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data/radio/album/13/09/1309_120_120.jpg?rand=8125">
你沉浸在爱中,唯有爱是你。这里是灵魂的栖息地。
总节目 6 总播放 446 总点赞 29 总评论 23

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的区别 | 平安赐福(六)20220329

2025-09-29 18:08:00 播放 146 评论 3
0:00

3. 对因果论的肯定,是对圣主平安性的否定。
经由宽恕,众生灵中的平安与圣主相连。
圣主平安性,熄灭灵性深藏的罪咎。
罪是过去,咎是未来,平安中没有罪咎。
天国内没有过去与未来,光明与幸福是当下的永恒。

宽恕,是圣主赐予人类直达天堂之路。
践行宽恕,灵可以横渡因果生死之海。

小乘佛法,注重戒律,开示苦集灭道,宣扬因缘果报。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因果自负,如影随形。
却不明因果只是现象,并无实体。
却不知善恶只是分别,并无实性。

因果论是佛陀所提出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可是,后期佛陀宣讲大乘佛法时,却将信受因果论的修行者,比喻为“焦芽败种”,因为心灵被因缘现象牵挂的人,已经失去了信受大乘佛法的根基,无法获得究竟的解脱。

大乘佛法,几句话可以概括: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缘起性空,自心现量,心灭法空,寂静涅槃。

对于因果论而言,大乘佛法,属于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见性解脱,随缘无生,周遍清净,垢净无染,如如不动,
是真解脱。

因,指的是分别,果,指的是承载。
存在而有空间,分别而有时间,承载而有境界。
境界截断时间,形成了独立“世界”。

世界,就是因果论的具体表现。
而世界,却建立于存在之上,随时间而变易。
存在是心灵形成的基础,
故而说:“三界唯心”。
世界是心识分别所现境界,
故而说:“万法唯识”。

而存在,却是一念错觉,觉性困顿而生存在。
故而说“明心见性,见性解脱”。
何为“见性”?

见者,不迷;性者,无生。

见生灭诸法,性空如幻,幻性本空。
见分别诸心,心幻如梦,梦境无生。

见身心如幻,见世界如梦。
见诸法性空,则“见”亦为幻。
见诸心如梦,则“见”亦如梦。

梦不可得,幻本无生,见本无体。
见与所见熄灭,觉与所觉脱落。
离见普照,是无生无灭,普照圆觉。

三界诸法幻境本空,诸心存在了无痕迹。
于存在之中,不被存在。
于诸心之内,不被分别。
于缘起之中,随缘不变。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心即真心也,
是名“解脱心”。

解脱心具寂灭性,寂灭性熄灭生灭心,呈现平安性。
平安性就是圣主,圣主,是智慧体之中,诞生智慧的本性。
故此,践行圣主宽恕力,可以横渡因果苦海。
因此,践行圣主宽恕力,可以解脱三界幻境。

弥勒菩萨又被称为“慈氏”。
何为“慈悲”,无尽宽恕,无差异接纳。

故而,圣主平安性,即一切如来性。
慈悲与智慧,究竟为一体。

免责声明:本节目内容为媒体或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文学城电台(海外电台)的观点、立场以及投资建议。
评论
评论不支持HTML代码
注意: 请不要在评论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类似侮辱性的言辞。

以前也听过别的法师讲解过关于佛法,听这位老师娓娓道来很摄受,想进一步的学习

讲解得真好,深奥的佛义几句话就给我们指明得清清楚楚

赞叹本电台,以前学过佛,不明白小乘和大乘的区分,这篇文章简明扼要,就阐述明白了,感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