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座深藏在山中的古皇宫 竟已悬在绝崖上千百年(组图)

打印 (被阅读 次)

离古城邯郸不到三小时车程的中皇山里,谁能料到,竟深藏着老祖宗留给的一座娲皇宫(五大“华夏祖庙”之一),且“悬”在绝崖上达千百年。1400多年前,先民不畏艰辛,把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神话,具象幻化在这里的悬崖峭壁上,以此告诉后人,为拯救人类遭遇的灾难,女娲在这里补了个天…….

作者:陈鲁宁

古中皇山

我们离开古城邯郸,就奔向了充满传奇的中皇山,她独伫在茫茫太行深处,守护着那一座仍笼罩在神秘“故事”里、尚不为大多人所知的娲皇宫。一路向北多为崇山峻岭,也更接近更强烈地感受到华夏老祖宗文化之渊源龙脉的律动。

娲皇宫

《淮南子·览冥训》等典籍记载,盘古开天辟地后,天神女娲就按照自己的模样,抟黄土捏出了人类。可女娲还未能来得及高兴时,就降临了一场天昏地暗的灾难,原本一片祥和的宇宙,瞬时间天崩地裂,燃起了蛮荒大火,大地变成汪洋。女娲为了拯救人类,矢志要去补天!她便想到燕赵大地凤凰山(现中皇山)是最好的炼石补天之地,于是,便风驰电逝到此,炼五色石修补苍天。但补好之后女娲担虑会再次崩塌,遂以凤凰山为央,把东海擒来巨龟的四只脚斩下,竖立在大地的四角,牢牢撑起天穹。

娲皇宫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女娲,由此赢得人类对其大地之母的敬仰,在此为之建宫立庙,永世崇拜……

女娲像

通往山里的道路是一条“之”形盘山道,左盘右旋,迂回曲折,尤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把旅行者们引导至“神话”和历史交融的唐王峰下。偌大个女娲广场上,中央是浅浅的八卦太极图,对应着二十四节气,呈现出先人对古老的天时地理人和的冀望,更给薄雾中耸立在悬崖绝壁处的娲皇宫罩上了一层难言的神秘色彩。

登山马队

攀山铁索

攀爬登顶路上,一位风水堪舆老者说,娲皇宫所居之处远看似一把太师椅,按道家解释,三面环山,左青龙,右白虎,山体下就是一汪清波的补天湖,连着蜿蜒不绝的漳河水系。汉代时,始建悬寺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只有三间石室和一些神像),后经过历朝代修建,规模不断扩大,后在北齐(公元550年到公元577年)年间,文宣帝依山就势,巧借天然,利用“天造地设之境”建了离宫,雕琢神像,经历代修葺续建,到明代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清代更曾大规模重修,渐而成为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古庙建筑群。

娲皇宫

当地人形象地用8个数字概括了娲皇宫特点:1座吊寺,2种宗教,3个石窟,4组古建,5种刻经,6部经文,7尊塑像,8根铁索。其中2所指的是佛教与道教,8是说建在险峻山崖上的娲皇宫,采用8根铁索将其与整个庞大山体相连,而构建成悬空寺庙。整个庞大建筑群,由四组建筑组成。娲皇阁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选其位,呈点缀之态,每一组都各具神韵,自成一体,又和整体格局和谐统一。

娲皇宫

娲皇宫的主体建筑是娲皇阁,它有三层阁楼,坐东面西,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分别名之“清虚”、“造化”与“补天”。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用铁索将其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构思奇巧之“吊庙”或“悬楼”。

摩崖石刻上的经文

登顶后,我们在绝壁上目睹了摩崖石刻《法华经》、《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说盂兰盆经》等十部佛教经典,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为“天下第一壁经群”。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了汉民族所揣有对东传佛学独有的文化心理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多样崇拜的宗教观念。

娲皇宫给我印象是深刻的,来这里无异于一次身心文化洗礼,也忽然明白为什么有人说“百年内看魔都上海,千年遥望帝都北京,两千年得去镐京西安,五千年那就非得去燕赵大地寻觅!”

从娲皇宫往下俯瞰

旅游Tips

交通:娲皇宫邯郸客车站乘坐到涉县的客车,票价约20元/人;到涉县县城后有面包车前往景区,票价3-5元/人,车程大约十几分钟,也可打车前往。

自驾: 京珠高速直达涉县出口。到涉县向西北行驶约10公里即达凤凰山(中皇山)。景区前可以停车,停车收费

开放时间:08:30-17:00

门票:60元/人,学生持证半价。 

周边景点: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刘邓故居,朝鲜义勇军纪念馆,韩王山。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