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今年最恶心的丑闻,求她别再洗了

今年最恶心的丑闻,求她别再洗了

文章来源: 独立鱼电影 于 2025-10-03 10:26:5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最近有部纪录片,突然火了。刚上线时悄无声息。

但短短几天,热度飙升,取代《K-POP:恶魔女团》登上网飞热榜第一。

今年最恶心的丑闻,求她别再洗了

全网都在热议。因为,案件实在太猎奇。很多人看完表示,不敢相信是真实案件,明明比恐怖片更瘆人。

具体是怎么个事?

今天就一起来开开眼——

《陌生号码:高中短信诈骗疑云》Unknown Number: The High School Catfish



网飞这两年拍过不少罪案纪录片,很多都是轰动全球的奇案。

不过,说着「奇」,仔细梳理下来,作案动机还有迹可循的,破案过程也是步步推进的。

然而,这部纪录片所讲述的案件,完全超出正常人的想象。

从头到尾都像一场无法解释的噩梦,

绝对是惊悚片的绝佳改编素材。

故事发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小镇。

小镇非常小,只有一个红绿灯和两个酒吧。

所有居民都互相认识。



主人公劳伦,就在这里出生、长大。2019年,她12岁,在镇上唯一的中学读书。?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和同学欧文谈起恋爱。



两人性格合拍,都热爱运动,相处融洽。

在学校人缘也很好,还被称为「黄金情侣」。

双方的父母也没有干涉,不仅默认了这段纯真的情感,还成了要好的朋友,两家人

经常相约玩耍,



直到两人交往一年后的某一天。

劳伦收到了一条匿名短信。

「嗨,劳伦,欧文要和你分手。他不喜欢你了,他早就不喜欢你了。他想要的人是我。他会大笑、微笑、抚摸我的头发。你很贴心,但我知道我才能满足他。我俩肯定会发生关系。」



劳伦和欧文都很迷惑。

他们环顾身边的朋友,想不出谁会有这么大的恶意。

两人起初都没当回事,只当是有人恶作剧。



可没想到,类似短信像洪水一样涌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

几乎到了每天数百条的程度。

这些短信全部来自不同号码,很明显是通过匿名服务器批量发送的。

内容却都大差不差——

主要是从颜值、身材到性格等方方面面羞辱、谩骂劳伦,劝她和欧文分手。

用词污秽不堪,恶毒到令人不堪卒度。



更让劳伦心惊的是,她意识到,发信息的人一直在自己身边,因为短信中有提到很多具体的细节。

比如,会提到她们上课的聊天内容。

会说出篮球比赛的具体情况。

会吐槽她今天穿了紧身裤,显得屁股很扁。

这意味着,有人一直在暗中跟踪、监视着她。

这种折磨,持续了长达一年多时间。



在这样的骚扰下,劳伦的心理渐渐崩溃。

她对身边的同学、朋友逐渐失去了信任。

也越来越失去自信,对自己的长相和身材感到自卑。



渐渐地,劳伦真的开始怀疑,是不是欧文确实做了什么?

