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68章 一九三四年(9)

  〔5〕《汗血月刊》综合性月刊,潘公展主办,刘达行编辑,一九三三年四月创刊,一九三七年十月停刊。这里所说的文章,参看340430信注〔3〕。

  〔6〕联华即联华书局,曾化名同文书店、兴中书局,费慎祥主办。当时鲁迅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等交该书局出版。

  340523①致曹靖华汝珍兄:十八日函收到。现代存稿,又托茅兄写信去催,故请暂勿去信,且待数日,看其有无回信,再说。倘仍无信,则当通知,其时再由农兄写信可也。

  书报挂号,全由书店办理,我并不加忙,但不知于兄是否不便,乞示知。倘无不便,则似乎不如挂号,因为偶或遗失,亦殊可惜也。

  沪寓均安好。弟胃病已愈,但此系多年老病,断根则不能矣,只能常常小心而已。此地友人,甚望兄译寄一些短篇及文坛消息应用,令我转告。

  此复即颂时绥。

  弟豫顿首五月二十三日340523②致许寿裳〔1〕季帀兄:顷收到惠函;《祝蔡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2〕,则昨日已到,其中力作不少,甚资参考。兼士兄有抽印者一篇〔3〕,此中无有,盖在下册,然则下册必已在陆续排印矣。

  来函言下月上旬,当离开研究院,所往之处,未知是否已经定局,甚以为念,乞先示知一二也。此布,即颂曼福。

  弟飞顿首五月廿三日〔1〕此信据许寿裳亲属录寄副本编入。

  〔2〕《祝蔡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即《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上册,一九三三年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

  〔3〕即《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340523③致曹靖华汝珍兄:上午方寄一函,想已达。

  木刻集已印好了,而称称重量,每包只能容四本,所以寄与作家的书,须分四包了,每包三本(其中〕之一是送VOKS〔1)的,请兄再一费神,另再[写]四张寄下为祷。至于寄书人,则书店会打印章的。

  赠兄之一本,当于日内寄农兄(因为一共有赠人的数本),托其转交耳。

  专此布达,顺请文安。

  弟豫顿首五月廿三日阖府均吉。

  注释:

  〔1〕VOK。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俄文缩写BOKJ的英语音译。

  340523④致陈烟桥雾城先生:午后方寄一信,而晚间便得来信并木版三块。木刻集本可寄,但因已托了书店,不想再去取回,所以索性不寄了。仍希照前信托友持条于便中前去一取为荷。这回印得颇不坏,可惜的是有几幅大幅,缩小不少了。

  白涛兄处我亦有信去催,但未得回信。铁耕兄的作品,恐怕只能待第二集付印时再说了。因为我备下之项款[款项],存着是很靠不住的,能够为了别事花完,所以想办的事,必须早办。现在已去买抄更纸二十帖,从下月初起,就想陆续印起来〔1〕,待积到二十余幅,便装订发售。此次拟印百二十本,除每幅之作者各得一本外,可有百本出卖,大约每本五角或六角,就可收回本钱矣。

  此布,即颂时绥迅上五月二十三夜。

  注释:

  〔1〕指《木刻纪程》。

  340524①致杨霁云霁云先生:顷得廿三日函,蒙示曹霑〔1〕诸事,甚感。《小说史略》尚在北新,闻存书有千余册,一时盖未能再版,他日重印,当改正也。

  所举三凶〔2〕,诚如尊说,惟杨邨人太渺小,其特长在无耻;居心险毒,而手段尚不足以副之,近已为《新上海半月刊》〔3〕编辑,颇有腾达之意,其实盖难,生成是一小贩,总难脱胎换骨,但多演几出滑稽剧而已。

  宋明野史所记诸事,虽不免杂恩怨之私,但大抵亦不过甚,而且往往不足以尽之。五六年前考虐杀法〔4〕,见日本书〔5〕记彼国杀基督徒时,火刑之法,与别国不同,乃远远以火焙之,已大叹其苛酷。后见唐人笔记,则云有官杀盗,亦用火缓焙,渴则饮以醋,此又日本人所不及者也。〔6〕岳飞〔7〕死后,家族流广州,曾有人上书,谓应就地赐死,则今之人心,似尚非不如古人耳。

