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55章 忌宿 (2)

  陕北民间把碾子视为青龙,所以,禁止有人骑碾子。碾子是一种椎形物件,人们又从碾子的形状引申到了类似碾子形状的一切物件,诸如辘杵一类,都禁忌有人骑跨。

  忌冲着磨撒尿

  陕北民间把磨视为白虎,白虎在传统民俗中被视为伤人的神灵,所以,冲着白虎撒尿就会冲犯白虎,生的孩子会成为哑巴。同时也不准坐在磨上,人坐虎背,也是一种冲犯行为。

  忌骑水中有线木料

  有线木料是指已经过木匠上线的木料,这种木料一旦骑上去就下不来了。俗信认为,上线是木匠用墨斗打的线,一经上线,到了水中,木料就成为“龙”,人骑龙背,是一种“欺”的行为,当然也就下不来,故而被人忌之。

  忌吹口哨

  陕北民间认为:在家中吹口哨是一种不祥之兆。吹口哨会引起火灾或者会唤鬼入室,招来灾祸。吹口哨还可以唤来风,所以,陕北民间在扬场时,如果没有风,就吹口哨以唤风。忌吹口哨主要是因为鬼擅长吹口哨,如果家中有人吹口哨,被户外的鬼听见以后,就会以为家中亦有鬼在召唤自己去相会,所以民间特别忌讳在夜间吹口哨,或者是他人在家吹口哨。因为夜间是鬼出没的时段,这样更容易招来鬼怪。在别人家吹口哨是主人最忌讳的,因为吹口哨者给别人招来鬼怪是对别人的侵害。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如苗族、纳西族、土家族和傈僳族也有忌吹口哨的习俗。傈僳族还有忌在家中玩响器物的习俗,如琴、笛、锣、鼓等。忌吹口哨习俗就是由这些忌响器演变而来的,同属一理。湖南湘西的苗族最忌讳在日落之后用口吹“叫子”,据传说,在夜晚吹叫子,就会有伤亡的野鬼前来为殃作祟,故而忌之。

  上梁日禁忌

  民间把上梁日看得很重,所以有许多礼仪、习俗与禁忌。在上梁日,禁忌乞丐到上梁现场,忌用脚踏梁木或跨过梁木,忌说任何不吉利话。房主要事先预备好装满硬币的纸包、肉包,在上梁时,由掌墨斗的木匠从房梁上面向下抛撒,并且一边撒,一边大声询问:“有没有?”“前面有没有?”“后面有没有?”等等,下面的帮工者以及前来祝贺的亲友们和看热闹者,一边接着钱包、肉包,一边要大声回答:“有!”此时,即使未接到钱包、肉包的人,也决不可答“没有”,因主人所图的就是这种一语双关的问答,意为前也有人有钱,后也有人有钱,房主定会添丁发财。若不慎说了“没有”,定为房主所忌。

  宅居门窗位置忌

  民间忌讳自己的正门对着人家的墙角、屋栋、山头、岩石等,认为这是大不吉利的,必须祈求白虎来相隔。旧时,天津民间建宅,忌屋门正对着邻家的门、窗和山墙,俗语云,“窗户对着门,不打官司就死人”、“门对门,尽死人”、“门窗对着门,不请先生(医生)就死人”,俗信认为,两门相对,于双方都不利,尤其忌讳对着小门。江苏扬州江都县忌讳河道和大道直冲房子正门,这种河道和大道分别被称为“水箭”、“络箭”,而箭是可以杀人的,故而要设法避开。此外,同一房屋内门窗的设置也有很多忌讳。如一屋多门时,忌开向不一,即有朝前开的,有朝后开的,这种开向被称为“鬼推磨”,大为不吉。又忌门比窗低,俗喻门为“眉”,窗为“眼”,眉高眼低属正常,若门比窗低,正应了“不知眉高眼低”的说法,有暗示房主不懂事理之嫌。陕北民间特别忌讳独眼窗子单页门,俗语说:“独眼窗子单页门,未过几年不走人”,独眼窗指天窗,陕北又俗称为“窗门”,窗门一般是两扇,独眼窗则为一扇。陕北民间的门一般为两扇,单页门即一扇门。陕北民间忌讳门窗的单数是由阴阳信仰来的,人在阳世为双,死人属阴,应为单数,所以门或窗门都应是双的,若用了单数,即被视为鬼门窗,所以才有了“未过几年不走人”的说法。也就是说,有了这样的门窗就是鬼门窗,会家破人亡,所以没人走动了。

