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原伟东病逝后家属坚持喊冤,被警方多次骚扰雇主致失业

原伟东病逝后家属坚持喊冤,被警方多次骚扰雇主致失业

文章来源: 真辩网REAL 于 2025-09-27 22:28:5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原伟东病逝后家属坚持喊冤,被警方多次骚扰雇主致失业

2025年的春天,当天津的风依然能吹得人睁不开眼时,李杰已经习惯了新工作的节奏。

每天清晨7点,闹钟准时响起,她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开始运转。

晚上6点下班,通勤路上,她累得几乎能在颠簸的公交车上睡着。

这份新工作,与她干了18年的那份相比,是一个天一个地。

有时候,在流水线旁短暂的喘息间,她会想起几个月前的那个冬天。

CDT 档案卡
标题:原伟东病逝后家属坚持喊冤,被警方多次骚扰雇主致失业
作者:李宇琛
发表日期:2025.9.26
来源:微信公众号“真辩网REAL”
主题归类:冤假错案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2024年12月31日,她的丈夫原伟东在保定第一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插着管,被镇静剂强行拉入昏睡。

最终,心电图成了一条直线,走完了他55年的人生。

被限制人身自由的8507天,最终换来了一张死亡证明。

对于河北司法系统来说:

一个持续了23年的问题终于以生物学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一场历经10次审理、6次死刑判决、无数次发回重审的司法马拉松,在终点线前,一名选手耗尽了生命。

相关阅读:李宇琛的刻舟求水|伍雷,一直洗冤到自己被冤

1

李杰在那家市场里干了18年,从青丝熬到白发,和第一个广东老板处得像家人。

她手艺好,人勤快,老板对她极为信任。

后来老板生病回了广东,又把她像珍贵的资产一样,转给了自己的接班人,一位新老板。

新老板对她说,李姐,你再帮我几年。

她答应了。

这是一份安稳的手艺活,足以让她在风暴过后的废墟上,撑起一个家。她以为,终于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挣一份干净安稳的钱,把日子过下去。

平静持续了不到一年。电话先是打给了她的第一个老板,那个已经回到广东养病的人。

警察在电话里找李杰,打了两三次。

前老板有些纳闷,说人已经不在我这儿干了。

相关阅读:新京报|河北廊坊灭门案23年来第11次庭审:嫌疑人称有罪供述均为刑讯逼供所致

警察紧接着问他:

你把她新老板的电话给我们。

一张无形的网,顺着电话线,从河北精准地找到了广东,又从广东一个商人的手机里,找到了下一个目标的号码。

很快,李杰现在的老板也接到了电话。

然后是更直接的行动。

警察直接去了李杰工作的市场部,他们没有直接找李杰,而是在市场部把她的新老板叫了过去。

一场了解情况的谈话在密室里进行。

李杰后来问老板,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老板只是笑了笑,没讲太多,眼神里有一些她熟悉的、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见过无数次的复杂情绪:

同情、无奈,以及恐惧。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那场谈话的核心内容与案件无关,与法律无关,只与麻烦有关。

老板只是一个想安稳做生意的普通人。

他很快就明白,自己雇佣的这位女工,身上缠绕着一些他惹不起的东西。又过了两个多月,老板以“生意不好”为由,把李杰辞退了。

李杰后来在一次交谈中回忆起这个过程,语气平静得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我干了18年的工作,被他们河北警察,让我所在社区找我,让我工作辖区警察找我,去我上班的市场部找我,给我两个广东老板多次打电话骚扰……总之,工作弄乱了。

18年的职业生涯,被几通电话清零。

他们甚至懒得制造一场车祸,只是动了动嘴。

这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他们不再需要电棍和老虎凳,只需要一部电话和老板们的审时度势:

以前抓李杰,用手摇电话机电她,让她闭嘴或者认罪,现在打电话让她老板闭嘴。

2

这种新战争是全域、无死角的。

当李杰在天津失去工作时,原伟东的姐姐原淑娟,也正在千里之外的苏州感受着这股寒意。

原淑娟身体本就不太好。

生活的重压和为弟弟申冤的漫长拉锯,让原淑娟身心俱疲。

她身体本就不太好,去年在苏州丢了工作,至今还被老板欠着三万五千块钱。

她在语音信息里对我倾诉,有时候晚上想写点东西为弟弟鸣冤,却感觉:

很无力,觉得写了也一点儿意义都没有。

她在苏州做住家保姆,勉强糊口。

一天,本地派出所的人找到了她的雇主。第二天,派出所又给她领导打电话,询问她的情况。原淑娟后来得知,这一切的源头,是河北方面对她为弟弟原伟东喊冤的调查。

她在语音信息里充满了疲惫与愤怒:

我现在搞得鸡犬不宁,人冤死了,一家人还不担那事。

原伟东死了,但他仿佛变成了一个幽灵,一个巨大的不稳定符号,被精准地标注在他的每一位亲人身上。

他的妻子、姐姐、儿子,都成了这个符号的延伸部分。

系统有一套自己的血缘追踪算法,甚至连地理位置都无法构成屏障。

河北廊坊的一纸文书,可以轻松撬动苏州警方的配合,再通过苏州警方,精准地向一位私人雇主传递某种压力。

这套流程的顺滑与高效,足以让任何一家追求全国布局的物流公司感到汗颜。

他们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向这个家庭的幸存者们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

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我们都能找到你。

3

是什么样的案子,能让一个人死后,其家人依然被视为头号敌人?

是什么样的恐惧,能让一部强大的机器,对几个只想挣钱糊口的普通妇女,进行如此不遗余力的围剿?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原伟东死前。

在此之前,这套算法的主要目标是原伟东的弟弟们。

据李杰回忆,以前他们主要找“那哥俩”。

老三原伟明四处搬家躲藏,但警察总有办法找到他,然后让房东把他赶走。

老二原伟刚的家门口,则被装上了监控,24小时对着。每到重大日子,门口还会停上一辆小车,24小时看着。

那是一种物理上的、近乎羞辱的贴身紧逼。

目的是把他们困在原地,让他们在邻里间抬不起头,把他们的精力全部耗散在无休止的搬家和躲藏中。

但原伟东死后,战术明显升级了。物理上的围困,变成了社会关系上的精准爆破:

他们不再满足于让你“不好过”,而是要让你“过不下去”。

因为他们发现,监控和警车虽然有效,但成本高昂,且容易留下口实。而一通打给老板的电话,干净、利落,还充满了市场经济的温情脉脉。

毕竟,辞退一个员工,老板只需要一个“生意不好”的理由。这在法律上无懈可击,在道义上无可指摘。

正如姜文的电影台词所言:

杀人,还要诛心。

4

当然,在新战术全面铺开的同时,旧的手段也并未废弃。它们作为一种补充,在关键时刻依然能发挥巨大作用。

电话骚扰与物理强制,形成了完美的组合拳。

李杰就亲身体验了这种组合。今年2会期间,她继承了丈夫弟弟们的待遇,也被监控了起来。

3月22日到23日,廊坊中院的人半夜给她打电话,语气强硬,只有一句话:

不许去北京。

李杰还是去了。她想去北京最高院门口站一站。那里是她丈夫的案子被无数次审理的地方,也是他们一家人23年来最熟悉的地标之一。

她觉得,丈夫虽然死了,但她还得去,哪怕只是站一会儿。

3月24日上午,她刚到北京最高院门口,就看见二十多个警察分两排站在那里。他们像是在迎接一位重要人物。警察们挨个检查过往行人的身份证,放过了其他人。

轮到李杰时,他们看了看她的身份证,然后把她带到了一辆大院里的公交车上:

车门关闭,直接开往9Jing庄。

那是一个很多上F者都熟悉的名字,一个位于北京南郊的灰色地带,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法外之地。

李杰被关在里面,不知道要被关多久。

幸运的是,她哈尔滨老家的驻京办听说了消息,派人把她救了出来。

驻京办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捞人的角色。

这套系统内部的制衡与博弈,复杂而微妙,最终构成了一种光怪琉璃的权力生态。

李杰后来回忆说:

还好他们把我救了出来,不然我还不知他们会把我关多久?

从半夜的电话警告,到北京高院门口的精准拦截,再到9Jing庄的非法拘禁,最后由驻京办出面捞人。

整个流程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它展示了一部机器在处理一个不稳定因素时的全部肌肉、关节和神经末梢。它告诉你,在它的坐标系里,你无处可逃。

它甚至让你在被解救后,还要心存一丝感激。

这整套行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一个已经终结的案子,为何还需要如此高级别的投入?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为何能惊动廊坊中院、北京警方和驻京办三方力量的协同作战?

