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六章 花院盟香

  (浣纱上)[1]意态精神画亦难,花枝实个好团栾[2]。曲啭新声银甲暖[3],酒浮香米玉蛆寒[4]。自家浣纱是也。郡主配了李十郎[5],将秋鸿赏了浣纱。秋鸿伶俐知书,却被十郎使得东去西去,到不如俺家乌儿,配了樱桃[6],两口镇日灶前灶后[7]。正是:乖的走碌碡,赢得眼前熟;痴的不出屋,夜夜皮穿肉[8]。俺看李郎和郡主十分相爱,今早又分付花园游憩。俺取了白玉碾花罇[9],盛了碧桃新酿[10],剐红矮几摆着蕖叶碗数十枚[11]。且是郡主弦管之暇,雅好诗书,笔床墨砚[12],多是王家旧物,都带巾箱伺候[13]。一对儿早到也。(旦上)

  “忆秦娥”深深院,弄晴时候东风软[14]。东风软,昼长无那[15],暖莺初啭。(浣)梦余口唤添香篆[16],画眉一线屏山远[17]。(合)屏山远,卷帘花气,夜来深浅[18]。

  [春光好](旦)纱窗浅,画屏深。意沉沉,春着裙腰无力,暗知音。(浣)燕尾翦裁罗胜[19],翠茸点缀花簪[20]。小姐呵,你一点春攒无限事[21],小眉心。(旦)浣纱,眉心有甚事来?(浣)小姐未遇李郎时,打秋千,掷金钱[22],赌荔枝[23],抛红豆[24],常自转眼舒眉。到李郎上门,镇日纱窗里眉尖半簇,敢自伤春也。(旦)春香呵[25],咱怎比做女儿时,由得自家心性那。(浣)可是成人不自在哩。(生上)

  “夜游宫”宿雨朝阳馆,松花控,柳烟初满[26]。幽欢何妨日日展。拥温柔,恨夜来,寒顿浅。

  [浣溪纱][27](生)轻打银筝落燕泥[28],暖丝高罥画楼西[29]。(旦)花冠闲上午墙啼[30]。(生)眉色暗深芳草径,靥花轻绽碧桃溪[31]。(旦)个人何事闭深闺[32]。(生)娘子说何事闭深闺,与你春游半日。(旦)酒簏衣箱[33],俱已齐备,请行。(行介,生)名园春色正相宜,(旦)夫婿前行少妇随。(生)竹里登楼人不见,(旦)花间觅道鸟先知[34]。(浣)这是百花园门首哩。

  “画眉序”(生)花里唤神仙[35],几曲园林芳径转。(旦)正春心满眼,桃李能言[36]。铺翠陌平莎茸嫩,拂画檐垂杨金偃[37]。(到门介,合)春成片,无人见,平付与莺捎燕翦[38]。

  咱绕花行一遭也。

  “黄莺儿”(生)偷眼艳阳天,带朝云暮雨鲜。(旦拈花介)一枝低压宜春院[39]。芳心半点,红妆几瓣,和莺吹折流霞茜[40]。糁香肩[41],春纤袖口,拈插鬓云边。(生送酒介)

  “皂罗袍”尊酒把玉人低劝。背东风立稳,微笑花前。斜簪抛出金缕悬,步香埃窣地凌波见[42]。(旦作醉介,生)湘裙皱亸,晴丝翠烟[43],粉融香润,扌弃骄恣妍[44]。真珠几滴红妆面[45]。

  “啄木儿”(旦)狂耍婿,游戏仙,豆蔻图中春数点。闲心性皱花呵展,绣工夫葡萄几线。却怎的半踏长裙香径远,和你向银塘照影分娇面[46],怕溜闪了钗头鬓影偏。

  (浣)天雨哩。(作避雨介)

  “玉交枝”(生)催花雨片,度池亭草气熏传[47]。点蜻蜓撇去惊飞燕,趁泥香掠水盘旋。咱两个一径行来一字肩[48],同行覆着同心扇[49]。停半霎潇湘画阑,坐一答绣墩金线[50]。