  建灶忌

  建灶禁忌是源于人们对灶王敬奉的习俗。灶王是一家之主,是家庭保护神,所以,在建灶时出于对灶王的敬畏,产生了诸多禁忌。俗信认为,如果建灶不当,就会得罪灶王,定会招来断炊之祸。建灶忌两元杂卦;忌背后横路,空旷或背后井碓;忌门直冲;忌沟渠穿底;忌背宅反向;异天井飘雨;忌屋脊正压;忌左右向外,等等。

  门槛禁忌

  门槛亦作“门坎”,民间把门槛看得很重,认为它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平日里是很忌讳人在门槛上踏、坐、蹲、站、立的,尤其忌讳妇女有这样的行为。也特别忌讳用刀砍门槛或是将物放在门槛上用刀砍,认为这样就会招来灾祸。我国民间的传说是,门槛是户主的脖子,踩门槛就是将户主的脖子踩住了,就会使户主噎住。根据我国文献记载,禁忌踩门槛这一习俗在春秋以前就有了。《礼记·曲礼上》云:“大夫士出入君门,由右,不践阈。”汉郑玄注“阈,门限也”。民间认为门槛,尤其是大门槛,是一家人的主要通道,应当保持畅通无阻,才能使财源、运道源源不断地从门槛涌入,以致家业兴隆,人丁兴旺,无病无灾。故而,严格禁止人坐于门槛之上,使得通道阻塞,时运衰败。门槛也是一些少数民族在操办红白喜事时,有所禁忌的对象,如旧时仡佬族的婚俗中就有“过门槛”的禁忌,新娘进夫家门时,脚尖是绝对不能碰触门槛的,否则就被视为不守规矩的女人。瑶族在丧葬习俗中有孝男孝女“趴门槛”、“趴楼梯”之仪,就是孝男孝女们趴在门槛上或楼梯上,以保证抬尸出门时不要碰触门槛。陕北民间婚俗是严禁新娘跨双门槛,迎娶当日除了进洞房这道门槛外,决不能进第二道门槛。俗信以为,跨了两道门槛就有夫妻不久长之嫌。

  陕北民间对门槛的用料也很讲究,决不能将椿木做门槛,椿木在陕北民间被视为“上木”,即高贵之木,是因陕北民间传说刘秀给椿树封了王,所以要用在窗上。也不用槐木做门槛,因“槐”是“木”、“鬼”二字组成,恐招来鬼邪。也不用柳木做门槛,因柳枝在丧事中是用来做丧棍和引魂幡的,恐有“丧”虞。另外也忌用枣木、桃木、杏木,这些都与鬼俗有关,一般是用杜梨木做门槛,取其义“杜离”,就是不可能有离异,才能保家宅平安,夫妻长久。

  头发禁忌

  《说文解字》云:“发,根也。”《康熙字典》对发的释义是“肾之华在发”、“血之荣以发”。古人信奉:发须与人之魂魄相关,故而常以发须来象征生命。《墨子·公孟》记有:“昔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曹操为严明法纪曾以斩发代斩首而自惩。清代的慈禧更是惜发如命,有诸多的太监为她梳发时因弄落了发丝而遭到惩罚。民间男女亦常以青丝代身遥寄情思,故而,民间也十分忌讳落发,视落发如落自身,为不祥之兆。旧时的民间尤其不容剪发,视剪发为斩首。辛亥革命时期因提倡男子剪辫子而形成了极大的“辫子风波”。汉民族有头发为“藏财气”之处的说法,故而忌讳在一天的劳作之后,于晚上梳头。河南豫西有俗谚云:“白天挣个牛,搁不住晚上一梳子梳。”此俗认为,晚上一梳头,就会把一天辛苦聚起来的“财气”都梳丢了。锡伯族的俗信认为:头发是有灵魂感应的,故而,对剃下来的发须应当精心处理,不得乱扔。此俗信认为:剃落的头发如果让鸟儿衔去,剃发者的灵魂就会不安,万一使灵魂出窍,人就会患病或死亡。妇女在清理梳发时,应将落下来的发丝收拾起来卷好,或藏于墙缝之中,或入灶化之。儿童剃发时忌讳全部剃光,应在额头或后眼窝留下少许头发,以保佑灵魂有所依附。陕北小孩所留的“锁锁”或“嘎扎毛”就属于这类灵魂习俗。民间尤其忌讳在黑夜里剃头,恐怕把头发打扫不净,在以后打扫房屋中将头发作为垃圾倒掉后被鸟衔去筑巢。在我国传统的丧事活动中,男性死了其须发不可剃光,此俗是希望死者的灵魂能够尽快转生。但现今已无此俗,只是作一般理发而已。