  倘蒙赐教,乞于下星期一(二十八)午后二点钟惠临书店,当在其地相候,得以面晤,可稍详于笔谈也。

  匆复,并候刻安。

  迅上五月廿四夜。

  注释:

  〔1〕曹霑(?--1763,一作1764)字梦阮,号雪芹,清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红楼梦》。当时杨霁云将胡适有关曹雪芹卒年等新考证告知鲁迅。

  〔2〕三メ据收信人回忆,指当时报载鲁迅拟予"三嘘"的三个人物,即梁实秋、杨邨人和张若谷。

  〔3〕《新上海半月刊》应为《大上海半月刊》,文艺刊物,杨邨人等编辑,一九三四年五月创刊,同年十月停刊,共出三期。

  〔4〕考虐杀法一九二七、一九二八年间,鲁迅有感于国民党"屠戮之凶",曾作《虐杀》一文,原稿无存。参看《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5〕指《切支丹殉教记》。原名《切支丹殉教者》,日本松崎实作,一九二二年出版。一九二五年修订再版时改为现名。书中记述十六世纪以来天主教在日本的流传,以及日本江户幕府时代封建统治阶级对天主教徒的残酷迫害和屠杀的情况。"切支丹"(也称"切利支丹"),是"天主教"(及天主教徒)的日本译名。

  〔6〕关于唐人笔记所载的虐杀法,据《太平广记》卷二六八引《神异经》记载,唐代武则天时酷吏来俊臣审讯犯人时,"每鞫囚无轻重,先以醋灌鼻,禁地牢中,以火围绕。"〔7〕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后因宋高宗推行投降路线,听信内奸秦桧的谗言,以"谋反"的罪名将他下狱处死。据《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五引宋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秦桧既杀岳氏父子,其子孙皆徒重湖闽岭,日赈钱米以活其命。绍兴间,有知漳州者建言:'叛逆之后,不应留,乞绝其急需,使尽残年。'秦得其牍,使札付岳氏。"340524②致王志之思远兄:十九日信收到。关于称呼的抗议,自然也有一理,但时候有些不同,那时是平时,所以较有秩序,现在却是战时了,因此时或有些变动,甚至乱呼朋友为阿伯,叫少爷为小姐,亦往往有之。但此后我可以改正。

  那位"古董"〔1〕,不知是否即吴,若然,则他好像也是太炎先生的学生,和我可以说是同窗,不过我们没有见过面。文章〔2〕当赶月底寄出。但雁君之作,则一定来不及,因为索文之道,第一在于"催",而我们不易见面,只靠写信,大抵无甚效力也。

  得来信,才知道兄亦与郑君认识,这人是不坏的。《北平笺谱》正在再版,六月间可出,也有我的豫约在里面,兄可就近取得一部,我已写信通知他了,一面也请你自己另作一信,与他接洽为要。这书在最初计画时,我们是以为要折本的,不料并不然,现在竟至再版,真是出于意外,但上海的豫约者,却只两人而已。

  前几天,寄出《春光》三本,剧本〔3〕一本,由郑女士转交,不知已收到否?《春光》也并不好,只是作者多系友人,故寄上。剧本译的很好,但印得真坏,此系我出资付印,而先被经手印刷人剥削了。今天又以书一包付邮,系直寄,内有旧作〔4〕二本,兄或已见过,又木刻集一本,则新出,大约中国图版之印工,很少胜于这一本者,然而是从东京印来的,岂不可叹。印了三百本,看来也是折本生意经,此后大约不见得能印书了。

  上海的空气真坏,不宜于卫生,但此外也无可住之处,山巅海滨,是极好的,而非富翁无力住,所以虽然要缩短寿命,也还只得在这里混一下了。

  此复即颂时绥。

  豫上五月廿四日〔1〕指吴承仕(1884--1939),字检斋,安徽歙县人,学者。章太炎学生。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运动。当时任北平中国学院国文系主任,《文史》主编。

  〔2〕文章指《儒术》,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3〕剧本指《解放了的堂。吉诃德》。

  〔4〕旧作据收信人回忆,系《呐喊》和《彷徨》。

  340524③致郑振铎西谛先生:新俄木刻集已印成,今日寄奉一本,想可与此信同时到达。此系从东京印来,每本本钱一元二角,并不贵,印工也不坏,但二百五十本恐怕难以卖完,则折本也必矣。

  《北平笺谱》除内山之卅部外,我曾另定两部,其中之一部,是分与王思远君的,近日得他来信,始知亦与先生相识,则出版后此一部可就近交与,只以卅一部运沪就好了。一面则由我写信通知他,令他自行与先生接洽。

  再版出时,写书签之两沈〔1〕,似乎得各送一部,不知然否?

