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丘成桐:希望设立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丘成桐:希望设立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于 2025-10-18 07:23:0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我希望未来能够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设立一个以杨先生命名的奖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10月18日,丘成桐在缅怀杨振宁时表示。

据新华社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丘成桐:希望设立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澎湃新闻从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了解到,丘成桐为悼念杨振宁,写下:“慕双雄携手,破宇称守恒,启我后学二三辈。继外尔规范,始强力物理,叱咤科坛六十年。”

“1972年,我与杨先生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第一次见面,那时我与我的老师陈省身一起去拜访他。几十年来,我与杨先生交往很多,他的学问与数学有诸多联系,我们因此有不少学问的交流,也为发展中国的科学而共同合作。”回顾往昔与杨振宁有关的点滴,丘成桐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我一直十分尊敬他。”

丘成桐还表示,“陈省身先生、杨振宁先生以及丁肇中先生,都是世界科学舞台上青史留名的中国学者。我希望未来能够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设立一个以杨先生命名的奖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

杨振宁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丘成桐是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荣休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

杨振宁与丘成桐既曾因科学理念不同而有过公开争论,也有着长期深厚的学术友谊与相互敬重。

2011年,《杨振宁传》在京首发,丘成桐受邀出席发布活动。当时有媒体报道:两位科学大师杨振宁、丘成桐的对谈不止“闲话家常”,更多谈到了如何做科研、做学问,对现场观众特别是年轻学子来说,确是金玉之言。当有人提到年轻人该如何向诺贝尔奖努力时,杨振宁正色道:“如果一个人的目的只想获奖的话,他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丘成桐亦赞同杨振宁的观点。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内的学术气氛很多是为了拿奖、为了成名成家,而这种人为因素追求学问,是不能够形成做学问的环境的。“在中国应该培养学生有浓厚的好奇心,走他们自己喜欢走的路。现在中国的国力和以前不一样了,到中国来访问的名教授比以前多很多,中国应该把握这个机会,鼓励学者为做学问而做学问,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形成好的学术氛围。”

2016年,在与杨振宁就中国是否应该建造巨型对撞机展开大辩论时,丘成桐表示,“我认识杨先生已经四十五年了,除了我的老师陈省身教授外,他一向是我最尊敬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在统计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工作都使人敬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推广Weyl的规范场的工作到非交换规范埸的理论,在七十年代由欧美诸人完成的高能物理的标准模型,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对自然界认识最深刻的理论。”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主办的国际基础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创办于2023年。该大会的举办是由丘成桐提出,目的是加快构建世界顶级科学家交流平台,促进基础科学领域的开放合作,探讨基础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3岁
中科院院士回忆杨振宁最后时刻:上午10点半还挺好
翁帆的出路:当“杨振宁夫人”人生开启新章
150亿美元比特币骗局震动全球,幕后“大佬”竟是...
中学男生刺死同班女生案开庭,提及死刑时下跪道歉




24小时讨论排行

“福建号”列装! “因为这个原因仍难与美核航母比肩
美媒问是谁选了在布达佩斯美俄会晤 白宫:你妈妈
美国闭门,中国开门:全球人才争夺战打响
杨振宁退休26年石溪大学为他保留办公室 中国留学献花
加拿大外长赴北京会王毅 讨论电动车等贸易争端
黄仁勋:英伟达高端AI芯片在中国市场份额直接清零
友人追忆杨振宁:他没能二度获诺奖是一个遗憾
电诈中国人的1000亿,被美国政府远洋捕捞了
探访合肥三河镇杨振宁旧居 市民驱车赶来献花
重大事故:美国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服务中断
科学巨擘的世纪回望,一文解读杨振宁的百年人生密码
iPhone Air撬开了中国的eSIM,真讽刺
安世半导体中国区员工被停薪、系统权限全面中断
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会谈:目前不打算提供“战斧”
美国各地再爆反特朗普示威,抗议其强硬政策
美国向贩毒“舞剑”,意在委内瑞拉石油?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丘成桐:希望设立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澎湃新闻 2025-10-18 07:23:07

“我希望未来能够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设立一个以杨先生命名的奖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10月18日,丘成桐在缅怀杨振宁时表示。

据新华社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丘成桐:希望设立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澎湃新闻从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了解到,丘成桐为悼念杨振宁,写下:“慕双雄携手,破宇称守恒,启我后学二三辈。继外尔规范,始强力物理,叱咤科坛六十年。”

“1972年,我与杨先生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第一次见面,那时我与我的老师陈省身一起去拜访他。几十年来,我与杨先生交往很多,他的学问与数学有诸多联系,我们因此有不少学问的交流,也为发展中国的科学而共同合作。”回顾往昔与杨振宁有关的点滴,丘成桐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我一直十分尊敬他。”

丘成桐还表示,“陈省身先生、杨振宁先生以及丁肇中先生,都是世界科学舞台上青史留名的中国学者。我希望未来能够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设立一个以杨先生命名的奖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

杨振宁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丘成桐是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荣休教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

杨振宁与丘成桐既曾因科学理念不同而有过公开争论,也有着长期深厚的学术友谊与相互敬重。

2011年,《杨振宁传》在京首发,丘成桐受邀出席发布活动。当时有媒体报道:两位科学大师杨振宁、丘成桐的对谈不止“闲话家常”,更多谈到了如何做科研、做学问,对现场观众特别是年轻学子来说,确是金玉之言。当有人提到年轻人该如何向诺贝尔奖努力时,杨振宁正色道:“如果一个人的目的只想获奖的话,他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丘成桐亦赞同杨振宁的观点。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内的学术气氛很多是为了拿奖、为了成名成家,而这种人为因素追求学问,是不能够形成做学问的环境的。“在中国应该培养学生有浓厚的好奇心,走他们自己喜欢走的路。现在中国的国力和以前不一样了,到中国来访问的名教授比以前多很多,中国应该把握这个机会,鼓励学者为做学问而做学问,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形成好的学术氛围。”

2016年,在与杨振宁就中国是否应该建造巨型对撞机展开大辩论时,丘成桐表示,“我认识杨先生已经四十五年了,除了我的老师陈省身教授外,他一向是我最尊敬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在统计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工作都使人敬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推广Weyl的规范场的工作到非交换规范埸的理论,在七十年代由欧美诸人完成的高能物理的标准模型,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对自然界认识最深刻的理论。”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主办的国际基础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创办于2023年。该大会的举办是由丘成桐提出,目的是加快构建世界顶级科学家交流平台,促进基础科学领域的开放合作,探讨基础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