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一章

  1

  农场的傍晚,路灯像挺立的哨兵那样一丝不苟,商店门口的霓虹灯一闪一灭地展示着风采。

  嘉嘉等四人从大道上走来。

  小饭店门口挂着两个大幌子,牌名:北大荒风味餐馆。

  不大的小饭馆,五六张圆台,只有一桌有客人,他们是已经长大了的难得、多余、维法和荒妹的儿子罗小虎。

  在嘉嘉、小颖的陪伴下,英俊、潇洒的连喜推门进来。

  难得抢上两步,紧紧握着连喜的手,激动地说:“一到家,我第一个就打听你。连喜,我真担心这次放假回来,见不到你呢。”

  连喜拍着他的肩膀说:“哪能呢,别说才分到省城,就是进了北京,我的根也是扎在北大荒啊。难得,听我爸说,你在学校表现不错,入党了,是不是?”

  难得说:“跟你比,可差远了,我在重复你四年前就走过的路。可是,跟我爸比呀,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他现在还在写入党申请书呢。我这次回家,最高兴的就是他,逢人就告诉,弄得我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你说是不是,小颖?”

  小颖笑着接茬:“有啥不好意思的,连我妈都为你感到骄傲。她说你不但实现了你爸多年的夙愿,还是咱北大荒惟一一个考到复旦去的大学生。可给咱农场争老气了。”

  连喜和众人一一握手,“多余、维法,你们这次能在家多住几天吧?干吗不在家里吃呢?跑到饭馆来干啥?这得多费多少钱?”

  多余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在这儿比在家里方便。你知道这饭馆是谁开的?是咱罗小虎。有老板在这儿,还用得着咱们掏腰包!”

  轮到连喜吃惊了:“咋的,咱北大荒也有老板了?农场也允许干个体了?形势变化真快呀!”

  罗小虎:“还不是多亏嘉嘉她爸,要不是贾场长在那儿顶着,我有天大的本事也干不成啊。开这个饭馆的时候,差点没把我姥爷气死,他说啥也不批我这张执照。贾场长把他找去骂了一通,说:‘王继善,我告诉你,三天之内你不把小虎的执照给我办好,我就把你这个分场副场长给撤了。’就这样,我的饭馆才放炮开业了哪!来吧,来吧,咱们别站着了。”

  四下打量一下,连喜问:“怎么,周忠东周老师没来?”

  嘉嘉说:“他让我告诉你一声,他晚一点才能过来。他要把学校的事抓紧办一下交接。”

  连喜:“这么说,周老师他也要走?他走了,学校可咋办?”

  难得:“周老师要是走了,那可真是太可惜了。要是没他,咱学校的高考成绩一下子就得下来。”

  嘉嘉:“可不是呗!要不这几天我爸咋急得连饭都吃不下去呢?听说咱分场的几百名知青心里长草了一样,都在忙着办返城要走啊!”

  罗小虎:“你们可真是的,一年才见一次面,扯他们的事干啥?说咱们自己的事儿好不好?我说连喜,你小子咋整的?大学都念完了,怎么连个对象都没混上?”

  2

  六分场政工组办公室里挤满了人。

  贾述生分开围在门口的众人,拉开门,向着里面喊:“荒妹,这是咋回事?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是人,吵吵闹闹的,成个啥样子?”

  荒妹把手边的材料往抽屉里一锁,站起身,从人群里挤过来,对贾述生说:“贾场长,你到这边来,我跟你说句话!”

  满脸疑惑地跟着荒妹来到墙角,贾述生说:“有啥大事?用得着这样神神秘秘的,你说吧!”

  用手一指向这边张望的人群,荒妹说:“贾场长,你可得想个办法了,每天到我这儿来的,都是要办返城的。搞不清谁是真的,谁是假的,每个人手上都有病退、困退的证明材料。一天到晚缠着我,弄得我这头涨得比柳罐斗还大,啥也干不了。”

  贾述生:“你没打听打听,别的农场怎么样?”

  荒妹:“打听了,都这个味儿,就连云南兵团、新疆兵团也这个样,听说火车站车票都紧张了。”

  贾述生望着门口的知青焦急、惶恐的神色,咬着牙,发狠地说:“你办吧,管他真的、假的,见报告,你就闭着眼睛盖章。要走就放,统统走,天塌下来我们擎!”

