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今冬是否为“超级冷冬”?中国气象局释疑

今冬是否为“超级冷冬”?中国气象局释疑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25-10-22 22:11:2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受冷空气影响,近期我国多地降温,冷出常年11月的水平。“今冬是否为超级冷冬”的话题引起关注。据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根据目前预测结果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介绍,在气象界,冷暖冬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概念”。

根据定义,在全国范围内,超过一半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冷冬/暖冬标准,这一年冬季才会被判定为冷冬或是暖冬。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共出现6个冷冬,均出现在2012年之前。

章大全特别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的趋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中纬度南北温差减小,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受其影响,我国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需要密切关注阶段性强降温和强升温过程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注1

北京供暖准备情况如何?

冬季供暖这一民生大事已经进入关键筹备期。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北京供热主管部门提早部署,加强与气象部门监测会商,及时研判天气变化情况,全力推进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温暖精准送达。

记者了解到,各供热企业聚焦设备运维、燃料储备、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已经全面完成锅炉房、换热站等设备设施的检修调试;提前上水打压,进行冷态调试,“供暖管家”入户检查散热器等设备,加强宣传用热常识和报修服务热线。

为确保2025至2026年度供热季来临前供热系统达到良好的状态,全市各区已陆续启动供热系统试水打压。试水打压是供热前的重要准备环节,市民可密切关注试水通知,试水打压期间家中留人,并注意观察暖气片、管道接口等位置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如发现异常及时报修。

北京将持续关注天气情况,加强气象会商,供热企业做好系统热态调试,全力以赴备战供暖季,筑牢冬季温暖防线,让广大市民安心、暖心过冬。

关注2

入冬日和供暖日一样吗?

按照《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依据当年5天滑动平均气温序列,在首次连续5个满足小于10℃的滑动平均值所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序列中,按第一个小于10℃的日期作为冬季起始日。常年平均入冬时间为10月31日,每年入冬的时间或早或晚。

按照《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规定,正常供暖时间是当年的11月15日到次年的3月15日。如果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5℃,可经由相关部门会商后提前供暖。

关注3

“拉尼娜”对今冬气候有何影响?

章大全表示,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处于中性偏冷状态。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

一般而言,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高。这种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尤为显著。并且这些年份北方雪灾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风险也较高,如2007/2008年和2017/2018年冬季,均为低温冻害和雪灾偏重年份。

然而,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在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偏暖的情况也频繁发生,甚至出现暖冬,如2020/2021年冬季。

此外,我国冬季气候不仅与热带海温异常有关,还受到北极海冰、积雪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等的影响,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结合海洋、冰雪、大气等监测预测信息进行综合研判。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男在商店猥亵女顾客,被另一女顾客开枪击毙
若开战炸不炸中国港口?美军官提“可修复式打击”
路易吉枪击前失踪 原来去“龙场悟道”?还被泰国人妖…
境内留学生免交$10万申请费 川普政府:防H-1滥用
“看着满院发霉的玉米,想哭也哭不出”




24小时讨论排行

对普丁好失望!川普止战下一步,转向习近平"联中制俄"
仅两个月新增一万亿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8万亿
纽时:川普圈子里 种族主义 支持纳粹并非啥大问题
中国稀土管制 美贸易代表承认过去这件事做错了
中国国家安全部披露:吴石将军在台湾就义后......
WSJ:特朗普赦免了被定罪的币安创始人赵长鹏
北京再次大抓捕地下教会,家属求救,海外华人到中领馆抗议
特朗普:料下周能同中国达成多项协议,包括恢复采购大豆等
厨师大赛没结束 作品已被大妈们扑上抢光 参赛者傻眼
ICE扫荡纽约唐人街:拘4美国公民 民主党议员怒斥
加州州长硬刚白宫:敢派兵,一纳秒内起诉!
特朗普:计划有变,取消会面,准备制裁普京
川普狠招?美拟禁软件售中国 笔电、喷射引擎入列
解放军九上将同时官宣落马,背后的潜在逻辑和补缺悬念
“进口药”活不下去了,这次却没人叫好了?
上海父患胰脏癌 豁达教女儿离别:就当我去旅行了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今冬是否为“超级冷冬”?中国气象局释疑

新京报 2025-10-22 22:11:24

受冷空气影响,近期我国多地降温,冷出常年11月的水平。“今冬是否为超级冷冬”的话题引起关注。据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根据目前预测结果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介绍,在气象界,冷暖冬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概念”。

根据定义,在全国范围内,超过一半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冷冬/暖冬标准,这一年冬季才会被判定为冷冬或是暖冬。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共出现6个冷冬,均出现在2012年之前。

章大全特别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的趋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中纬度南北温差减小,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受其影响,我国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需要密切关注阶段性强降温和强升温过程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注1

北京供暖准备情况如何?

冬季供暖这一民生大事已经进入关键筹备期。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北京供热主管部门提早部署,加强与气象部门监测会商,及时研判天气变化情况,全力推进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温暖精准送达。

记者了解到,各供热企业聚焦设备运维、燃料储备、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已经全面完成锅炉房、换热站等设备设施的检修调试;提前上水打压,进行冷态调试,“供暖管家”入户检查散热器等设备,加强宣传用热常识和报修服务热线。

为确保2025至2026年度供热季来临前供热系统达到良好的状态,全市各区已陆续启动供热系统试水打压。试水打压是供热前的重要准备环节,市民可密切关注试水通知,试水打压期间家中留人,并注意观察暖气片、管道接口等位置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如发现异常及时报修。

北京将持续关注天气情况,加强气象会商,供热企业做好系统热态调试,全力以赴备战供暖季,筑牢冬季温暖防线,让广大市民安心、暖心过冬。

关注2

入冬日和供暖日一样吗?

按照《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依据当年5天滑动平均气温序列,在首次连续5个满足小于10℃的滑动平均值所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序列中,按第一个小于10℃的日期作为冬季起始日。常年平均入冬时间为10月31日,每年入冬的时间或早或晚。

按照《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规定,正常供暖时间是当年的11月15日到次年的3月15日。如果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5℃,可经由相关部门会商后提前供暖。

关注3

“拉尼娜”对今冬气候有何影响?

章大全表示,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处于中性偏冷状态。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

一般而言,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高。这种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尤为显著。并且这些年份北方雪灾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风险也较高,如2007/2008年和2017/2018年冬季,均为低温冻害和雪灾偏重年份。

然而,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在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偏暖的情况也频繁发生,甚至出现暖冬,如2020/2021年冬季。

此外,我国冬季气候不仅与热带海温异常有关,还受到北极海冰、积雪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等的影响,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结合海洋、冰雪、大气等监测预测信息进行综合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