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30元,华强北给AI定了起步价

30元,华强北给AI定了起步价

文章来源: 吴晓波频道 于 2025-11-03 22:14:1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早上十点,华强北的档口老板们陆陆续续拉开卷帘门。

这些“一米柜台”月租上万,档口流动性很高,招牌换了一茬又一茬。今年以来,华强电子世界二店开出了不少“AI潮品”档口。

90后小雨在华强北做档口已经近10年,以前专卖自家工厂生产的蓝牙耳机。今年5月,她把门面重新装修,挂上了“AI穿戴”的招牌,开始主卖AI翻译耳机。

把蓝牙耳机变成AI耳机,在华强北是一件几乎零门槛的事。工厂和软件开发商合作,后者给蓝牙耳机接上大模型,一台设备30元钱左右。

这30元,就是华强北给AI硬件标出的入场价,和这个行业如今动辄过亿的融资相比,显得有些廉价。但华强北之所以是华强北,正因为它能近乎神奇地用廉价的入场券抓住每一个电子产业转折的风口,并制造出无数传奇故事。

从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到手表、VR设备等各类智能穿戴,过去近四十年间,华强北一次都没有落后。

这个占地2.96平方公里的商圈,聚集了35个专业电子市场,被称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在这里做生意的人们,对行业风向有着高度灵敏的嗅觉。

他们很早就意识到,电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因此,在AI浪潮澎湃的当口,我们来到华强北,看一看这位不惑之年的老考官,如何给当下的AI硬件“判卷”。

30元,华强北给AI定了起步价

图源:小巴拍摄



在华强北,AI是个筐

AI行业有个金句:“所有硬件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花了两天时间逛遍华强北后,我们发现,这句话已经在这里先落地了。

现在,即使在最老的赛格通信市场,也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家在最显眼的柜台上摆着一排AI眼镜和AI翻译耳机的档口。而在华强电子世界二店、华强时尚数智中心这些更年轻的市场,已经开出了一批“AI集合店”。

低价是华强北老板们“起量”策略的核心,那些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爆款AI产品在华强北几乎都能找到,而价格最低不到其十分之一。

AI戒指的鼻祖芬兰Oura Ring最新款起售价约2500元人民币,在华强北150元内有几十个款式可选;任天堂5月发布的智能闹钟Alarmo,一个月后华强北就出现了外形高度相似的AI闹钟,原版售价人民币约600元,华强北款只卖118;今年7月全球销量突破百万台、一炮而红的AI录音笔Plaud,华强北也已经上架同款,原版售价1149元,在这里百元出头即可拿下。

有时它甚至跑在大厂前头,比如苹果今年9月刚发布的搭载AI、具备翻译功能的Airpods pro3,一位华强北的跨境物流商告诉我们,这种AI翻译蓝牙耳机已经在华强北卖了半年了,最便宜的款式只要几十元。

低价也因此成为一种生态。一位AI眼镜代工从业者在华强北跑了一年业务以后,得出的结论是:“超过200块的东西在华强北卖不出去。”

以眼镜为例。目前,华强北带摄像头的AI眼镜价格普遍在200—500元,而音乐眼镜在80—200元。不少档口大量上架不带摄像头的蓝牙音乐眼镜,而只象征性进几款甚至干脆不卖摄影眼镜。



图源:小巴拍摄

“摄影眼镜太贵不好卖,我没有进货。”一位档主告诉我们,带摄像头的眼镜,光成本就普遍超过200元,质量稍好的动辄达到500元以上,而且也容易出现拍摄卡顿、发热问题。相比之下,客人们更喜欢100元左右就能买到的音乐眼镜。

而且,500元的AI摄影眼镜问世后,很快有工厂做出了200元的“低配版”,虽然手感更差、APP卡顿,但反而更能跑量。

不过,便宜不是华强北唯一的优点,这里的AI产品花样多、迭代快。

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华强北已经聚集了超过30款五花八门的AI产品,包括:至少上百款AI眼镜;可以和AI对弈的下棋机器人;能语音输入、快速翻译、一键生成PPT的AI鼠标;多达数十种AI毛绒玩具,其中今年10月出的最新款已经具备摄像功能,可以拍照识物。



图源:小巴拍摄

除了五花八门的高性价比产品外,逛下来的另一大感受是:做AI硬件,最大的技术壁垒往往是软硬结合,软件和硬件的协调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但这道门槛,在华强北被直接消灭了。

