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September 16, 2025《莱茵邮报》刊登的客座评论警告,对欧洲而言,中国不再是一个可靠的经济伙伴,而是一个具有战略野心的大国。《新苏黎世报》对中国第四季度经济发展做出悲观预测。
《莱茵邮报》发表题为“攫取世界霸权”的客座评论,指出中国正在系统性地构建其全球主导地位,不惜对西方耀武扬威,并甘当俄罗斯和伊朗的保护伞。文章写道: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早在2021年就用‘东升西降’指明了中国的战略方向。这句初看似意识形态口号的表述,在2025年已成为中国对外和安全政策的指导方针。中国日益自信地展现其超级大国地位:经济上占据主导,外交上积极主动,安全政策上咄咄逼人。北京正在系统地构建一个战略联盟网络——从中东到西太平洋。除了台湾和南中国海,北京的重点还包括对俄罗斯提供隐蔽的支持,以及与伊朗等国的军事合作。”
作者德国波恩大学的亚洲问题学者André Sarin在文中指出,尽管官方的立场是保持中立,但中国仍在充当并扩大其作为克里姆林宫后盾的角色,向俄罗斯提供半导体、机械、无人机技术等可用于军用的物资。与此同时,中国加大与伊朗的安全合作。中国目前购买了伊朗约90%的出口石油。2021年两国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伙伴关系协议,涵盖超过4000亿美元的投资,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和安全领域的合作。
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悄然形成邪恶新轴心?
此外在南中国海,北京正在系统性地推进人工岛屿的军事化
建设,与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等邻国屡屡发生摩擦。海上民兵组织拦截渔船、围攻岛屿并监视外国海岸,发展出一种掩盖其军事存在的混合手段。
而台湾仍然是中国的主要目标。中国人民解放军定期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模拟入侵或海上封锁
的情景。北京将军事压力与网络攻击、经济胁迫等手段相结合,并进一步限制台湾的国际空间。文章最后写道:
“中国还采取隐蔽的手段。欧盟安全机构报告了中国的网络攻击活动,包括针对政府部委、国防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间谍活动。德国也多次成为目标:2025年春季,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服务器遭到定向攻击,据推测,涉及供应链战略的信息可能被窃取。
中国不再是一个可预测的经济伙伴,而是一个具有战略野心和全球实力的大国。对德国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打造抗压能力、多样化渠道和诚实的安全政策。”
中国经济后劲不足
《新苏黎世报》关注了中国政府发布了最新经济数据,并指出在上半年保持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幅度后,中国经济今年最后几个月面临失速的危险。文章写道:“仅有为数不多的专家仍然相信,中国能够实现今年5%的增长目标。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分析师预计,2025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仅为4.8%。瑞银香港的专家也持类似观点。
这一悲观预测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的大幅下降。1月至8月,投资同比仅增长0.5%。上一次投资如此疲软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年。仅8月份,投资就同比下降了7.1%。尤其制药和机械工程等关键行业的企业正在缩减业务规模。”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放缓至过去12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零售销售额则降至九个月来的低点。作者展望写道:“七八月份景气发展出现转折点。上半年经济运行
依然良好,1-6月经济增长5.3%,超过政府设定的增长目标。但从现在开始,中国经济可能将面临更多挑战。如果7月和8月的疲软表现在未来几个月持续下去,中国可能在最后一个季度面临严重的增长下行。一些分析师预计,10月至12月的GDP增长率将低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