以罚金四两。”汉文帝一听,气得大声说:“这个人使我的马受了惊,幸亏这马性子柔和。否则,我不死也得受伤。你这个廷尉却只处他罚金四两。”

  张释之连忙磕头,连声说:“圣上息怒,圣上息怒,臣以为,法律是天下通用的,百姓共守的。处以四两罚金是法律规定的。如果当时您让人把他当场杀了,也就杀了。现在交给廷尉处理,就应按法处理。陛下圣明,请您体察是不是这么个道理?”汉文帝思忖半天,点头说:“看来你是对的。”

  公元前158年,匈奴起兵,侵犯上郡和云中一带。汉文帝连忙派将领率兵马去抵抗;另外,又派了三位将军带兵保卫长安。将军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

  有一天,汉文帝亲自到这些地方去慰劳军队,也顺便视察一下。他先到灞上,刘礼和他部下将领一听皇帝驾到,都纷纷骑着马出营迎接。护送汉文帝的车驾闯进军营,毫无阻拦。接着,他又到了棘门,也同样受到了隆重的欢送。

  汉文帝慰问的第三站是细柳军。卫士们来到细柳营军门,见守门的将士们披盔带甲,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大敌当前的样子。卫队的将领对守门的都尉威严地吆喝道:“皇上就要驾到,赶快开门迎接!”

  都尉目不侧视,朗声答道:“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令,不受天子诏。”卫队的官员正要同都尉争执,文帝的车驾已经到了。没想到守营的都尉照样拦住。汉文帝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符节,派人给周亚夫传话:“皇上要进营劳军。”

  周亚夫下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的车驾进来。护送文帝的人马一进营门,守门的都尉又郑重地告诉他们:“我们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车马奔驰。”侍从的官员都很生气,但文帝却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到了营前,只见周亚夫全身披挂,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拱手作个揖,说:“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我按军礼相见。”汉文帝站起来,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周亚夫表示答礼。

  汉文帝派人向全军将士传达了他的慰问,赐下了美酒牛羊,完成慰问仪式后,缓缓离营而去。

  在回长安的路上,侍从们议论纷纷,认为周亚夫对皇帝的车驾太没有礼貌。但是,汉文帝却赞不绝口,认为灞上和棘门,就跟小孩闹着玩一样,如有敌人偷袭,不做俘虏才怪呢。像周亚夫这样治军,才是真正的将军,敌人怎敢侵犯他啊!

  不久,便提升周亚夫为都尉,负责京城的军事。

  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贤明皇帝,汉朝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繁荣局面,与他善于用人、择善而从是分不开的。

  才调无伦的贾谊

  西汉初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被后人称为“才调无伦”(才气、学问无人能比得上)的贾谊便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贾谊只活了33岁,主要生活在汉文帝时期。贾谊的老家是洛阳,他青少年时便名气很大,18岁时被汉文帝召到京城,任为博士,当时的博士,主管朝廷中的文献、档案等,时刻要接受皇帝关于治理国家的各方面内容的询问,每次当皇帝有问题提出来的时候,朝中的博士们都想抢着回答,可总是答不好,而贾谊一说起来,却滔滔不绝,说的意见又非常准确,令同行们个个佩服,汉文帝也很欣赏贾谊的才华。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准备进一步提拔贾谊,这事被朝廷中一些保守的老臣们知道,他们坚决反对,说贾谊言过其实,还给贾谊捏造了许多罪名,汉文帝开始疏远贾谊,贾谊感到委屈,经常发出一些牢骚话来,汉文帝听了,很不高兴,干脆把贾谊任命为长沙王王吴差的太傅。

  公元前173年,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阴谋造反,被文帝夺去了王位,刘长绝食而死,文帝觉得对不起弟弟,又把刘长的儿子一个个加封为公侯,贾谊在长沙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给汉文帝写了一封奏章,反对汉文帝的做法,认为刘长的死是应该的,不能再让他儿子继承王位,语言相当激烈。

