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无法载客的热气球"——香港又一场尴尬的"国际盛事"

"无法载客的热气球"——香港又一场尴尬的"国际盛事"

文章来源: BBC中文 于 2025-09-07 20:19: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无法载客的热气球"——香港又一场尴尬的"国际盛事"

无法载人的热气球

香港首个“国际热气球节”9月4日开幕,主办方收取昂贵门票,但因无法通过安全许可而取消载客安排,热气球仅作展示,入场人士无法升空也未获退票,形容是“诈骗”,事件持续发酵。

这是继去年初“美斯缺阵”、今年桌球赛“提早赶走观众”事件后,再有大型活动引发风波。

香港政府近年力推“盛事经济”,希望吸引游客和刺激本地消费,但连番失误引起外界质疑专业度,甚至影响国际形象。

BBC中文采访多位经济学者及旅游业人士,拆解事件对香港形象的影响,以及政府应该以什么角色介入私营的盛事活动。

“无法载客”的热气球



在中环海滨举行的热气球节

一连四日的国际热气球节在中环海滨举行,分为早场及黄昏场,成人门票由200港元至880港元(28美元至113美元)不等,其中重点项目“热气球系留定点飞体验”需额外加580元(74美元)。

但活动开幕后,因飞行体验未获政府批准载人,热气球只作展示,大批购票入场的市民和游客大感不满。

当中一名妈妈、何小姐的受访片段火速流传,她指特意请假带小孩来玩,到场后却感到被骗,她连番批评指“这里是香港”,“我来坐热气球,原来你连牌照也没有,我要付600多元看你放风筝?”

何小姐的言论获大批网民支持,认为“不能当香港人是水鱼”(冤大头、容易被骗的意思)。

主办方一度解释有权更改活动项目,拒绝退款,后来才提出以免费雪糕(冰淇淋)及可再次免费入场作补偿,并就事件致歉。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表示,截至活动第二天、9月5日傍晚,共接获28宗投诉个案,涉及金额达4万港元,当中涉及最高金额的个案近5,000元。香港海关也表示接获举报,正在跟进。

有本地传媒发现,香港旅游发局网页曾宣传该活动,但现已下架。旅发局发言人回覆BBC中文查询无确认曾否宣传或下架该活动,仅称网站载列城中活动资讯,并持续更新。

政府9月4日发稿表示,热气球节是商业活动,非政府主办、协办或资助,活动内容和安排均由主辧机构设计及落实推行。

发言人指,各政府部门曾多次与主办方沟通,8月曾实地测试但效果未如理想,至活动前一日(9月3日)进行另一次测试,考虑安全情况仅批准热气球展示,不包括载客。

本地传媒《HK01》则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活动无获政府赞助,质疑有人想转移视线至政府。报导又指,8月20日首次测试时有热气球倾侧,其后主办方拖到开幕前一天再测试,表现仍未能过关,安全成疑。



2024年2月4日,美斯来港出席友谊赛,最终因伤患未有出场。

这次活动由盛事(亚洲)有限公司举办,冠名赞助为友邦保险。主办方称斥资3,000万元,已筹备八年。

有传媒翻查资料,承办活动的公司并无公开资料显示曾举办大型活动经验。另有资料显示,该公司的技术总监与一名曾在负责“美斯来港”主办单位工作的男子同名。

去年阿根廷球王美斯(Lionel Messi;梅西)来港献技,但最终缺阵,引起现场四万球迷和游客不满,资助该场活动的香港政府也表达了失望。

政府角色:计划经济与自由巿场

除了美斯和热气球事件,今年3月在启德场馆举办的桌球赛也被指安排失当,大会在未完赛下要求观众离场。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讲师阮颖娴表示,连番发生同类事件,会导致消费者或有顾虑,“这些事情常常发生,我也不想再冒险,下次又不知道谁失误”。

按其观察,参加者以本地人及大湾区居民为主,故估计对香港形象的影响并不会流传至外国。但事件更加突显“士气问题”,因过去外界一般认为香港办事专业、有效率,亦会保障安全,但是次主办单位的处事手法马虎,让她有“香港人才流失”的感觉。

针对“盛事”连番失误,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曾提及,当局会研究机制,确保在政府场地举办的活动“必须妥当”,避免香港形象受损。

BBC中文向当局查询相关机制细节及何时出炉,当局没有正面回应,发言人称香港拥有举办大型盛事活动所需条件,多项盛事在全年不同时间举行,供巿民和旅客选择。

阮颖娴表示,政府或可在租用条款增加约束力,确保活动达致一定表现,但她质疑,“政府可以这样做,但要否做这样多呢?”她认为,这次事件属商界问题,应由其界别承受痛苦及责任。