终于,她提出了分手。

或许,分手了,骚扰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但没想到,

骚扰不仅没有停止,还变本加厉。

匿名者直接要求她去死,一遍遍逼迫她自杀。

「欧文觉得你很丑、很蠢,你是个垃圾,你死了他的生活才会好。去死吧。」

「不死的话,就等着我们来干掉你。」



言语骚扰升级为死亡威胁后,父母都重视了起来。

劳伦和欧文的父母一起报了警,他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揪出幕后黑手。



调查初期,警方判断这起案件极有可能是熟人作案。

小镇人口本就不多,且信息中包含大量日常细节,显然对劳伦非常熟悉。

于是,他们采取了最直接的排查方式——

先锁定学校、朋友圈、亲属圈中与劳伦存在矛盾或竞争关系的人。



第一个嫌疑人,是女孩科勒。

她曾喜欢过欧文,却被他拒绝,因而一直对劳伦心怀敌意。

科勒曾举办过万圣节派对,几乎邀请了全校同学,唯独没有邀请劳伦。



更巧的是,多条涉及到具体信息的骚扰短信中,科勒都在现场。

骚扰短信有一段时间显示定位在佛罗伦萨。

那时,科勒也刚好和家人去佛罗伦萨度假。

种种迹象,让警方认为她嫌疑极大。



然而,调查她的手机后,警方却一无所获。

更蹊跷的是,在这之后的短信中,骚扰者主动提及科勒,还发了她的照片。

更像是有人在刻意嫁祸。



第二个被怀疑的,是欧文的表妹,阿德里安娜。她性格孤僻,在学校和女生们关系紧张。一条骚扰短信中附带的照片,拍摄自欧文家的家庭聚会——

而当时,安娜也在现场,是最有可能拍下照片的人。

而且警方问话时,她一直把矛头对准科勒。

据称,她还曾经撒谎说自己被科勒霸凌。

这让她一度成为重点怀疑对象。





第三个对象,是欧文的好友苏菲。

她是欧文的青梅竹马,从小关系就亲近。

欧文和劳伦交往后,与苏菲逐渐疏远。

警方猜测,她可能因嫉妒心理产生报复动机。



但,警方在她们的手机上,都没有发现任何信息。

调查了一大圈,依然毫无头绪,不仅没有找到任何确凿的作案证据。

还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二次伤害。

被调查的女孩们都遭受了舆论攻击,被当作善妒、阴暗的疯子。

孩子们的友谊彻底破裂,学校一片混乱,风声鹤唳。

甚至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劳伦自导自演,为了博取关注而制造假案。

家长们也对学校、警察感到失望无比,觉得就这么点人,怎么就查不明白呢。



直到联邦调查局接手,真相才终于开始浮现。

FBI的网络犯罪部门使用专业技术,追踪短信背后的IP地址和服务器信息,并将所有相关人员的手机号进行比对分析。

终于,真凶浮出水面——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一个完全无法想象的人:劳伦的妈妈。



没有人相信这样的结果。

所有人的印象中,劳伦妈妈一直是最温暖、最值得信赖的存在。

她热心善良,经常主动帮助社区居民;

还是学校球队教练,对所有孩子都像亲人一样照顾。

在女儿遭受骚扰的那段时间里,劳伦正得益于妈妈的安慰和支持才没有彻底崩溃。

找真凶的过程中,妈妈更是四处奔走,表现得比谁都焦急。

谁也没想到,噩梦的制造者,竟然就是这个看似最可靠的人。



可惜,事件没有反转。

警方查证劳伦妈妈的手机后,找出了确凿证据。

人们这才得知,她其实早已失业多年。

她本来在大学任职,但几年前就被开除了,并且之后也没再找过工作。

几乎就是全职从事骚扰女儿一事。

最终,她被控五项罪名,被判处19个月监禁。



所有人都想问一个问题——

为什么?劳伦妈妈声称,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女儿」。

她舍不得女儿谈恋爱,担心她受伤,想要通过刺激她,让她主动分手。

甚至辩称:「虽然我让她去死,但我了解女儿,知道她不会做傻事。」



她还声称,一开始的短信并不是她发的,而是假装匿名者,为了引出真正的罪魁祸首,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无法自持地沉迷了。

但警方证明,这完全是谎言。



即便到最后,劳伦妈妈仍不放弃自我洗白。

她声称自己因为原生家庭不幸,小时候遭遇过创伤,所以做事才会极端。

甚至说出「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样的话,试图获得人们的谅解。



很显然,没有人能接受这样的解释。

大众和媒体更倾向于另一种更可怕的推断:她爱上了女儿的男友欧文,并且因此深深嫉妒女儿。

欧文回忆,劳伦妈妈对他的关心,事后回想起来确实过度了,远远超出了一般长辈与孩子的界限。

而在欧文和劳伦分手后,他短暂和另一女孩交往,对方也曾收到过几条骚扰短信。

这说明劳伦妈妈对欧文有强烈的占有欲。



但无论推测如何,这种情感的扭曲,依旧让人无法理解。

一个母亲,怎么能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摧毁自己女儿的生活?

更难以理解的是,在法庭上,劳伦妈妈还是反复强调自己原生家庭的不幸,她企图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洗白」。