  汉文帝接到了贾谊从远处寄来的奏章,想起了贾谊的学问很好,虽然不同意贾谊的议论,但还是决定把贾谊调到自己身边来办事,贾谊接到汉文帝的诏书,急急忙忙地从长沙赶到长安,等候皇帝的召见。

  当贾谊来到长安的时候,汉文帝刚刚祭过了鬼神天地,听说贾谊到了,立即召见,两人一见面,汉文帝便问鬼神到底有没有?贾谊本来准备好了不少的主张和建议,全是关于怎样治理国家的大问题,现在听文帝问起了鬼的事情也能应答如流,汉文帝听了,连连点头,还不断地把坐位向贾谊身边挪动,侧耳静听,一直讲到半夜,才算结束。汉文帝感叹地说:“想不到贾生(指贾谊)的学问更加高深了!”便任命贾谊为自己的儿子梁王刘楫的太傅。

  几年后,梁王刘揖入朝见皇帝,骑马时不小心摔到地上,流血过多而死。按当时的规矩,诸侯王年轻时,太傅对他的生活起居要负责任,梁王骑马受伤而死,贾谊觉得自己的罪过不轻,成天哭哭啼啼,忧伤过度,竟然病死了。

  贾谊生命虽短,但却有很大的文学成就。贾谊的文学创作主要是政论性散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等多篇散文,都是写给汉文帝看的。《过秦论》主要讨论秦朝的错误,文章气势磅礴,表现力很强,还曲折地表达了贾谊对当时汉朝政治制度中一些缺点的批评意见。《论积贮疏》是贾谊又一篇政论文,他劝皇帝要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多积累粮食,并且指出了轻视农业生产的危害性。

  《陈政事疏》(《治安策》)是一篇长达万字的政论文,把他自己对当时天下的时事见解全部写了出来,劝告皇帝和当权派们要发奋图强,要注意消除隐藏着的危机。

  贾谊的政论文很多,对汉文帝制定政策也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政论文一直流传到今天,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汉高祖刘邦在完成统一大业,国家初步稳定之后,便一一铲除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分封刘姓子弟为王,那就是同姓王。同姓王起初只有几个,传到汉文帝的时候,已经增加到20多个,其中领地最大的有齐、楚、吴、荆、燕、淮南等。这些王国所领有的土地,合起来占西汉帝国土地的大半。皇帝直接统辖的地区,仅仅只有15个郡,并且这15郡当中,往往还有列侯和公主的领地,真正属于皇帝能管辖的地区,也就只有10个郡左右。

  刘邦生前认为同姓王都是他的兄弟子侄,是靠得住的,可是事实上,同姓王势力大了照样也会造反,要来夺取皇位。汉景帝时候的七国之乱,就是同姓王发起的一次严重叛乱。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因病去世,皇太子刘启继位,就是汉景帝。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

  景帝很快把他的管家晁错提升为左内史,晁错经常向景帝提出一些建议,景帝总是言听计从。不久又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

  晃错升任为御史大夫以后,就正式向景帝提出“削藩”,即削减诸侯王国封地的建议。他对汉景帝说:“吴王有病不来朝拜天子,这种狂妄的行为,按照古代的礼法应当杀头。而且,他还违反朝廷规定,炼铜铸钱,煮海为盐,招纳天下亡命之徒,准备兴兵作乱。为了防止祸患,必须削减他的封地。”

  汉景帝说:“削减他的封地,他造起反来怎么办?”晁错说:“他已经打定了造反的主意。削他的地,早一点反,危害小一些;不削他的地,他晚一点反,准备得更充分,危害就更大。”

  汉景帝觉得晁错说得有道理,就开始实施削弱王国的措施。他先从几个较小的王国下手,先把楚国的1个郡、赵国的1个郡和胶西国的6个县,划归汉朝中央直接管辖。

  吴王刘濞看到汉景帝已经削了3个王国的封地,很快就会轮到自己,就决定用武力对抗,他联合楚王、胶西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于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发动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起兵的名义是“清君侧”,就是要求杀掉汉景帝身边主张削弱王国的晁错。