  荒妹吃惊地瞪大了眼睛,“那能行吗?省局可让咱们严点把关哪!”

  贾述生一甩手,扔下一句话:“我也打听了,全国都这样,能把得住吗?你留得住人,能留住心吗?”

  3

  知青大宿舍的地上、床上都堆满乱七八糟的纸壳子、草绳子、破衣帽、烂胶鞋和锹镐之类的劳动工具。

  墙上画满了漫画和各种留字:“北大荒永远不会忘记”、“身生翅膀吧脚生云,飞回家去照顾老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修理地球三千天,十年不见爹妈面,梦里惊醒泪涟涟……”

  王大岭一个人坐在床沿上发呆,他的脚下是一堆烟头,身边扔了几个北大荒酒的空酒瓶子。

  蔡滨生兴高采烈地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大喊大叫:“王大岭,我的批了!批了!贾场长发话了,谁想走都行。你快点吧,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王大岭白了他一眼,没说话。

  蔡滨生凑到他跟前说:“有啥想不开的?头儿,当年发誓要扎根农场的,又不是你一个人。此一时,彼一时嘛!再说,到哪里还不是干革命呢!”

  王大岭一摆手说:“去去去,收拾你的行李去,别在这烦我。”

  4

  蓝蔚蔚坟前,王大岭奋力地往坟上添了几锹土,又用锹背把土拍实,然后把几束野花摆在坟前,低下头,忘情地说:“蔚蔚,蔚蔚,实在是对不起了,我要把你一个人扔在北大荒了。我妈连来三封信了,封封信骂我是不孝之子。她说,我要是再不回去,就永远不要办返城手续。你不知道,我有个弟弟,他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啊,从小就一直瘫在床上……”

  5

  贾述生的吉普车开进了农机修造厂的院子,迎面看见一大排车停在那里,还有不少拆散了的拖拉机。院子里冷冷清清的,厂长在来来回回踱步,只有几名老职工在忙活着。

  贾述生无奈地摇摇头,走上去对一名老职工说:“王师傅,今年的检修任务怎么样啊?”

  老职工一仰脸:“贾场长,就是一天吃一顿饭,三天睡一宿觉,也要干完它!”

  另一名老职工:“贾场长,我们和县农机修配厂联系了,只要打声招呼他们就来!这些知青,要知道是这样,当初咱们死活都不能收他们呀!”

  6

  贾述生走进挂着“光荣农场六分场良种站”牌子的科研站,拉开门,向里面一看,屋里乱七八糟。工作台上装着各种种子的瓶子倒的、歪的、倒立着的,啥样的都有。地上一堆堆的玉米、大豆、小麦,雪白的墙上涂写了醒目的大字:北大荒,再见了!

  7

  正面墙上醒目的红十字,门口挤满了人。

  贾述生的吉普车刚刚停下来,满头大汗的周德富手拿着挂号单跑了上来,一脸惶恐的神色,连吵吵带嚷:“贾场长,你要赶快想办法呀!这医院里有几个科室眼瞧就开不了班了,尤其是那妇产科,都是女知青,这回都走了,要是有个生孩子难产的,还成了问题了呢!可咋整啊?”

  贾述生跳下车,对周德富说:“你跟我吵吵有啥用?快去,把刘院长给我找来。”

  周德富的声音更大了:“刘院长也要走了,他也是北京来的知青。”

  贾述生:“你告诉他,眼前,谁走他也不能走,他是咱场拿钱让他到北京进修的,要走,也得我找到人的时候!”

  周德富:“他要硬走呢?”

  贾述生:“不给他办关系他往哪儿走!”

  8

  六分场场区十字路口,转盘路的花坛边上,连喜、难得、小颖等十几个农场子弟按高矮排成两排。

  对面的嘉嘉把三角架支好,说了声:“就这样,别动了,照了。”按下快门,跑到连喜和小颖中间一站,看着相机镜头。

  相机“啪”地一响,相照好了。

  连喜扭头对小颖说:“一年照一张,一年的人比一年少,越来越难凑到一起了。”

  小颖说:“一参加工作就更难了。谁都有一摊子事,要凑到一起回来,几乎是没可能的。”

  电线杆子上的大喇叭突然响了,传出贾述生的声音:“大家注意了,大家注意了。除返城知识青年外,光荣农场六分场全体职工,听到广播后,请立即到分场大礼堂开会……”

  嘉嘉对连喜说:“我爸咋跑到广播站去了?出啥事了怎么的?”

