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土矿场开采。 图 : 剑哥的思政课
美中贸易战暂时进入休战局面。双方同意部分撤回加征的关税,而中国则停止稀土出口管制的强化,但因此而认为中国是赢家则仍属过早。
持续许久的美中贸易战是迎来了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川普于 10 月 30 日在韩国会谈,美方同意削减部分追加关税,而中方则同意停止稀土出口管制的强化。
许多人认为这次的胜利属于中国。因为中国激起了外界对稀土供应不足的忧虑,迫使美国在关税问题上面做出让步。但是如果更深入观察之后,便会发现:中国“稀土大国”的形象其实开始出现裂痕。
乍看之下,稀土市场几乎全被中国垄断,美国超过七成的稀土进口依赖于中国。但是,这指的是接近未加工状态的稀土元素的进口,美国每年的稀土元素进口总额也仅约 2,500 万美元而已。
即使失去稀土元素的供应,美国经济所受的冲击可能也相当有限。稀土元素的重要用途之一是制造更强力的永磁体,但其实这是存在替代性的材料的。即使完全改用替代性的材料、成本提高至10倍,理论上的增加额度也仅约 2.5 亿美元。对GDP约 30 兆美元的美国而言,这只是在误差范围之内。
二、中国其实是“稀土化合物”的大量进口国
关键在于,稀土除了以元素形式交易外,也以稀土化合物的形态交易。若只看加工度较高、对制造业更重要的稀土化合物,美国对中国其实呈现大幅的顺差。2023 年,美国稀土化合物出口总额为 3.55 亿美元,其中近九成都出口至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去年稀土化合物进口总额约 14 亿美元,出口总额约 4 亿美元。若看 2023 年,进口超过(逆差)的幅度更大。
稀土问题常被描述为美国依赖中国,但在附加价值更高的领域,其实是中国依赖美国。而且,中国在稀土化合物领域的贸易赤字近年正在急速扩大。
(以上文章译自 Newsweek Japan 2025 年 11 月 15 日,作者是 Daniel Gr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