  忌在舅家剃发

  陕北民间的说法是,如果在舅家剃发,就会把“穷毛”撂在舅家,使舅家惹上穷气。但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的说法是怕“妨舅”,也就是说怕害了舅家。陕北民间还忌在正月或伏天理发。俗信认为,在正月理发会死舅舅,伏天理发会死老人,所以,凡有舅舅或老人的,都不在正月或伏天理发。此俗的说法与“割辫子”有关,有民俗专家说,在民国时期的割辫子运动中,有很多人不愿将辫子割掉,为此还引发了一场全国上下的“割辫子”风波,但大势所趋,还是将辫子割了。因此,有些人在正月天没事的情况下聚在一起议论割辫子的事情。多年来留惯辫子的生活习俗一下子没有了,难免让人有些“思旧”,故而,因“思旧”逐渐演化成了“死舅”,所以才有了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这完全是那些人在正月思旧结果所导致出来的习俗。

  忌摸耳朵

  陕北民间认为,人的头和耳朵代表着人的尊严,故而,忌讳他人随便乱摸。

  陕北民间常有戏言说:“操心你媳子拧耳朵。”此意是,如果妻子拧了丈夫的耳朵,丈夫在妻子面前就没有了尊严。如果有人乱摸别人的耳朵还会引起争斗。

  忌梦井

  古人认为,井通黄泉,黄泉乃死者之归宿。古时,人死以后为其所举行的招魂仪式中就有“窥井”一项内容。《墨子·非儒》中云:“其亲死,列尸非殓、登屋、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奂。”故而,古人十分忌讳梦见井或与井有关的现象,认为是死讯到来的凶兆。《夷坚志》中云:一人梦见门外有一方井,其水清澈,欲洗手,忽失足落井,惊醒时汗流浃背。不久,科举考中,后微病而亡。有云:梦落井为归黄泉之兆示。《鬼董》又云:一人外出,夜梦其妻视井而笑。翌日,请人占卜,云:视井而笑为恋黄泉之意。不日,果得妻亡之讯。

  出门忌五

  俗信认为,农历每月逢五之日,都是不吉之日,不可出远门。民间这一俗信来自恶神说法,每月逢五之日,都有噩神在四方云游,出门会有不测。逢五之日中尤其忌讳正月初五的外出旅行或做生意。民间将正月初五又称为“破五”,故而更是不吉利的日子。

  七不出,八不归

  旧时的民间,特别是生意人和走江湖的人,都很忌讳逢七出门,逢八回家。七指农历初七、十七、廿七,此三日不可出门;八指农历初八、十八、廿八,此三日不可回家。民间对“七不出门,八不回家”广为流传的禁忌俗谚:“七折八扣”、“七煞八败”。究竟因何而有这些说法。一说“七出”会让人联想到休妻的“七出”律条,又说“七出”是“妻出”的谐音,故而忌讳。而“八归”之“八”与“王八”之“八”同,“归”又与“龟”谐音,有受辱之嫌,故而忌之。又有拆字解释法是:“八”为“分”字之头,有暗示分离之意,故而忌之。旧时,凡外出经商及走江湖的人都是很忌讳夫妻分离,或是自己受辱,故而,特别被他们所忌讳。从这些解释来看,“七不出,八不归”实际是由经商之人和走江湖之人所形成的习俗,后来传入其他社会成员间,便成为普遍习俗。