  连喜向她一摆手,指了指大喇叭:“注意!”

  “大家注意了,大家注意了。再说一遍,除返城知识青年外,光荣农场六分场全体职工,听到广播后,请立即到分场大礼堂开会……”

  9

  连喜和嘉嘉走进门一看,俱乐部里坐满了人,坐椅中间的过道和靠墙的两旁都挤满了,大门口还有人陆续走进来。

  人们都带着焦急不安的神色,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当前的形势。

  贾述生、高大喜、姜苗苗、王继善坐在主席台上。

  看看人来得差不多了,高大喜说:“述生,开始吧。”

  贾述生扫了一眼台下,又转脸对在台侧摆弄扩音器的电工说:“不要关,我要对着整个分场说话。”

  敲了敲麦克风,听到回声后,贾述生还没讲话,自己先激动起来:“同志们,六分场的老职工同志们,我的上甘岭老战友们,你们能及时赶来参加这次紧急会议,我非常感谢。这次会议,的确非常特殊,也非常紧急。这个会,要说说关系咱北大荒面临生死存亡的一个大问题。”

  贾述生瞧瞧黑压压的人群,好久好久,才低沉地用沙哑的声音说:“大家都知道,这些年,咱北大荒从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来了五十多万知青,咱六分场来了五百多人。说实在的,他们刚来时不行,十个不顶一个,现在行了,特别是水稻种得正来劲,新品种研制得刚有苗头,拖拉机开得正熟练的时候,呼拉一下子差不多都要飞走,我可真受不了!我从农机修配厂到科研站,又到了医院,这嗓子一下子就哑了……”

  高大喜耐不住,忽地站起来,捶着主席台桌子,急躁地说:“这叫什么事儿呢!咱六分场来了魏晓兰这么个娘们儿,快给咱们折腾得掉底了。现在大家来了劲儿,正要好好整整,这不等于在上甘岭打仗时,眼瞧敌人冲上山头要撤我的部队吗?!”

  他说到这儿,又敲得桌子砰砰响。

  姜苗苗站起来,双手撑着桌子:“揪心,实在是让人揪心!前几年,要充分发挥知识青年的作用,我们就让出领导位置,往研究所、农机、教育、卫生等重要岗位上充实他们,这是我分管的,现在却眼瞧着就要塌架啦……”

  贾述生声音响了一些,有种憋足了劲要使出的样子:“是啊,我不敢说北大荒要面临灭顶之灾,但可以说到了一个很严峻的时刻……”

  李开夫在人群里忽地站起来抢话:“你们这些当领导的,该到上边找个地方说道说道去。这些小青年在城里搞文化大革命,这里抢,那里砸,像野马似的,都弄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连教育带培养,已经差不多了,又都要走。他妈的,我们北大荒是破尿罐子呀,有了臊尿就他妈的往里整,这臊尿酵化能上地了,又要倒回去,什么他妈的事儿呀……”

  会场里乱了,叽叽喳喳,议论不休。

  贾述生声音大,但听不出是对李开夫发火:“开夫--话不能这么说。”

  高大喜站起来:“话不能这么说,是这么个理儿。”他一拍胸脯说,“有事儿我担着,管他城里出什么证明,咱们分场就是不给他们出手续,愿走走去!”

  贾述生淡淡一笑,口气缓和了下来:“大家的心情我理解,我的心情也希望大家理解。十万官兵刚开进北大荒的时候我说过,我们北大荒人是最可爱的人,变成了最值得骄傲的人。今天,我站在这里对你们说,对,我要向全国人民说:我们北大荒人应该是最善解人意、最受全国人民敬重的人!”