  汉景帝看叛军声势很大,有点怕了。想起了文帝临终前的嘱咐,派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尉,统帅16个将军去讨伐叛军。

  朝廷中有几个妒忌晁错的人,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当腰斩。七国起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杀了晁错,七国就会退兵。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昧着良心,批准了奏章,腰斩了晁错,便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吴楚起兵,杀晁错只是个借口,当然不会退兵。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了。

  周亚夫领了诏命便急忙向前线奔去,领兵平叛,军队来到灞上,有个叫赵涉的拦住周亚夫的马车献计:“吴王刘濞占据的地方很富饶,他招兵买马,准备造反已经很久了。这次您出兵征讨,他一定会在半路上的浠渑之间险隘之处设下埋伏。我建议将军不要走东西这条大道,而由此往南走蓝田,出武关,然后去洛阳,这样虽然绕了一点远,多走一两天,但是出吴王意料之外,他们一定没有防备,必然使敌方心惊胆战。”

  赵涉的建议果然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周亚夫率领的大军很快截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便在昌邑城南深挖沟、高筑墙,扼制吴兵北进。吴兵发现不能北进,只好向西进攻睢阳。可是打了两个多月消耗战,毫无战果,军心逐渐低落。

  周亚夫看准反攻的时机,立即命令全部精锐部队四路出击。只一仗,就把吴楚联军打得大败。吴王刘濞想当皇帝的美梦破灭了,便带着自己的儿子,趁夜往江南逃跑,投奔了越国。想去联合东越卷土重来,没想到,周亚夫早已悬赏一千斤黄金购买他的脑袋。所以东越人不但不帮助他,反而乘机杀了他,把他的脑袋献给了周亚夫。吴王的儿子刘驹,逃到了更南边的闽越去了。

  楚王刘戊,见刘濞扔下自己溜掉了,气得破口大骂。他看自己的军队四散逃亡,自己无路可走,最后只好自杀了。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诸侯国也很快地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七国的叛乱就被平定了。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功勋卓著,被汉景帝升迁为丞相。

  汉景帝灭了叛乱的七国诸侯王,仍旧封了七国后代继承王位,但是从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国征收租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了。统一的集权制度战胜了地方割据势力。从此,汉朝才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社会才进一步得到安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才有了可靠的保障。

  汉武帝“尊儒”

  七国之乱很快地被平定了。天下又恢复平稳安定局面。汉景帝依旧推行减赋税、轻徭役的安民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出现一派富裕景象。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春,景帝病逝,享年47岁,在位16年。

  景帝死后,皇太子刘彻继位,这便是我国历史上被称为一代雄主的汉武帝。这时的汉朝最为繁荣和昌盛。政府里的存钱和储粮的仓库都装得满满的。武帝继位时年刚16岁。他一登上帝位,就要立志做一番事业。他下诏各郡县,举荐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人,其中最著名的是董仲舒。

  董仲舒是广川(在今河北省枣庄县境内)人,是个精通儒家学说的大学问家,在景帝时做过博士官。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政治上的需要,改造了由孔子创立、经孟子发展的儒家学说,并且把各家学说和阴阳五行等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儒家学说变成了一种为封建政治制度服务的,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理论。他在汉武帝下诏举荐“贤良之士”的时候,向汉武帝提出了“天人三策”的建议。意思是说:“天是有意志的,人世间的事物,是按天意存在和变化的。皇帝是天皇的代表,皇帝的权力是天皇授予的,人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他还说:“诸子百家的学说妨碍皇帝的绝对权威,只有儒家学说才能保持思想上的统一。”

  汉武帝认为董仲舒的建议很适合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想重用董仲舒。可是,他的祖母窦太后崇信“黄老学说”,极力主张清心寡欲,无为而治,武帝不敢得罪祖母,只好让董仲舒去做江都相。后来他又改任窦婴为丞相,封赵绾为御史大夫,这三个人都是儒家的支持者。

