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岳先生与女友在十一黄金周长假期的尾声来到香港旅游,岳先生告诉BBC中文,由于想到麦理浩径徒步,两人到访了西贡的万宜水库东坝和破边洲,感受到假日的人潮,“还挺多人的”。
在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长假期间,首七天累计有逾128万人次中国大陆旅客访港,比去年同期增加约5%。
其中一个游客到访的热门景点,是距离西贡码头船程约15分钟的“桥咀岛”,这座狭长岛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地质公园。
环保团体绿色和平在黄金周首日(10月1日)到该岛实地考察,发现单日有超过4000人登岛,并观察到不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包括穿着球鞋践踏珊瑚、挖掘海岸生物、违法生火煮食、随处弃置垃圾等,相关图片发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环保团体认为,这种近年来出现的过度旅游现象会增加生态被破坏的风险,建议政府应在推广生态旅游的同时,制订全面的保育政策。

有游人穿着运动鞋在珊瑚区进行浮潜,并双脚践踏珊瑚表面直立步行。

有游人在珊瑚区进行浮潜,并按压珊瑚。

有游人手持鱼叉在珊瑚区进行自由潜水,并用手按压珊瑚。
黄金周桥咀岛实况
近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动“无处不旅游”理念,生态旅游是其中的重点推广项目。
位于西贡的桥咀岛,是香港珊瑚的重要分布地。据渔护署发布的“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桥咀北的珊瑚覆盖率高达71.3%,在香港排名第二。
中国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有大量推介桥咀岛的帖文,当中包括浮潜一日游的攻略、又有网民形容连岛沙洲为“天使之路”、并形容桥咀为“港版马尔代夫”。

黄金周期间桥咀岛上的乱象被曝光引起香港社会关注,小红书上亦有大量帖文讨论。
事后,环境及生态局(环生局)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发文,表示针对访客乱抛垃圾、生火、骚扰海洋生物和船只违规停泊等情况,该局联合各部门立即采取行动,渔护署和警方增派了人员到桥咀洲巡逻,视察是否有违法行为。
环生局又指,各部门在巡查时同时劝谕访客保护环境及海洋生物,并在西贡码头及桥咀洲(即桥咀岛)派发单张,宣扬爱护自然及守法的信息。
BBC中文记者于10月7日、十一黄金周假期结束的前一天到达桥咀岛,岛上仍有不少本地、外籍及大陆游人在观光、露营、生火煮食等,同时也有不少垃圾被弃置在沙滩上。现场所见,有政府人员向在场人士派发相关宣传单张。
居住在九龙的李先生与太太趁着假期带两个小朋友到桥咀岛上游泳,他告诉BBC中文,由于桥咀岛邻近西贡码头,过往每年夏天都会到访这里一至两次,加上桥咀岛属于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他认为可让小朋友认识更多与大自然相关的知识。
李先生指,过往到来的都是以本地居民为主,但在疫情过后,观察到愈来愈多非本地的游客也会到访,“现在可能(比例)一半一半吧,以前大多数是本地的香港居民……现在网络方便,透过网络已经知道有这样的地方。”

有游客挖掘海岸生物包括海星和海螺。
生态旅游需要加强监管
另一名跟随本地旅行团前往桥咀岛的黄太太告诉BBC中文,她在看到桥咀岛生态被破坏的消息时感到心痛,当近年愈来愈多游客到访香港不同的生态自然景点,黄太太认为需要向游客提供适切的公众教育,“像自己垃圾自己带走……如果要多些游客的话,那就需要多一些的教育、对外宣传。”
其中一间在西贡码头的船公司负责人石先生认为,黄金周首日桥咀岛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游人,是因为位于桥咀岛尾段的半月湾台风过后被封滩,故游人挤满了在桥咀码头及靠近珊瑚区一带。
香港租船平台Splitdy Boat过往有举办不同的地质公园导赏团、浮潜体验、跳岛导赏、观光游船导赏团等服务,在过程中,公司会向客人分享保育的信息。其中一名创办人林乐仪告诉BBC中文,作为旅游业界的一份子,近年推广生态旅游的其中一个难处,是政府没有对受保护地区作出管制,“例如什么人可以在受保护的地区进行浮潜”。
林乐仪观察到,自疫情结束、通关之后,在小红书上有不少领队大力宣传香港的山径和水上活动,这也是其中一个令愈来愈多游客转向探索生态景点的原因。林乐仪指,Splitdy Boat过往主要以香港本地的客人为主,但今年也多了一些来自大陆的客人,
“我观察到今次有很多人将整件事归究于同一群人,即内地人。”然而,她认为这些行为及情况并非大陆游客独有。
林乐仪指,相比起指责游客的行为,更重要是政府对于生态旅游能够作出监察与规管,而其中一个可行的措施,是让游客在参与一些如浮潜等水上活动时,参加一些受到认证及规范的导赏团,“我觉得这个很重要,而不是只在推(广)无处不旅游。”
旅游与保育需要平衡