这里的商人们会收集市面上最流行的AI大模型,然后“粗暴”地和硬件拼合。所以理论上,华强北任何一款带蓝牙功能的电子产品都可以接上AI。能做这道工序的软件公司在深圳很密集,把成熟的硬件产品送去接入AI软件,一天之内就可以调出样机。

用他们的话说,在这里,“AI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图源:小巴拍摄



“AI=翻译”

虽然已经被AI包围,但我们发现,10个华强北档口老板里,可能有7个人不清楚产品搭载的是什么大模型,很多人甚至根本不懂AI。

今天的华强北仍是传统硬件的天下,AI只是这里的副产品。越来越多档主会拿几件货放在显眼的地方招徕顾客,但他们赚钱的大头还是靠耳机、充电宝、吹风机这些经典爆款。

华强北的客户也仍是那些海外面孔,每天接待外籍客户约7000人。前述物流老板告诉我们,与耳机、手机、平板“老三样”相似,华强北的“平替”AI产品主要出口海外,占比可以达到七成左右。

不过相较于“老三样”主要出口亚非地区,AI产品更多出货到欧美国家,他们更愿意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体验新的科技。

有趣的是,这样的客户结构,让华强北人对AI形成了独特的理解:截至目前,在华强北,AI的作用,等同于翻译。

除了少量AI毛绒玩具等陪伴型产品外,从耳机、眼镜再到各种各样的翻译器,华强北AI硬件的核心功能几乎都是翻译。欧美地区语言众多,这些小巧实用的翻译器应用场景丰富。



图源:小巴拍摄

我们甚至也会看到一些“抽象”的产品,比如主打翻译功能的蓝牙音响和充电宝。虽然当我们问档主“谁会用蓝牙音响和充电宝翻译”时,对方也答不上来,但这些产品背后,也是朴素的用户思维。

此外,就像过去针对海外审美定制变形金刚造型的音响和耳机一样,如今华强北的AI也支持定制。一家出售AI闹钟的档主告诉我们,这款闹钟目前支持翻译英语、俄罗斯语、法语等8种语言,但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订单超过3000单,可以联系工厂给闹钟增加这个地区语言的翻译功能。

总之,AI时代的华强北其实很大程度上和以前一样,它既是最前沿电子产品的博物馆,也的确是廉价复制品的集散地。但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比如,很多档主开始摘下“xx电子”的招牌,今天走进龙胜电子配件城,有三分之一的档口叫“智能穿戴”“AI潮品”。华强北的面孔也变得年轻,刚刚毕业的00后老板们操着流利的英语,向海外客户介绍最新款的AI眼镜。

再比如,以前,华强北身后的电子厂们大多在背后做批发,如今越来越多转型AI硬件的工厂自己开出档口做体验店,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AI时代的消费者需要“情绪价值”。

华强北的老板们卖着自己看不懂的AI,而AI也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华强北人拽到了时代的最前沿。



图源:小巴拍摄



先把螃蟹端上桌

客观地说,给上一代硬件加上“便宜”的AI,再放到市场上快速迭代,这种AI硬件的“华强北”模式,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难以复制,它依赖的是独特的华强北生态。

在华强北卖货,试错成本极低。这个各类电子产品密集流通的大市场里,很多档主批量进货前,会先去其他档口拿一两台试水。

档主们虽然乐于尝试新事物,但也从不恋旧。更好的产品问世,上一代硬件就会被快速下架。

在华强电子世界开“AI集合店”的老李认为,如果以出货量算,华强北第一个爆款AI硬件应该是上半年问世的“小智AI”套件。这是一款电路板裸露在外的电子元件,能通过“语音输入—转文字—大模型输出—转文字”实现AI语音交互。

一台“小智AI”定价80元,在今年4、5月,这家档口一个月能卖出上千台。

但随着语音交互的玩法越来越成熟,不出两个月,小智就从华强北市场上消失,被塞进AI萌宠等各种更精致的产品里重新上架。

另一方面,华强北的硬件效率极高。这里每一个人都有爆款思维,上游的工厂时刻关注着Tik Tok、行业新闻,了解市面上什么样的产品火爆,然后买来拆机、复刻出“同款”,再拿到各个档口推销。



图源:小巴拍摄

老李告诉我们,不同类型的AI硬件产品开模难度不同,但量产周期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如果是耳机、眼镜这类硬件形态已经高度成熟的产品,确实能做到“上午设计、下午打样、次日量产、一周出海”。