  忌见蛇交

  我国古书上有多种这样的记载。《左传》、《史记》、《汉书》等典籍中所云的“两蛇”、“两龙”之“斗”以及《山海经》中“一身二首”之语,都是蛇交之曲笔。《国语·郑语》中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韦昭注曰:“共处曰同。”同即“通”,交配之意,即雌雄二龙交于庭上,此乃夏朝即将崩溃的不祥之兆。《酉阳杂俎》云:“见蛇交,三年死。”至今,许多民族仍有此说法,成为一种禁忌习俗。民间对那些万一看到蛇交之人的自我禳解之法是,要先对树说此事,则树会枯萎。如果先对人说,闻听者必然要倒霉,不死也得脱层皮。云南昆明一带的俗信是,见到两蛇相盘的人必死无疑。台湾人的习俗是,如果见到两蛇相交,应当立即拔下一根头发,摘掉一颗纽扣,并吐以口水来禳解。若目击者为孩童时,则令其屏住气绕社王庙跑三圈,以免将秽气带入村中。陕北民间的禳解之法是将裤腿扯开,并向蛇吐以口水,即可禳之。

  忌见蛇蜕皮

  蛇蜕皮亦称“蛇蜕壳”。民间有俗语云:“见到蛇蜕皮,不死也脱皮。”民间将蛇蜕皮视为主凶祸的兆示,如果在春季遇到蛇蜕皮更是大忌。

  忌见蛇足

  蛇是没有足的,蛇若有足,必为龙神无疑。江苏、浙江民间传有见蛇足必遭殃,或主死亡之兆的俗议。另有说法是,即便在平日龙神不露其足的情况下,也万不可说“蛇无脚”。台湾民间的俗信是,如果讥笑“蛇无脚”,必定得罪于龙神,龙神定会生出脚来追赶讥笑者。若不慎说出此话时,必须立即指着自己的头发说“我的头毛比你脚长”,以破解不祥。

  忌果木冬花

  植物大都于春、夏、秋三季开花,冬季只有梅花开放,果木则只在春季开花,故而人们将果木在冬季开花视为异常现象,被民间视为不祥之兆。民间传有“果木冬花兆荒年”的俗谚,以为是报知家运、世运的衰败,故而忌之。如果遇到这样的现象,人们常常在开花的树上系上红布条后,可以化凶为夷。

  忌井上种桃

  古人忌讳在井上种桃是因俗信认为鬼邪是惧怕桃木的。因为鬼邪惧怕桃木,民间就以桃木做弓、箭、刀、棒或是直接将桃枝插于门首,用于避邪驱鬼。如果在井上种了桃树,桃花落于井中,就暗示着龙神、水神都成了鬼邪,就会伤人,故而忌之。

  忌见尼姑和尚

  旧时,生意人于元旦日(正月初一)出门时,最忌讳的是遇见尼姑、和尚,若遇之,则被认为这一年内会百事不顺。早起出门做生意也忌讳第一眼见到的是尼姑、和尚,如若见之,则认为是买卖不成或者还会折本。因为尼姑、和尚,他们都“无发”,与生意人最为忌讳的“无发财”之“无发”相谐音,故而忌之。