  台下凝聚的目光。

  贾述生:“昨天晚上,我找一个强烈要求返城的知青谈心,这个知青和我讲返城的这文件、那政策,都没有说服我,后来一段话让我深深地触动了。他说,全国上山下乡的知青大约一千二百万人,这一千二百万人在城里有爸爸、有妈妈、有奶奶、有爷爷、有叔叔、有大爷、有姥姥、有姥爷、有舅舅、有舅妈,还有些八杆子扒拉得着也有血缘关系的,所以,这千万人要牵动亿万人的心。你瞧吧,这农忙季节拍假电报的,让孩子装病的,每年春节前逃跑的,没有钱上火车不买票的,这个折腾呀。这名知青说到这里,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不凭别的,就凭着这牵动着的亿万人的心,我贾述生豁出来了,天塌下来我们擎,你们觉得该走的统统都走……”

  会场里静悄悄。

  贾述生:“我说到这里,这位知青扑到我怀里哭了。”

  贾述生:“我知道,大喜同志那是气话,不过,我们也不是不能做到。你们说,我们北大荒人这种胸怀,还不值得这亿万人敬重吗?”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开夫:“贾场长,你说的我服,可是,这塌下来的天怎么擎呀?”

  贾述生:“我正要说这个问题。昨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我想,现在的北大荒已不是狗咬鸡叫孩子哭的时候了,咱们北大荒说是十万复转官兵,其实是十四万,已经养育了二十多万小北大荒人,他们有的在北京、上海、省城念大学,今年就有毕业的,有的马上毕业,有的在读高中。那些知青来的时候,不过是些初中、高中和中专生,我敢说,我要是动员我们的小北大荒人回来,准能一个顶他们俩,要是回来一半,就十多万呀!就看大家下不下决心了……”

  连喜和一帮小伙伴在座后边靠墙站着,大喊一声举起手:“贾伯伯,不用动员,我报名回来!”

  小颖也举起手:“我回来!”

  难得、多余等三十多名小北大荒一起高声嚷:“我回来!我回来!”

  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贾述生激动得掉下了眼泪,擦擦眼泪,风趣地说:“大家可能记得,一些复转官兵找媳妇难的时候,我下过一个红头文件。今天,我准备再下个红头文件,咱们农场干部、职工在农村的家属年龄在二十岁至四十岁之间,身体健康,愿意来当职工的,可以来接受招工检查……”

  贾述生停停幽默地说:“以前,咱们这里不缺劳动力,你们有人还走后门编理由让亲属来农场,这回我下个文件,专给咱农场的亲属开个大后门!”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0

  周忠东开门,教室里空无一人。

  他慢慢地走进来,沿着课堂中间的过道,走到最后一排,又走回来,带着依依不舍的神色,看着学生的课桌,天棚的日光灯,后面墙上的壁报。

  周忠东慢慢走上讲台,低头看看讲台上的粉笔灰,又抬起头看看黑板。

  黑板上画着一群排成人字形向前飞翔的大雁。配有不整齐的粉笔字: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

  最令他震惊的是,上面写着:周老师也飞走了。

  望着,望着,周忠东的眼眶湿润了,他转身跑出教室。

  11

  贾述生背着手,在办公室皱着眉转来转去。

  姜苗苗翻着电话记录说:“我在值班室一共接了两个电话,一个是省局财务处打来的,征求你的意见,说是国家要给我们一些世界银行的低息贷款,让我们自己盘算一下,有没有偿还能力,贷不贷?”

  “多少利息?”贾述生停住脚,“多少年还?”

  “年息百分之二,”姜苗苗回答,“二十年贷期。还说让我们必须做出还贷计划,要有充分的还贷依据才行。”

  贾述生点了一下头:“现在跟过去不一样喽!不是拨款是贷款喽!你告诉他们,用贷款来大面积开发水田,没问题。另一个呢?”

  姜苗苗说:“另一个也是省局的,是人事处来的。说全省国营农场遇到的问题都和我们差不多,关键岗位上的知青骨干,留下来的没几个。他们十万火急地报到了国家教育部,要十万大中专毕业生,从明年开始,陆续安排来北大荒。”

  “可是这两年,只有靠我们自己了?”贾述生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办公室的门猛地打开,周德富急急火火地走了进来:“贾场长,你到火车站去看看吧。王大岭他们八十多人,说啥也不肯走。火车都要开了,他们还赖在站台上,又是喝酒,又是唱歌。吵吵巴火的,惹得一大堆人在围着……”

  贾述生眉头拧得更紧了:“又怎么了?这火车可不是汽车,是有点儿的,错过了时间,想走也走不成了。”

  “我们去看看吧,反正不远。”姜苗苗说,“走就走,这临走,可别再惹出点什么事儿来。”

