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老派”年轻人:在悬浮中寻找慢与真的桃花源

“老派”年轻人:在悬浮中寻找慢与真的桃花源

文章来源: 知著网 于 2025-09-21 02:13:2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老派”年轻人:在悬浮中寻找慢与真的桃花源

「我们重新体验一种“老派”的生活,试着为自己保留一些陈旧的纹理,允许时间秩序的偶尔失灵,来想象和创造一个自己的“桃花源”。」

>>>

“再见了我的纸质火车票”

“当我谈到一个老款男友”

“老派生活之必要”

近期,随着纸质火车票即将正式取消的消息发布,大家纷纷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收藏的纸质火车票,社交媒体成为一场集体怀旧现场,一张张泛黄的小票见证大家求学、恋爱、离乡、归家的每一个节点。

与此形成呼应的是,“老派”一词最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比如“老式男友”“老派约会”“老派朋友”“老派生活”。

在过去的语境中,“老派”往往意味着落伍、守旧、笨拙,带着时间淘洗过的泛黄的纹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视“老派”为一种稀缺的珍贵特质。

在不断加速的时代,人们正尝试用“老派”安放自己内在对于确定性的渴望,来抵抗外在的悬浮与膨胀,用慢与真重新丈量生活。



笨拙抵抗:在通胀和悬浮中逆行

“老派”作为一个褒义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人们在生活方式、情感关系、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讨论回归“老派”的可能。

在“老派男友”的讨论里,网友们形容他们“像秋裤一样可靠”——不买小蛋糕买老式鸡蛋糕、不买奶茶买红糖姜茶、约会不吃漂亮饭吃大碗牛肉面...

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引起大家好感的其实是“可靠”的特质。

他们或许不会管理精致的人设、不会说好听的漂亮话,但在笨拙地表达关心、真诚地付出情感。在一个悬浮的“暧昧文化”盛行的环境里,老式男友的直白和朴拙似乎显得稀缺。



(网友们分享“老式男友”)

在过去的语境中,“老派”意味着守旧,赶不上时代的潮流,落后于新潮的信息。

但当“变化”开始通货膨胀,信息的流动让人目不暇接,人们反而开始赋予“老派”新的价值,“老派”更多意味着可靠、真诚、不随波逐流,用这样一种回归来进行抵抗。

加速时代带来便利和可能性,却也带来了意义的稀释。太多的东西转瞬即逝,让人无法捕捉,人们仿佛被悬置在一条急遽奔流的河流上。

工作如此,感情如此,生活亦如此。工作追究绩效与效率,但总是让人疲惫迷茫;线上约会软件讲究高效匹配,却也可能让关系脆弱多变;人们通过短视频可以轻易获取信息,但同时也感受到麻木和空虚。



(项飙谈到“悬浮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

在种种情形中,大家发现自己往往处于信息接受和路径选择的被动位置。无数的资讯推送到我们眼前,“能够购买某件商品”被消费主义标榜为“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游戏的规则好像已经被定义,而太多的人正在被迫卷入这场游戏。

洪爱珠在《老派少女购物路线》里写道,“人一遭逢变故,就会想重建秩序,我见过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老辈人借灵感,老派是一种生存之道”。

“老派实践”其实是一种主动的微小的抵抗,用一些笨拙的方式,修复人与人之间的粘性,在纷繁的信息中拥有一个稳定的内核,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于“确定性”的渴望和追求。



(洪爱珠《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怀念”背后:对确定和安全的渴望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讨论“老派生活”“老式男友”的语境往往是在都市生活中,以此突出一种新与旧、快与慢之间的反差感。

城市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场所,城市中有过多的人生样本和路径可供选择,反而让人迷失方向。

现代性的社会链条切割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让人们难以构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

就像近两年流行起来的situationship(非正式浪漫关系),指的是没有明确界定或标签的浪漫关系。部分人不愿承担亲密关系带来的责任和风险,选择这样一个随时可以抽身的悬置状态。

在situationship的语境下,亲密关系是轻盈的却也是可替代的,人们一定程度上在无意识地把自己工具化。



(网友们分享的亲密关系分类图鉴)