对于“华强北速度”,36氪曾报道一组数据:“2025年,当一个创客站在华强北商圈中心,方圆1公里内,能从1350家公司找设计,3200家公司找研发,小样测试有1260个选择,量产供应商达3480家。”

靠着高效的供应链和大胆的试错,华强北用最朴素的方式闯进了AI硬件浪潮中: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却是最快把螃蟹端上桌的人。

而这种模式,也让华强北在激烈竞争的AI战场占据了一个独特而关键的生态位。

在消费端,它一定程度上担任了市场试验和消费者教育的角色。

一个业内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因为国内缺乏软件付费订阅的土壤,所以AI商业化的最终出路大概率会是与智能硬件结合。

但AI硬件行业经历3年野蛮生长后,仍在不断定义和迭代的过程中,真正出圈的产品和企业寥寥无几。

对于这个尚处早期的行业,日均客流超60万的华强北,就成为了一个面向全球的巨大展台。每出现一款满足“一万台定律”的AI硬件,嗅觉灵敏的华强北人会以惊人的速度做出仿品,放到柜面上去接受市场的检验。

即使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把它们当作“买个新鲜”的一次性消费品,但一样产品能在这些“一米柜台”上存活下来,很大程度上也被证明了商业模式的可行。



图源:小巴拍摄

反过来看,被华强北淘汰的那些产品,也在这里接受了一次压力测试:这个买家和卖家都格外挑剔的市场上,每一分价格都必须值得更好的体验和审美。

在供给端,华强北是一个连接产业上下游的中介,能吸引无数敢于创新的AI硬件创业者。

智能硬件从业者蟹壳告诉我们,华强北一直是周边工厂的重要营销渠道。近年因为地价飞涨,这些工厂逐步分散到了东莞、惠州等环深圳地区,让华强北的集中展示功能变得更加重要。科技公司在寻找合适的硬件载体时,常常会先去华强北挑选样品,然后溯源到上游的工厂寻求合作。

所以当AI硬件创业者来到华强北,可能会感到振奋:任何一款消费电子产品,只要你想,都能植入AI;只要有方案,都能做出来。

宏观地看,这种快速响应的市场实验,以及高效的供应链,让企业有意进入这个领域做研发创新的时候,土壤已经高度成熟。华强北出于市场自发逐利性质的小步快跑,客观上给AI硬件创业创新提供了富饶的土壤。



结语

位于华强北路现代之窗大厦的华强北博物馆,回顾了华强北四十年的历史。每一个时代的硬件符号在这条时空长廊里依次陈列,在入口处,我们看到了中国第一台电子收音机、第一台“大哥大”,而AI眼镜、AI闹钟和AI鼠标被放在终点,代表着华强北未来的可能。

它们串联起的,不仅是华强北的四十年,也是一部中国电子产业的进化史。

每一次浪潮涌来,华强北都以某种姿态立在潮头;而潮水退去的时候,又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在智能手机时代,这里走出了华为、传音这样的终端品牌;那些代工厂里,则成长出了闻泰、绿联等一批细分赛道龙头。



华强北博物馆

今天,这些看似普通的AI档口与背后的工厂中,或许也正孕育着下一个十年里改变行业的名字。就像吴老师所说:“当AI席卷而来时,一个伟大的消费热点的引爆,将是‘0到1’的创新和‘1到无限’的完美合谋。AI带来的需求升级,正在贯穿这片生机勃勃的电子森林。”

而对于华强北来说,最重要的或许不是谁在这里卖什么产品。这里的人和货来来去去,但当潮水一次次涌来,它始终在与浪潮共舞,从未老去。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习近平饮酒表情“痛苦”画面曝 韩国晚宴马格利酒爆红
如果登机牌上出现这4个令人畏惧的代码 要小心了
惊天一拥!手放哪裡?网络热议万斯拥抱柯克遗孀
上海老翁一屁股坐女乘客大腿 狂蹭偷摸 露诡异笑容
马斯克大胆预言!5年内手机、App全面消失