  12

  小火车站沸沸扬扬。

  所谓的火车站,仅仅是一幢砖瓦结构的小房子和四周不大的水泥地面,除此之外,同农场没有任何区别。

  没走的几十名知青,有的脖子上挂着照相机,频频合影的,有同前来相送的农场老职工依依不舍握手告别的,也有相抱痛哭失声的,各式各样,交织成一片。

  王大岭、蒋英俊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地上摆了一大堆空瓶子,看样子是喝得差不多了。蒋英俊默默地流着眼泪,王大岭摇头晃脑地唱着:“人没走,茶就凉,有什么应当,不应当……”

  贾述生的吉普车刚到,就被人发现了。蔡滨生一拍王大岭,向吉普车一指,王大岭站起身,摇摇晃晃地向贾述生迎来。

  “贾场长,你,你--”王大岭口齿有点不清,显然是喝了不少酒,“你可算来了,可算是来了。”

  贾述生赶紧上前一步,扶住他,责怪地说:“怎么又喝醉了?大岭,你看周围这么多老百姓,都要走了,影响多不好!”

  “得了吧,我的场长--”王大岭挣脱贾述生的手,踉跄着,撸着胳膊结结巴巴地说,“你平反了,又有权了,人家都说人一……一走,茶就凉,咋、咋的,不、不对呀?”

  “哎呀,大岭,都要回家了,还发什么牢骚?农场有啥地方对不起你们了?”贾述生有点不高兴了。

  四周的知青都围上来。王大岭更来劲了,他手一指贾述生,“这北大荒是人、人还没、没走,你的茶、茶就凉了--”王大岭眼泪开始掉下来,“我……我们心里不平衡呀……”

  姜苗苗走过来:“王大岭,火车就要开了!”

  王大岭一甩胳膊:“让它开去!知青战友们,谁也不准给我上车!”

  贾述生双手搀住王大岭:“好,不上就不上,你有什么话,还有什么事儿,尽管说。”

  王大岭:“我问你,贾场长,请你回答好不好?”

  贾述生点头:“好,一定回答。”

  火车呜呜呜长鸣三声,拖着长音,火车头烟囱上喷着浓浓的烟,轰隆隆驶出了这小小的火车站。

  王大岭:“每年夏锄、麦收和秋收都要搞大会战,早晨出工三点半,晚上收工看不见,地里四顿饭,有没有这事儿?”

  贾述生:“有啊!”

  王大岭一挥手:“好,承认有就行,来,和我们照张相。”

  王大岭和十多名知青拥到贾述生跟前,簇拥成一团,照了一张相。

  蒋英俊:“我和蔡滨生参加水田连,搞了开发规划,引进了上海新品种,推广了插秧新技术,领着制造了小型插秧机、收割机,有这事儿吧?”

  贾述生:“有啊!”

  蒋英俊一挥手:“水田连的来。有就行,贾场长,咱们留个影作证。”

  周忠东:“我当了六年老师,送走了两届高中生,有的考上了复旦,有的考上了北大,有这事儿吧?”

  贾述生:“有。”

  周忠东一挥手:“学校当老师的来。”十几人一起簇拥上去,随着闪光灯一亮,拍下了。

  又一女知青刚要说,贾述生说:“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王大岭,你接着往下说,要我看,好像有了证据,还有更重要的话要说。”

  王大岭:“您真不愧是当领导的,是啊。”他哗地扯开怀,胸前的背心露出一行红字:北大荒感谢你们。

  王大岭:“贾场长,听说这是按你的意思送给我们的礼物?”

  贾述生疑惑:“对啊?”

  王大岭脱下背心,用手拎着上下抖搂一下,说:“您瞧瞧这字写的,还北大荒感谢我们,这么说,是把我们从北大荒人里抠出去了……”

  贾述生预感不妙,急忙说:“知青们,这怨我,这背心印的字有毛病,应该写上:北大荒不会忘记。知青们,我向你们致歉意了--”

  贾述生挥挥手:“你们永远称得上是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者!好,重新印字,前面写上,北大荒不会忘记,后面印上:永远不会忘记北大荒!”

  众知青鼓掌。

  王大岭:“贾场长,我还得问一问,我们来时是组织敲锣打鼓送来的,你领着农场干部职工放鞭炮把我们迎进来的,我们走,是不是分场都盖章了?”

