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七章 女侠轻财

  “月儿高”(旦上)嫌单爱偶,迭的腰肢瘦[1]。离愁动头,正是愁时候。首夏如秋[2],这冷落谁生受[3]?君知否,池塘绿皱,双鸳镇并头。

  [卜算子]花月凑新欢,弄雨晴初惬[4]。夫婿不风流,取次看承妾[5]。去去怎回头,路转屏风折[6]。一点在眉心,懒蘸花黄帖[7]。浣纱,相公去了几日也?(浣)好几日了。(旦)崔、韦二秀才说李郎出境回音[8],还不见来。想起当初呵:

  “销金帐”花灯会偶,蓦地情抛受。短金钗斜鬓溜,姻缘那般辐辏[9],那般圆就[10]。不枉了一对,灵心儿聚头。翠浅红深,揉定花间手。看他取次[11],取次儿偎融个透。(浣背唱)

  “前腔”他云娇雨弱,倚定个阳台岫[12]。唱阳关春事休,看他那般迤逗[13],那般僝僽。逞纤腰暮雨、暮雨河桥折柳。带结同心[14],翠湿了啼痕袖。少不得一声去也,去也摧攒的勾[15]。

  (旦)浣纱,咱夜梦见也。

  “前腔”心情宛旧,绕定咱身前后。咱低声问还去否?问他这般不凑[16],那般不抖[17]。(低介)便待窗前、窗前推枕儿索就。呀!回首空床,斜月疏钟后。猛跳起人儿不见,不见枕根底扣[18]。

  (浣)小姐,且向相公书房中闲走散心。(行介)

  “前腔”(旦)绿窗尘覆,砚中琉璃沤[19]。(浣)怎生秋鸿遗下这文房四宝哩?(旦)行箱内他自有[20],琐窗儿都是嫩苔也。看他那边铺皱,这边萦绣。不信苍苔、苍苔比情较厚。浣纱,想有人来也。(低)榻影明窗,曾和他书斋后。(浣)有人来。(旦作慌介)猛抬头听窗外,窗外啼莺一昼[21]。

  浣纱,书窗外半枝青梅,好摘下也。(虚避介。韦、崔上)

  “前腔”长安尽头,送别个儒林秀[22]。怕断肠人倚楼,两个一时欢凑,一时愁就[23]。则为个些[24]、个些儿香温腻柔。呀!门儿里可是小玉姐走闪也[25]?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也,走也捻青梅做嗅[26]。

  (旦)浣纱,来的韦崔二先生,问他送李郎何处,有甚回言?

  “前腔”知他去后,个底思量否[27]?长相见还怕旧[28],禁约真个开头[29],真个丢手。便送了他几个长亭,出秦关诉休[30]。有的情词,寄上俺妆台右。这几日孤孤单单,教人快瘦。

  “风入松”(韦、崔)浣纱,你听俺道来。俺送他一鞭行色照河洲,伴皇华两三宿。见他向彩云断处频回首,青衫上阁泪偷流。拜上郡主,待写万金书[31]别来未久,嘱付你千金体免离忧。

  (浣)还有甚话?(崔)秋鸿叫你个浣纱姐,不要胡行乱走。(浣)啐!带脚的不飞勾了[32]。(旦叹介)原来李郎回音,叫俺将息[33]。俺霍府偌大家门,李郎去了,他可有甚房分在这长安[34]?央他一个来看守家门到好。你请韦、崔二先生外坐,俺这里问他。(浣请韦、崔外坐介。韦、崔)郡主欲问何事?(旦)李郎去住匆匆[35],妾身未得细询家世。二位交游既久,知他更有何人?(崔)郡主,敢是怕十郎有前夫人么?