唯一的解释是:

他们害怕的不是李杰这个人,而是她所代表的,那段他们极力想要掩埋的历史。

那段历史,要从二十多年前,河北廊坊胜芳镇的两场灭门血案说起。

5

时间回到1995年11月29日,河北廊坊胜芳镇。

一个寒冷的夜晚,杨长林一家四口遭遇袭击,三人身亡。唯一的幸存者,是他的妻子张金萍。

现场勘验笔录显示,警方提取了洋镐、菜刀、尼龙绳和一块黄色日产石-英手表。物证确凿,但案子迟迟未破。

五年后,2000年12月22日,同镇再次发生灭门案,刘德成一家三口被杀。住在对门的原伟东,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天才般的办案逻辑诞生了:警方不仅认定原伟东是这起新案的凶手,还顺手把五年前那起悬案也破了,认定原伟东同样是1995年灭门案的主犯。

两案并一案,英雄的办案民警可以准备庆功了。

但有一个小问题:

物证呢?

在法庭上,面对律师的质问,办案机关出具了一纸说明。

2002年,廊坊公安局刑事技术大队称,1995年现场提取的菜刀、钢镐及掌纹样本,均因:

装修、搬迁而遗失。

2014年,警方第二次出具说明,这次更干脆:

犯罪现场原始卷宗丢失。

物证丢了,卷宗丢了,案子却要接着办。

这背后是一种强大的自信。一位律师曾分析,卷宗可能并未丢失,而是被侦查机关选择性隐匿了。

河北省检察院对此的回应是:

审判阶段不涉及侦查细节。

6

没有物证,就只能靠口供。而制造口供,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艺术。

这门艺术的核心,掌握在一个叫杜国利的刑警手里。

杜国利同志富于创新精神。

他和他霸州公安局的同事们,在审讯室里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高科技测谎仪:

一部旧式手摇电话机。

他们把电话线缠在嫌疑人的手指、脚趾和耳朵上,然后奋力摇动电话。电流通过皮肤,穿过骨头,直抵内脏。

李杰形容那种感觉:

就像肠子被活活拽了出来。

原伟东是这项“高科技”的首批体验者之一。

2001年的深秋,他在东北家中被窝里被拖出来,没有法律手续,也没有任何说明。杜国利用枪顶着他的头,把他带回了河北。

在审讯室里,杜国利对他说:

编,你得给我编出故事来。

原伟东的手被电得到处是窟窿,关节裸露。电棍捅进他的嘴里,满嘴是伤。当他被送到看守所时:

连看守所都不愿意收他。

他的妻子李杰,也被带进了同一个办案地点,杜国利指控她涉嫌包庇罪,因为她坚称案发当天丈夫在哈尔滨的村大队交农业税,不具备在河北杀人的作案时间。

李杰提出去镇政府调取税票,这个简单的、可以一锤定音的请求,被无视了。

如果当初杜国利愿意走几步路去调取那张税票,这个故事或许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

但杜国利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要对李杰进行压力测试。

一只老虎凳,几根电话线,两支电棍,构成了她的刑讯场。

警察轮番上阵:

把电棍塞进她的裤裆。

她来例假,没有卫生巾,警察让一个男同事跟着她去厕所,扔给她一张旧报纸。

李杰想反抗,用头撞暖气片,血溅满墙。

杜国利看着她,说:

你刚从战场回来啊,烈士!

杜国利在审讯室里留下了许多名言。

他问李杰:

脚上的电话厉害,还是手上的电话厉害?

他还曾对另一名嫌疑人说:

这个案子是你做的也是你做的,不是你做的也得是你做的,冤也要把你冤死。

在当时的河北廊坊霸州,有一名另案嫌疑人刘赐喆,直接被电击致死。

2002年,针对律师提出的原伟东等人遭受刑讯逼供的问题,霸州公安局出具了一份证明:

程序合法,无刑讯逼供。

至于杜国利本人,这位审讯专家后来顺利升迁,官至当地网警大队队长。

7

有了口供,还需要人证。

1995年灭门案的唯一幸存者张金萍,成了关键。

案发之初,她说自己在进院门时就被击晕。

六年后,她被警方带走,做了新的笔录。

这次,她改口称自己“装死眯着眼”目睹了一切。

随后,她被要求指认凶手。

她后来说:

四个人站在对面,只有一个人戴着手铐、脚镣,还剃了光头。

于是,指认完成了。

凭借这些“扎实”的证据,原伟东的案子进入了司法程序。

从此,他的人生被简化为一连串冰冷的数字。

23年,被羁押8507天。

10份判决与裁定。

最高法指令再审1次。

河北高院发回重审3次。

廊坊中院判处死刑4次。

这是一场河北司法系统内部的“4+4”模式游戏。

廊坊中院判一次死刑,河北高院觉得证据太离谱,发回重审。廊坊中院不为所动,换个文号,几乎原封不动地再判一次死刑。

皮球被踢来踢去,时间在空转中流逝。

2009年,河北高院的合议庭在笔录里明确写道:

全案事实不清。

然而,结论归结论,判决归判决。

最终,河北高院自己也放弃了挣扎,改判原伟东死缓。

2013年,最高法罕见地指令再审,明确要求排除非法证据。

案件回到廊坊中院,这是第四次重审。

2020年,廊坊中院在排除了刑讯逼供的口供后,以更加不足的证据,再次判处原伟东死缓。

这是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

即便我们承认所有证据都是垃圾,但结论依然不变。

原伟东的辩护律师王兴曾说:

如果没有物证,仅靠言辞就能定罪,那法律的底线在哪里?

这个问题,河北方面从未回答。

8

现在,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他们到底在怕什么了。

他们怕的,是这整整23年的司法荒诞剧本身。

这个案子早已不是关于原伟东是否有罪,而是关于一部机器如何掩盖自己的失误、扭曲和丑陋。

原伟东的死,本应是最好的结案陈词。

人死了,所有关于刑讯逼供的控诉、所有关于程序违法的追问,都失去了最重要的主体。

他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但他们没想到,李杰、原淑娟这些女人,没有选择沉默。

她们选择了继续喊冤。

这就构成了新的威胁。

她们的存在,就像是那部荒诞剧的:

活体弹幕。

她们不断提醒着世人,故事并没有结束。

她们每讲一次丈夫和弟弟的遭遇,都是在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进行脱敏治疗的逆操作。

所以,必须让她们闭嘴。

于是,我们看到了战术的升级。

从门口的警车,到老板的电话;从物理上的围困,到社会关系上的绞杀。

当李杰在北京高院门口被二十多名警察带走时,他们拦截的不是一个普通的上访妇女,而是一个行走的案卷,一个活着的证据:

她知道的太多了。

他们害怕的不是她能翻起什么大浪,而是她本人就是浪的一部分。

只要她还在讲述,那部手摇电话机的咔哒声,就不会真正停止。

9

2023年6月,河北高院再审开庭。

此时的原伟东已经确诊胃癌晚期,肿瘤疯长到11厘米。他坚持要亲自出庭,为无罪的希望做最后一次争取。

然而,法庭拒绝了他出庭的请求,决定采用视频方式。家属不同意,法庭的决定是:

对原伟东中止审理。

他们甚至懒得走完这最后的程序。

一个将死之人,被他们以“中止审理”的方式,永远地挂在了法律的待办事项里。

2024年10月,原伟东在手术后尚未恢复的情况下,被带到病床前,接受了维持死缓的终审判决。

两个月后,他死了。

河北终于赢了。

这场胜利的代价是高昂的:

原伟东的母亲金亚芹为儿子喊冤,磕头至死;父亲原振福为查税票被拘留,最终因癌症去世;弟弟原伟刚在最高法信访大厅自残,获刑两年;另一个弟弟原伟明因喊冤时挣脱阻拦,涉嫌“袭警”被判八个月。

如今,这份代价清单上,又添上了新的几笔:

李杰,失业。

原淑娟,被骚扰。

这个家庭的幸存者们,被一张无形的网精准锁定,前路未卜。

很多年后,当人们复盘这个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案子时,或许会发现,最荒诞的不是那一次次的死刑判决,也不是那一次次的“事实不清”,而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那几通打给李杰、原淑娟老板的电话。

人死了,案子可以结。

但只要你还想为他说句话,那对不起,你们家的事儿,还没完。

正义可能会缺席,但权力永远不会。

李宇琛(立于尘)