  孕妇忌吃兔肉

  兔子是三瓣嘴,民间俗信以为,孕妇在怀孕期间吃了兔肉,就会生出“豁唇唇”的婴儿来,故而忌之。

  正月破财禁忌

  民间在正月的禁忌很多,而且也很细。凡与病、死、灾、祸、破财、受穷之兆相关的行为,都被列入禁制之中。

  普遍流行的破财行为禁忌有:一、忌洒扫庭院。旧时,汉族以及仡佬族、毛南族等民族,从正月初一至初三,有些地方和民族到初五,甚至到十五都有忌宿扫地、倒垃圾、泼水于户外的习俗。有些地区和民族还有从初一到初五忌宿消除粪便的习俗。俗信以为,水和土是“财气”,垃圾和粪便是“肥水”。正月是年岁之首,将水、土、垃圾、粪肥消除于户外,就等于是将财气、肥水扫地出门了,故而忌之。二、在除夕之夜的围炉相聚之际是忌讳还钱的。旧时,有些汉族地区有在除夕夜全家围炉的习俗,取“团圆”之意,此时最忌还钱,否则,就会认为在这一年内会使财钱外流。三、忌出门遇见尼姑、和尚。正月第一次出门若遇尼姑、和尚是不吉之兆。因尼姑、和尚均为“无发”之人,俗信以为,若遇之,即被视为年内一定是“无发财”之机会,“无发家”之机遇。四、忌购物。旧时的汉族地区忌正月初一外出购物,买食物吃。通常也无人出售食物。因为民间俗信以为大年初一出去购物,就意味着其家境贫穷,没有储蓄,故而忌之,是为了今后的家业兴旺。五、忌吃红薯。我国汉族地区大都忌讳大年初一吃红薯,否则不吉,年内将受穷。六、待客忌用莲。正月初五在民俗中称为“破五”、“五穷”。河南开封地区忌讳在初五待客时用莲菜做菜。因莲菜的俗名是窟窿菜,吃了莲菜恐怕年内破财欠债,塌窟窿。七、忌开仓。河北地区将正月十六日称做“耗磨石”,这一日忌讳开仓,恐怕仓内所蓄被耗磨石耗磨殆尽,年内遭受饥荒。

  忌买卖财神

  春节期间,民间有祭祀财神之俗。一些生意人常把财神画像送上门来。这时,卖财神像的绝不说“卖”,而说“送财神来了”。买者也不能说“买”,要说“请”,不买也不能说“不要”,已经有了,就说“已请了一位”,或是“已经有了”。使用这样的民俗语言是为了免得得罪了财神爷,真的不来的话,不仅会不来财,还会破财。

  扫地忌

  陕北民间讲究,扫地要从门口往里扫,忌讳从里往外扫。俗信以为,往里扫可以将“财”扫回家门,往外扫就会将财扫出门外,就发不了财,甚至会破财。

  恶月忌

  古人将农历五月称做“恶月”、“毒月”、“凶月”。因为五月在民俗中认为是一个很恶的月份,所以禁忌也多。如,生意人于夏至日(农历五月)不得远行经商。《周易》、《后汉书》都有夏至“闭关”商旅不行的记载。为官者也不可于恶月走马上任,否则,至死也不会得到升迁。东汉应劭的《风俗通·释忌》云:“俗云,五月到官,至免不迁。”《意林》引《北齐书·宋景业传》:“五月不可入官,犯之,卒于其位。”古人又忌五月盖房、曝席。《风俗篇·释忌》云:“五月盖房,令人头秃。”又云:“五月忌曝床荐席。”南北朝时期的宋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中亦有类似的记载,云:“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盖房。”对于五月忌曝席的原因,《异苑》释为:“新野庾实家,常以五月晒席,忽有小儿死席下,俄失所在,其后实女遂亡。相传以为忌。”古人所以忌五月,恐其气候、气温的变化。五月为入夏之初,气温升高,病菌繁殖转盛,蚊蝇蛇蝎开始肆虐,故而,得病死亡者大大多于其他时令,古人便归于“五月多鬼”而禁忌甚多。五月禁忌习俗甚远,至迟始于秦朝,隋朝杜公瞻为《荆楚岁时记》注云:“或问董勋曰:‘俗五月不上屋。云五月人或上屋见影,魂便去。’勋答曰:‘盖秦始皇自为之。禁夏不得行,汉魏未改。’”至今,忌恶月遗俗仍在许多地方流行。

  土旺

  土旺,即土王用事。土王,也就是土气旺盛,故而被民间称做“土旺”。

  阴阳家认为:木旺于春,火旺于夏,金旺于秋,水旺于冬。木火金水都各有七十二日,唯土于四时中,无时不在,故而,土于四时中各旺十八日,合计也是七十二日。在这七十二日中被称做土王用事。土王用事的日子是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开始,往上推十八日。