阮以“割席”形容政府声明,但认为外界均无法判断事件源头是源自政府内部问题,抑或主办单位失当。

她观察,近年政府官员不时会在盛事活动现身,“若这件事成功,你们就会拿来自我满足,是我们(政府)的功劳”,甚至多个部门已倾向“计划经济”,而非以“自由巿场”出发。

她表示,若政府的身位一直的身位是将盛事归类为私营活动,“大家也不会怪你”,故公众查问政府在事件的责任是合理的质疑。



“蜡笔小新式的笑话”

经济学者李兆波表示,政府以安全为由拒绝载客实在无可厚非,但有感事件尤如“漫画《蜡笔小新》的笑话”,因热气球节活动备受关注,在接近最后一刻才告知会临时取消载客项目,导致消费者的体验不好,亦会影响香港的印象。

他指出,政府在“盛事”成功时,会自称自己有份“资助”或“推广”,但出现状况后则指称活动由主办单位负责,让人感觉“难看”,并反问若香港需要推广旅游,应否有更高层次的政府部门统筹并协调相关事宜,例如尽早与主办单位沟通,研究如何处理。

香港政府近年开始大力推动“盛事经济”,甚至会预早公布“盛事年表”。单在今年上半已有近百个项目,预料吸引约84万旅客,带来约33亿元的消费额,经济增加价值约为18亿元。

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认为,今次热气球节的情况属个别事件,不会影响香港的形象,他表示近日每星期持续有“盛事活动”成功举行,热气球节是私人性质,属本地居民参与较多的项目,估计对旅游业的影响不大。

针对政府在处理事件的角色,崔定邦指出,政府以安全为由拒绝载客,反而突显“香港的核心价值”——“不行就不行,没太多退让空位”,“不同意我们为了办盛事,就什么也不管了”。

按其观察,政府曾尝试协助,例如与主办方开会、截至活动举办前一天仍然进行测试,同时亦曾为项目宣传。

他指出,事件责任在于主办单位,其善后及公关不尽人意。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6)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马斯克重磅官宣,称它为“史诗级”产品
全美14城房价齐跌 华人最爱社区在列 加州这城跌惨
令人意外!张又侠竟重提“人民战争”
"开保时捷华人必有钱!" 她惨遭两难民绑架凌辱…
吓坏!华为问界扫描出“水泥柱藏尸” 真相令人傻眼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方制裁日参议员石平:数典忘祖,卖祖求荣…
雪崩!北京房价进入1w时代
长安,其实从未有你我想象中那般繁华
美扫荡现代车厂逮475移民!南韩明派包机接回300劳工
东北大妈日本地铁手机开大声看阅兵 遭劝止激动反骂
万斯为狙杀毒贩叫好 美参议员痛批:卑劣
除了炫技 中国人形机器人能走进生活吗?
乌女子在美遭刺喉案 特朗普:她的血沾满民主党人手
川普内阁晚宴爆冲突 财长骂政敌:打烂你他X的脸
以色列袭击卡塔尔首都打击哈马斯 称特朗普批准
上诉法院维持原判 川普需向女作家支付$8330万赔偿
耶路撒冷公车站枪案6死 定调恐攻 枪手巴勒斯坦人
阅兵为掩盖惊人真相?全国公务员被要求写观后感
川普致爱泼斯坦生日贺卡内容曝光:愿每天都是秘密
特斯拉餐厅开幕挤爆 2周后乱象丛生 马斯克跌落神坛
纽约时报:报告称中国是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的"推动引擎"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无法载客的热气球"——香港又一场尴尬的"国际盛事"

BBC中文 2025-09-07 20:19:31
"无法载客的热气球"——香港又一场尴尬的"国际盛事"

无法载人的热气球

香港首个“国际热气球节”9月4日开幕,主办方收取昂贵门票,但因无法通过安全许可而取消载客安排,热气球仅作展示,入场人士无法升空也未获退票,形容是“诈骗”,事件持续发酵。

这是继去年初“美斯缺阵”、今年桌球赛“提早赶走观众”事件后,再有大型活动引发风波。

香港政府近年力推“盛事经济”,希望吸引游客和刺激本地消费,但连番失误引起外界质疑专业度,甚至影响国际形象。

BBC中文采访多位经济学者及旅游业人士,拆解事件对香港形象的影响,以及政府应该以什么角色介入私营的盛事活动。

“无法载客”的热气球



在中环海滨举行的热气球节

一连四日的国际热气球节在中环海滨举行,分为早场及黄昏场,成人门票由200港元至880港元(28美元至113美元)不等,其中重点项目“热气球系留定点飞体验”需额外加580元(74美元)。

但活动开幕后,因飞行体验未获政府批准载人,热气球只作展示,大批购票入场的市民和游客大感不满。

当中一名妈妈、何小姐的受访片段火速流传,她指特意请假带小孩来玩,到场后却感到被骗,她连番批评指“这里是香港”,“我来坐热气球,原来你连牌照也没有,我要付600多元看你放风筝?”