24小时讨论排行

撞死3岁华裔幼童的无照司机重罪全免,家属痛哭…
川普再爆猛料:习近平亲口保证 他任内绝不对台动武
联邦政府关门停摆之际,特朗普举办奢华万圣节派对
郑丽文说普京不是独裁者 美共和党大老:她可能做不久
俄军猛攻乌东重镇,乌克兰招架不住了
特朗普遭扎心3连问:普京为何不停火?他无视你吗?…
伏尸百万,这个国家已经进入大屠杀模式
“了不起的特朗普”花天酒地,4200万美国人却正挨饿
纽约“红潮”:33岁“社会主义市长”马姆达尼的惊天逆袭
全世界静待美国最高法怎么判,特朗普又改口说"不去了"
打脸“抛售美国” 三大因素 美债或创5年最强表现
川普受访:习近平与普京同样难缠 都不是好惹的
特朗普:习近平知道中国若侵台会有什么“后果”
习近平原不想跟高市早苗会谈 看到这事后态度大变
自封玉皇大帝 河南邪教头目敛500万 奸淫妇女10人
纽约市长是他?左派菜鸟履历单薄 支持者也看不下去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30元,华强北给AI定了起步价

吴晓波频道 2025-11-03 22:14:17

早上十点,华强北的档口老板们陆陆续续拉开卷帘门。

这些“一米柜台”月租上万,档口流动性很高,招牌换了一茬又一茬。今年以来,华强电子世界二店开出了不少“AI潮品”档口。

90后小雨在华强北做档口已经近10年,以前专卖自家工厂生产的蓝牙耳机。今年5月,她把门面重新装修,挂上了“AI穿戴”的招牌,开始主卖AI翻译耳机。

把蓝牙耳机变成AI耳机,在华强北是一件几乎零门槛的事。工厂和软件开发商合作,后者给蓝牙耳机接上大模型,一台设备30元钱左右。

这30元,就是华强北给AI硬件标出的入场价,和这个行业如今动辄过亿的融资相比,显得有些廉价。但华强北之所以是华强北,正因为它能近乎神奇地用廉价的入场券抓住每一个电子产业转折的风口,并制造出无数传奇故事。

从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到手表、VR设备等各类智能穿戴,过去近四十年间,华强北一次都没有落后。

这个占地2.96平方公里的商圈,聚集了35个专业电子市场,被称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在这里做生意的人们,对行业风向有着高度灵敏的嗅觉。

他们很早就意识到,电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因此,在AI浪潮澎湃的当口,我们来到华强北,看一看这位不惑之年的老考官,如何给当下的AI硬件“判卷”。

30元,华强北给AI定了起步价

图源:小巴拍摄



在华强北,AI是个筐

AI行业有个金句:“所有硬件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花了两天时间逛遍华强北后,我们发现,这句话已经在这里先落地了。

现在,即使在最老的赛格通信市场,也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家在最显眼的柜台上摆着一排AI眼镜和AI翻译耳机的档口。而在华强电子世界二店、华强时尚数智中心这些更年轻的市场,已经开出了一批“AI集合店”。

低价是华强北老板们“起量”策略的核心,那些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爆款AI产品在华强北几乎都能找到,而价格最低不到其十分之一。

AI戒指的鼻祖芬兰Oura Ring最新款起售价约2500元人民币,在华强北150元内有几十个款式可选;任天堂5月发布的智能闹钟Alarmo,一个月后华强北就出现了外形高度相似的AI闹钟,原版售价人民币约600元,华强北款只卖118;今年7月全球销量突破百万台、一炮而红的AI录音笔Plaud,华强北也已经上架同款,原版售价1149元,在这里百元出头即可拿下。

有时它甚至跑在大厂前头,比如苹果今年9月刚发布的搭载AI、具备翻译功能的Airpods pro3,一位华强北的跨境物流商告诉我们,这种AI翻译蓝牙耳机已经在华强北卖了半年了,最便宜的款式只要几十元。

低价也因此成为一种生态。一位AI眼镜代工从业者在华强北跑了一年业务以后,得出的结论是:“超过200块的东西在华强北卖不出去。”

以眼镜为例。目前,华强北带摄像头的AI眼镜价格普遍在200—500元,而音乐眼镜在80—200元。不少档口大量上架不带摄像头的蓝牙音乐眼镜,而只象征性进几款甚至干脆不卖摄影眼镜。



图源:小巴拍摄

“摄影眼镜太贵不好卖,我没有进货。”一位档主告诉我们,带摄像头的眼镜,光成本就普遍超过200元,质量稍好的动辄达到500元以上,而且也容易出现拍摄卡顿、发热问题。相比之下,客人们更喜欢100元左右就能买到的音乐眼镜。

