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1章 兵家智圣蒙冤元戎——韩信(2)

  魏豹曾经是刘邦东征彭城时的盟友,此时据地自守。魏豹君臣认定,汉军主力在荥阳战场,韩信所率军队数量有限,而且有黄河天险可以利用,只要准确判断汉军选定的渡河地点,就可以遏制汉军渡河。魏军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黄河西岸的临晋关。这似乎有足够的理由:其一,在附近的黄河诸渡口中,临晋关最方便大部队结集和展开;其二,半年之前,汉军就是在临晋关渡河进入魏境的,有熟悉地形之便;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理由——韩信在临晋关结集了大量兵力,由灌婴所率领的骑兵,是汉军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他们在临晋关日夜操练载马渡河,临战气氛相当浓烈,而在其他渡口,并无汉军结集的迹象。于是,魏军把数万主力军队配置在与临晋关隔河相望的蒲坂城(今山西永济县西),严密防守。正当魏豹君臣自以为得计之时,一个炸雷般的消息使得他们惊慌失措:汉军出人意料地出现在远离临晋关二百多里路的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并且轻而易举地渡过了防御力量薄弱的黄河天险,正向着魏都安邑城杀来!

  临晋设疑,夏阳潜渡,出敌不意,先声夺人!韩信再一次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原来,汉军在临晋关的公开结集、征用船只,都是韩信为了迷惑敌人而作出的军事佯动,目的在于将魏军主力吸引到蒲坂城一带,为汉军在夏阳的潜渡制造战机。就一般常识而言,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大于步兵,尤其适应于作奇兵突袭。但是,兵无常势,唯有出乎敌人的意料,才能出奇制胜。韩信在此役中,偏偏不按照军事常识调兵遣将。他让灌婴率领骑兵,在临晋关大张声势摆出抢渡黄河的态势,以牵制魏军主力;暗中却命令曹参带步兵北上,直奔夏阳。没有船只,汉军如何在夏阳渡过汹涌的黄河?韩信早已胸有成竹,他命令秘密收集腹大口小的罂缶等大型容器,将它们空腹密封起来,又收集木梁、木箱等,将它们捆缚在一起,以增强浮力。乘魏军不备,汉军借助于这些简单的漂浮物,泅渡黄河天险,一举夺得战争的主动权。韩信乘机扩大战果,步兵、骑兵协同作战,一路势如破竹,魏豹弃城逃亡,终被韩信所擒。

  韩信指挥的伐魏之役,速战速决,大获全胜,使得汉军自从彭城惨败以来消极沉闷的士气为之一振!

  韩信作为一位高明的军事家,他没有满足于一次战役的胜利。他要继续扩大战果,并且要把自己所指挥的侧翼战场的胜利,尽可能地与刘邦指挥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在平定河东之后,韩信派出使者主动向汉王刘邦请战:“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韩信这是把征服项羽后方的艰巨任务,一力承担下来。刘邦当然高兴,庆幸自己有了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统帅。刘邦增兵三万人,派遣张耳协助韩信,进击赵、代之地。

  声威所及,作为魏国紧邻的代国,对韩信敬畏交加。代国的相国夏说,在天险之地阏与(今山西和顺)布阵,与韩信拼死一战,很快也被韩信击溃。夏说本人被韩信俘虏。随后,韩信部下的精兵,被刘邦不断抽调到正面战场,“(韩)信之下魏、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拒楚。”(《汉书·韩信传》)侧翼战场与正面战场的良性互动,是如此和谐、有效。

  在平魏、破代之后,韩信携连战连胜之威,率三万部众,继续东进,兵临赵境。赵王赵歇与赵相陈余,亲统二十万大军,在军事要塞井陉口(在今河北省井陉西北)屯兵据守,准备迎击汉军。一场兵力相差悬殊的恶战即将暴发。