  (生坐,秋鸿上)洛下才人贪折桂,秦中美女好观花。禀相公,天子留幸洛阳,开场选士,京兆府文书起送[51],即日饯程[52],不得迟误。(生)如此,快安排行李,渭河登舟也。(鸿)明日放参京兆府[53],春风催马洛阳桥。(下)(旦)新婚未几,明日分离,如何是好?李郎,你看我为甚宫样衣裳浅画眉[54]?只为晓莺啼断绿杨枝[55]。春闺多少关心事,夫婿多情亦未知。妾本轻微,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56],秋扇见捐[57]。极欢之际,不觉悲生。(泣叹介。生)平生志愿,今日获从[58],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小玉姐何发此言?请以素缣[59],着之盟约。(旦)浣纱,箱盒里取乌丝阑素段三尺[60],和墨笔砚来。(浣)乌纱阑在此[61]。(生作写介)写完呈览。(旦读介)水上鸳鸯,云中翡翠,日夜相从,生死无悔。引喻山河,指诚日月。生则同衾,死则共穴。李郎,此盟当藏宝箧之内,永证后期。

  “玉胞肚”心字香前酬愿[62],镇同衾心欢意便。碎心情眉角相偎,趁光阴巧笑无眠。絮香囊宛转,把乌丝阑翰墨收全,向一段腰身好处悬。

  (生)小生这点心呵:

  “玉山颓”你精神桃李,天生的温香腻绵。惹娇音,春思无边。倚纤腰,着处堪怜。佳期正展,为甚的颦轻笑浅。教青帝长如愿[63]。镇无言[64]。一春心事轻可的付啼鹃[65]。

  (旦拜介)李郎有此心,奴家谢也。

  “川拨棹”情何限,为弱柳,抬青眼。怕只怕笺煤字殷[66],怕只怕笺煤字殷,道得个海枯石烂。嘱付你轻休赸[67],好花枝留倚阑[68]。

  李郎,看看日势向晚。(回介)

  “忆多娇”(合)春色黯,香径晚,怯栖鸦啼向凤城单[69]。乘倒景暮光残染残霞衣袖亸[70],春兴阑珊[71],春兴阑珊。忙归去阶苔翠班[72]。(旦作跌介)

  “月上海棠”(合)莲三寸[73],重台小样红偏绽[74]。怕逗了朱门[75],半约花关[76]。这一番游满春山,较添得许多娇眼。人影散秋千外,花阴里扣响铜环。(浣纱持烛上,开门介)

  “尾声”一帘春色如云亸,咱高烧银烛到更残。怎说起送你个趁春风游上苑[77]。

  银缸斜映晚妆红,且照离情今夜中。

  夫唱妇随长自好,青春明月不曾空。

  注释:

  [1]此段念白与《紫箫记》第二十出第一段略同,然《紫箫记》中此段为樱桃而非浣纱说的话。汤显祖从《紫箫记》采此段入《紫钗记》当未经细改,致有多处不易解,需结合《紫箫记》中相关文字方能解释明白。下面有关的部分便将结合《紫箫记》中文字作解。

  [2]花枝实个好团栾:实个,实在。团栾,圆润秀美的样子。南朝宋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3]银甲:银制的假指甲,套于指上,用以弹奏筝、琵琶等弦乐器。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4]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也可作为酒的代称。“酒浮香米玉蛆寒”句当为改自旧题唐韩偓著《隋炀帝海山记》中[望江南](湖上酒):“醅浮香米玉蛆寒”。

  [5]此句至“夜夜皮穿肉”:《紫箫记》中作:“郡主配了李十郎,把青儿赐了樱桃,乌儿赐了浣纱姐,正是白的对白的,乌的对乌的。只一件来:青儿性格伶俐知书,却被十郎使得东去西去;除了夜间,日间再不能勾同睡睡。到不如乌儿两口,镇日在灶前灶后诨耍。”由此知《紫箫记》中婢仆角色有樱桃、浣纱、青儿、乌儿四人,而在《紫钗记》实际只有秋鸿、浣纱二人。

  [6]“到不如”二句:“俺家乌儿”,是称自己丈夫的口气,却又说乌儿是“配了樱桃”,此为汤显祖改《紫箫记》中文字不彻底而致混乱处。《紫箫记》中乌儿是配浣纱,而按《紫钗记》此段文字则应是配樱桃。

  [7]镇日:整日,整天。

  [8]“乖的走碌碡”四句:大意为聪明伶俐的人忙得团团转,总不着家,也没得到什么实惠;痴愚的人不用出门辛苦,倒夜夜都能夫妻欢聚。乖的,聪明、伶俐的人,这里指秋鸿。碌碡(li鵽hou),旧时农村用来轧谷物、平场地的一种圆柱形石制农具,使用时须不断地滚动。赢得眼前熟,犹谓“(在主人面前)混了个眼熟”。皮穿肉,隐指男女交欢。