  年轻的汉武帝登基不久便搜罗了这么多人才,早已为他的祖母窦氏所不满,窦氏便加紧了对朝廷政事的控制。御史大夫对武帝说:“太皇太后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不宜再多管朝中之事。”不料这话被窦太后知道了,便大发雷霆,立即逮捕了赵绾和王,二人被迫自杀。并罢免了丞相窦婴,责备武帝误用匪人,引他不孝,武帝拗不过祖母,眼睁睁地看着一班大臣遭到贬斥和杀戮,却也无计可施。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了,21岁的汉武帝开始独立处理政事。他先后把窦太后安排的丞相、御史大夫等都罢免了。下令在政府里设置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在五经博士下面设置了50名弟子。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考试,五经中能学通一经的就可以做官,成绩优良的还可以做大官。后来,博士弟子的人数增加到3000人。依靠儒家学说做了官的人,自然会按董仲舒那一套理论,来帮助汉武帝治理天下,用儒家学说来教育后代。从那时候起,儒家学说几乎完全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整个的思想文化领域。这便是历史上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来说,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它把君权神化了,把战国以来诸子百家自由宣传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的权利剥夺了。后来,各个王朝的统治者又不断对儒家学说作了补充和发展,使它更适合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学说越来越落后于时代,成为一种顽固保守的学说。

  司马相如和汉赋

  赋,最初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含有铺叙的意义,古人解释《诗经》说,诗有六种表现手法,即风、赋、比、兴、雅、诵。直到西汉武帝刘彻的时候,赋才发展成为既像诗歌又像散文的一种独立的文体。

  创作汉赋最有成就的人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原名长卿,出生在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从小就很认真刻苦地读书,特别喜欢读史书,他对赵国的蔺相如特别佩服,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相如。

  司马相如年轻时候便在景帝的宫中当了个武骑常侍,但景帝不喜欢文学创作,也没发现司马相如这个人才。一次,梁孝王带着邹阳、枚乘等人来朝见景帝,枚乘早就以词赋创作而出了名,司马相如和他们很合得来,便辞去了景帝宫中的位置,到梁孝王府中去供职,梁孝王收留了司马相如,让司马相如和他的其他文士们在一起,这一段时间里,司马相如创作了不少作品,流传到今天的有一篇代表作叫《子虚赋》。

  不久,梁孝王生病去世,依附在梁孝王府中的文士纷纷走散,司马相如也回到了老家,因家里很穷,便来到临邛(地名,在今四川邛来县),过着流浪文人的生活。临邛的县令王吉对司马相如非常尊敬,听说司马相如来了,便每天去看望他,开始,司马相如还接见他,到后来,相如不耐烦了,便经常不见王吉,而王吉反而更加恭敬。王吉对司马相如的这种态度立刻惊动了地方上的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大家见地方长官都这么尊重司马相如,其他人哪个敢不尊敬他!

  在临邛这个地方,有一个最富的人家,这就是卓王孙,他家里光仆人就有八百多,他很想见见司马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便选了个日子,在家里大宴宾客,将王吉和地方上百来个有头有脸的人全部请到。客人到齐了,就缺一个司马相如,一直等到下午,司马相如还没出现,王吉见司马相如没到,便亲自去把司马相如拖了来。

  大家喝酒喝到最高兴的时候,王吉叫人取来一张琴,请司马相如弹一曲,司马相如也不客气,一连弹了好几支曲子,把许多宾客都听呆了,都说从来没听过这么好的音乐。

  卓王孙有个女儿叫卓文君,又聪明又漂亮,精通音乐,刚结婚就死了丈夫,不得已住在家里,它听到这么美妙的琴音,也出来偷看,一下子就爱上了司马相如。后来两人通了几回信,更加增进了感情,卓文君便在一天夜里偷跑出来,和司马相如一道回到了成都老家。