  土旺时,民间有许多忌宿,尤其不能兴土木工程,就连泥灶用土也不能从外面往回寻,民间为了避免犯忌,经常在家中存放一些土块,以备泥灶用之。

  对土旺的忌宿在陕北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张王李赵六腊月,乱家百姓二八月”,也就是说:张王李赵在六月和腊月是不能动土的,其他姓氏在二月和八月不能动土。

  过不当

  “不当”是不宜的意思,过不当是在不宜日人们不去做。“不当日”多在农历的正月和二月,但每月也有几日是不当日,如农谚所云:“初一、十五、廿三日,老驴老马歇三天。”说明驴马每月也应有三天的休息时间,初一、十五、廿三就是民俗给驴马的休息日。

  乌鸦凶

  古人将乌鸦视为一种凶鸟,闻其声则被认做是一种不祥之兆。这一俗信古已有之。《史记·周本纪》云:武王率八百诸侯,渡河伐纣,“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魂云。”“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及还师归。”郑玄注曰:“乌是孝鸟。”出师闻孝鸟之音,乃天意不允。故班师回朝。《隋书·炀帝纪》中亦有此鸟落于炀帝幄帐之上,驱而不走,炀帝深感晦气之记载。至今,俗信以为,闻此鸟清晨于屋顶、人前、人首之上啼叫,或被驱赶片刻后又返回再叫者,是主凶祸之前兆。民间传有“乌鸦当头过,无灾必有祸”之俗谚。民间尤其忌讳正月初一清晨闻其音。以为一年之内百事不顺,祸事将临。若闻叫者为白头,更为晦气,有丧服之嫌。有些地区俗信闻其音后,顿足痛骂一句,或吐一口口水,便可破凶驱祸。旧时,南京一带则有默诵“乾元亨利贞”五字咒语,连咒七遍以破解凶祸之俗。

  猫头鹰忌

  猫头鹰的学名叫鸱鸮,也称“鸱鸺”,俗名“夜猫子”、“夜行游女”等。陕北民间称其为“恨悔”或“恨呼”、“后悔”。猫头鹰的名声很不好,有一种说法是说它能取子毁室。这是源于《诗经·豳风·鸱鸮》的说法。其中说:“鸱鸮鸱鸮,既取我子,又毁我室”。另一种说法是食母。《说文解字》释鸱鸮为:“不孝鸟,食母。”因为古人将猫头鹰称为“恶声之鸟”,视其为不祥之兆,故而,它的名声一直不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一鸱飞入贾生居室。贾生查阅占书云:主人即逝之兆。《宋史》叙曰:一鸱落于家槐之上。主人命人射之,一箭便中,两日后,主人亡。意为鸱有勾魂之术。又因其生活、栖息于荒野丛玠与坟墓之间,习于夜间飞行,俗信此鸟可与阴阳相往,故而忌之恶之,并以此鸟来比喻奸邪之徒。《汉书·贾谊传》引《吊屈原赋》句:“鸾凤伏窜兮,鸱鸮翱翔。”这种对猫头鹰的禁忌至今仍在我国汉族、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中流行。俗忌认为,如若闻鸱鸮之鸣叫,一般以为是人畜的死亡凶兆。河北俗信认为:若闻其音时须手持碗,立即将碗摔碎,以破灾祸。有些地方则以咒骂之语来破解,其咒骂语为:“秃鹫叫,秃鹫死,秃鹫脸上蒙白纸。”如此,就可化凶为夷了。

  呲怪子

  呲怪子与“恨呼”(猫头鹰)是陕北民间对鸟类特性分类的叫法,在动物学、鸟类分类法中没有这一名词。所谓“恨呼”,是因为猫头鹰的叫声很凄凉,发声有点像人类语言中的“后悔”声韵,所以,人们才叫它是“后悔”或“恨呼”。也有将“恨呼”说成是猫头鹰的前世是人,因死得冤枉,或是家中还有难以割舍的事情,不肯丢手便死了,阎王觉得它可怜,就让它转世整天价在阳世上呼喊冤情,所以叫它为“恨呼”,即对“恨”的呼声。至今仍查找不到呲怪子在鸟类中相应的学名,所以,难以对其进行科学定论。从其特性来看与“甾鸟”差不多。甾鸟,是兔鸟轨鸟,有一种说法是,甾鸟是猫头鹰的一种,这种认识,大概是因甾鸟的特性与猫头鹰相同,都是一种夜间活动的鸟类,甾鸟的体形比猫头鹰小得多。陕北之所以有呲怪子的叫法,是否就是这种甾鸟鸟呢?“甾鸟”与“呲”的发音相近,甾鸟又称甾鸟轨,“轨”与“怪”音近,大概是“甾鸟”、“轨”合称以后就成为“甾鸟鸠”,后讹为“呲怪子”。叫呲怪子是还因其一叫,就要出怪事,所以人们又将甾鸟轨鸟叫做呲人之怪事的呲怪子。