  [9]碾花罇:碾花,在陶瓷、玉器表面雕刻花卉图案的一种工艺。罇,同樽,一种酒器。

  [10]碧桃新酿:《紫箫记》中作“蒲桃(即‘葡萄’)新酿”,即新酿的葡萄酒。碧桃(又名“千叶桃花”)是一种供观赏的桃树,并无适合酿酒的果实。中医有“碧桃酒”,为用白酒泡鲜嫩桃叶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又名“碧桃叶酒”,是一种药用酒,当非此处所指。

  [11]剐红矮几:《紫箫记》中作“剔红蝶几”,此处“剐红”当是“剔红”之误。剔红,漆器工艺的一种,即雕红漆。蕖(q┮锻耄嗡坪梢兜耐搿:梢幻睫?

  [12]笔床:笔架,卧置毛笔的器具。

  [13]巾箱:原指装头巾的小箱子。古时候版本较小的书可放在巾箱中,便于携带,称“巾箱本”,略相当于现代的袖珍本。

  [14]弄晴:指禽鸟在初晴时鸣啭、戏耍。前蜀韦庄词[谒金门]之一:“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15]无那:此处意为“无可奈何”。那,“奈何”的合音。唐王昌龄《从军行》:“更吹横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这里粉颈低垂,蛾眉频蹙,芳心无那。”

  [16]香篆:一种特制的香,燃之,引其烟,可以任意作字作画。

  [17]画眉一线屏山远:屏风上远景中的山有如一线画眉。屏山,见本书第三出注[27]。画眉,见本书第九出注[21]。又指夫妻恩爱。则此句又暗含小玉与李益的恩爱会长远之意。

  [18]“卷帘花气”二句:化用宋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罗胜:用丝罗剪制成的胜。胜,见本书第三出注[4]。唐王建《长安早春》诗:“暖催衣上缝罗胜,晴报窗中点彩球。”

  [20]翠茸:翠色茸毛。这里似指翡翠鸟的羽毛。古代妇女首饰用翠鸟羽毛装饰,叫做点翠。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十一:“今世妇人喜以翠羽涂于金银首饰上,谓之点翠。”

  [21]春攒(cu醤):因春愁而攒眉(皱眉)。

  [22]掷金钱:掷钱赌胜。金钱指铜钱。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三:“明皇未得妃子(杨贵妃),宫中嫔妃辈,投金钱赌侍帝寝,以亲者为胜。召入妃子,遂罢此戏。”

  [23]赌荔枝:古代的一种游戏,输者罚吃荔枝。五代和凝词[采桑子](蝤蛴领上):“蝤蛴领上诃梨子,绣带双垂。椒户闲时,竞学樗蒲赌荔枝。”

  [24]抛红豆:古代的一种游戏。宋蔡伸词[菩萨蛮](凝羞隔水):“凝羞隔水抛红豆,嫩桃如脸腰如柳。”

  [25]春香:古代婢女常用的名字,此处小玉用“春香”称浣纱。

  [26]松花控:(雨水)把花打得松脱,以至于飘落(于地)。控,投,落下。《庄子·逍遥游》:“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27][浣溪纱]:此词改自五代孙光宪同调词。原词为:“轻打银筝坠燕泥,断丝高罥画楼西。花冠闲上午墙啼。粉箨半开新竹径,红苞尽落旧桃蹊。不堪终日闭深闺。”(见《花间集》卷七)

  [28]轻打句:此写弹筝,筝声清越,震落燕泥。打,敲打,弹奏。

  [29]暖丝高罥(ju鄋):暖丝,指春天新绿的柳条。前蜀韦庄《思归》诗:“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罥,缠绕悬挂。

  [30]花冠闲上午墙啼:公鸡在午墙上啼鸣。花冠,代指公鸡。唐温庭筠《晓别》诗:“翠羽花冠碧树鸡,未明先上短墙啼。”午墙,中墙,正面的墙(有如皇宫正门称“午门”)。一说,“午墙”是用晋代韩寿偷香故事,指矮墙。韩寿密会贾午,越墙而过,可见墙不高。唐皇甫枚《三水小牍·非烟传》中有“所恨洛川波隔,贾午墙高”是反用此典。

  [31]靥花:据晋王嘉《拾遗记》载,吴太子孙和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其宠姬邓夫人颊,命太医合药治之。虽愈,然面有赤点如朱。逼而视之,更益其妍。诸嬖人欲要宠,皆以丹脂点颊,后相沿成俗。即面靥。有多种,如金靥、粉靥、圆靥等。靥花是其中的一种。据考,面靥起于三国之前,称为“旳(dì)”。盛唐以后,妆靥形式更加丰富。

  [32]个人:那人。见本书第三出注[19]。

  [33]酒簏(l壕坡ǎ糜谑14.崎住?