“老式男友”被提起和讨论,背后其实是大家对于少些精明计算、多些承诺和安全感的亲密关系的期待。而与之对应的“老派生活”则反映出人们在流动的境遇中对于延续性的向往,呼唤一种回归本真的安定。

借由“老派”,人们实质上是想找个地方安放自己对于确定性与安全的渴望,借由过去的形式确认自己的“在场”,从而建立当下的秩序感。

为什么纸质火车票的退场引发集体怀念?其实大家感怀的并不是票本身,而是车票所承载和见证的记忆。

出发与抵达被一张张实感的、可以攥在手里的票据见证,通过这样一些痕迹,人们得以建立自己的记忆仓库,确认自己过去的“在场”,证明自己走过、活过、爱过。



(网友们分享自己珍藏的纸质火车票@新周刊)

在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回归”成为一种趋势,看似陈旧的媒介、兴趣和审美在不断经历新的复兴。播客的流行、“公园20分钟”、烹饪编织手帐、胶片摄影、散步约会...这些“旧”爱好被大家重新拾起,作为一种情感连接,来获得日常生活的小小出口。

“老派”的生活是一种更具体的生活,一定程度上是与“潮流”相悖的。新的潮流不断涌现无法把握,相比之下“老派”的生活方式能带给人更多的秩序感和安全感。



(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

人们在逐渐目的化和工具化的工作生活中,选择用一些本真、日常甚至粗糙的东西把自己的生命力充实起来,找回对于生活的具体感受。用这样的方式,大家把生活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来抵抗这个资讯过载的快速时代。

海德格尔提出,“回归”是回望原点,为现代重新提供一个行走的基础,借着这个基础,我们能在技术世界内而又不受它损害地存在着。

年轻人们回归一种“老派”的生活,也是在寻找这样一个行走的基础。重新讨论一些旧的特质、重新开始一些旧的实践,以抵抗新世界的失序,同时修补对于新世界的想象。



修复和想象:保留过去的温度向前

“老派”指向的,并不仅仅是过去,也是当下和未来。

博伊姆在《怀旧的未来》中提出,怀旧是一种丧失和位移,但也是个人和自己的想象的浪漫纠葛。

就像“复古未来主义”是艺术家试图用非未来主义的视角来想象未来的产物,现在年轻一代的“老派”视角也并不是真的意在回到过去,而是通过连接过去的情感体验来修复当下的状态,也修复对于未来的想象。



(复古未来主义的作品)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被无限复制和删除,反而让不可替代的实物和具体本真的情感交流变得稀缺。过去的“老派”行为和理念,成为当下焦虑情境下的一种安慰性和修复性投射。

通过分享自己收藏的纸质火车票、发最后一封电报这样的仪式,大家在为自己举办一场“在场的告别”。

在这场告别式上确认“我走过”的痕迹,提醒自己记住当时的心境,记住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孤勇、青春、赤忱,然后带着回望时得到的余温继续向前。

而重新实践“老派约会”“老派生活”,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们对于大家快餐式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反思,对于看似光鲜的悬浮祛魅,从过去的经验中找一些灵感和慰藉,寻找慢与真的可能,探索能够在未来延续下去的生活秩序。



(电影中的“老派”散步)

可以说,“老派实践”是年轻人们在洪流中主动创造出的一片小小的“桃花源”。在这个“精神自留地”中,时间的秩序可以是失灵却温柔的,我们去到旧缝隙里为自己营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王国。

人们主动回归“老派”,也许就是在提醒自己在变化中葆有珍贵的特质,接受回不去的原乡,但是带着过去的温热和赤忱继续往前。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习近平女儿信息泄露案:牛腾宇被判14年,父母喊冤5年遭暴力
川普突袭H-1B签证!上海飞夏威夷机票"半小时飙涨4.5倍"
不只科技业!美H-1B签证费暴涨,律师"点名3产业"也成重灾户
全球最受欢迎"留学国家"最新排名,美国下滑至第3
会谈后确定「川普不会出手」,普丁升高对乌攻势