近年,西贡一带的万宜水库东坝、破边洲已成为小红书上的旅游打卡热点。
近年,西贡一带的万宜水库东坝、破边洲、麦理浩径、桥咀岛等地方已成为了小红书上的旅游打卡热点。每逢长假,都会有不少游客前往这些景点。
来自江苏的张小姐接受BBC中文访问时表示,过往来香港旅行主要是在市区一带观光,这次来到西贡,也有乘船环岛游览,“坐快艇玩了一个半小时……风景很漂亮。”
张小姐认为,在推广生态旅游的同时,应以不伤害生态为基础去与自然环境有一个保持距离的接触,“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友好的旅游行为……我们人来了,自然给我们带来了风景,然后我们把风景带进回忆装走,然后把所有随身的垃圾也带走。”

大量垃圾被随处弃置在桥咀岛的沙滩上。
谈到推广生态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张小姐提到在中国大陆的自然景点观光的经验,“会发动游客以垃圾回收来兑换景区的一些纪念性的东西”。她认为政府可透过鼓励性质的措施鼓励游客把山野上的垃圾带走、并进一步回收。
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曾于2024年发起活动,鼓励游客收集景区内的垃圾以换取小礼物、同时减少乱扔垃圾的行为;江西的武功山也有“垃圾换奖牌”的奖励机制,以鼓励游客检拾景区里面的垃圾换领奖牌及奖品。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夏淳权告诉BBC中文,相比起今年“五一”热门地点东坝曾录得单日3000人流,而这次桥咀岛的单日人流超过4000人,“这么多的人流会造成很大的环境压力。”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夏淳权说,这次桥咀岛的单日人流超过4000人,“这么多的人流会造成很大的环境压力。”
夏淳权表示,这次绿色和平选择到桥咀岛实地考察,是担忧在长假期会有大量游客涌现、并且出现破坏生态的行为,“见到在政府没有任何监管,没有任何规划之下,任由游人进入自然环境,其实会造成很多的破坏。”
近年香港政府将生态旅游纳入施政,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政府表示会落实“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提出的“四山”旅游。四山包括太平山、凤凰山、西贡海及大帽山,而西贡海即涵盖桥咀郊游径。
夏淳权指,现时政府大力推广生态旅游,甚至将此纳入《施政报告》中,但“如果政府想做好生态旅游,首先要认清旅客需求、环境怎样得到保护”。他指推动生态旅游应透过跨部门合作,以可持续旅游的方式去进行,而“政府到现在一直都未有生态旅游的政策去支援,令到有这么多恶果发生”。
环境及生态局回覆BBC中文的查询指,政府致力确保生态旅游与自然环境保育并存,未来会在预期访客较多的日子加强热门郊游地点的管理,包括巡查和实施适当的人流交通管理安排;亦会检视进一步加强生态保育的措施,包括检讨有关地点的承载力、适当的管理策略,以及相关法例等。
“下一个我们担心被逼爆(挤满)的地点、下一个生态敏感地会在哪里呢?其实政府应该要做好一个承载力研究,让我们知道下一个旅游热点的生态敏感地会否受到破坏。”夏淳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