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退出春晚,被综艺辞退,贾玲终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退出春晚,被综艺辞退,贾玲终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文章来源: 蓝月说影视 于 2025-09-27 01:56:3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三年前,贾玲还是春晚舞台上那个能让全国观众笑出腹肌的“开心果”,三年后,她的名字却从综艺嘉宾名单里彻底消失。 更让人惊讶的是,曾经把她捧上神坛的资本,如今正悄悄撤离,有数据显示,她的商业评级从最高的S级猛跌至B级,广告商纷纷撤资。 这个曾经创造出54亿票房神话的女导演,究竟经历了什么?

2024年,《热辣滚烫》宣传期,当贾玲摘下口罩露出瘦了100斤的脸庞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喝彩,而是恍惚。“那个圆滚滚、笑呵呵的贾玲去哪了?”有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坦言:“现在的她,眼神里总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压抑感。 ”

这种陌生感迅速蔓延。 在《王牌对王牌》第八季的官宣名单中,贾玲的名字没有出现。 知情人士透露,节目组认为“瘦版贾玲”已经不符合原本接地气的人设,而她的电影导演身份也让报价翻了3倍,资本最终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就连春晚导演组也私下坦言:“贾玲的转型让她不再适合合家欢舞台,我们不敢赌观众是否接受一个严肃的女导演讲笑话。”

更让老粉丝感到扎心的是贾玲自己的一句话。 她在采访中提到,过去在综艺里“装疯卖傻”不过是谋生手段,甚至用“忍辱负重”来形容曾经的喜剧表演。 这些话像一根刺,扎进了那些曾因她的幽默而开怀大笑的观众心里。

贾玲为《热辣滚烫》付出的代价远超常人想象。 她闭关一年,每天进行高强度训练,从200斤减到110斤。 电影杀青那天,她光着膀子吃了三十块巧克力威化,回忆起那段日子,她说:“像过了一辈子那么长。 ”

这场“身体革命”起初确实赢得了掌声。电影上映后,累计票房突破34亿,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80亿次。但很快,掌声变成了质疑。 有观众发现,电影内核与减肥并无本质关联,网友调侃这是“卖电影还是卖瘦身课程? ”更有人翻出她代言的减肥产品,嘲讽其“靠身材变化捞金”。

医学专家指出,一年内减重100斤远超健康范围,会导致代谢紊乱、皮肤松弛等问题。 2025年曝光的近照显示,贾玲体重反弹至140斤左右,这让“励志人设”陷入了更深的争议漩涡。

2016年,贾玲创立大碗娱乐,签约张小斐、许君聪等喜剧新星,公司一度被视为“开心麻花”的劲敌。 但《你好,李焕英》的成功反而加速了公司的解体,张小斐跻身一线后选择独立发展,其他艺人因贾玲专注电影而资源锐减。 2024年,大碗娱乐宣布解散艺人经纪业务,解散前三个月收入暴跌63%。

贾玲曾对友人感慨:“做公司要平衡太多人情世故,而我只想纯粹拍电影。 ”她的新作《转念花开》聚焦反传销题材,完全摒弃了喜剧元素。 这种“断臂求生”的背后,是她对“导演”身份的极致追求。

然而,资本市场的反应现实而残酷。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大碗娱乐2024年影视投资回报率较2021年下降42%,《热辣滚烫》的营销费用占比高达总预算的35%,远超行业平均的20%。这种“重宣发轻内容”的策略,让观众开始质疑创作的真实性。

贾玲的困境,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喜剧演员转型的缩影。 她曾在采访中吐露心声:“食物让我开心,最烦戴口罩。 ”但观众更熟悉的是那个在《王牌对王牌》里被沈腾调侃、在春晚舞台自嘲的“胖萌喜剧人”。

清华大学一位传播学者分析指出:“大众对草根逆袭故事的耐受度正在降低,特别是当幕后资本运作痕迹过于明显时,情怀叙事反而会触发信任危机。 ”清博舆情数据显示,针对贾玲的负面评论中,涉及“外貌”“年龄”“婚恋状况”的非理性攻击占比达41%,远超男性导演的12%。

更深刻的矛盾在于创作本身。 《热辣滚烫》被指与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存在叙事雷同,而《转念花开》又陷入与国产片《草木人间》的“题材撞车”争议。 观众开始质疑:当励志成为流水线标签,真诚还剩多少?

一位网友说得微妙:“观众可以接受你变,但不能接受你变‘假’。 ”当贾玲褪去喜剧外衣,试图以导演身份重新定义自己时,她与观众之间那层曾经透明的情感连接,似乎蒙上了一层雾。 这场转型中,到底是谁在拒绝谁的改变?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泰国国王访华 习近平夫妇国宴款待 王后穿搭成焦点
环球小姐佳丽集体退赛:选美史上最震撼溃败!
福特老板叹:美国现在有麻烦了 非常严重
全美吵翻!女子假扮“穷妈妈”打电话求奶粉 结果…
罕见:希拉里与蓬佩奥联手,共同警告川普