24小时讨论排行

吉米不是最后一个 FCC主席:美国传媒将有巨变
川普出H-1B工作签证七伤拳 谁受创最深
北京警方通报于朦胧坠楼身亡事件 三人因造谣被查处
美国人组团“恶意”抢票,印度人怒了!
柯克葬礼入场规定、转播时间及致辞名单一次看
H1B签证费爆增至每年10万美元,印度中国申请人最多
10万人悼念!柯克葬礼"维安层级堪比超级杯",川普范斯将出席
《731》票房上看15亿 面临差评危机 留言区“沦陷”
川普轰媒体97%负面报导"非言论自由":这根本不合法!
H1-B签证费飙涨 白宫怒揭4企业:砍上万美国人
中企负责人王庆周走私芬太尼原料至美国 重判25年
柯克追悼会:半个川普政府与他有关 对美国影响不可估量
承认巴勒斯坦"英国恐赔2兆",人质家属痛诉遭背叛
始祖鸟自杀式营销,太震惊了!
柯克之死背后 特朗普为何异常激动 非要判死嫌疑人?
柯克葬礼:20万人报名参加 川普、遗孀预计致辞(视频)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老派”年轻人:在悬浮中寻找慢与真的桃花源

知著网 2025-09-21 02:13:29
“老派”年轻人:在悬浮中寻找慢与真的桃花源

「我们重新体验一种“老派”的生活,试着为自己保留一些陈旧的纹理,允许时间秩序的偶尔失灵,来想象和创造一个自己的“桃花源”。」

>>>

“再见了我的纸质火车票”

“当我谈到一个老款男友”

“老派生活之必要”

近期,随着纸质火车票即将正式取消的消息发布,大家纷纷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收藏的纸质火车票,社交媒体成为一场集体怀旧现场,一张张泛黄的小票见证大家求学、恋爱、离乡、归家的每一个节点。

与此形成呼应的是,“老派”一词最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比如“老式男友”“老派约会”“老派朋友”“老派生活”。

在过去的语境中,“老派”往往意味着落伍、守旧、笨拙,带着时间淘洗过的泛黄的纹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视“老派”为一种稀缺的珍贵特质。

在不断加速的时代,人们正尝试用“老派”安放自己内在对于确定性的渴望,来抵抗外在的悬浮与膨胀,用慢与真重新丈量生活。



笨拙抵抗:在通胀和悬浮中逆行

“老派”作为一个褒义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人们在生活方式、情感关系、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讨论回归“老派”的可能。

在“老派男友”的讨论里,网友们形容他们“像秋裤一样可靠”——不买小蛋糕买老式鸡蛋糕、不买奶茶买红糖姜茶、约会不吃漂亮饭吃大碗牛肉面...

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引起大家好感的其实是“可靠”的特质。

他们或许不会管理精致的人设、不会说好听的漂亮话,但在笨拙地表达关心、真诚地付出情感。在一个悬浮的“暧昧文化”盛行的环境里,老式男友的直白和朴拙似乎显得稀缺。



(网友们分享“老式男友”)

在过去的语境中,“老派”意味着守旧,赶不上时代的潮流,落后于新潮的信息。

但当“变化”开始通货膨胀,信息的流动让人目不暇接,人们反而开始赋予“老派”新的价值,“老派”更多意味着可靠、真诚、不随波逐流,用这样一种回归来进行抵抗。

加速时代带来便利和可能性,却也带来了意义的稀释。太多的东西转瞬即逝,让人无法捕捉,人们仿佛被悬置在一条急遽奔流的河流上。

工作如此,感情如此,生活亦如此。工作追究绩效与效率,但总是让人疲惫迷茫;线上约会软件讲究高效匹配,却也可能让关系脆弱多变;人们通过短视频可以轻易获取信息,但同时也感受到麻木和空虚。



(项飙谈到“悬浮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

在种种情形中,大家发现自己往往处于信息接受和路径选择的被动位置。无数的资讯推送到我们眼前,“能够购买某件商品”被消费主义标榜为“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游戏的规则好像已经被定义,而太多的人正在被迫卷入这场游戏。

洪爱珠在《老派少女购物路线》里写道,“人一遭逢变故,就会想重建秩序,我见过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老辈人借灵感,老派是一种生存之道”。

“老派实践”其实是一种主动的微小的抵抗,用一些笨拙的方式,修复人与人之间的粘性,在纷繁的信息中拥有一个稳定的内核,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于“确定性”的渴望和追求。