何小姐的言论获大批网民支持,认为“不能当香港人是水鱼”(冤大头、容易被骗的意思)。

主办方一度解释有权更改活动项目,拒绝退款,后来才提出以免费雪糕(冰淇淋)及可再次免费入场作补偿,并就事件致歉。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表示,截至活动第二天、9月5日傍晚,共接获28宗投诉个案,涉及金额达4万港元,当中涉及最高金额的个案近5,000元。香港海关也表示接获举报,正在跟进。

有本地传媒发现,香港旅游发局网页曾宣传该活动,但现已下架。旅发局发言人回覆BBC中文查询无确认曾否宣传或下架该活动,仅称网站载列城中活动资讯,并持续更新。

政府9月4日发稿表示,热气球节是商业活动,非政府主办、协办或资助,活动内容和安排均由主辧机构设计及落实推行。

发言人指,各政府部门曾多次与主办方沟通,8月曾实地测试但效果未如理想,至活动前一日(9月3日)进行另一次测试,考虑安全情况仅批准热气球展示,不包括载客。

本地传媒《HK01》则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活动无获政府赞助,质疑有人想转移视线至政府。报导又指,8月20日首次测试时有热气球倾侧,其后主办方拖到开幕前一天再测试,表现仍未能过关,安全成疑。



2024年2月4日,美斯来港出席友谊赛,最终因伤患未有出场。

这次活动由盛事(亚洲)有限公司举办,冠名赞助为友邦保险。主办方称斥资3,000万元,已筹备八年。

有传媒翻查资料,承办活动的公司并无公开资料显示曾举办大型活动经验。另有资料显示,该公司的技术总监与一名曾在负责“美斯来港”主办单位工作的男子同名。

去年阿根廷球王美斯(Lionel Messi;梅西)来港献技,但最终缺阵,引起现场四万球迷和游客不满,资助该场活动的香港政府也表达了失望。

政府角色:计划经济与自由巿场

除了美斯和热气球事件,今年3月在启德场馆举办的桌球赛也被指安排失当,大会在未完赛下要求观众离场。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讲师阮颖娴表示,连番发生同类事件,会导致消费者或有顾虑,“这些事情常常发生,我也不想再冒险,下次又不知道谁失误”。

按其观察,参加者以本地人及大湾区居民为主,故估计对香港形象的影响并不会流传至外国。但事件更加突显“士气问题”,因过去外界一般认为香港办事专业、有效率,亦会保障安全,但是次主办单位的处事手法马虎,让她有“香港人才流失”的感觉。

针对“盛事”连番失误,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曾提及,当局会研究机制,确保在政府场地举办的活动“必须妥当”,避免香港形象受损。

BBC中文向当局查询相关机制细节及何时出炉,当局没有正面回应,发言人称香港拥有举办大型盛事活动所需条件,多项盛事在全年不同时间举行,供巿民和旅客选择。

阮颖娴表示,政府或可在租用条款增加约束力,确保活动达致一定表现,但她质疑,“政府可以这样做,但要否做这样多呢?”她认为,这次事件属商界问题,应由其界别承受痛苦及责任。

阮以“割席”形容政府声明,但认为外界均无法判断事件源头是源自政府内部问题,抑或主办单位失当。

她观察,近年政府官员不时会在盛事活动现身,“若这件事成功,你们就会拿来自我满足,是我们(政府)的功劳”,甚至多个部门已倾向“计划经济”,而非以“自由巿场”出发。

她表示,若政府的身位一直的身位是将盛事归类为私营活动,“大家也不会怪你”,故公众查问政府在事件的责任是合理的质疑。



“蜡笔小新式的笑话”

经济学者李兆波表示,政府以安全为由拒绝载客实在无可厚非,但有感事件尤如“漫画《蜡笔小新》的笑话”,因热气球节活动备受关注,在接近最后一刻才告知会临时取消载客项目,导致消费者的体验不好,亦会影响香港的印象。

他指出,政府在“盛事”成功时,会自称自己有份“资助”或“推广”,但出现状况后则指称活动由主办单位负责,让人感觉“难看”,并反问若香港需要推广旅游,应否有更高层次的政府部门统筹并协调相关事宜,例如尽早与主办单位沟通,研究如何处理。

香港政府近年开始大力推动“盛事经济”,甚至会预早公布“盛事年表”。单在今年上半已有近百个项目,预料吸引约84万旅客,带来约33亿元的消费额,经济增加价值约为18亿元。

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认为,今次热气球节的情况属个别事件,不会影响香港的形象,他表示近日每星期持续有“盛事活动”成功举行,热气球节是私人性质,属本地居民参与较多的项目,估计对旅游业的影响不大。

针对政府在处理事件的角色,崔定邦指出,政府以安全为由拒绝载客,反而突显“香港的核心价值”——“不行就不行,没太多退让空位”,“不同意我们为了办盛事,就什么也不管了”。

按其观察,政府曾尝试协助,例如与主办方开会、截至活动举办前一天仍然进行测试,同时亦曾为项目宣传。

他指出,事件责任在于主办单位,其善后及公关不尽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