  “前腔”他从来鳏处[36]比目不曾瞅[37],(旦)不为此。问他身傍带有甚么人?(崔)只有秋鸿小厮。问前鱼何处有[38]?(旦)不为此。问他骨肉有何人?(韦)他身星照定无骨肉[39],尽四海为家浪游。(旦)也可怜他,少年才子,恁的孤穷。(崔)也是他奇遇,看蓝桥遇仙是有[40],平白地显风流。

  (旦自云)原来如此。且住。俺家也无以次人丁[41],便要访问李郎消息,也没个人。前日李郎说,他与二人至厚。兼他客中贫窘,咱家少甚么来。不如因而济之,以收其用。浣纱,请二位秀才听俺道来:

  “前腔”凤抛凰去孤冷了鹊巢鸠[42],既无眷属,二位先生便是嫡亲相看也。缓急要个鹡鸰儿答救[43]。(崔)二生客中贫忙[44],怕没工夫看管。(旦)这个不妨,衣食新刍[45],咱家支分[46]。寻常金币不着你求,咱家私要的是有。毛诗云:丈夫之友,将杂佩以赠之[47]。杂佩因何赠投?望看承报琼玖[48]。

  (韦)既承委托,凡有所闻,托崔兄转闻。(崔)使得。(韦)

  “前腔”你凝妆稳坐在凤箫楼,有甚事,教浣纱姐传示便了。(崔)付青雀传言他即溜[49]。俺二人不便频来,怕外观不雅往来稠,专打听远信边州。(韦)是则是弟兄朋友,闺门里要你自持筹[50]。

  浣纱姐拜上郡主,咱二人去也。

  “尾声”生涯牢落长安走[51],向朱门领取闲愁。这女子贤哉!女侠丛中他可也出的手。(下)

  (浣)两个穷酸,贴他怎的[52]!

  只因夫婿远参军,急难之中也要人。

  正是礼从人意起,何须财出啬家门。

  注释:

  [1]迭的:够得。

  [2]首夏:初夏,指农历四月。三国魏曹丕《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3]生受:承受,忍受。

  [4]晴初惬:即“情初惬”。唐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以“晴”谐“情”音,后人多沿用。

  [5]取次看承妾:意思把我看得很轻。取次,亦作“取此”,这里的意思是随便,轻率。唐杜甫《送元二适江左》诗:“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村里迓鼓”:“兀的不取次弃舍,等闲抛掉。”看承,对待。妾,古代女子自称。

  [6]路转屏风折:道路曲折,像屏风折起一样。是说夫婿越走越远。屏风上通常画有风景或道路。这句话亦是双关。

  [7]花黄帖:即“花黄”,古代妇女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乐府诗集·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8]说李郎出境回音:“说”下当有一“送”字。

  [9]辐辏(f鷆騯):亦作“辐凑”,本义指车轮辐条凑集于毂(g,车轮中心,有洞,可插轴),也比喻人或物聚集到一起。此指凑巧。

  [10]圆就:圆满。

  [11]取次:这里作“恣意”解。

  [12]“他云娇”二句:意思是小玉专注于跟李益的感情。阳台,见本书第四出注[2]。岫(xi蕉础=涨薄豆槿ダ促獯恰罚骸霸莆扌囊猿鲠丁薄U饫锇蚜礁龅涔式岷显谝黄穑匝籼ㄡ队骼钜妫栽啤(15)暧餍∮瘛?

  [13]迤逗:此为牵挂之意。明蘅芜室《再生缘》第一出:“休休,便是卢越人、也应难措手,想起来柔肠迤逗。”

  [14]带结同心:用锦带编成菱形连环回文结,以示恩爱。这样编成的结,叫同心结,也叫同心带。《玉台新咏》梁武帝《有所思》诗:“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不移时,把花笺锦字,叠成个同心方胜。”

  [15]摧攒:即“催趱”(cuzn),也作“催攒”,催赶的意思。

  [16]不凑:不搭话。

  [17]不抖:不动弹。

  [18]枕根底扣:捶着枕头,表示痛心。这是倒装句。扣,敲击,捶击。

  [19]琉璃沤:谓砚中余墨板结而发出琉璃般的光。沤,本指长期浸泡,这里指墨放在砚中的时间长。

  [20]行箱:行进的车箱。南朝宋鲍照《登翻车岘》诗:“长涂疑旅人,忌辙覆行箱。”

  [21]一昼:整日。

  [22]儒林秀:优秀的士子。

  [23]愁就:一起发愁。就,也是凑的意思。

  [24]个些:些个,一点儿。

  [25]走闪:走动。

  [26]“见客人来”四句:借用李清照词[点绛唇](蹴罢秋千):“见客入来,袜刬(ch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意为袜子松脱着顾不上拉紧,头发松了,金钗斜挂着,快要掉下来了。

  [27]个底:到底。

  [28]长相见还怕旧:难道常相见还怕会厌烦了?