  呲怪子的大小与鸽子差不多,也长着一颗与猫头鹰相似的三角头。经常出现在危重病人家的窗户之上,或是那些将要发生凶祸人家的窗户上,它的出现会给人带来灾难。呲怪子的叫声因四季而不同。一般是春喔、夏叫、秋呱呱,冬天呲笑最害怕。即,春天是以“喔”的发声叫,很是凄凉。夏天如同鸟叫。秋天有点像母鸡下蛋后的呱呱之声。呲怪子在陕北民间认为是一种叫小不叫老的鸟,它一叫,死的人一定是小口。但也有人说“啮叫老,恨叫小,黑老鸹(乌鸦)叫得没老小。”也有说“黑老鸹叫得花大嫂”。总之,呲怪子、猫头鹰、黑老鸹的叫声不会给人带来福音。陕北民间俗信认为:呲怪子的叫声并不可怕,就怕它“偷听”。因为叫声一般比较远,人们不可能预先知道它是在叫哪家的凶祸。偷听就是在人家的窗户角处悄悄地爬挂着,不出一丝声响。呲怪子一旦偷听了,这家人家也一定会出事。但有禳镇之法,一般是发现呲怪子偷听时,不要出声,用碗在炉灶内挖一碗灰朝呲怪子泼洒出去,并将碗摔碎,就可化凶为吉了。在撒灰以后,呲怪子无声无息地飞走了,就说明已将凶祸破解了。如果在飞走时还发出呲人之笑,再用什么方法也破解不了即将到来的灾祸。还有一种破解方法是,发现呲怪子偷听时,悄悄弯下腰去,将自己的裤腿扯开,或是朝呲怪子撒泡尿。这些方法同样也可以用到对猫头鹰和黑老鸹的破解上。

  陕北民间传说,呲怪子不失名节,见了呲怪子不能直呼其名,也不能在呲怪子面前说不吉祥的语言。子洲县曾发生过两起呲怪子入室的事情。一天清晨,有一妇人外出倒尿盆,一只呲怪子飞入家中,落在窑掌的窑台上,娃娃见呲怪子长得难看,又不识此鸟,便顺口道:妈,你看那是什么鸟,妇人进窑一看,顺口说“那是呲怪子”,还说了一句,你给老娘造什么了,你造上死了,造住死人呀的不吉利话。便顺手拿了一件物品打呲怪子。呲怪子听后,发出呲人之笑飞走了。当天,妇人的两个儿子在打土窑中被土压死了。这就是妇人既叫了呲怪子的名字,又说了一些不吉利的话所招来的灾祸。还有传说,一只呲怪子飞入一家人家后,娃娃问其母亲是什么鸟,这位妇人一看是呲怪子,知其不祥,想以破解之法来消灾,便说:“这是喜怪子,清早麻眼就来报喜来了,是好事。”刚刚说完,呲怪子像失了魂似的摇摇晃晃从窑掌的被子摞上飞下来,刚到门口,一头栽下死了。下午,妇人的儿子在队伍里当了官,回家报喜来了。果真应了妇人所言报喜的口彩。如不化解,这位儿子虽做了官,也会死在途中。

  呲怪子和猫头鹰一样,一般在将要出凶事的地方一直叫个不停,有的叫的时间很长,可以叫上几个月,出事以后,叫声也停止了。黑老鸹也有此习,但一般是从天而过,在人头顶或屋顶上发出叫声。