简直让人无语。



这也让鱼叔想到,近年来,原生家庭成为一个被频繁讨论的社会话题。

许多案件中,罪犯和家属都会试图将过错推给童年经历,希望借此减轻罪责,很多网友也试图从这一方面为罪犯开脱。

比如,吴谢宇弑母案。

而这部纪录片选择切断母亲的解释,转而将镜头对准不解的女儿、愤怒的父亲和邻居、朋友。其实也是借此在告诉我们:理解,不等于宽恕。

原生家庭可以解释心理动因,但不能取代法律和道德判断。

一个人的行为受诸多因素影响,家庭只是其中一环。

如果任何罪恶都能轻易以「

原生家庭」为借口,那么真正的受害者将永远得不到公正。



而在这起案件中,真正承受原生家庭痛苦的是劳伦。

她的心理状态令人担忧。

纪录片中,当得知真相后,她并没有像旁人想象的那样愤怒,而是充满迷惘。

她无法将深爱的母亲与那个匿名

恶魔联系起来,依然选择无条件接纳母亲的拥抱和亲吻。



专业人员建议,母亲出狱后,最好暂时与劳伦隔离,避免再次伤害。

但劳伦却表示拒绝,她说她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生活。

实际上,母亲即使入狱后,也一直保持着和女儿的邮件联系。

这种复杂、扭曲的亲情,让人难以想象她今后该如何在这段关系中自处。



影视剧中,扭曲病态的母亲例子很多。

比如《黑暗荣耀》中的文东恩母亲,极度自私,以出卖女儿换取利益。





《恶行》中的母亲,对外宣称女儿生病,自己尽心照顾,实际上是囚禁控制女儿。





电影《白色夹竹桃》中的母亲,在被捕入狱后依然对女儿充满控制欲,甚至嫉妒女儿在外面过得比自己好。



不过,她们似乎都不像这部纪录片里的母亲那样,如此让人难以理解。

而片子的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令人安心的答案。

也许真正的恐怖,并不在于罪恶本身,而在于:最亲密的人,也可能是最可怕的陌生人。



?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52岁莱温斯基久违现身 聊起和克林顿往事泪流满面
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最新民调曝光,变化有点大
张继科否认瀑布落水是“假摔”:我是被人踹下去的
梅拉尼娅发布AI版自己 “走向未来”却引发争议
美国大豆丰收中国不买 “特朗普考虑100亿美元援助”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军袭击委内瑞拉附近海域“贩毒船只”,船上4人死亡
韩国的“爱韩国反华游行”,被总统批评损害国格
美籍韩裔男在解放军舰队附近放无人机 被港警逮捕
为啥马斯克缴税那么少?顶级富豪们是这样逃税的
“China Travel”火爆背后,3500万外国游客的难题
曼彻斯特袭击嫌犯为叙利亚裔 未列入英反恐计划
敏感时刻,美军一核武器指挥官突然宣布!
美法官裁定:拜登任期内大规模海上钻探禁令违法
特朗普提交机密通知:美正与贩毒集团“武装冲突”
讨厌隐藏式门把手的用户们,如今终于胜利了
威廉王子:等我成为英国国王,我将改革君主制
邓文迪两个女儿,凭什么能拿下“遗产大礼包”
江西南昌大佬,造出千亿芯片巨头
“七巨头”的AI赌局,绑架了整个美国经济
英伟达CEO黄仁勋:马斯克脑袋堪称“终极GPU”
伊朗12天内20名高官遭精准斩首,内鬼工程师泄密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今年最恶心的丑闻,求她别再洗了

独立鱼电影 2025-10-03 10:26:52

最近有部纪录片,突然火了。刚上线时悄无声息。

但短短几天,热度飙升,取代《K-POP:恶魔女团》登上网飞热榜第一。

今年最恶心的丑闻,求她别再洗了

全网都在热议。因为,案件实在太猎奇。很多人看完表示,不敢相信是真实案件,明明比恐怖片更瘆人。

具体是怎么个事?

今天就一起来开开眼——

《陌生号码:高中短信诈骗疑云》Unknown Number: The High School Catfish



网飞这两年拍过不少罪案纪录片,很多都是轰动全球的奇案。

不过,说着「奇」,仔细梳理下来,作案动机还有迹可循的,破案过程也是步步推进的。

然而,这部纪录片所讲述的案件,完全超出正常人的想象。

从头到尾都像一场无法解释的噩梦,

绝对是惊悚片的绝佳改编素材。

故事发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小镇。

小镇非常小,只有一个红绿灯和两个酒吧。

所有居民都互相认识。



主人公劳伦,就在这里出生、长大。2019年,她12岁,在镇上唯一的中学读书。?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和同学欧文谈起恋爱。



