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长北京老妞,深爱北京,熟悉北京。
博文
(2016-10-31 23:03:22)

  青酱肉是老北京的名吃,有人把它与金华火腿、广东腊肉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肉。《故都食物百咏》中就赞它“故都肉味比江南,清酱腌成亦美甘;火腿金华广东腊,堪为鼎足共称三。”它不仅得到梁实秋、唐鲁孙等名人的青睐,还曾是民国时北方人送礼的佳品,当时京剧名伶到上海演出,拜客礼物即为青酱肉、口蘑、通州密枣和熏茶这“老四样”。  青酱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0-30 22:47:23)
烧饼是北京人爱吃的食品。烧饼是烙制的,绝大多数的烙制食品是用饼铛烙后再加烘烤。其炉灶上口为圆形,有凹下的炉膛,直径约二尺,炉口上安置饼铛。其热力为燃烧碎煤渣,以保持恒温,与现今使用的烤箱不同。芝麻酱烧饼:半发面。饼面上粘满芝麻,饼瓤抹麻酱、撒椒盐后卷折,故而多层。先在铛上烙近半熟,再放入炉膛中烤之,出炉后外焦里嫩,酥软可口。味微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10-27 23:38:23)

炸酱面,是老北京人的主食之一,不仅至今仍是北京人的主要食品,而且还影响了更多的外地客人和外宾,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食品之一。前不久,美国副总统拜登等到鼓楼地区一家中国小饭馆品尝炸酱面,更说明这一食品的影响力。以经营老北京传统菜和主要主食为主的著名的海碗居(老北京炸酱面)、老北京炸酱面大王等饭馆的生意非常“火”的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6-10-27 00:19:17)
“咱可不是吃素的。”北京这句老话的意思是,我不是懦弱的人,你别招惹我。为什么“吃素”会和懦弱联系起来?老北京究竟是怎样“吃素”的?中国素食源远流长,春秋已滥觞,古人祭祀时为表达尊重,非素食不可。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它在本土戒杀生,并不绝对要求素食,但梁武帝一纸令下,素食遂成中国大乘佛门的基本生活规范,这极大推动了素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我太老祖就开始制作酱羊肉,但是真正做成五香酱羊肉,行销全国,那是清嘉庆年间我老祖马永祥、马永富时候的事了。当时我老祖得到太医院太医的帮助,对原来制作酱羊肉的配料配方进行修改,以丁香、砂仁、桂皮、大料等为主药,外加酱和盐调味。用合格配方制作酱羊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可以促进食欲,开胸理气。有好的配方,还得要有精细的操作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正对着隆福寺街蟾宫电影院的是白魁老号,煮好的羊头堆在直径三尺的冒着泡儿的锅上面,严格来说是堆放在锅上面的铁篦子上。谁买,卖羊头的老人便麻利地从上面用小铁钩钩一只放到秤盘子里,称完分量,问:“摘不摘?”若是说“摘”,只一眨眼功夫,整个羊脸便成张纸似的平摊在大案子上了。顾客若要切成薄片,老人还管切,最后撒上椒盐,放一小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6-10-16 19:33:48)
近日风闻某著名功法创始人李姓大师之母卢氏淑珍于2016年8月18日驾鹤西去了,享年88岁.按照老北京的说法,佛母之死可称之为老喜丧了!
何谓“老喜丧”?《清稗类钞》“丧祭类”载:“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老北京人谓“喜丧”是“福寿全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北地苦寒,御寒是冬日的大事。锈了一夏的炉子被搬出来,烟囱,盖火,炉钩子重聚一堂。屋里炉子上的大壶开了,被挪于一边儿,噗噗吐着热气;火敞着,白顶棚上多了一个昏黄的热圈。当这份儿暖和气包裹得人们有些厌燥的时候,门外窗台上,扣着大缸顶上的柿子冻得硬邦邦。拿进来,洗净灰土,放凉水里。说着话儿,喝热茶的工夫儿,盆里的柿子软了皮儿,先咬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6-10-11 19:51:13)

以前北京人把西餐称为“番菜”,把西餐厅称为“番菜馆”。北京最早的番菜馆开设在西直门外万牲园(今动物园)内,名曰“畅观楼”,开业于光绪年间。畅观楼的西餐按份经营,每份价钱为二元。顾客进门一坐下,侍者便给每人端上两片面包和一盘菜汤,然后起菜,由侍者逐次送上炸鱼、白煮鸡、鸡蛋糕等,最后上果盘、咖啡。经理是中国人,厨师招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6-10-11 19:44:26)
46:北京人杜泽臣在西单北大街路东所开办的明明眼镜公司是第一个施行在店堂里验光现场配镜的眼镜店。47:夏天,私塾学房搭凉棚是多少年形成的定制。老师利用搭凉棚的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学生收取“搭凉棚钱”,这是私塾学房老师每年一笔可观的固定收入。48:哈尔飞戏院(西单剧场前身)的名字取自英文“happy”,就是让大伙儿别老板着脸,该乐呵乐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