  《文学季刊》中文〔2〕,当于月底写寄,但无聊必仍与《选本》相类也。上海盛行小品文,有人疑我在号召攻击,其实不然。但看近来名家的作品,却真也愈看愈觉可厌。此布即请著安。

  迅顿首五月廿四日〔1〕两沈指沈兼士、沈尹默。当时他们分别为《北平笺谱》书签和扉页题字。

  〔2〕即《看图识字》,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340524④致姚克莘农先生:今晚往书店,得见留字,欣幸之至。本星期日(二十七)下午五点钟,希惠临"施高塔路大陆新邨第一弄第九号",拟略设菲酌,藉作长谈。令弟是日想必休息,万乞同来为幸。

  大陆新邨去书店不远,一进施高塔路,即见新造楼房数排,是为"留青小筑",此"小筑"一完,即新邨第一弄矣。

  此布并请文安。

  豫顿首五月二十四夜。

  340525致陶亢德亢德先生:顷蒙惠函,谨悉种种,前函亦早收到,甚感。

  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量,曾以为不妨滥竽其列,近来稍稍醒悟,已羞言之。况脑里并无思想,寓中亦无书斋;"夫人及公子",更与文坛无涉,雅命三种〔1〕,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伪作家小传"时,当罗列图书,摆起架子,扫门欢迎也。

  专此布复,即请著安。

  迅上五月廿五日徐訏〔先生均此不另。2〕〔1〕雅命三种据收信人回忆:当时《人间世》辟"作家访问记"专栏,曾函请鲁迅接待访问,以书斋为背景摄一影,并与许广平、海婴合摄一影。

  〔2〕徐訏参看351204④信注〔1〕。

  340526致徐懋庸懋庸先生:来示谨悉。我因为根据着前五年的经验〔1〕,对于有几个书店的出版物,是决不投稿的,而光华即是其中之一〔2〕。

  他们善于俟机利用别人,出版刊物,到或一时候,便面目全变,决不为别人略想一想。例如罢,《自由谈半月刊》〔3〕这名称,是影射和乘机,很不好的,他们既请先生为编辑,不是首先第一步,已经不听编辑者的话了么。则后来可想而知了。

  我和先生见面过多次了,至少已经是一个熟人,所以我想进一句忠告:不要去做编辑。先生也许想:已经答应了,不可失信的。但他们是决不讲信用的,讲信用要两面讲,待到他们翻脸不识时,事情就更糟。所以我劝先生坚决的辞掉,不要跳下这泥塘去。

  先生想于青年有益,这是极不错的,但我以为还是自己向各处投稿,一面译些有用的书,由可靠的书局出版,于己于人,益处更大。

  以上是完全出于诚心的话,请恕其直言。晤谈亦甚愿,但本月没有工夫了,下月初即可。又因失掉了先生的通信住址,乞见示为荷。

  专此布复,即请著安。

  迅启上五月廿六日〔1〕前五年的经验一九三○年,鲁迅应上海神州国光社之约,主编专收苏联文学作品的《现代文艺丛书》,后该社中途毁约。参看《集外集拾遗。<铁流>编校后记》。

  〔2〕关于光华的事,参看321212和330209等信。

  〔3〕《自由谈半月刊》出版时改名《新语林》,当时光华书局约请徐懋庸主编的文艺半月刊。

  340528①致罗清桢清桢先生:〔顷收到大作第二集1〕一本,佳品甚多,谢谢。

  弟拟选中国作家木刻,集成一本,年出一本或两三本,名曰《木刻纪程》〔2〕,即用原版印一百本,每本二十幅,以便流传,且引起爱艺术者之注意。先生之作,拟用《爹爹还在工厂里》,《韩江舟子》,《夜渡》,《静物》,《五指峰的白云》五种〔3〕,但须分两期,不在一本内登完,亦无报酬,仅每幅赠书一本。不知可否以原版见借?倘以为可,则希即用小包寄至书店,印讫当即奉还也。