两人性格合拍,都热爱运动,相处融洽。

在学校人缘也很好,还被称为「黄金情侣」。

双方的父母也没有干涉,不仅默认了这段纯真的情感,还成了要好的朋友,两家人

经常相约玩耍,



直到两人交往一年后的某一天。

劳伦收到了一条匿名短信。

「嗨,劳伦,欧文要和你分手。他不喜欢你了,他早就不喜欢你了。他想要的人是我。他会大笑、微笑、抚摸我的头发。你很贴心,但我知道我才能满足他。我俩肯定会发生关系。」



劳伦和欧文都很迷惑。

他们环顾身边的朋友,想不出谁会有这么大的恶意。

两人起初都没当回事,只当是有人恶作剧。



可没想到,类似短信像洪水一样涌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

几乎到了每天数百条的程度。

这些短信全部来自不同号码,很明显是通过匿名服务器批量发送的。

内容却都大差不差——

主要是从颜值、身材到性格等方方面面羞辱、谩骂劳伦,劝她和欧文分手。

用词污秽不堪,恶毒到令人不堪卒度。



更让劳伦心惊的是,她意识到,发信息的人一直在自己身边,因为短信中有提到很多具体的细节。

比如,会提到她们上课的聊天内容。

会说出篮球比赛的具体情况。

会吐槽她今天穿了紧身裤,显得屁股很扁。

这意味着,有人一直在暗中跟踪、监视着她。

这种折磨,持续了长达一年多时间。



在这样的骚扰下,劳伦的心理渐渐崩溃。

她对身边的同学、朋友逐渐失去了信任。

也越来越失去自信,对自己的长相和身材感到自卑。



渐渐地,劳伦真的开始怀疑,是不是欧文确实做了什么?

终于,她提出了分手。

或许,分手了,骚扰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但没想到,

骚扰不仅没有停止,还变本加厉。

匿名者直接要求她去死,一遍遍逼迫她自杀。

「欧文觉得你很丑、很蠢,你是个垃圾,你死了他的生活才会好。去死吧。」

「不死的话,就等着我们来干掉你。」



言语骚扰升级为死亡威胁后,父母都重视了起来。

劳伦和欧文的父母一起报了警,他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揪出幕后黑手。



调查初期,警方判断这起案件极有可能是熟人作案。

小镇人口本就不多,且信息中包含大量日常细节,显然对劳伦非常熟悉。

于是,他们采取了最直接的排查方式——

先锁定学校、朋友圈、亲属圈中与劳伦存在矛盾或竞争关系的人。



第一个嫌疑人,是女孩科勒。

她曾喜欢过欧文,却被他拒绝,因而一直对劳伦心怀敌意。

科勒曾举办过万圣节派对,几乎邀请了全校同学,唯独没有邀请劳伦。



更巧的是,多条涉及到具体信息的骚扰短信中,科勒都在现场。

骚扰短信有一段时间显示定位在佛罗伦萨。

那时,科勒也刚好和家人去佛罗伦萨度假。

种种迹象,让警方认为她嫌疑极大。



然而,调查她的手机后,警方却一无所获。

更蹊跷的是,在这之后的短信中,骚扰者主动提及科勒,还发了她的照片。

更像是有人在刻意嫁祸。



第二个被怀疑的,是欧文的表妹,阿德里安娜。她性格孤僻,在学校和女生们关系紧张。一条骚扰短信中附带的照片,拍摄自欧文家的家庭聚会——

而当时,安娜也在现场,是最有可能拍下照片的人。

而且警方问话时,她一直把矛头对准科勒。

据称,她还曾经撒谎说自己被科勒霸凌。

这让她一度成为重点怀疑对象。





第三个对象,是欧文的好友苏菲。

她是欧文的青梅竹马,从小关系就亲近。

欧文和劳伦交往后,与苏菲逐渐疏远。

警方猜测,她可能因嫉妒心理产生报复动机。



但,警方在她们的手机上,都没有发现任何信息。

调查了一大圈,依然毫无头绪,不仅没有找到任何确凿的作案证据。

还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二次伤害。

被调查的女孩们都遭受了舆论攻击,被当作善妒、阴暗的疯子。

孩子们的友谊彻底破裂,学校一片混乱,风声鹤唳。

甚至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劳伦自导自演,为了博取关注而制造假案。

家长们也对学校、警察感到失望无比,觉得就这么点人,怎么就查不明白呢。



直到联邦调查局接手,真相才终于开始浮现。

FBI的网络犯罪部门使用专业技术,追踪短信背后的IP地址和服务器信息,并将所有相关人员的手机号进行比对分析。

终于,真凶浮出水面——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一个完全无法想象的人:劳伦的妈妈。