  呲怪子、猫头鹰、黑老鸹发出叫声为什么会死人?有人说它们是食腐动物,发出叫声的地方有久病之人,他们的躯体内发出腐味后被它们嗅到了,所以前来叫鸣,以企食腐。但有很多不是“病”人,亦没有死于“病”,而是祸,他们没有“腐味”,为什么能招来它们,其因是一个谜。

  养生禁忌

  《饮膳正要》云: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而寿。今时之人不然也,起居无常,饮食不知避忌,亦不慎节,多嗜欲,厚滋味,不能守中,不知持满,故半百衰者多矣。夫安乐之道在乎保养,保养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与,盖不适其性而强。故养生者,既无过耗之弊,又能保守真元,何患乎外邪所中也?故善服药者,不若善保养。世有不善保养,又不能善服药,仓促病生而归咎于神天乎。善摄生者,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简言语,轻得失,破忧阻,除妄想,远好恶,收视听,勤内固,不劳神,不劳形,形神既安,病患何由而致也?故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饱则伤肺,饥则伤气。若食饱,不得便卧,即生百病。

  除了医家所言,古人还以四时之物为禁忌,使人们能够遵循自然规律来合理安排膳食,并辅以调理之药,可企延年。

  正月禁忌

  《周天七衡·六问》载:大寒之后十五天是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天从这时开始。再十五天就是雨水,雨水属中气,意是此时的气象是雪已消融为水了。

  《玉烛宝典》中将正月称做端月、孟月,亦称做献岁。

  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初一”、“岁首”等。这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天,因此也是民间最为重视的一天,所以也有将这一天称做“慎始”的说法。在慎始与求吉思想的支配下,这一天的禁忌很多。如禁忌打碎器物,万一不小心打碎了器物,就得赶紧说一声“岁(碎)岁(碎)平安”或“越打越发”的吉利话来禳解这一不好的兆头。要忌吵架、骂人。民间习俗认为,在正月里吵架或骂人,就会败兴一年。正月忌遇殡丧,若遇有丧葬,就认为是碰到“丧门星”了。正月忌剃头,如果剃了头,老人会死在正月。正月是人们团圆的日子,老人殁在正月既与“团圆”之意不合,又会因“丧”搅了别人家的团圆。另外,还有忌说不利话,诸如“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劣”等词都不能说,因为这些都与“圆”、“好”、“有”、“寿”、“富”、“人”、“祥”、“康”、“健”、“赢”、“福”等美好愿望相悖,又与正月这种喜庆气氛不相匹配,所以人们要禁言之。有的习俗是在大年初一清早放过一挂鞭炮以后才能说话,否则就认为是说鬼话,因为人从睡梦中醒来,是刚刚离开“鬼”的世界,还带有“鬼”气,放过炮以后鬼走了。大年初一早上还要忌大声说话,大声说话类似吵架,吵架是人们所忌讳的。还要忌讳呼唤人的姓名,怕招来不祥。初一早上忌讳在被窝里打喷嚏,民俗认为,这样会主有病灾,是一种不祥之兆。各家要在初一早上行拜年礼,但很忌讳在床前拜年,认为这是不吉利的,因为只有病人才在床上受人问候礼拜。忌动手杖、忌杀生、忌做针线活。

  正月初二是新媳妇回娘家的日子,也叫“回门”。新女婿陪新媳妇“回门”时所带礼物应是双数,忌讳单数。

  正月初二还要祭财神,求财神保佑,四季发财。

  正月初三在旧时又叫“小年朝”、“赤狗日”。赤狗是燂怒之神,遇则不吉。所谓“小年朝”,依礼而言,应是祀祖祭神之意,故而,在正月初三是忌出门宴客的,只有在自己家中祭祀天地神祇、祖先家神。河南济源把正月初三认做是鬼谷子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人们忌吃米饭,这大概是陕北正月不吃米的来历。台湾则将正月初三视做老鼠嫁女的佳期,到了晚上,人们都要早早熄灯睡觉,免得打搅了老鼠的喜事。

  正月初四日是有的地方迎灶君下界的日子,灶王爷要在这一天对家庭人口进行查点,因此,各家各户都不出门,免得灶君认不得,日后不予保佑。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