(洪爱珠《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怀念”背后:对确定和安全的渴望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讨论“老派生活”“老式男友”的语境往往是在都市生活中,以此突出一种新与旧、快与慢之间的反差感。

城市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场所,城市中有过多的人生样本和路径可供选择,反而让人迷失方向。

现代性的社会链条切割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让人们难以构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

就像近两年流行起来的situationship(非正式浪漫关系),指的是没有明确界定或标签的浪漫关系。部分人不愿承担亲密关系带来的责任和风险,选择这样一个随时可以抽身的悬置状态。

在situationship的语境下,亲密关系是轻盈的却也是可替代的,人们一定程度上在无意识地把自己工具化。



(网友们分享的亲密关系分类图鉴)

“老式男友”被提起和讨论,背后其实是大家对于少些精明计算、多些承诺和安全感的亲密关系的期待。而与之对应的“老派生活”则反映出人们在流动的境遇中对于延续性的向往,呼唤一种回归本真的安定。

借由“老派”,人们实质上是想找个地方安放自己对于确定性与安全的渴望,借由过去的形式确认自己的“在场”,从而建立当下的秩序感。

为什么纸质火车票的退场引发集体怀念?其实大家感怀的并不是票本身,而是车票所承载和见证的记忆。

出发与抵达被一张张实感的、可以攥在手里的票据见证,通过这样一些痕迹,人们得以建立自己的记忆仓库,确认自己过去的“在场”,证明自己走过、活过、爱过。



(网友们分享自己珍藏的纸质火车票@新周刊)

在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回归”成为一种趋势,看似陈旧的媒介、兴趣和审美在不断经历新的复兴。播客的流行、“公园20分钟”、烹饪编织手帐、胶片摄影、散步约会...这些“旧”爱好被大家重新拾起,作为一种情感连接,来获得日常生活的小小出口。

“老派”的生活是一种更具体的生活,一定程度上是与“潮流”相悖的。新的潮流不断涌现无法把握,相比之下“老派”的生活方式能带给人更多的秩序感和安全感。



(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

人们在逐渐目的化和工具化的工作生活中,选择用一些本真、日常甚至粗糙的东西把自己的生命力充实起来,找回对于生活的具体感受。用这样的方式,大家把生活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来抵抗这个资讯过载的快速时代。

海德格尔提出,“回归”是回望原点,为现代重新提供一个行走的基础,借着这个基础,我们能在技术世界内而又不受它损害地存在着。

年轻人们回归一种“老派”的生活,也是在寻找这样一个行走的基础。重新讨论一些旧的特质、重新开始一些旧的实践,以抵抗新世界的失序,同时修补对于新世界的想象。



修复和想象:保留过去的温度向前

“老派”指向的,并不仅仅是过去,也是当下和未来。

博伊姆在《怀旧的未来》中提出,怀旧是一种丧失和位移,但也是个人和自己的想象的浪漫纠葛。

就像“复古未来主义”是艺术家试图用非未来主义的视角来想象未来的产物,现在年轻一代的“老派”视角也并不是真的意在回到过去,而是通过连接过去的情感体验来修复当下的状态,也修复对于未来的想象。



(复古未来主义的作品)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被无限复制和删除,反而让不可替代的实物和具体本真的情感交流变得稀缺。过去的“老派”行为和理念,成为当下焦虑情境下的一种安慰性和修复性投射。

通过分享自己收藏的纸质火车票、发最后一封电报这样的仪式,大家在为自己举办一场“在场的告别”。

在这场告别式上确认“我走过”的痕迹,提醒自己记住当时的心境,记住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孤勇、青春、赤忱,然后带着回望时得到的余温继续向前。

而重新实践“老派约会”“老派生活”,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们对于大家快餐式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反思,对于看似光鲜的悬浮祛魅,从过去的经验中找一些灵感和慰藉,寻找慢与真的可能,探索能够在未来延续下去的生活秩序。



(电影中的“老派”散步)

可以说,“老派实践”是年轻人们在洪流中主动创造出的一片小小的“桃花源”。在这个“精神自留地”中,时间的秩序可以是失灵却温柔的,我们去到旧缝隙里为自己营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王国。

人们主动回归“老派”,也许就是在提醒自己在变化中葆有珍贵的特质,接受回不去的原乡,但是带着过去的温热和赤忱继续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