没有人相信这样的结果。

所有人的印象中,劳伦妈妈一直是最温暖、最值得信赖的存在。

她热心善良,经常主动帮助社区居民;

还是学校球队教练,对所有孩子都像亲人一样照顾。

在女儿遭受骚扰的那段时间里,劳伦正得益于妈妈的安慰和支持才没有彻底崩溃。

找真凶的过程中,妈妈更是四处奔走,表现得比谁都焦急。

谁也没想到,噩梦的制造者,竟然就是这个看似最可靠的人。



可惜,事件没有反转。

警方查证劳伦妈妈的手机后,找出了确凿证据。

人们这才得知,她其实早已失业多年。

她本来在大学任职,但几年前就被开除了,并且之后也没再找过工作。

几乎就是全职从事骚扰女儿一事。

最终,她被控五项罪名,被判处19个月监禁。



所有人都想问一个问题——

为什么?劳伦妈妈声称,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女儿」。

她舍不得女儿谈恋爱,担心她受伤,想要通过刺激她,让她主动分手。

甚至辩称:「虽然我让她去死,但我了解女儿,知道她不会做傻事。」



她还声称,一开始的短信并不是她发的,而是假装匿名者,为了引出真正的罪魁祸首,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无法自持地沉迷了。

但警方证明,这完全是谎言。



即便到最后,劳伦妈妈仍不放弃自我洗白。

她声称自己因为原生家庭不幸,小时候遭遇过创伤,所以做事才会极端。

甚至说出「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样的话,试图获得人们的谅解。



很显然,没有人能接受这样的解释。

大众和媒体更倾向于另一种更可怕的推断:她爱上了女儿的男友欧文,并且因此深深嫉妒女儿。

欧文回忆,劳伦妈妈对他的关心,事后回想起来确实过度了,远远超出了一般长辈与孩子的界限。

而在欧文和劳伦分手后,他短暂和另一女孩交往,对方也曾收到过几条骚扰短信。

这说明劳伦妈妈对欧文有强烈的占有欲。



但无论推测如何,这种情感的扭曲,依旧让人无法理解。

一个母亲,怎么能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摧毁自己女儿的生活?

更难以理解的是,在法庭上,劳伦妈妈还是反复强调自己原生家庭的不幸,她企图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洗白」。

简直让人无语。



这也让鱼叔想到,近年来,原生家庭成为一个被频繁讨论的社会话题。

许多案件中,罪犯和家属都会试图将过错推给童年经历,希望借此减轻罪责,很多网友也试图从这一方面为罪犯开脱。

比如,吴谢宇弑母案。

而这部纪录片选择切断母亲的解释,转而将镜头对准不解的女儿、愤怒的父亲和邻居、朋友。其实也是借此在告诉我们:理解,不等于宽恕。

原生家庭可以解释心理动因,但不能取代法律和道德判断。

一个人的行为受诸多因素影响,家庭只是其中一环。

如果任何罪恶都能轻易以「

原生家庭」为借口,那么真正的受害者将永远得不到公正。



而在这起案件中,真正承受原生家庭痛苦的是劳伦。

她的心理状态令人担忧。

纪录片中,当得知真相后,她并没有像旁人想象的那样愤怒,而是充满迷惘。

她无法将深爱的母亲与那个匿名

恶魔联系起来,依然选择无条件接纳母亲的拥抱和亲吻。



专业人员建议,母亲出狱后,最好暂时与劳伦隔离,避免再次伤害。

但劳伦却表示拒绝,她说她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生活。

实际上,母亲即使入狱后,也一直保持着和女儿的邮件联系。

这种复杂、扭曲的亲情,让人难以想象她今后该如何在这段关系中自处。



影视剧中,扭曲病态的母亲例子很多。

比如《黑暗荣耀》中的文东恩母亲,极度自私,以出卖女儿换取利益。





《恶行》中的母亲,对外宣称女儿生病,自己尽心照顾,实际上是囚禁控制女儿。





电影《白色夹竹桃》中的母亲,在被捕入狱后依然对女儿充满控制欲,甚至嫉妒女儿在外面过得比自己好。



不过,她们似乎都不像这部纪录片里的母亲那样,如此让人难以理解。

而片子的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令人安心的答案。

也许真正的恐怖,并不在于罪恶本身,而在于:最亲密的人,也可能是最可怕的陌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