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对天发誓”能当证据?中国法院用这招化解了纠纷

“对天发誓”能当证据?中国法院用这招化解了纠纷

文章来源: 法治日报 于 2025-11-03 16:24:3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近日,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周嘉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因"可消除笔迹"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这起看似普通的案件,却因证据的特殊性和调解过程中对传统诚信方式的运用,展现了在法与情之间的智慧平衡,为类似纠纷的化解提供了有益借鉴。

这起纠纷的源头要追溯到2022年的鱼饲料交易。原告匡某某长期向被告汤某某供应鱼饲料,经过2022年8月13日的结算,双方确认汤某某尚欠货款51000元。为确保债权债务关系明确,汤某某当场出具了一张借条。在接下来的数月里,汤某某陆续偿还了部分款项,但就在这看似顺利的还款过程中,一个意想不到的争议点浮出水面:原告坚称被告仅还款23000元,尚欠28000元;而被告则声称已还款31000元,其中一笔8000元的还款曾被原告用可消除笔在借条上备注,如今这笔迹已随着时间推移神奇消失,无从考证。

庭审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原告匡某某对被告提出的"可消除笔备注"之说予以坚决否认,而被告汤某某除了口头陈述外,无法提供任何其他证据来证明这8000元还款的存在。就在案件要依据证据规则作出判决时,被告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双方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以传统的方式——发誓,来了结这个争议。他承诺,只要原告愿意发誓确实没有收到这8000元,他就愿意如数偿还28000元欠款。

这一提议虽不在常规司法程序之内,却体现了乡土社会中对诚信的珍视。承办法官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且不违背司法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双方在法庭院坝中完成了发誓仪式。这一传统诚信表达方式,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偿还原告28000元。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实践的生动体现。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传统美德。法官在调解过程中,通过引导当事人践行这一价值准则,成功化解了纠纷,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不仅感受到公平正义,也体会到司法对公序良俗的尊重和维护。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战海峰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全世界静待美国最高法怎么判,特朗普又改口说"不去了"
习近平饮酒表情“痛苦”画面曝 韩国晚宴马格利酒爆红
如果登机牌上出现这4个令人畏惧的代码 要小心了
100岁还在工作:五位日本长寿老人的健康秘籍
惊天一拥!手放哪裡?网络热议万斯拥抱柯克遗孀




24小时讨论排行

撞死3岁华裔幼童的无照司机重罪全免,家属痛哭…
联邦政府关门停摆之际,特朗普举办奢华万圣节派对
上海老翁一屁股坐女乘客大腿 狂蹭偷摸 露诡异笑容
俄军猛攻乌东重镇,乌克兰招架不住了
川普再爆猛料:习近平亲口保证 他任内绝不对台动武
马斯克大胆预言!5年内手机、App全面消失
郑丽文说普京不是独裁者 美共和党大老:她可能做不久
特朗普:习近平知道中国若侵台会有什么“后果”
特朗普遭扎心3连问:普京为何不停火?他无视你吗?…
三亿游客涌入中国壮丽的新疆,那里还有他们未曾看到的一面
纽约“红潮”:33岁“社会主义市长”马姆达尼的惊天逆袭
美国财长怒呛"中国难以被信赖":必须摆脱稀土依赖风险
伏尸百万,这个国家已经进入大屠杀模式
打脸“抛售美国” 三大因素 美债或创5年最强表现
川普受访:习近平与普京同样难缠 都不是好惹的
纽约市长选战~欧巴马力挺"穆斯林新星",川普怒骂共产党员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对天发誓”能当证据?中国法院用这招化解了纠纷

法治日报 2025-11-03 16:24:30

近日,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周嘉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因"可消除笔迹"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这起看似普通的案件,却因证据的特殊性和调解过程中对传统诚信方式的运用,展现了在法与情之间的智慧平衡,为类似纠纷的化解提供了有益借鉴。

这起纠纷的源头要追溯到2022年的鱼饲料交易。原告匡某某长期向被告汤某某供应鱼饲料,经过2022年8月13日的结算,双方确认汤某某尚欠货款51000元。为确保债权债务关系明确,汤某某当场出具了一张借条。在接下来的数月里,汤某某陆续偿还了部分款项,但就在这看似顺利的还款过程中,一个意想不到的争议点浮出水面:原告坚称被告仅还款23000元,尚欠28000元;而被告则声称已还款31000元,其中一笔8000元的还款曾被原告用可消除笔在借条上备注,如今这笔迹已随着时间推移神奇消失,无从考证。

庭审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原告匡某某对被告提出的"可消除笔备注"之说予以坚决否认,而被告汤某某除了口头陈述外,无法提供任何其他证据来证明这8000元还款的存在。就在案件要依据证据规则作出判决时,被告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双方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以传统的方式——发誓,来了结这个争议。他承诺,只要原告愿意发誓确实没有收到这8000元,他就愿意如数偿还28000元欠款。

这一提议虽不在常规司法程序之内,却体现了乡土社会中对诚信的珍视。承办法官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且不违背司法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双方在法庭院坝中完成了发誓仪式。这一传统诚信表达方式,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偿还原告28000元。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实践的生动体现。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传统美德。法官在调解过程中,通过引导当事人践行这一价值准则,成功化解了纠纷,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不仅感受到公平正义,也体会到司法对公序良俗的尊重和维护。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