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东林党争玩味无穷

作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派别,一般说来,东林党人是由一些比较有抱负、关心国计民生、头脑比较清醒、政治态度比较开明、个人品质也较为正直廉洁的士大夫组成。他们不尚空谈,主张躬行实践,过问政治,以求经世致用。他们认为“自古未有关门闭户自做成的圣贤,自古圣贤未有绝类离群孤立无与的学问”,要求士大夫走出书斋,进行救世活动。特别是早期的东林党人,更具有一定的社会正义感和政治改革的主张,其中不乏真正的忧国忧民之士。他们目睹政治的腐败,要求改革弊政,缓和日益尖锐、势将危及封建统治的阶级矛盾。他们在位时敢于弹劾执政大臣,抨击贪婪奸诈的太监,乃至上书皇帝,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弊病;削籍闲居时,则通过“清议”的方式,发表政治主张,议论朝政得失。

著名的东林党人顾宪成认为士大夫应该关心朝廷,关心民生,关心世道。他在讲学时说:“在朝为官,志不在君父;在地方为官,志不在民生;闲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这些都是君子所不能做的。”这些话被传为一时名言,顾宪成及其同志被誉为“士林标准”。

曾任翰林院检讨的东林党人姚希孟,反对“加派”和滥征商税,他上奏疏说:朝廷滥征滥派,使财赋根本之地“十室九空”,百姓忍受着“竭泽而渔”的痛苦,若不减轻人民的负担,势必要招致大水冲溃堤防一样的危险。

明神宗“好货成癖”,派出许多矿监、税监,到处搜刮财货,欺压百姓,为非作歹。东林党人李三才担任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期间,就曾揭发税监陈增的罪恶,裁抑其爪牙,捕杀其党羽,并且冒犯天颜,上疏批评神宗说:“陛下爱珠玉,百姓也想温饱;陛下爱子孙,百姓也恋妻儿。那为什么陛下你要拼命地聚敛财宝,而不让小民满足一升一斗之需要呢?为什么你要延福万年,而不让小民享受朝夕之欢乐呢?”他要求神宗罢天下矿税监,并指出利害关系说,如果固执不改,“一旦众叛土崩,小民皆为敌国,风驰尘骛,乱众麻起,陛下块然独处,即使黄金盈箱,明珠填屋,谁为你守呢?”东林党反对矿税监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政权,但是也反映了工商业者限制封建掠夺的要求,对资本主义萌芽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天启年间,一些东林党人更是不畏强暴,与阉党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派缇骑到江南等地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曾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当时,苏州居民聚众达数万人,群趋殴打缇骑,将其当场击毙。巡抚报告“吴人尽反”,并逮捕了为首的颜佩韦、周文元、杨念如、沈扬和马杰等五人。这一事件说明,东林党人反对宦官阉党的正义行动,得到了当时城市居民的普遍支持和同情。对于日益隳弊的官僚机构,东林党人也力图严肃吏治,这也符合下层民众对清明政治的愿望。不过,由于门户之见,激烈的政争牵住了东林党人大部分的心力,不少人变得傲慢、褊狭和难以容人,逐渐丧失了过去力图整饬朝政的壮志。他们与其他党派在政见上的差别日见其微,澄清吏治的愿望不仅没有收到实际效果,而且还使得晚明的政治形势更为腐败。东林党人当政后,一是起用了一大批被贬的党人,让他们控制军政、监察和人事大权;二是排斥异己,打击宿敌齐、楚、浙、宣、昆党,利用“京察”的机会,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政敌逐出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党争不已使明代后期缺乏起码的政治是非标准,吏治就成了谋取私利、排斥异己的手段,不仅使得东林党人在政治上无所建树,而且也给晚明的社会、经济和军事等诸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晚明的朋党混争加速了明朝在政治上的腐败,也使得原本已十分复杂的政治形势更趋严峻。随着党派纷争愈演愈烈,到崇祯年间,对于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东林党人越来越显得束手无策,他们整日袖手空谈,交章攻讦,汲汲于毫无原则的门户之争。当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呈星火燎原之势,东北的满族势力也咄咄逼人。东林党人对于政局虽然喋喋不休,但往往持论甚高,筹边制寇,却并无实着。激烈的党争,使得原已衰败不堪的国家机器愈益难以正常运转。