写于2025年9月26日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H-1B签证冲击“不再执著美国梦” 台籍工程师:看淡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兰部署军队,必要时可全面使用武力
华尔街大咖是淫魔!豪宅惊藏「性虐地窖」残害多女
揭穿阿胶企业谎言:中国不缺驴,但特别缺牛马
川普硬杠125年宪法惯例,上诉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权"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18岁孙女自创服饰品牌"白宫拍广告",挨轰:公器私用
美国签证费暴涨66倍,印度人或涌向日本
清华出发,剑桥归来,他28岁回国全职担任教授!
中国网红穷游日本 入境就“恶搞” 国内外网友都炸了
称中国人有股“怪臭味” 外国网友搬去住惊:我也有了!
“吹哨人”自杀,波音同意付钱和解
FBI解僱15名探员 涉以单膝跪地应对弗洛伊德集会
这女星惨了!被指“邀于朦胧赴虐杀饭局”遭抵制+换角
一心阻绝外国人生美国人 川普要最高法院“修正错误”
朝鲜随机抓巨乳妹“强制送医”!还遭公审羞辱
麻烦不断!卖了85座万达广场后,71岁王健林被限高了
爱泼斯坦档案:除了马斯克 彼得蒂尔和班农都被提及
于朦胧坠楼死亡事件疑点重重,舆情汹涌持续发酵
丹麦等国指控俄飞行器入侵后,俄外长称无意攻击北约
挺加萨"签证遭秒撤",哥伦比亚总统怒轰:美国违反国际法
中国前农业部长收贿2.68亿!遭判“死缓”下场惨了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原伟东病逝后家属坚持喊冤,被警方多次骚扰雇主致失业

真辩网REAL 2025-09-27 22:28:55



原伟东病逝后家属坚持喊冤,被警方多次骚扰雇主致失业

2025年的春天,当天津的风依然能吹得人睁不开眼时,李杰已经习惯了新工作的节奏。

每天清晨7点,闹钟准时响起,她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开始运转。

晚上6点下班,通勤路上,她累得几乎能在颠簸的公交车上睡着。

这份新工作,与她干了18年的那份相比,是一个天一个地。

有时候,在流水线旁短暂的喘息间,她会想起几个月前的那个冬天。

CDT 档案卡
标题:原伟东病逝后家属坚持喊冤,被警方多次骚扰雇主致失业
作者:李宇琛
发表日期:2025.9.26
来源:微信公众号“真辩网REAL”
主题归类:冤假错案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2024年12月31日,她的丈夫原伟东在保定第一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插着管,被镇静剂强行拉入昏睡。

最终,心电图成了一条直线,走完了他55年的人生。

被限制人身自由的8507天,最终换来了一张死亡证明。

对于河北司法系统来说:

一个持续了23年的问题终于以生物学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一场历经10次审理、6次死刑判决、无数次发回重审的司法马拉松,在终点线前,一名选手耗尽了生命。

相关阅读:李宇琛的刻舟求水|伍雷,一直洗冤到自己被冤

1

李杰在那家市场里干了18年,从青丝熬到白发,和第一个广东老板处得像家人。

她手艺好,人勤快,老板对她极为信任。

后来老板生病回了广东,又把她像珍贵的资产一样,转给了自己的接班人,一位新老板。

新老板对她说,李姐,你再帮我几年。

她答应了。

这是一份安稳的手艺活,足以让她在风暴过后的废墟上,撑起一个家。她以为,终于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挣一份干净安稳的钱,把日子过下去。

平静持续了不到一年。电话先是打给了她的第一个老板,那个已经回到广东养病的人。

警察在电话里找李杰,打了两三次。

前老板有些纳闷,说人已经不在我这儿干了。

相关阅读:新京报|河北廊坊灭门案23年来第11次庭审:嫌疑人称有罪供述均为刑讯逼供所致

警察紧接着问他:

你把她新老板的电话给我们。

一张无形的网,顺着电话线,从河北精准地找到了广东,又从广东一个商人的手机里,找到了下一个目标的号码。

很快,李杰现在的老板也接到了电话。

然后是更直接的行动。

警察直接去了李杰工作的市场部,他们没有直接找李杰,而是在市场部把她的新老板叫了过去。

一场了解情况的谈话在密室里进行。

李杰后来问老板,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老板只是笑了笑,没讲太多,眼神里有一些她熟悉的、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见过无数次的复杂情绪:

同情、无奈,以及恐惧。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那场谈话的核心内容与案件无关,与法律无关,只与麻烦有关。

老板只是一个想安稳做生意的普通人。

他很快就明白,自己雇佣的这位女工,身上缠绕着一些他惹不起的东西。又过了两个多月,老板以“生意不好”为由,把李杰辞退了。

李杰后来在一次交谈中回忆起这个过程,语气平静得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我干了18年的工作,被他们河北警察,让我所在社区找我,让我工作辖区警察找我,去我上班的市场部找我,给我两个广东老板多次打电话骚扰……总之,工作弄乱了。

18年的职业生涯,被几通电话清零。

他们甚至懒得制造一场车祸,只是动了动嘴。

这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他们不再需要电棍和老虎凳,只需要一部电话和老板们的审时度势:

以前抓李杰,用手摇电话机电她,让她闭嘴或者认罪,现在打电话让她老板闭嘴。

2

这种新战争是全域、无死角的。

当李杰在天津失去工作时,原伟东的姐姐原淑娟,也正在千里之外的苏州感受着这股寒意。

原淑娟身体本就不太好。

生活的重压和为弟弟申冤的漫长拉锯,让原淑娟身心俱疲。

她身体本就不太好,去年在苏州丢了工作,至今还被老板欠着三万五千块钱。

她在语音信息里对我倾诉,有时候晚上想写点东西为弟弟鸣冤,却感觉:

很无力,觉得写了也一点儿意义都没有。

她在苏州做住家保姆,勉强糊口。

一天,本地派出所的人找到了她的雇主。第二天,派出所又给她领导打电话,询问她的情况。原淑娟后来得知,这一切的源头,是河北方面对她为弟弟原伟东喊冤的调查。

她在语音信息里充满了疲惫与愤怒:

我现在搞得鸡犬不宁,人冤死了,一家人还不担那事。

原伟东死了,但他仿佛变成了一个幽灵,一个巨大的不稳定符号,被精准地标注在他的每一位亲人身上。

他的妻子、姐姐、儿子,都成了这个符号的延伸部分。

系统有一套自己的血缘追踪算法,甚至连地理位置都无法构成屏障。

河北廊坊的一纸文书,可以轻松撬动苏州警方的配合,再通过苏州警方,精准地向一位私人雇主传递某种压力。

这套流程的顺滑与高效,足以让任何一家追求全国布局的物流公司感到汗颜。

他们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向这个家庭的幸存者们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

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我们都能找到你。

3

是什么样的案子,能让一个人死后,其家人依然被视为头号敌人?

是什么样的恐惧,能让一部强大的机器,对几个只想挣钱糊口的普通妇女,进行如此不遗余力的围剿?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原伟东死前。

在此之前,这套算法的主要目标是原伟东的弟弟们。

据李杰回忆,以前他们主要找“那哥俩”。

老三原伟明四处搬家躲藏,但警察总有办法找到他,然后让房东把他赶走。

老二原伟刚的家门口,则被装上了监控,24小时对着。每到重大日子,门口还会停上一辆小车,24小时看着。

那是一种物理上的、近乎羞辱的贴身紧逼。

目的是把他们困在原地,让他们在邻里间抬不起头,把他们的精力全部耗散在无休止的搬家和躲藏中。

但原伟东死后,战术明显升级了。物理上的围困,变成了社会关系上的精准爆破:

他们不再满足于让你“不好过”,而是要让你“过不下去”。

因为他们发现,监控和警车虽然有效,但成本高昂,且容易留下口实。而一通打给老板的电话,干净、利落,还充满了市场经济的温情脉脉。

毕竟,辞退一个员工,老板只需要一个“生意不好”的理由。这在法律上无懈可击,在道义上无可指摘。

正如姜文的电影台词所言:

杀人,还要诛心。

4

当然,在新战术全面铺开的同时,旧的手段也并未废弃。它们作为一种补充,在关键时刻依然能发挥巨大作用。

电话骚扰与物理强制,形成了完美的组合拳。

李杰就亲身体验了这种组合。今年2会期间,她继承了丈夫弟弟们的待遇,也被监控了起来。

3月22日到23日,廊坊中院的人半夜给她打电话,语气强硬,只有一句话:

不许去北京。

李杰还是去了。她想去北京最高院门口站一站。那里是她丈夫的案子被无数次审理的地方,也是他们一家人23年来最熟悉的地标之一。

她觉得,丈夫虽然死了,但她还得去,哪怕只是站一会儿。

3月24日上午,她刚到北京最高院门口,就看见二十多个警察分两排站在那里。他们像是在迎接一位重要人物。警察们挨个检查过往行人的身份证,放过了其他人。

轮到李杰时,他们看了看她的身份证,然后把她带到了一辆大院里的公交车上:

车门关闭,直接开往9Jing庄。

那是一个很多上F者都熟悉的名字,一个位于北京南郊的灰色地带,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法外之地。

李杰被关在里面,不知道要被关多久。

幸运的是,她哈尔滨老家的驻京办听说了消息,派人把她救了出来。

驻京办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捞人的角色。

这套系统内部的制衡与博弈,复杂而微妙,最终构成了一种光怪琉璃的权力生态。

李杰后来回忆说:

还好他们把我救了出来,不然我还不知他们会把我关多久?