  贾述生尴尬:“是啊。”

  王大岭:“我要登火车了,觉得心里一阵酸,怎么有种像是逃跑的味道呢?”

  贾述生一下子愣住了。

  姜苗苗灵机一动,马上跑到吉普车旁,附在周德富耳朵边说悄悄话。周德富点点头,跳上吉普车,打着火,一溜烟地开出站去。

  “我们在这里十、十年,把、把一生最、最好的年华都、都奉献给、给黑土地了,不管怎么样吧。蔚蔚、蔚蔚、蔚蔚她们……还、还把生命、命都献给了这里……”

  四周的知识青年,每个人的眼里都在流眼泪。

  贾述生的眼圈也湿了,嗓子像堵上了什么,他搀着摇摇欲倒的王大岭说:“这是我的错,我的错。我不该冷淡你们,在这里,我向你道歉,向你们大家道歉。”他说着深深地鞠了一躬。

  稍稍镇静了一下,贾述生深情地说:“可是,你也得让我说出我心里的一种特殊感受。你们刚来的时候,喊着扎根北大荒的口号,我们别提多高兴了。可是,一下子,你们又都走了,走得这么快,这么猛,这么突然,你让我一下子怎么接受得了?”

  贾述生抬起头,又向着大家说:“你们这么一说,我醒悟了,你们确实不是外人,你们是北大荒的骄傲。北大荒,不但为共和国生产了粮食,还为共和国输送了人才。你们在农场锻炼了十年,回到城里,就没有什么苦不能吃的。将来,你们不论到了哪里,都一定是好样的!你们不论到了哪里,都是北大荒人。真真正正的北大荒人啊!”

  几台大客车、解放车开进了站台。

  姜苗苗跑着过来说:“贾场长,老职工们给知青送吃的来了,咱们一起举行一个野餐,就像大会战那样的野餐--为知青送行。”

  贾述生顺着姜苗苗的手指一看,一些老职工从汽车上卸下了桌子,卸下了从大食堂取来的现成的馒头和炖菜。

  很快,火车站的小站台上排起一溜长桌,桌上摆各种规格的饭碗。

  白发苍苍的席妈妈在冯二妮的搀扶下,走到了桌前,老太太推开二妮的手,刚强地站着,大声说:“孩子们,等我知道你们走的时候,现弄东西就来不及了。各家各户,最快的办法,就是煮鸡蛋、煮鹅蛋。”

  周德富老伴胳膊上挎着筐子,两只手各拿着两个大鹅蛋,凑到蔡滨生跟前说:“滨生啊,你尝尝这鹅蛋,双黄的呀,香着呢!”

  蔡滨生接过鹅蛋低下了头:“大婶,我得向您检讨,那回,把您家大鹅的嘴支起来,是我带头干的,让您生气了。”

  周德富老伴哈哈大笑,笑出了泪花,拍着蔡滨生的肩膀说:“当时那一阵儿呀,倒是把我气坏了,后来还成了好事了。你猜怎么的,我家大鹅下蛋都下双黄的,可难下了,越是不出来,大鹅就越呱呱叫。那天,有个嘴支着的,不叫唤,干使劲儿,一下子就下出来了,日后啊,遇到难产蛋的,我就把它的嘴支起来……”

  知青们哈哈笑了,一个个前仰后合,非常开心。

  一列客货混载的火车缓慢地开进站台。

  同时,一辆一路鸣着笛的大客车开进站台。

  周德富从客车上跳下来,跑到贾述生面前,把一袋塑料袋包装的大米递到贾述生面前:“贾场长,这是姜场长让大家伙加班抢出来的,说是送给返城的知青每人一袋,让他们带回老家,让他们的爸爸、妈妈尝尝。”

  贾述生拿在手中一看,塑料袋上烫金的广告词儿:天然大米香又甜,产于塞北小江南。随即高兴地说:“好哇,大岭、英俊,你们看!”