而且,500元的AI摄影眼镜问世后,很快有工厂做出了200元的“低配版”,虽然手感更差、APP卡顿,但反而更能跑量。

不过,便宜不是华强北唯一的优点,这里的AI产品花样多、迭代快。

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华强北已经聚集了超过30款五花八门的AI产品,包括:至少上百款AI眼镜;可以和AI对弈的下棋机器人;能语音输入、快速翻译、一键生成PPT的AI鼠标;多达数十种AI毛绒玩具,其中今年10月出的最新款已经具备摄像功能,可以拍照识物。



图源:小巴拍摄

除了五花八门的高性价比产品外,逛下来的另一大感受是:做AI硬件,最大的技术壁垒往往是软硬结合,软件和硬件的协调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但这道门槛,在华强北被直接消灭了。

这里的商人们会收集市面上最流行的AI大模型,然后“粗暴”地和硬件拼合。所以理论上,华强北任何一款带蓝牙功能的电子产品都可以接上AI。能做这道工序的软件公司在深圳很密集,把成熟的硬件产品送去接入AI软件,一天之内就可以调出样机。

用他们的话说,在这里,“AI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图源:小巴拍摄



“AI=翻译”

虽然已经被AI包围,但我们发现,10个华强北档口老板里,可能有7个人不清楚产品搭载的是什么大模型,很多人甚至根本不懂AI。

今天的华强北仍是传统硬件的天下,AI只是这里的副产品。越来越多档主会拿几件货放在显眼的地方招徕顾客,但他们赚钱的大头还是靠耳机、充电宝、吹风机这些经典爆款。

华强北的客户也仍是那些海外面孔,每天接待外籍客户约7000人。前述物流老板告诉我们,与耳机、手机、平板“老三样”相似,华强北的“平替”AI产品主要出口海外,占比可以达到七成左右。

不过相较于“老三样”主要出口亚非地区,AI产品更多出货到欧美国家,他们更愿意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体验新的科技。

有趣的是,这样的客户结构,让华强北人对AI形成了独特的理解:截至目前,在华强北,AI的作用,等同于翻译。

除了少量AI毛绒玩具等陪伴型产品外,从耳机、眼镜再到各种各样的翻译器,华强北AI硬件的核心功能几乎都是翻译。欧美地区语言众多,这些小巧实用的翻译器应用场景丰富。



图源:小巴拍摄

我们甚至也会看到一些“抽象”的产品,比如主打翻译功能的蓝牙音响和充电宝。虽然当我们问档主“谁会用蓝牙音响和充电宝翻译”时,对方也答不上来,但这些产品背后,也是朴素的用户思维。

此外,就像过去针对海外审美定制变形金刚造型的音响和耳机一样,如今华强北的AI也支持定制。一家出售AI闹钟的档主告诉我们,这款闹钟目前支持翻译英语、俄罗斯语、法语等8种语言,但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订单超过3000单,可以联系工厂给闹钟增加这个地区语言的翻译功能。

总之,AI时代的华强北其实很大程度上和以前一样,它既是最前沿电子产品的博物馆,也的确是廉价复制品的集散地。但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比如,很多档主开始摘下“xx电子”的招牌,今天走进龙胜电子配件城,有三分之一的档口叫“智能穿戴”“AI潮品”。华强北的面孔也变得年轻,刚刚毕业的00后老板们操着流利的英语,向海外客户介绍最新款的AI眼镜。

再比如,以前,华强北身后的电子厂们大多在背后做批发,如今越来越多转型AI硬件的工厂自己开出档口做体验店,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AI时代的消费者需要“情绪价值”。

华强北的老板们卖着自己看不懂的AI,而AI也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华强北人拽到了时代的最前沿。



图源:小巴拍摄



先把螃蟹端上桌

客观地说,给上一代硬件加上“便宜”的AI,再放到市场上快速迭代,这种AI硬件的“华强北”模式,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难以复制,它依赖的是独特的华强北生态。

在华强北卖货,试错成本极低。这个各类电子产品密集流通的大市场里,很多档主批量进货前,会先去其他档口拿一两台试水。

档主们虽然乐于尝试新事物,但也从不恋旧。更好的产品问世,上一代硬件就会被快速下架。

在华强电子世界开“AI集合店”的老李认为,如果以出货量算,华强北第一个爆款AI硬件应该是上半年问世的“小智AI”套件。这是一款电路板裸露在外的电子元件,能通过“语音输入—转文字—大模型输出—转文字”实现AI语音交互。