  [34]“名园春色”四句:借用唐张谓《春园家宴》诗前四句而略有改动。原诗:“南园春色正相宜,大妇同行少妇随。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35]神仙:比喻小玉,谓其美如天仙。

  [36]桃李能言:反用“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典故。见《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37]“铺翠陌”二句:化用宋陈亮词[水龙吟](闹花深处):“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平莎(su),平坦的莎草地。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叶细长,深绿色,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偃(yn),仰卧。拂画檐垂杨金偃,金色的杨柳枝条轻拂画檐,软软的似仰卧之姿。

  [38]平付与莺捎燕翦:平付与,平白地付与。莺捎燕翦,此写莺燕飞舞的春景。捎,似当作“梭”。莺梭,谓莺往来而飞,如同穿梭。宋储泳词[齐天乐](东风一夜):“柳线经烟,莺梭织雾,一片旧愁新怨。”燕翦,亦作“燕剪”,谓燕子飞掠。

  [39]宜春院:唐长安宫内官妓居住的院名,在京城东面东宫内。东京洛阳也有宜春院。唐崔令钦《教坊记》谓:“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皇帝)前头也。”

  [40]茜:红色。

  [41]糁香肩:此喻霞光披散在美人肩上。糁,流散。参见本书第六出注[35]。

  [42]窣(s)地:忽然。

  [43]晴丝:盖近“暖丝”之意。见本出注[29]。而非虫类所吐的、在空中飘荡的游丝。此游丝在晴空映衬下不容易看见。唐杜甫《春日江村》诗之四:“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晴”又可谐“情”。

  [44]扌弃骄恣妍:这是写小玉醉中尽情娇恣之态。扌弃,见本书第五出注[5]。骄:当作“娇”。

  [45]真珠:珍珠,这里比喻汗珠。

  [46]银塘:清澈明净的池塘。

  [47]草气熏传:指风送着雨将春草的气味也传来。

  [48]一字肩:比肩(而行)。

  [49]同心扇:即折扇,扇股聚于一轴,故称。

  [50]一答:一处。

  [51]京兆府:京兆为京师所在地区,京兆府为管理京师地区的衙门。

  [52]饯程:饯行后起程。

  [53]放参:让下属进衙参谒。

  [54]宫样衣裳浅画眉:宫样,皇宫中流行的、比较时髦的式样。浅画眉,也与时尚有关。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诗有“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55]晓莺啼断绿杨枝:出自唐金车美人《与谢翱赠答诗》:“相思无路莫相思,风里花开只片时。惆怅金闺却归去,晓莺啼断绿杨枝。”

  [56]女萝:植物名,即松萝,亦作“女罗”。参见本书第十三出注[17]。古代诗歌中常用女萝附于松树来比喻女人依附丈夫。唐元稹《梦游春》诗:“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萝附。”

  [57]秋扇见捐:扇子到了秋天便被抛弃。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比喻女子被丈夫抛弃。捐,弃。汉班婕妤《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奁中,恩情中道绝。”

  [58]获从:得到实现。

  [59]素缣:白色的绢帛。

  [60]乌丝阑:亦作“乌丝栏”。指上下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的绢素。后亦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宋亳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栏、朱丝栏。”宋袁文《瓮牗闲评》卷六:“黄素细密,上下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此正所谓乌丝栏也。”

  [61]乌纱阑:误,当为“乌丝栏”。

  [62]心字香:以香末烧成,作心字形的香。宋范成大《骖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宋蒋捷词[一剪梅]:“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63]青帝:见本书第三出注[5]。

  [64]镇:时常。

  [65]轻可:轻易,寻常。元白朴《梧桐雨》杂剧楔子:“卿休要怨寡人,这是国家典制,非轻可也呵!”