天启年间,鉴于辽东战事吃紧,明廷任命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不畏艰险,抚恤辽民,调兵遣将,兴修城堡,整顿军纪,使“守备大固”,辽东转危为安,但因遭权要排挤,罢任听勘,由袁应泰继任。袁虽精敏强毅,善于治政,但不谙兵法,完全是个外行,到任没多久,便失掉辽阳、沈阳等七十余城,明廷大震。熹宗无奈,起用熊廷弼为经略,但又擢王化贞为辽东巡抚。熊廷弼力挽狂澜,调兵募兵,召集残兵,加以训练,赶运粮草枪炮军械,到当年(1621,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十二月,已集聚大兵十四万,形势迅速好转。可是明帝却轻信骄傲、怯战、不会用兵的王化贞,冷落熊廷弼。王主速战轻进,熊主固守持久战,双方争论激烈。明帝以大兵十三万委王化贞,熊只领兵一万,成了一个虚有其名的经略。努尔哈赤知“经抚不合”,于天启二年大举进攻广宁,王化贞狼狈逃窜,熊廷弼随之入关,后金军大胜,攻克广宁、锦州等四十余城。广宁失守后,辽东的形势更加紧张。当时正值天启初年东林党人得势时期,内阁首辅是叶向高,而王化贞则是他的得意门生。东林党人出于朋党考虑,对之事事加以袒护。而熊廷弼则因早年隶属于东林党的政敌之一——楚党,并在御史任内曾经排斥过东林党人,故而深受东林党人的嫉恨,故二人之间的矛盾很大,王化贞处处与熊廷弼作对。辽东战败后,明廷把熊、王二人逮捕并追究责任。东林党人偏袒王化贞,不顾熊、王二人责任的轻重,力主一并处死。特别是邹元标、魏大中等人,对于熊廷弼更是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熊廷弼无奈之余,只得乞救于与东林党对立的阉党。他托了内阁中书汪文言,答应给魏忠贤四万两银子,其后却筹不出,又得罪了阉党。努尔哈赤而东林党人看到熊廷弼为阉党所嫉恨,马上又改变初衷,上疏申救其冤。这又让阉党以为熊廷弼与东林党人早有瓜葛,于是更加紧了对他的迫害。阉党诬陷熊廷弼贿赂东林党人,犯了失守封疆的大罪。天启五年(1625),熊廷弼终于被杀,头颅被传送到九边示众。对此,后人吟咏道:“长城自坏不知惜,九边传首血凝碧。”其实,类似于此因党争而受祸的边防将领,又何止熊廷弼一人!

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是功高权重的资深朝臣,他素来与首辅叶向高等人关系密切。他见辽事危急,自请督师,以原官督山海关、蓟、辽、天津等处军务,筑城堡,汰冗兵,练士卒,缮甲仗,买马匹,军备大整,成效显著。魏忠贤因孙承宗功高望重,欲拉为己党。承宗嫉恶如仇,拒不应命,并欲面奏熹宗,劾除忠贤。魏忠贤因此恨之入骨。魏忠贤对其拥兵关外深怀忧忌,遂想方设法陷害他,不久,孙承宗也就成了党争的牺牲品。天启五年(1625)十月,阉党借柳河明军小败,极力参劾孙承宗,孙承宗被迫去职归里。

抗金名将袁崇焕威振辽东,令金兵闻风丧胆,为大明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本应重赏,不料却遭到魏忠贤排斥,指使其党徒进行弹劾,袁崇焕只好上疏乞休,于天启七年罢归。后来,明廷虽然被迫起用袁崇焕,但由于魏忠贤余党进谗言陷害,加上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致使袁崇焕于崇祯三年(1630)被杀。袁崇焕袁崇焕之死,可以说也与明廷内部的树朋结党有关。“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绝矣”。

在内有农民大起义、外有金兵入侵的严峻形势下,崇祯帝和大臣们不思整顿朝政,解决危机,反倒斤斤计较党派利害得失,陷入无休无止的内部斗争中。特别是从抗金的军事形势来看,自辽、沈、广宁失守到熊廷弼、袁崇焕诸人被杀,可以说完全是当时政治腐败的结果,著名的将领熊廷弼等人成了东林党人和阉党相互攻击的牺牲品。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自毁长城,其遭受灭亡的厄运将不久矣。从这个意义上说,朋党混争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