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爲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首次承诺设定明确减排目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发表的影片声明中表示,中国将在2035年前努力将全国经济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至10%,并“力争做得更好”。
此项宣布正值美国削弱其气候承诺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更称气候变化是一场“骗局”。
但一些批评者指出,中国的计划仍未达到人们对全球气候目标的期望。
“即使是对此抱持保守预期的人,今天所提出的内容仍然令人失望,”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姚喆表示。
虽然今年全球领袖的主要会议是将于11月在巴西举行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但本周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仍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各国提交新气候计划的时间已所剩无几。
这些承诺每五年提交一次,是《巴黎气候协定》的核心部分。该协定是近200个国家达成的里程碑式协议,旨在限制全球暖化。
原定提交涵盖至2035年减排目标的新承诺截止日期是今年2月,但各国目前正赶在9月底前提交。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会议前表示,这些承诺对于将全球气温长期升幅控制在1.5°C以内至关重要,这也是《巴黎气候协定》所设定的目标。
“我们绝对需要各国提交与1.5度目标完全一致的气候行动计划,涵盖其整体经济与所有温室气体排放,”他说。
他补充道:“若要维持1.5度的目标,我们在未来几年内必须大幅减少排放量。”
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中国的计划对于实现气候目标至关重要。
早在2021年,习近平就宣布中国将在今个十年内排放达到峰值,并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今天的承诺标志着中国首次在这一进程中设定具体的减排目标。
“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习近平表示。
此次承诺涵盖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并将以“排放峰值”为基准进行衡量——但习近平并未具体说明何时达到峰值。
他补充说,中国将:
把风能和太阳能的装机容量扩展至2020年水平的六倍以上
把森林蓄积量提升至超过240亿立方米
使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偏离1.5度目标
中国的排放规模如此庞大,任何程度的减少在气候层面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2023年,中国排放了近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排放量超过四分之一。
若中国减排10%,相当于每年减少14亿吨,几乎是英国全年排放量的四倍。
然而,中国的新目标仍未达到实现国际气候目标所需的水平。
“任何低于30%的减排都无法与1.5度目标相符,”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劳里·米利维塔(Lauri Myllyvirta)表示。
他补充说,大多数将升温限制在1.5度(甚至远低于2度)的情境,都要求中国在2035年前进行更大幅度的减排。
在许多情况下,这意味着需要减少超过50%的排放量。
这再次显示出各国计划与实际达成气候目标之间的巨大落差。
本周稍早,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发表的报告警告,全球各国政府计划在2030年生产的化石燃料总量,将是符合1.5度目标所需水平的两倍以上。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展
令部分观察人士感到乐观的是,中国过去在履行多项国际气候承诺方面都有超出预期的纪录。
例如,中国曾承诺在2030年前将风能与太阳能的发电总装机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但中国在2024年就已突破这一目标——即提前六年完成。
“这些目标应被视为底线,而非上限,”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表示。
他补充说:“中国清洁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在未来十年推动国家走得更远。”
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特聘研究员与资深顾问李永怡(Bernice Lee)也同意:“中国2035年的目标并未真正反映出国内能源转型的速度。”
她补充说:“北京错失了一个制定更具雄心目标的机会,若能把握,将赢得全球广泛赞誉——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中国正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但仍高度依赖煤炭这种最带来污染的化石燃料。
去年,中国的煤电发电量创下新高——尽管初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因太阳能发电激增而有所下降。
“也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中国的排放量正趋于稳定,今年的排放预计将低于2024年,”李硕表示。
他补充说,今天的新目标标志着“在数十年快速排放增长后,中国开始迈向减碳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