  [66]笺煤字殷:《紫箫记》第二十出“川拨棹”作“笺梅字殷”,是。“殷”读如烟(yn),指字画笔迹着水后旁渗而至模糊。笺梅字殷,时间长了写在梅花笺上的字迹变得模糊,喻指违背盟誓。

  [67]赸(sh鄋):开玩笑。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之四:“又来赸了!好在我每肝上的事,管他姓张姓李!”

  [68]好花枝留倚阑:美丽的花枝让人流连忘返,长久地倚阑观看。

  [69]凤城:相传春秋时萧史与弄玉在秦都吹箫,引来凤降其城,事见本书第八出注[26]。因此秦都被称为丹凤城。唐诗中往往以“丹凤城”称长安,也以“凤城”为京都的美称。唐杜甫《夜》诗:“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仇兆鳌注引赵次公曰:“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言京城曰凤城。”

  [70]“乘倒景”句:此句不通。疑“暮光残”之“残”为衬字。亸,此字正常读为du,然此处于韵不合,或当读如“单”。

  [71]阑珊:衰减。唐白居易《咏怀》:“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72]班:当作“斑”。

  [73]莲三寸:即“三寸金莲”,是古代缠足的妇女穿的鞋。据考,有明确记载的缠足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见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七。小玉生活在唐代,唐代女性是否缠足,待考。另,古代戏曲小说在写时代较早的故事时,往往渗入所写时代之后的制度、礼俗。

  [74]重台:复瓣的花。也指同一枝上开出的两朵花。这里是指绣在鞋上的花样。红偏,鞋上所绣红花。偏,当作“编”。

  [75]逗:逗留。

  [76]花关:花团锦簇的温柔乡。明无名氏《拜月亭记》:“平生未解到花关,倏到花关骨尽寒。”

  [77]上苑:见本书第二出注[40]。

  评析:

  这一出讲李益和小玉游春时,收到要去洛阳赴试的消息。小玉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于是李益写下盟誓,小玉将其珍藏。

  新婚未久的夫妻将要分离,不忍相舍,满腹离愁,是人之常情。但小玉在这一层情感上又多了一层担忧:“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生。”由此可见,小玉是异常敏感的。从心理学上说,聪明之人多敏感。小玉的敏感除了来自先天的因素之外,更有后天的原因:“妾本轻微,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对自己身世的强烈意识使得她在“极欢之际”,亦保持着清醒,因此不免“悲生”。作者没有让人物明确说出身世,只是含混地说“轻微”。小玉既是霍王小女,是“郡主”,怎么能说“轻微”呢?是因为她们母女被逐?如果是,这也仅是部分原因,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剧所依据的故事蓝本《霍小玉传》中的小玉,也是霍王小女,但作品多处提示小玉的实际身份是“倡家”(详见“总评”)。小玉上述一段自剖心迹的话,在小说中是出现在她和李益成亲之夜:“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张友鹤选注《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明显地,剧中本出小玉所说就是照录小说原文,只是把“倡家”改成了“轻微”,把“悲至”改成“悲生”。后一改动,于原意没有太大影响;而前一改动,则隐去了小玉的实际身份,是作者有意为之。即汤显祖在依据蒋防的故事编此剧时,有意抬高女主人公的身份,不仅把她郡主的身份坐实,而且多次强调小玉的冰清玉洁(见各出相关语句,详见“总评”),弘扬“至情”、“纯情”的主题。但就全剧的一些重要关节而言,则不免留下蛛丝马迹(详见“总评”及有关各出“评析”)。

  本出中,李益的表现则与小玉有所不同。当听说要去洛阳赴试,“即日饯程”时,他马上吩咐秋鸿:“如此,快安排行李,渭河登舟也。”显得迫不及待,显然是出于对功名的热衷,并没有表现出对小玉的留恋。是小玉的不舍和担忧,才触动他,使他立下誓言。在面临分别以及由此可能发生的变故时,他表现出的是淡然与被动。这一方面表明他不像小玉那样视爱情为其唯一的寄托;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男女社会地位的悬殊:男子有广阔的活动天地,可以三妻四妾,甚至沾花惹草;女子却只能闭守闺阁,从一而终。因此,男子负心、女子痴守的故事在古代戏曲小说中屡见不鲜。

  此外,作者这样安排,还有着预示情节的作用。此后事态的发展,果然不出小玉所料。若非黄衫侠客的仗义相救,“引喻山河,指诚日月。生则同衾,死则共穴”的盟誓几成一纸空文。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