24小时讨论排行

官媒继续开骂“撒泡尿照照自己几斤几两!“
中国祭"旅游警示",日本女议员呼吁反制!
中国驻美大使:欢迎愈来愈多美国民众访中国
中国官媒晚间发文: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的准备
川普扛不住民怨 多达237项进口农产品免对等关税
高市内阁罕见支持率持续高涨 中国恐错估高市韧性
中国飞日航班柜台现人龙 游客喊“政治与我无关”
中共称要全球抓人 被国际刑警组织和德国打脸
中国承诺跳票 采购美大豆不到3% 美农民撑不下去了
美国院线集体扑街 市场塌了?好莱坞面临灭绝危机
与川普彻底决裂,MAGA女斗士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太子集团”天价比特币,被美国“黑吃黑”?
阵营分裂?特朗普跟“MAGA女王”闹掰 骂她是“咆哮疯子”
中国对日本发出留学预警!指"治安形势不佳"风险上升
加州华人卡车公司突遭警方大规模搜查 戴手铐车被砸坏
偷拍下药性侵百人!33岁中国男遭伦敦法院判无期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退出春晚,被综艺辞退,贾玲终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蓝月说影视 2025-09-27 01:56:35

三年前,贾玲还是春晚舞台上那个能让全国观众笑出腹肌的“开心果”,三年后,她的名字却从综艺嘉宾名单里彻底消失。 更让人惊讶的是,曾经把她捧上神坛的资本,如今正悄悄撤离,有数据显示,她的商业评级从最高的S级猛跌至B级,广告商纷纷撤资。 这个曾经创造出54亿票房神话的女导演,究竟经历了什么?

2024年,《热辣滚烫》宣传期,当贾玲摘下口罩露出瘦了100斤的脸庞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喝彩,而是恍惚。“那个圆滚滚、笑呵呵的贾玲去哪了?”有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坦言:“现在的她,眼神里总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压抑感。 ”

这种陌生感迅速蔓延。 在《王牌对王牌》第八季的官宣名单中,贾玲的名字没有出现。 知情人士透露,节目组认为“瘦版贾玲”已经不符合原本接地气的人设,而她的电影导演身份也让报价翻了3倍,资本最终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就连春晚导演组也私下坦言:“贾玲的转型让她不再适合合家欢舞台,我们不敢赌观众是否接受一个严肃的女导演讲笑话。”

更让老粉丝感到扎心的是贾玲自己的一句话。 她在采访中提到,过去在综艺里“装疯卖傻”不过是谋生手段,甚至用“忍辱负重”来形容曾经的喜剧表演。 这些话像一根刺,扎进了那些曾因她的幽默而开怀大笑的观众心里。

贾玲为《热辣滚烫》付出的代价远超常人想象。 她闭关一年,每天进行高强度训练,从200斤减到110斤。 电影杀青那天,她光着膀子吃了三十块巧克力威化,回忆起那段日子,她说:“像过了一辈子那么长。 ”

这场“身体革命”起初确实赢得了掌声。电影上映后,累计票房突破34亿,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80亿次。但很快,掌声变成了质疑。 有观众发现,电影内核与减肥并无本质关联,网友调侃这是“卖电影还是卖瘦身课程? ”更有人翻出她代言的减肥产品,嘲讽其“靠身材变化捞金”。

医学专家指出,一年内减重100斤远超健康范围,会导致代谢紊乱、皮肤松弛等问题。 2025年曝光的近照显示,贾玲体重反弹至140斤左右,这让“励志人设”陷入了更深的争议漩涡。

2016年,贾玲创立大碗娱乐,签约张小斐、许君聪等喜剧新星,公司一度被视为“开心麻花”的劲敌。 但《你好,李焕英》的成功反而加速了公司的解体,张小斐跻身一线后选择独立发展,其他艺人因贾玲专注电影而资源锐减。 2024年,大碗娱乐宣布解散艺人经纪业务,解散前三个月收入暴跌63%。

贾玲曾对友人感慨:“做公司要平衡太多人情世故,而我只想纯粹拍电影。 ”她的新作《转念花开》聚焦反传销题材,完全摒弃了喜剧元素。 这种“断臂求生”的背后,是她对“导演”身份的极致追求。

然而,资本市场的反应现实而残酷。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大碗娱乐2024年影视投资回报率较2021年下降42%,《热辣滚烫》的营销费用占比高达总预算的35%,远超行业平均的20%。这种“重宣发轻内容”的策略,让观众开始质疑创作的真实性。

贾玲的困境,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喜剧演员转型的缩影。 她曾在采访中吐露心声:“食物让我开心,最烦戴口罩。 ”但观众更熟悉的是那个在《王牌对王牌》里被沈腾调侃、在春晚舞台自嘲的“胖萌喜剧人”。

清华大学一位传播学者分析指出:“大众对草根逆袭故事的耐受度正在降低,特别是当幕后资本运作痕迹过于明显时,情怀叙事反而会触发信任危机。 ”清博舆情数据显示,针对贾玲的负面评论中,涉及“外貌”“年龄”“婚恋状况”的非理性攻击占比达41%,远超男性导演的12%。

更深刻的矛盾在于创作本身。 《热辣滚烫》被指与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存在叙事雷同,而《转念花开》又陷入与国产片《草木人间》的“题材撞车”争议。 观众开始质疑:当励志成为流水线标签,真诚还剩多少?

一位网友说得微妙:“观众可以接受你变,但不能接受你变‘假’。 ”当贾玲褪去喜剧外衣,试图以导演身份重新定义自己时,她与观众之间那层曾经透明的情感连接,似乎蒙上了一层雾。 这场转型中,到底是谁在拒绝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