  一排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每人手里捧着一袋米,走到知青面前,双手递上,然后行队礼。

  王大岭将米双手举过头顶:“北大荒承认我们了,北大荒承认我们了……”

  (歌声起)“说不清的黑土地,怎么就这么神奇,使得多少好儿女,天涯海角也想你。为了依偎在你的怀抱里,受苦也愿意,受累也愿意。流血也愿意,流汗也愿意。生命属于你,青春你拿去。到头来反觉得,反觉得欠了你,反觉得欠了你……”

  在歌声中,贾述生和知青们一起共进野餐。

  在歌声中,汽车送来了一车背心,上面印着:北大荒不会忘记。

  在歌声中,王大岭、蒋英俊与站在车门口的贾述生、姜苗苗握手告别,登车。

  在歌声中,列车缓缓开动。知识青年全部把头伸出窗外,手里高擎着米袋。

  在歌声中,白发苍苍的席妈妈在站台上向列车挥手……

  13

  吉普车停在学校门口,贾述生开门下车,刚要关门,又停住手,探头对司机说:“小陈,你可别离开车,这学校里还不定会急成啥样呢。说不准,一会儿,你就得跟我往县城中学跑一趟,到县里学校求援去。”

  小陈说:“贾场长,你放心吧,昨天,你和王校长说话的时候,我就留心了。今天一大早,油就加满了,跑两趟县城都没事。”

  贾述生加快步伐走进校园,校园里异常地安静,他感到十分奇怪。

  贾述生拉开校长办公室的门,空的。

  贾述生拉开语文教研组的门,空的。

  贾述生拉开数学教研组的门,也是空的。

  贾述生迷惘了。

  突然,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春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

  贾述生从窗外走过每间教室,每间教室里都有老师在上课,他们分别是难得、多余、维法和嘉嘉。

  贾述生好像明白了什么,狠狠地吸了一大口烟,转身奔向吉普车。

  贾述生把烟头猛地往地上一扔,拉开车门,跳上车,兴奋地说:“走,去良种站!”

  小陈疑惑地望了他一眼,没说话,打着了马达。

  14

  贾述生的吉普车刚刚在“光荣农场六分场良种站”的大牌子前停稳,小颖就冲了过来,把着车门子说:“贾叔叔,良种站的事,都安排好了。我们学校同意拿这儿当个实习点,一开学,大队人马就来了。”

  “好,好。”贾述生说,“我就知道,这天塌不下来!连喜呢?他爸说他一早就出来了。”

  “去修配厂了。连喜可真是个帅才,他三扒拉两弄的,把医院、气象台、兽医所的这些事,都安排得挺好。”小颖连珠炮似的说,“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这点东西,这下子,可是都用上了。”

  15

  在一大排拆开的拖拉机旁,连喜手里拿着图纸,对围在身边的几个人说:“先修胶轮子的,没几天就要送粮了。”

  一双大手往连喜肩膀上一拍。

  连喜回头一看,赶忙站起身来:“贾伯伯,来不及跟您请示了,我们想先干起来再说,别耽误事……”

  贾述生双手扳着连喜的肩膀,笑眯眯地上下打量他,半晌没说话。

  连喜被贾述生看得心里发毛,迟迟疑疑地说:“贾伯伯--”

  “好小子!”贾述生一拳擂在连喜的肩上,“这几年的书没白念。你告诉大伙儿,今天晚上,我和你高大爷请你们这些小家伙吃饭。都得来,一个也不能给我少!咱们爷们儿,喝个痛快!”

  16

  夜幕降临了。

  宽敞的大食堂,摆了几个圆台,每台都坐满了人。连喜、嘉嘉、小颖坐在一张台上,隔桌是难得、多余、维法和罗小虎。正中,主席位上的有贾述生、高大喜、姜苗苗、方春、王继善、王俊俊和冯二妮。

  抬腕看了看手表,高大喜对姜苗苗说:“来得差不多了,开始吧!”

  姜苗苗站起身,拍了拍手,用清朗的声音说:“今天,在一般的日历上,没啥说法。可是,对咱北大荒来说,那可就不同了。我看,管它叫‘接班纪念日’,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就是为了这个,贾场长破例让摆了这么大一个场面。请大家来,一起庆贺庆贺。下面,我们就欢迎贾场长给我们大家致祝酒词!”

  在热烈的掌声中,贾述生端着酒杯站了起来,笑容满面地说:“今天早晨,我一走进学校的门,听到教室里的读书声,心一下子敞亮了。知青走了,可是我们的后代起来了!”

  姜苗苗带头鼓起掌来,食堂里,掌声一片。

  贾述生提高了声音说:“我感谢你们,我们老北大荒人向你们小北大荒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贾述生行庄重的举手礼。

  食堂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