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习会刚结束,双方谈及俄乌战事,但未具体公布细节,乌克兰内部解读不同。有人认为,中美于稀土协议及调降关税达成共识,意味双方或在俄乌战事上取得某种默契;也有人警告,中方仅是权衡利害、拖延时机,无心促成停火。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今天在韩国釜山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双方谈及稀土、黄豆采购,并商定下调部分关税。
对此,乌克兰媒体“UNN”报导,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辖下的打击虚假讯息中心(Center forCountering
Disinformation)主管科瓦连科(AndriyKovalenko)表示,这已象征中美不再视对方为对手,而是将转为商业伙伴。
“以外交语言来说,这代表北京与华盛顿都不再需要俄罗斯。”科瓦连科指出,俄罗斯最具竞争力的便宜能源优势如今不再奏效。他指出,这对莫斯科而言将是重大灾难,“中国现在有诱因与美国做交易,而不是支持俄国的战事。如果北京与华盛顿找到新的共处方程式,俄罗斯将被排除于文明世界之外,沦为供应原材料的附属品”。
政治学者博特尼克(Ruslan
Bortnyk)则认为,美国一直避免中国成为俄乌战事的调解方,以免其“邀功”,但随着川普就任近一年,战事仍处胶着,他认为川普已意识必须倚靠中国才能有所突破。
不过,博特尼克指出,中国目前对俄罗斯停火并未表现出兴趣。中国更在意维持在国际经贸中的角色,以确保从西方取得科技与投资机会。因此,他认为北京当前是在“权衡双方、拖延时间”,而非积极斡旋战事。
另一名政治学者杰尼先科(Vadym Denysenko)在接受乌克兰节目“Espreso
TV”访问时指出,北京官方在新闻发布中未提及乌克兰,反映乌克兰并非双方谈判的优先项目。他建议乌方应尽速定位未来与北京的关系,以加强对莫斯科的压力。
乌克兰外交部长西比哈(Andriy
Sybiha)今天在记者会上则表示,中方具备游说俄罗斯的能力,认为中国应扮演更主动角色,又指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川习会前夕重申,期望中方停止从俄罗斯购买能源,以避免供应其军事机器。
川普在会后指出,将与中方“一起处理”以推动俄乌战事议题进展。“我们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双方都将合作看看能否有所进展”。虽然他承认中方是俄罗斯能源的一大购买方,但强调双方未就此议题详细讨论。
习近平则透过中国外交部发言,未明提“乌克兰”一词,仅指出:“中美在地区与国际舞台应良性互动。当今世界还有许多难题,中国与美国可以共同展现大国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川习会举行前一日,德媒“NTV”报导,乌克兰国防工业代表洛米科夫斯基(YuriyLomikovsky)称,北京已禁止向乌国军工公司出售可用于制作无人机的中国零件,包括引擎、电池等,且连同波兰与波罗的海三国实施出口禁令,防止亲乌国家转运。洛米科夫斯基指出,目前近6成无人机零件由中国进口,此举将打击乌国防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