从半夜的电话警告,到北京高院门口的精准拦截,再到9Jing庄的非法拘禁,最后由驻京办出面捞人。

整个流程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它展示了一部机器在处理一个不稳定因素时的全部肌肉、关节和神经末梢。它告诉你,在它的坐标系里,你无处可逃。

它甚至让你在被解救后,还要心存一丝感激。

这整套行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一个已经终结的案子,为何还需要如此高级别的投入?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为何能惊动廊坊中院、北京警方和驻京办三方力量的协同作战?

唯一的解释是:

他们害怕的不是李杰这个人,而是她所代表的,那段他们极力想要掩埋的历史。

那段历史,要从二十多年前,河北廊坊胜芳镇的两场灭门血案说起。

5

时间回到1995年11月29日,河北廊坊胜芳镇。

一个寒冷的夜晚,杨长林一家四口遭遇袭击,三人身亡。唯一的幸存者,是他的妻子张金萍。

现场勘验笔录显示,警方提取了洋镐、菜刀、尼龙绳和一块黄色日产石-英手表。物证确凿,但案子迟迟未破。

五年后,2000年12月22日,同镇再次发生灭门案,刘德成一家三口被杀。住在对门的原伟东,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天才般的办案逻辑诞生了:警方不仅认定原伟东是这起新案的凶手,还顺手把五年前那起悬案也破了,认定原伟东同样是1995年灭门案的主犯。

两案并一案,英雄的办案民警可以准备庆功了。

但有一个小问题:

物证呢?

在法庭上,面对律师的质问,办案机关出具了一纸说明。

2002年,廊坊公安局刑事技术大队称,1995年现场提取的菜刀、钢镐及掌纹样本,均因:

装修、搬迁而遗失。

2014年,警方第二次出具说明,这次更干脆:

犯罪现场原始卷宗丢失。

物证丢了,卷宗丢了,案子却要接着办。

这背后是一种强大的自信。一位律师曾分析,卷宗可能并未丢失,而是被侦查机关选择性隐匿了。

河北省检察院对此的回应是:

审判阶段不涉及侦查细节。

6

没有物证,就只能靠口供。而制造口供,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艺术。

这门艺术的核心,掌握在一个叫杜国利的刑警手里。

杜国利同志富于创新精神。

他和他霸州公安局的同事们,在审讯室里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高科技测谎仪:

一部旧式手摇电话机。

他们把电话线缠在嫌疑人的手指、脚趾和耳朵上,然后奋力摇动电话。电流通过皮肤,穿过骨头,直抵内脏。

李杰形容那种感觉:

就像肠子被活活拽了出来。

原伟东是这项“高科技”的首批体验者之一。

2001年的深秋,他在东北家中被窝里被拖出来,没有法律手续,也没有任何说明。杜国利用枪顶着他的头,把他带回了河北。

在审讯室里,杜国利对他说:

编,你得给我编出故事来。

原伟东的手被电得到处是窟窿,关节裸露。电棍捅进他的嘴里,满嘴是伤。当他被送到看守所时:

连看守所都不愿意收他。

他的妻子李杰,也被带进了同一个办案地点,杜国利指控她涉嫌包庇罪,因为她坚称案发当天丈夫在哈尔滨的村大队交农业税,不具备在河北杀人的作案时间。

李杰提出去镇政府调取税票,这个简单的、可以一锤定音的请求,被无视了。

如果当初杜国利愿意走几步路去调取那张税票,这个故事或许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

但杜国利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要对李杰进行压力测试。

一只老虎凳,几根电话线,两支电棍,构成了她的刑讯场。

警察轮番上阵:

把电棍塞进她的裤裆。

她来例假,没有卫生巾,警察让一个男同事跟着她去厕所,扔给她一张旧报纸。

李杰想反抗,用头撞暖气片,血溅满墙。

杜国利看着她,说:

你刚从战场回来啊,烈士!

杜国利在审讯室里留下了许多名言。

他问李杰:

脚上的电话厉害,还是手上的电话厉害?