  赵将李左车深通兵法,他对陈余建议说:“韩信连战连胜,兵锋不可挡。他进攻井陉,道路险狭,车辆无法并行,他的军粮势必放在后尾。请给我三万奇兵,从小路截击他的粮草辎重。您据守井陉关口,不与他交战。我的奇兵截断他的退路,使他进退无路,不出十日,就可擒斩韩信。”陈余虽然号称博学,在实战指挥上,却很迂腐,不愿采用李左车的诈谋奇计。

  韩信侦探清楚,陈余确实不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喜出望外,这才敢沿山间险路进兵。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处,扎下大营。夜半时分,韩信传令进兵。首先,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持一面汉军所用的红旗,从小路迂回到抱犊山北面,潜伏下来,监视赵军营垒动静。韩信对骑兵将领说:“我出兵交战,先假作败退,赵军必定会倾巢而出,尾随我军,你们乘敌营空虚之机,迅速冲入赵营,拔去赵军旗帜,立我红旗。”随即又传令全军:“暂且吃点便餐,今日破赵之后,全军大会餐!”汉军众将,都知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赵军又占据了有利地形,怎么也不相信在一顿朝饭之间就能打败赵军,只好敷衍地回答:“遵命!”心中却充满了疑虑不安。韩信分析敌情:“赵军已抢占便利地势,扎下营垒,陈余意在歼我全军,只要不见到我的大将旗鼓,他就不会进攻我军的先头部队,他担心那样一来,我军在到达险阻地段时会撤退,围歼的意图就会落空。”因此,韩信决定利用陈余的贪功心态,派出一万人的主力部队做先锋,直奔井陉关前的谷地,在绵蔓河的东岸,迅速布置阵营,构筑壁垒。

  韩信果然料敌如神!早已准备决战的赵军,为了达到围歼汉军的预定目标,竟对这支万人大军的行动,置之不理,任由他们在眼皮低下,从容布阵。并且,赵军将士看到汉军竟背依河岸布阵设营,都哄堂大笑:这不是自绝退路吗?汉军怎么连起码的军事常识都不具备?盲目轻敌情绪油然而生。

  拂晓,韩信高扬大将旗帜,亲率后续部队,直逼井陉口赵军营垒,陈余立即开营迎战,关前的谷地,顿时变作血肉横飞的战场。激战良久,韩信假作战败,一路“溃逃”到先锋军队抢筑的营垒中,为了使赵军确信汉兵败退并非诱敌之计,韩信把指挥全军作战的大将旗鼓,也抛在撤兵的途中。赵军果然中计,全军冲出营垒,杀向河边的汉军阵地。赵军的大本营,竟空无一人。此时,韩信事先派出的两千骑兵,迅速出击,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赵军大营,改立汉军旗帜,关闭营垒,严阵以待。汉军营垒三面被围,背后就是滔滔激流,已无后退之路。全营将士深知,营垒一旦被攻破,只能任人宰割。只有坚守待变,才有生路。为了自保生存,汉军莫不以一当十,奋勇杀敌。临时构筑的营垒,因此而成了赵军无法攻破的铜墙铁壁。赵军久攻不下,不得不撤回休整。接近营垒时,突然发现营垒上一片汉军旗帜,不由得心惊胆战,全军顿时大乱,四散逃亡。两处营垒中的汉军,纵兵夹击,大破赵军。陈余被杀,赵王被擒。

  汉军将领齐集帐下,向韩信求教:“兵法上说,用兵布阵应该是‘右部和后方以山陵为依托,左边与前方以水面为屏障’,此次将军却命令我们背水列阵,与兵法的规定恰好相反,最后我们却大获全胜。请问这是什么战术?”韩信回答:“此次布阵的原则,在兵法上本来早有记载,只是各位没有认真注意罢了。兵法上不是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话吗?况且,我所率的部下都是最近才调集到一起的,我与各部将士并不熟悉,军队素质接近于乌合之众。这种状况决定了必须把他们置于没有退路的绝地,才能使人人为自身生存而殊死战斗;假若让这样一支军队在有退路的地方安营扎寨,一旦敌人进攻,就会自行逃走,我怎能指望他们听从号令奋勇杀敌呢?”众将无不佩服。