  去年所印新俄木刻,近已印成,似尚不坏,前日已由书店寄上一本,想能到在此信之前也。

  匆布即请文安。

  迅上五月廿八夜。

  注释:

  〔1〕第二集指《清桢木刻画》第二集。

  〔2〕《木刻纪程》木刻画集,鲁迅编辑,共收木刻二十四幅。作者为何白涛、李雾城、陈铁耕、一工、陈普之、张致平、刘岘、罗清桢等,一九三四年六月(据《鲁迅日记》,系同年八月十四日编讫付印)以"铁木艺术社"名义自费出版,初版印一二○本。

  〔3〕按其中的《五指峰的白云》后未收入《木刻纪程》。

  340528②致王志之〔1〕《文史》之文〔2〕已成,今寄上,塞责而已。

  前函谓吴君为太炎先生弟子,今思之殊误,太炎先生之学生乃名承仕,末一字不同也。

  前寄画集等三本,想已达。

  此布,即颂时绥。豫启五月二十八夜。

  注释:

  〔1〕此信手稿缺称谓。

  〔2〕《文史》之文指《儒术》,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340529①致何白涛白涛先生:木刻刀三套,早由书店寄出,想已收到。前日又寄赠《引玉集》一本,印工尚佳,不知能收到否?

  现拟印中国木刻一本,前函已经提及,昨纸已购好,可即开手。先生之原版,务希早日寄下,以便印入为祷。

  专此布达,即颂时绥。

  迅上五月二十九日340529②致杨霁云霁云先生:昨蒙见访,藉得晤谈,甚忭。前惠函谓曹雪芹卒年,可依胡适所得脂砚斋本〔1〕改为乾隆二十七年。此事是否已见于胡之论文〔2〕,本拟面询,而遂忘却,尚希拨冗见示为幸。

  专此布达,并请文安。

  迅上五月二十九日〔1〕胡适所得脂砚斋本指清代刘铨福所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存十六回,又称甲戌本。一九二七年在上海发现,后为胡适所得。

  〔2〕论文指《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载《新月》第一卷第一号(一九二八年三月),后曾分别收入《胡适文存》三集及《胡适文选》。

  340529③致母亲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五月十六日来函,早已收到。胃痛大约很与香烟有关,医生说亦如此,但减少颇不容易,拟逐渐试办,且已改吸较好之烟卷矣。至于痛,则早已全愈,停药已有两星期之久了,请勿念。害马及海婴均安好,惟海婴日见长大,自有主意,常出门外与一切人捣乱,不问大小,都去冲突,管束颇觉吃力耳。十六日函中,并附有太太〔1〕来信,言可铭〔2〕之第二子,在上海作事,力不能堪,且多病,拟招至京寓,一面觅事,问男意见如何。可铭之子,三人均在沪,其第三子由老三荐入印刷厂中,第二子亦曾力为设法,但终无结果。男为生活计,只能漂浮于外,毫无恒产,真所谓做一日,算一日,对于自己,且不能知明日之办法,京寓离开已久,更无从知道详情及将来,所以此等事情,可请太太自行酌定,男并无意见,且亦无从有何主张也。以上乞转告为祷。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同叩五月廿九日〔1〕太太指朱安。

  〔2〕可铭朱鸿猷(?--1931),字可民,浙江绍兴人,朱安之兄。

  340531①致郑振铎西谛先生:前几日寄上《引玉集》一本,想已达。

  拙文附上,真是"拙"极,已经退化,于此可见,倘能厕"散文随笔"〔1〕之末,则幸甚矣。

  专此布达,即请道安迅顿首五月卅一日近正在收集中国新作家之木刻,拟以二十幅印成一本,名之曰《木刻纪程》,存案,以觇此后之进步与否。又及。

  注释:

  〔1〕即《看图识字》。"散文随笔",《文学季刊》的专栏。

  340531②致杨霁云霁云先生:顷收到卅日信,并《胡适文选》〔1〕一本,甚感。

  徐先生也已有信来,谓决计不干。〔2〕这很好。否则,上海之所谓作家,鬼蜮多得很,他决非其敌,一定要上当的。但是"作家"之变幻无穷,一面固觉得是文坛之不幸,一面也使真相更分明,凡有狐狸,尾巴终必露出,而且新进者也在多起来:所以不必悲观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