一台“小智AI”定价80元,在今年4、5月,这家档口一个月能卖出上千台。

但随着语音交互的玩法越来越成熟,不出两个月,小智就从华强北市场上消失,被塞进AI萌宠等各种更精致的产品里重新上架。

另一方面,华强北的硬件效率极高。这里每一个人都有爆款思维,上游的工厂时刻关注着Tik Tok、行业新闻,了解市面上什么样的产品火爆,然后买来拆机、复刻出“同款”,再拿到各个档口推销。



图源:小巴拍摄

老李告诉我们,不同类型的AI硬件产品开模难度不同,但量产周期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如果是耳机、眼镜这类硬件形态已经高度成熟的产品,确实能做到“上午设计、下午打样、次日量产、一周出海”。

对于“华强北速度”,36氪曾报道一组数据:“2025年,当一个创客站在华强北商圈中心,方圆1公里内,能从1350家公司找设计,3200家公司找研发,小样测试有1260个选择,量产供应商达3480家。”

靠着高效的供应链和大胆的试错,华强北用最朴素的方式闯进了AI硬件浪潮中: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却是最快把螃蟹端上桌的人。

而这种模式,也让华强北在激烈竞争的AI战场占据了一个独特而关键的生态位。

在消费端,它一定程度上担任了市场试验和消费者教育的角色。

一个业内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因为国内缺乏软件付费订阅的土壤,所以AI商业化的最终出路大概率会是与智能硬件结合。

但AI硬件行业经历3年野蛮生长后,仍在不断定义和迭代的过程中,真正出圈的产品和企业寥寥无几。

对于这个尚处早期的行业,日均客流超60万的华强北,就成为了一个面向全球的巨大展台。每出现一款满足“一万台定律”的AI硬件,嗅觉灵敏的华强北人会以惊人的速度做出仿品,放到柜面上去接受市场的检验。

即使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把它们当作“买个新鲜”的一次性消费品,但一样产品能在这些“一米柜台”上存活下来,很大程度上也被证明了商业模式的可行。



图源:小巴拍摄

反过来看,被华强北淘汰的那些产品,也在这里接受了一次压力测试:这个买家和卖家都格外挑剔的市场上,每一分价格都必须值得更好的体验和审美。

在供给端,华强北是一个连接产业上下游的中介,能吸引无数敢于创新的AI硬件创业者。

智能硬件从业者蟹壳告诉我们,华强北一直是周边工厂的重要营销渠道。近年因为地价飞涨,这些工厂逐步分散到了东莞、惠州等环深圳地区,让华强北的集中展示功能变得更加重要。科技公司在寻找合适的硬件载体时,常常会先去华强北挑选样品,然后溯源到上游的工厂寻求合作。

所以当AI硬件创业者来到华强北,可能会感到振奋:任何一款消费电子产品,只要你想,都能植入AI;只要有方案,都能做出来。

宏观地看,这种快速响应的市场实验,以及高效的供应链,让企业有意进入这个领域做研发创新的时候,土壤已经高度成熟。华强北出于市场自发逐利性质的小步快跑,客观上给AI硬件创业创新提供了富饶的土壤。



结语

位于华强北路现代之窗大厦的华强北博物馆,回顾了华强北四十年的历史。每一个时代的硬件符号在这条时空长廊里依次陈列,在入口处,我们看到了中国第一台电子收音机、第一台“大哥大”,而AI眼镜、AI闹钟和AI鼠标被放在终点,代表着华强北未来的可能。

它们串联起的,不仅是华强北的四十年,也是一部中国电子产业的进化史。

每一次浪潮涌来,华强北都以某种姿态立在潮头;而潮水退去的时候,又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在智能手机时代,这里走出了华为、传音这样的终端品牌;那些代工厂里,则成长出了闻泰、绿联等一批细分赛道龙头。



华强北博物馆

今天,这些看似普通的AI档口与背后的工厂中,或许也正孕育着下一个十年里改变行业的名字。就像吴老师所说:“当AI席卷而来时,一个伟大的消费热点的引爆,将是‘0到1’的创新和‘1到无限’的完美合谋。AI带来的需求升级,正在贯穿这片生机勃勃的电子森林。”

而对于华强北来说,最重要的或许不是谁在这里卖什么产品。这里的人和货来来去去,但当潮水一次次涌来,它始终在与浪潮共舞,从未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