  韩信“背水为阵”取得井陉大捷,不仅是古代战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更重要的是,对于应如何灵活运用兵法原理,创造性地发展兵家理论,做了有益的探索。

  韩信在战前曾发布命令,不得伤害李左车,有能活捉者赏千金。战事刚一结束,即有人将被俘的李左车紧紧捆缚,押送韩信大营。韩信亲手为李左车解开绳索,请他在尊位就座,自己以敬师之礼相待。韩信向他求教今后攻燕、伐齐的方略,李左车以“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为由,婉言推辞。韩信开诚布公地说:“如果陈余能够采纳先生的计策,我和部属们恐怕已沦为俘虏了。今天我是真心求教,请先生赐教。”韩信推心置腹,言语声色不带任何战胜者的优越感。李左车深为折服,即侃侃而谈。

  李左车指出,韩信连战连捷,特别是井陉一战,已经是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声威足以破敌,这是韩信的优势所在。但是,汉军屡经恶战,已是极度疲惫,实际上已很难再打大仗。这是韩信的短处。如果率领这支疲惫之师,去进攻燕军据守的高城深池,恐怕会力不从心,无法迅速破城。那么,汉军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如果对较弱的燕国都无能为力,势力更强大的齐国就会无所顾忌地与汉军为敌,汉军就会陷入被动。善于用兵的人,不应该用自己短处和敌人的长处相较量,而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去进攻敌人的短处。

  韩信全神贯注地聆听李左车的分析,不断点头称善。他继续虚心求教:“那么,怎样做才能扬长避短呢?”李左车答:“现在替将军筹划,最好是休整军队,镇抚新占领的赵地;同时,摆出军队随时都可北上进攻燕国的军事态势,造成一种现实的威慑力量。然后再派出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带上将军的一封劝降书信,前去燕国,向燕国君臣宣示汉军的优势和威力,燕王必定不敢不俯首听命。在燕王表示归降之后,再派遣使者到东方的齐国去游说,齐国也必定会走燕国的道路,不战而降。在这种特定环境之下,齐国即便是有多谋善断的人,也没有办法为齐国设计出什么高明的谋略了。如果按照这一方案去做,那么,天下大局就会很快明朗化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虚张声势震慑敌胆,然后再实施实际进攻的战术,我提出的方案就是对这种战术的具体运用。”(《史记·淮阴侯传》)

  韩信当即决定完全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韩信把军队配置在通往燕国的道路上,然后派出了使者前往燕国诱降,燕王臧荼反复权衡利弊,只好表示归降。燕国之地,未经一刀一枪之争就落入了汉军控制之下。

  《孙子·谋攻篇》有句名言:“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是军事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多少名将都向往能够臻入此境,但就是孙武本人也没有实际达到这一境界;所以严格说来,它只是兵家的一种理想追求。韩信不战而屈全燕,是第一次把这种理想追求变为客观的现实。这场斗智斗勇的特殊战争,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却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范例。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韩信所创造的奇迹,并非出自个人的谋略,而是依据手下败将的建议,否定了自己原有的方略之后而取得的。在战胜敌人之后,对被俘的敌方将领给以宽赦和优待,在历史上倒不乏其人;但是尊降虏为师,虚心求教,因而导致一个英明决策的形成,韩信是几千年战争史上罕见的军事家。

  韩信以劣势兵力,连续取得伐魏、破代、胜赵、降燕的大捷,在项羽的侧翼形成了颇具威胁的第二战场,直接改变了楚汉对峙的格局,迫使项羽不得不抽调精锐军队,去对付韩信。韩信几次将来犯楚军击退,使得项羽以部分兵力牵制韩信的军事部署完全落空。在屡胜大敌的同时,韩信还多次派出部下将士增援正面战场。刘邦在与项羽的对峙中,之所以能够屡败屡起,与韩信的策应作战、派兵增援,有着直接的关系。