  回家以后,司马相如还是穷,卓文君父亲恨他丢了自己的老脸,不认这个女婿,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想了个办法,又回到临邛,在街上租了个小门面,开了个小酒菜馆,卓文君亲自卖酒,司马相如与仆人一起洗盘子刷碗,消息传到卓王孙的耳中,卓王孙气得没办法,只得把女儿原来的嫁妆全部给她送去,还拨出一百多个仆人,送去一百多万钱财,这样,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又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汉武帝刘彻当皇帝后,非常喜欢辞赋这样的文学作品。有一天,他读到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读了一遍又一遍,喜欢得不得了,还叹气说:“我怎么就没福气遇到这样的大臣!”狗监(宫庭里管猎犬的官)杨得意说:“这个人是我的同乡,现在还活着,你要见他,一点不难!”武帝一听,立即传诏,要司马相如进京。司马相如见到汉武帝后,对汉武帝说:“子虚赋》只体现了诸侯王的规格,还不够皇帝家的气派,我还能写更好、气派更大的!”汉武帝很高兴,让他赶快做,不多久,司马相如写了一篇大赋叫《上林赋》,《上林赋》比《子虚赋》果然更有气派,但两篇赋的特点、内容大体上差不多,都是写皇家园林如何大,皇帝出游如何有声势,极其讲究文字的工整、节奏的和谐,并且用了许多典故词语,读起来很有气势(但今天读起来却非常难懂),赋的结尾,还很巧妙地说:气派当然要大,但皇帝如果长期陷进游乐之中,那会对国家不利的。还有一点劝告的意思。

  汉代的大赋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繁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赋逐渐被改革、简化了,到东汉时,小赋比较流行起来,小赋创作的代表人物是扬雄,创作小赋的作者非常众多,小赋也更加受到读者的喜欢。

  飞将军李广

  陇西人(今甘肃秦安县北)李广,是汉代著名大将。他身经百战,以高明的射术令匈奴闻风丧胆。还在汉文帝时,匈奴入侵上郡,李广就随汉军抗击匈奴,在这场战争中,好几个匈奴首领都命丧他的射术之下,因而他被拜为武骑常侍。汉景帝时,李广又随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立下汗马功劳,名声更是大振。

  李广由于机智勇敢,所以很受汉景帝器重,边境上哪儿形势吃紧,就把他派到哪儿去。李广先后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云中等地的太守。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匈奴就望风而逃。匈奴人给李广起了个外号叫他“飞将军”。

  因为李广是个难得的将才,所以朝廷也很重视他。一次有个叫孙昆邪的人不无担忧地对皇上说:“李广有胆有识,天下无双,可他太自负好胜,常常硬与匈奴对抗,这样难免会有危险,那样陛下就是一大损失。”皇上觉得这话有道理,便让李广做了上郡太守,守住京城,不再派他去边关征战。

  这段时间,李广经常陪着汉景帝出去打猎,他那百发百中的箭法,每次都使皇上满载而归。皇上很高兴,他曾对李广说:“可惜你生在今天,只能杀杀匈奴,陪我们打打猎,你要生在高祖那个时候,封个万户侯是不成问题的。”

  景帝去世后,汉武帝继位,开始大规模地反抗匈奴,李广被封为骁骑将军重又挂帅上阵。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贯、李广四路人马出击匈奴。李广率其中一支出了雁门,直逼匈奴营地。匈奴单于听到汉军分布的情况,心中最怵的就是李广。于是他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屯集在雁门,并且布下伏兵,准备诱捕李广。李广率领汉兵,如猛虎下山,杀了无数匈奴兵。见匈奴向后溃退,便猛追不舍。结果,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匈奴活捉。

  匈奴捉得李广,欣喜异常。这时李广身伤数处,匈奴便用绳子编了一张网,挂在两马之间,将李广横卧在网上。走了十几里路,李广躺在网上一动不动,如同死去。匈奴兵以为他伤势过重,动弹不了,便放松了警惕。李广偷偷瞧见旁边有一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于是乘其不备突然一跃而起,飞身上了这匹马,劈手夺过弓箭,将匈奴兵推下马去,策马往南奔驰。众匈奴兵见李广夺马而逃,便聚集数百骑随后追赶。李广一面奔驰,一面回身放箭,箭无虚发,射杀不少匈奴兵,始得脱险。