他还曾对另一名嫌疑人说:

这个案子是你做的也是你做的,不是你做的也得是你做的,冤也要把你冤死。

在当时的河北廊坊霸州,有一名另案嫌疑人刘赐喆,直接被电击致死。

2002年,针对律师提出的原伟东等人遭受刑讯逼供的问题,霸州公安局出具了一份证明:

程序合法,无刑讯逼供。

至于杜国利本人,这位审讯专家后来顺利升迁,官至当地网警大队队长。

7

有了口供,还需要人证。

1995年灭门案的唯一幸存者张金萍,成了关键。

案发之初,她说自己在进院门时就被击晕。

六年后,她被警方带走,做了新的笔录。

这次,她改口称自己“装死眯着眼”目睹了一切。

随后,她被要求指认凶手。

她后来说:

四个人站在对面,只有一个人戴着手铐、脚镣,还剃了光头。

于是,指认完成了。

凭借这些“扎实”的证据,原伟东的案子进入了司法程序。

从此,他的人生被简化为一连串冰冷的数字。

23年,被羁押8507天。

10份判决与裁定。

最高法指令再审1次。

河北高院发回重审3次。

廊坊中院判处死刑4次。

这是一场河北司法系统内部的“4+4”模式游戏。

廊坊中院判一次死刑,河北高院觉得证据太离谱,发回重审。廊坊中院不为所动,换个文号,几乎原封不动地再判一次死刑。

皮球被踢来踢去,时间在空转中流逝。

2009年,河北高院的合议庭在笔录里明确写道:

全案事实不清。

然而,结论归结论,判决归判决。

最终,河北高院自己也放弃了挣扎,改判原伟东死缓。

2013年,最高法罕见地指令再审,明确要求排除非法证据。

案件回到廊坊中院,这是第四次重审。

2020年,廊坊中院在排除了刑讯逼供的口供后,以更加不足的证据,再次判处原伟东死缓。

这是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

即便我们承认所有证据都是垃圾,但结论依然不变。

原伟东的辩护律师王兴曾说:

如果没有物证,仅靠言辞就能定罪,那法律的底线在哪里?

这个问题,河北方面从未回答。

8

现在,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他们到底在怕什么了。

他们怕的,是这整整23年的司法荒诞剧本身。

这个案子早已不是关于原伟东是否有罪,而是关于一部机器如何掩盖自己的失误、扭曲和丑陋。

原伟东的死,本应是最好的结案陈词。

人死了,所有关于刑讯逼供的控诉、所有关于程序违法的追问,都失去了最重要的主体。

他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但他们没想到,李杰、原淑娟这些女人,没有选择沉默。

她们选择了继续喊冤。

这就构成了新的威胁。

她们的存在,就像是那部荒诞剧的:

活体弹幕。

她们不断提醒着世人,故事并没有结束。

她们每讲一次丈夫和弟弟的遭遇,都是在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进行脱敏治疗的逆操作。

所以,必须让她们闭嘴。

于是,我们看到了战术的升级。

从门口的警车,到老板的电话;从物理上的围困,到社会关系上的绞杀。

当李杰在北京高院门口被二十多名警察带走时,他们拦截的不是一个普通的上访妇女,而是一个行走的案卷,一个活着的证据:

她知道的太多了。

他们害怕的不是她能翻起什么大浪,而是她本人就是浪的一部分。

只要她还在讲述,那部手摇电话机的咔哒声,就不会真正停止。

9

2023年6月,河北高院再审开庭。

此时的原伟东已经确诊胃癌晚期,肿瘤疯长到11厘米。他坚持要亲自出庭,为无罪的希望做最后一次争取。

然而,法庭拒绝了他出庭的请求,决定采用视频方式。家属不同意,法庭的决定是:

对原伟东中止审理。

他们甚至懒得走完这最后的程序。

一个将死之人,被他们以“中止审理”的方式,永远地挂在了法律的待办事项里。

2024年10月,原伟东在手术后尚未恢复的情况下,被带到病床前,接受了维持死缓的终审判决。

两个月后,他死了。

河北终于赢了。

这场胜利的代价是高昂的:

原伟东的母亲金亚芹为儿子喊冤,磕头至死;父亲原振福为查税票被拘留,最终因癌症去世;弟弟原伟刚在最高法信访大厅自残,获刑两年;另一个弟弟原伟明因喊冤时挣脱阻拦,涉嫌“袭警”被判八个月。

如今,这份代价清单上,又添上了新的几笔:

李杰,失业。

原淑娟,被骚扰。

这个家庭的幸存者们,被一张无形的网精准锁定,前路未卜。

很多年后,当人们复盘这个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案子时,或许会发现,最荒诞的不是那一次次的死刑判决,也不是那一次次的“事实不清”,而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那几通打给李杰、原淑娟老板的电话。

人死了,案子可以结。

但只要你还想为他说句话,那对不起,你们家的事儿,还没完。

正义可能会缺席,但权力永远不会。

李宇琛(立于尘)

写于2025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