  就在韩信指挥的第二战场捷报频传之时,正面战场上的刘邦在与项羽的对峙中连续失利,不得不几次脱身逃亡。在荥阳之战中,刘邦依仗部将纪信的慷慨代死,又采用了陈平的“女子夜降”妙计,才侥幸从荥阳重围中潜逃。其形势之危急,与一年前兵败彭城极为相似。在项羽合兵包围成皋之前,刘邦与亲信将领夏侯婴共乘一车,悄悄地从北门逃离,身边竟然没有其他将士随行。其狼狈之状可以想见。刘邦与夏侯婴北渡黄河,直抵修武(今河南修武县东),他的目的就是控制韩信的数万大军。当时,韩信亲率大军在修武休整。对于刘邦而言,韩信是他的部将,本来可以光明正大地征调韩信大军增援正面战场;但是,多疑的刘邦却对韩信是否听命产生了疑虑:韩信统帅着数万精兵,自己却只有夏侯婴一人相随,万一韩信突生异心,自己岂不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刘邦决定运用特殊手段,控制这支精兵。刘邦二人乔装改扮,自称是汉王使者,利用黎明前的昏暗,驰入汉营,直接进入韩信的大帐。韩信尚在睡梦之中,刘邦从其睡榻之旁,夺得指挥军队的印信兵符。然后,刘邦悄悄退出,召集将领,改易人事,以刘邦所信任的人取代韩信的亲信。韩信起床之后,才得知汉王亲临,连忙前来拜见。对于刘邦的“夺军”行为,没有表示任何异议。由此可见,韩信是在忠实地履行臣属的职责,而无少许异念。后世史学家论及此事,认定“修武夺军”是刘邦对韩信的第一次“行诈”。项羽未灭,天下未定,韩信正在忠心效力,刘邦却暗中把他当做需要防范的潜在敌人了!这是多么令人心寒的事情!

  韩信依然在忠心耿耿地为了汉王而奋战在战场之上。

  此后,韩信以突袭手段,击溃了齐王田广、齐相田横的军队,控制了东方大国齐地。随后,韩信在潍水设伏,将项羽部下的第一勇将龙且及其所率的二十万精兵一举击溃,龙且本人也被击杀。潍水之战,使得项羽为数不多的机动作战军队被歼灭,更为关键的是,韩信不可战胜的舆论,已经在楚军中悄然形成。这种心理影响对项羽而言,无疑是一种灾难。

  三、垓下之战的总指挥

  汉王五年(前202),毁约追击项羽的汉军,在固陵之战中大败,只好坚守待援。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派遣使者,分赴韩信、彭越军中,具体划定其封国的范围,重申夹击项羽的旧约。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之下,韩、彭两位军事实力派人物,开始实心实意地投入到共同消灭项羽的军事行动之中。项羽的厄运难逃了。但是,在关系到楚汉兴亡的关键时刻,韩信一定要等到刘邦明确的增封许诺之后,才全力投入军队,确实有乘势要挟之嫌。刘邦无法释怀。这对韩信的未来而言,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韩信用兵如神。他不是直接西进寻求与项羽的主力决战,而是率领大军自齐地南下,与先期受命而出、转战于淮北的灌婴骑兵会合,以绝对优势兵力,压向守御力量不足的楚都彭城。楚军精骑在南平阳县(今山东邹城市北)拼死阻击,无奈韩信、灌婴所率军队势不可挡,只好败退。韩信很快攻占了彭城,俘虏了替项羽留守根本重地的项它。韩信随即展开进攻加招降的攻势,楚国腹地的大片领地先后归附。韩信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占领了项羽的大后方。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