  李广打了败仗,做了俘虏又逃回来,按当时的军法应当斩首。好在汉文帝从前立下了罚钱赎罪的规矩,李广才得以交钱赎罪,免去一死,回乡做了平民。又过了几年,匈奴进攻辽西郡,杀了太守,打败了汉将韩安国。汉武帝觉得还是李广能干,重新起用他,派他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李广来到右北平,都惊呼:“汉朝飞将军来了!”纷纷躲避,好几年都不敢来骚扰。

  匈奴人一逃走,边境上暂时没战事,李广常常带着将士们外出打猎。当时右北平山里有不少老虎。李广艺高人胆大,常常等老虎扑近才射箭,而且箭无虚发,一箭就将老虎射死。

  有一天,李广和将士们打猎回来,天色已经很晚,突见看见迎面的乱草丛里卧着一只斑斓猛虎,正准备向他们扑来。李广推弓搭箭,用足全身力气,一箭射出,“嗖”的一声,射个正着。那老虎一动不动。将士忙跑过去察看动静,这一看,全部人都愣住了。原来,李广射中的是一块巨石,那支箭就深深地插入石头之中,谁都无法拔出。众人都啧啧称奇,李广自己也很纳闷。他对准巨石又射出几箭,可箭头均被折断,再没一箭能够射入。飞将军李广箭能穿石的奇闻不胫而走,匈奴听到后更是心惊胆寒。

  后来,汉武帝又点将对侵犯边境的匈奴大规模用兵。李广作为郎中令率领四千汉兵进击匈奴。被四万匈奴精锐骑兵团团围住。匈奴此时急于消灭李广,一时间箭如雨下。汉军一面英勇抗敌,一面组织突围。汉军的箭很快射完,而且伤亡很大。李广让士兵张弓而不射箭,他自己张开一种叫大黄的硬弓,直射匈奴的将领,一连射倒好几个,直射得匈奴兵放下弓箭不敢再动。但匈奴人仍然死死围住汉军,令汉兵难以突围。

  这时,天色已黑,汉兵心中不免发怵。唯有李广神情镇定,沉着应战,士兵在李广的勇气感召下,心中恐惧顿消。第二天东方刚刚泛白,李广一声令下,汉兵齐力向外冲,这时,汉将张骞的部队终于赶到,与李广部队内外夹击,将匈奴打得大败而逃。这一仗,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李广、张骞回到长安,按照汉朝法令,张骞误事当斩,但因为有可用钱赎罪一说,张骞用钱赎回自己,做了平民。李广由于先败后胜,攻过相抵,所以无赏可封。

  李广一生做过7个郡的太守,前后40多年,廉洁奉公。凡得赏赐总是分给手下人,故一生无财产可言。他平易质朴,沉默少言,战场上身先士卒,与将士同甘共苦,深得士卒们爱戴。李广善射,百发百中,令匈奴闻之色变。他一生参战70多次,从未退缩,为保卫汉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他死后,凡是听说过他姓名的人都为他哀悼,他以诚信忠厚的品行赢得了民心,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桃李不会自我宣传,人们自会去树下赏花摘果,树下都被踏出一条道路来。此言虽轻,但用在李将军身上,则恰如其分,喻意颇深。

  卫青霍去病威震匈奴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在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当了一名骑奴。后来,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

  就在李广在战斗中被匈奴兵俘虏后又逃回的那年,汉军四路人马,三路都失败了,只有卫青打了个胜仗,他因此被封为关内侯;以后,又接二连三地打败匈奴兵,立了战功。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骑兵三万,追到长城外。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军还离着很远,一点也没防备,在兵营里喝酒作乐,喝得酩酊大醉。卫青在夜色的掩护下,急行军六七百里,包围了右贤王。汉兵从四面八方冲进匈奴营地,打得匈奴部队四面逃窜,乱成一团。右贤王刚刚从醉意中惊醒,要抵抗已来不及了,只好带着他的几百个亲信脱身逃走。

