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心具足分第十九

【分义〔甲〕】计分五小段,谓正信,言此理不分正法末 世,一切众生皆同真无上平等正信,齐成佛道,不可因末世而 疑之。盖约同体论,众生乃假名,不应多所分别,约烦恼论, 众生自是众生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 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注释】此分考秦译原文失落,不知何故,后以魏译补入 此段,至关重要。此分计分五小段,此第一段,言心以正信为 具足,信佛与众生,体性无二,无所谓正法末法,毕竟齐成佛 道,所谓难信之法,即信此也。须菩提恐大众尚存二见,故特 反问曰,未来世,去圣已遥,闻此无上至道,能深信不疑否? 佛言彼虽值末世,仍具足佛性,不得即以众生目之,故曰彼非 众生,顾以烦恼颠倒而论,又不得谓非众生也。以如来慧眼观 故,圣凡同体,故曰如来说非众生,惟假名不可废,是名众生 而已。能如是是实信,非分别,非不分别,乃名正信。

【分义〔乙〕】谓正觉,言无上菩提者,证得无所得之谓 也,若以为有少法可得,即起高下之见,心非平等。且一切法, 无不从觉性流出,而觉性本来具足,非由外得。所谓法者,言 妙用则不无,言真际则不有,遂假名曰法,以无我人四相,斯 名无上菩提耳,此言正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 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 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注释】此言菩提者,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得无所 得,斯名正得,觉无所觉,斯为正觉耳。故须菩提问言,佛所 得之无上菩提,正以无所得,乃名为菩提耶。佛印可之曰,如 是如是,凡蒙佛印可者,即表与佛不二,使后人可深信不疑也。 佛又重告之曰,我于无上菩提,实无有少法可得,若有所得, 即有多寡高下之分,又安名平等耶。此平等者,言绝对无比量 分别之谓也。若执以为菩提,我有所得,是立我矣;又以为实 有菩提可得,是立人矣;我与菩提相对,是立众生矣;此见执 持不舍,如保寿命,是寿者矣,此多寡高下不平之所由起也。 故惟善巧运用。妙观起修,以一切法,都不离菩提觉性,觉性 本来具足,无所谓得与不得,言幻法则不无,言体性自空寂也, 觉此觉者,乃名正觉。

【分义〔丙〕】谓正度,意言以大乘法度众起智作证,为 成就菩提之正困,非余财施所可及,但佛不复有能度与所度之 念矣。随缘外化,度亦假名,佛与凡夫,都非实有,此即大利 法施,名正度也。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 宝聚,有人持用在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 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 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 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注释】前第三分以度众为成佛资粮,是成就无上菩提者, 此其正因也,岂财施所可比拟其福德于万一哉。佛度众生,不 著能度所度之念者,以实际理地,无有众生为如来度者,如来 若立此念,即立四相,不得名为菩提矣。故随缘外化,不废假 名,所言我者,凡夫者,乃一时之方便言说,成此大利法施而 已,是名正度。

【分义〔丁〕】谓正相,言三十二相,属于幻相,以法身 为体故,第形于外者,必由于内,以外衡内,法身亦不妨有相 好耳,所谓心广则体胖是也。但一落偏执,徒取相而忘体,则 将误认转轮王具有三十二相,是亦如来矣,不几淆惑是非耶, 故不许以色见身求,呵为人邪道也。但证得无上菩提者,又岂 无具足相乎。若作是念,谓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无上菩提, 则又偏空而入断灭,此何可也。故妙用不废,非取有为,非离 有为,有为而不著,即是无为,无为而立见,即等有为矣。若 世尊行忍布施,即不贪住于涅槃也。盖涅槃而可住者,岂真涅 槃哉?不住涅槃,生死自了。福德性空,谁为受者,此取相之 最正者,乃名正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 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 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 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 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 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 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注释】世尊告须菩提曰,汝观念中,果以如来为有三十 二相可取也耶?须菩提答言,如是如是,意谓如来虽属法身无 相,但终不能离相而见,以余观之,由外衡内,正不妨取如来 之三十二相耳。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说,但世人未显法身,不 解其义,观念中,偏以三十二相为如来,则转轮圣王亦有三十 二相,与佛又何别乎。须菩提顿然觉悟,遂曰,如我解佛所说 方便之义,是不应率取三十二相以观于如来矣。世尊遂重说偈 曰,若以色见声求于佛者,是执取佛为有形相也,是其人已离 正见不能妙观如来矣。世尊此偈,正救众生一时执有之病,下 复急急提转,勿使偏空,曰莫作是念,谓如来之得无上菩提, 不以具足相也,倘离具足诸相,又安以表现菩提之得不得耶。 且菩提非内非外,非相非非相,法身非相,亦不离相,法身虽 不应取相而见,亦不可离相以见也。偏执于有,自失本体,若 复著空,顿成断灭。大德云,诸佛说空法,为度于有故,若复 著于空,诸佛所不许,言不许其断灭也。佛故曰莫作是念,戒 之至再,两分合观,其义即圆,以不执有,不落空,是真发无 上菩提心而成此福德言,夫菩萨之不贪著福德,正以福德性空, 惟成就无生法忍。知一切法无我,能所双忘,体用一如,斯正 无上福德,非恒河沙世界七宝之所比也。如是有为而不著,有 相而不取,有福德而无染,一切诸相,下而三十二相,上而涅 槃福德诸相,无不以妙观正之,乃名正相,是取相之最正者也。

【分义〔戊〕】谓正行,言行住坐卧者,乃幻身之幻动作 也。如来者,妙心也,本无来去生灭,安得以来去坐卧之相, 指为如来耶。而世间一切相,大之世界,小之微尘,总不离法 界性,立此一合相,况微尘世界,根本即不有,若依之而更立 所谓一合相者,尤不可说矣。惟以妙观故,一合相者,即一法 界之实相也。因无一处不是如来,以肉眼观故。一合相者,凡 夫认为实有而贪著其事矣,故当一切时,一切不染,乃行住之 至净者也。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 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干世界,碎为微尘,于意 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 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 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 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 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注释】此分仍言心不取相,谓如来者,妙心也。以本不 生,故曰无所从来,以终不灭,故曰亦无所去,但此一来一去, 若坐若卧,乃微尘世界幻化之一合相耳。此一合相,在明心解 义之菩萨视之,即亦非相,是名一合相耳。此一合相,可慧见 而不可言说,在凡夫,以肉眼分别之,即认为实有。故有人言, 如来有来去坐卧之相,是执来去坐卧为如来也,不知世间一切 幻相,散之为三千大千微尘,合之为三千大千世界,散合都幻, 非有实体,不得已,假名之曰一合相耳。至如来之幻身动作, 约幻相言之,自有来去坐卧,如自天而降为王太子,弃王位入 道,山中六年,登金刚台,睹明星成佛,说法四十九年,双林 示疾而逝,分布舍利等等,不必定执无诸来去相也。但约实际 言之,尽十方虚空遍法界,终不出如来藏性之所建立,由微尘 而世界,由世界而微尘,一切一切,皆属虚妄;即如来四十九 年来去之幻相,亦属以幻度幻,终非实有,佛故不立微尘世界 为微尘世界,但存诸名而已。是以世界为实有者,只不过是一 合相,而此一合相者,即是实相,不可执取,不可言说也。

今之行住坐卧诸相,亦为一合相耳,心无执取贪著,是名 正行。如是五正,不离此心,心毕竟不可得,是名具足。具足 者,具足无染无著之圆通大智慧也。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