  [29]禁约:“约”当作“的”。禁的,禁得住。

  [30]秦关:秦地关塞。

  [31]万金书:家书。唐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2]“带脚的”句:意思是我长着两只脚,不飞就够了(他就该满足了)(至于各处走走那是正常的)。勾,同“够”。

  [33]将息:调养休息,保养。

  [34]房分:亦作“房份”,指家族的分支。《魏书·广阳王石渊传》:“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

  [35]去住:犹“去留”。此为偏义复词,指去。

  [36]鳏处:此指无妻独处。

  [37]比目:比目鱼,此指配偶。《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di椋!惫湃艘晕擞憬鲆荒浚肓搅较嗖7.侥苡涡校饰狡洹安槐炔恍小薄:罄从靡杂鞣蚱蕖(3)槿酥斡安焕搿L坡樟凇冻ぐ补乓狻肥骸暗贸杀饶亢未撬溃缸髟а觳幌巯伞!?

  [38]前鱼:此处当指男宠。《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今以臣之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蹇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后世诗歌遂多用“前鱼”喻失宠而被遗弃的人。亦可特指男宠。

  [39]身星:星相家语。相当于说“身宫”。见本书第十出注[15]。

  [40]蓝桥遇仙:见本书第六出注[21]。

  [41]以次:其他。

  [42]鹊巢鸠:居于鹊巢的斑鸠,比喻在家的妻子。《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这是以鸠喻出嫁女子,以鹊喻其夫,意思与后来的成语“鸠占鹊巢”不同。

  [43]“缓急”句:鹡鸰(j韑韓g),水鸟名,亦作“脊令”,可以喻兄弟。答救,即搭救。《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毛传:“脊令,雍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郑玄笺:“雍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于急难。”

  [44]贫忙:贫困而需为衣食奔忙。

  [45]新刍:当作“薪刍”,薪柴和牧草,引申指柴米(日常用度)。

  [46]支分:付给。唐陆贽《赐吐蕃将书》:“赞普若须缯帛,朕随要支分,多少之间,岂拘定限。”

  [47]将杂佩以赠之:杂佩,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这里是说将以礼物赠崔、韦。

  [48]“望看”句:望看,期望。琼、玖,俱玉名,泛指美玉。

  [49]“付青雀”句:交给传信的人,她很机灵。青雀,即青鸟,传说为西王母的使者。《山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鹂,一名少鹂,一名青鸟。”注:“皆西王母所使也。”《汉武故事》载:七月七日,有青鸟飞集承华殿,东方朔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鸾,夹侍王母旁。后来用青鸟比喻信使。即溜,亦作“即留”,聪明机灵。

  [50]持筹:拿着筹码计算,此指操持家事。

  [51]牢落:孤寂,无聊。晋陆机《文赋》:“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

  [52]贴:添补,补助。

  评析:

  此出题目为《女侠轻财》,显然是认为小玉有侠义之风。本出讲小玉决定资助韦、崔二书生,请他们帮忙探听李益在边关的消息。从剧的开始到此出之前,小玉的形象一直是深居侯门的大家闺秀,容貌秀美,性情温柔,才艺双全,未获爱情时是渴望爱情,获得爱情后倍加珍视,与明清戏曲小说中的佳人形象没有根本的不同。直到这一出,她抓住韦、崔二友来报告夫君消息的机会,细心打听夫君的家世;并为求能经常获得夫君的消息,果断地决定资助他的两个友人。表现出富有主见、不吝财货的大气和爽快。正是有这样的胸襟气度,才能在后文中显示出那样干净利落的处事风格。

  本剧五十三出,只有三出题目中出现了“侠”字,写黄衫客的占了两出(见后文),写小玉的占一出。作者这样安排,是将小玉的形象与黄衫侠客的形象视作相同。非常显然的,也是多数人一提到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如果没有黄衫侠客的拔刀相助,小玉和李益不可能重圆;可是,试想,如果没有小玉对爱情的专一与投入,特别是没有她不惜财物甚至生命去寻访李益的悲壮之举,会有崔、韦二生的计策和黄衫客的豪举吗?可以说,李益能回到小玉身边,表面上是由于韦、崔二生的劝说和黄衫侠客的挟持;实际上是缘于霍小玉自己,缘于她的富有主见、轻财重情的侠义之风。也许这正是汤显祖将小玉比作“女侠”的深意所在吧。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