  这一仗,卫青的人马一共俘获了一万五千多个俘虏,其中匈奴的小王十多人。匈奴的左右贤王,只比单于低一级。这次战争,右贤王全军覆没,对匈奴单于是一个很大打击。

  汉武帝得到捷报,立刻派使者拿着大将军印,送到军营,宣布卫青为大将军,连他的三个还没有成年的儿子也封为侯。卫青推辞说:“我几次打胜仗,都是部下将士的功劳。我那三个孩子还都是娃娃,什么事都没干过。要是皇上封他们为侯,怎么能够勉励战士立功呢!”汉武帝经他一提醒,就封了卫青部下的七名将军为侯。

  第二年,匈奴又来进攻。汉武帝又派卫青率领六个将军和大队人马去对付匈奴。卫青有一个外甥,叫霍去病,那时候才十八岁,非常勇敢,又会骑马射箭,这次也跟着卫青一道去打匈奴。

  匈奴听到汉军大批人马来进攻,立即往后逃走。卫青派四路人马分头去追赶匈奴部队,一定要把匈奴主力打败。卫青自己坐镇大营,等候消息。到了晚上,四路兵马都回来了,没有找到匈奴主力,有的杀了几百个做兵,有的连一个敌人也没有找到,空着手回来了。

  霍去病还是第一次出来打仗的小伙子,才做了个校尉。他带领了八百名壮士,组成一个小队,去找匈奴部队。他们向北跑了一阵,一路上没瞧见匈奴兵士,一直赶了几百里路,才远远望见匈奴兵的营帐。他们偷偷地绕着抄过去,瞅准一个最大的帐逢,猛然冲了进去。霍去病眼明手快,一刀杀了一个匈奴贵族。他手下的壮士又活捉了两个。匈奴兵没有了头儿,四处奔逃,八百个壮士追上去又杀了两千多匈奴兵,才赶回大营。

  卫青在大营正等得着急,只见霍去病提了一个人头回来,后面的兵士还押了两个俘虏。经过审问,才知道这两个俘虏,一个是单于的叔叔,一个是单于的相国,那个被霍去病杀了的还是单于爷爷一辈的王。

  十八岁的霍去病第一次参加作战,就逮住了匈奴的两个将官,功劳不小,战斗一结束,就被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又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进攻匈奴。霍去病的兵马跟匈奴接连打了六天,匈奴兵抵挡不住,向后败退。霍去病和他的骑兵越过了燕支山(在今甘肃永昌县西),追击了一千多里地。那边还有不少是匈奴的属国,像浑邪(在今甘肃省境)、休屠(在今甘肃武威县北)。汉兵到了那里,俘虏了浑邪王的王子和相国,把休屠王祭天的金人也拿来了。

  汉武帝为了慰劳霍去病,要替他盖一座住宅。霍去病推辞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为了根除匈奴的侵犯,到了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次派卫青、霍去病各带五万精兵,分两路合击匈奴。卫青从定襄郡出塞,穿过大沙漠,行军一千多里,匈奴的伊秩邪单于亲自率领精兵严阵对抗。

  双方展开了一场大会战。激战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沙漠上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夹着砂砾,吹得天昏地黑。卫青顶着狂风,冒着扑面的砂砾,命令骑兵分左右两翼夹攻。伊秩邪单于招架不了,带了几百骑兵向北突围逃去。卫青一直追到秩颜山下的赵信城,这时,匈奴兵已经逃走,城里贮存了不少粮草。卫青让兵士们饱餐了一顿,把多余的积粮烧了,才胜利回师。

  另一路,霍去病也横越大沙漠,前进两千多里,大破匈奴左贤王的兵马,一直追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西北黄河北岸下),在那里立了一块石碑留作纪念。

  这是汉朝规模最大、进军最远的一次追击。自那以后,匈奴撤退到大沙漠以北,沙漠南面,匈奴人就不敢来侵犯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