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一处带草坪的院子内,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一只棕白相间的小狗踩着特制轮椅在草坪走动。
这只小狗名叫超超,母亲是一只校园附近的流浪狗。出生1个月时,它便与同窝幼崽表现出明显不同,其他小狗已能正常站立行走,超超却只能趴在地上,两条后腿软塌在地,靠前爪撑地缓慢爬行。
图为超超。
经医生诊断,结果为:脊椎先天畸形压迫神经,后腿没有知觉,一辈子都可能站不起来。
在首都爱护动物协会(以下简称“首爱”)志愿者帮助下,超超获得了特制轮椅。此前只要有人靠近,它就会蜷缩身体发出惨叫,如今在首爱,它已能主动靠近人类,用鼻尖轻触志愿者手背。
这个院子是超超在内,100多只流浪动物的家。它们来自全国各地,部分曾遭遇遗弃、伤病,虽境遇各异,但都在等待领养人。
当一只繁殖猫不能再生
通州一家后院繁育点的狭小空间里,救助人第一次见到丽华时,它正和另外12只无毛猫挤在一起。
因年龄渐长、健康状况恶化,这些曾为繁育人创造收益的繁殖猫,如今成了“累赘”,被全部贴上“低价处理”的标签:其他品种猫标价
50元-100元,而丽华则是免费赠送。
“愿意要就拿走。”面对救助人的询问,繁育人语气淡漠,仿佛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物品。
见丽华状态极差,救助人当即把它送往医院,检查结果让在场者无不揪心。6岁的丽华体重不足1.7公斤,瘦得只剩皮包骨,不仅是疱疹病毒、杯状病毒的终身携带者,还同时感染了支原体、衣原体,体内更寄生着滴虫、绦虫、球虫。
一同被发现的13只无毛猫中,2只因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没能撑过救治,其余10只陆续找到领养或稳定寄养,唯独丽华因病情复杂、需要长期照料,暂时无人接收。
“它几乎像本‘病症教科书’,你能想到的病毒、寄生虫,它大多都有。”首都爱护动物协会理事兰畇贤回忆,丽华当时不仅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长期营养不良让它身形干瘪,更因病毒感染未及时医治,双眼眼皮被分泌物完全粘住,与眼球紧紧粘连,几乎处于全盲状态。
经过四个月的住院治疗,丽华辗转来到首爱,拥有了一间宽敞、安全的专属空间。这是它出生以来,第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之后,丽华的身体状况也在逐渐好转,呼吸道症状减轻,体重慢慢回升。
丽华绝育后。
只是,眼疾与过往的生活经历,让丽华仍有难以改变的习惯:它时常找不到猫砂盆,有时会在休息的地方留下排泄物。为了控制病情、缓解它的不适,志愿者们每天都会定时为它滴鼻腔药水,每周还会专门帮它洗澡。
志愿者与丽华。
“它会迎着开门声从猫窝里爬出来,用鼻孔上上下下地打量你,循着声音一点点地找到你,不停地蹭你的脚脖子,给你完全不同于其它猫咪的触感。”涩涩的质感中带着丝滑,让初次体验的志愿者,掉了一地的鸡皮疙瘩。“相比于丽华糟糕的生活习惯,它的性格简直好到无可挑剔。”
尽管如此,丽华此后又经历了2次领养和2次退养。“她需要更多的精力照料,还需要定时吃药,这对领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都爱护动物协会副会长张艳艳介绍,每一位来中心的朋友驻足在丽华的门前时,我们都会和他们讲述她的故事,最终丽华被成功领养,在后来的回访中,得知她现在的生活很好,曾经照顾过丽华的志愿者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很多动物的一生太短了,不过十多年。我们总想让它们多体验家庭生活的滋味,而不是在铁笼或街头耗尽生命。”兰畇贤说。
被虐致残,仍在治愈人类
首爱的小院里,还有一只三条腿的金毛,志愿者们亲切地喊它“毛毛”。毛毛总爱趴在电动车旁,那是它最喜欢的“座驾”,志愿者常会载着它在院子里兜风,风掠过耳朵时,它会开心地摇着尾巴,露出粉色的舌头,像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毛毛是2020年4月在江西赣州被发现的,因为被虐待,不幸失去了右小腿,落下了永久残疾,同时伴有皮肤病,身材瘦弱、十分胆小怕人。来到首爱,专业的救治与悉心的照顾帮助它渐渐好转。志愿者每天陪着它用三条腿练习走路,怕它摔倒,就用手轻轻扶着它的身体,走慢了也不催,只在旁边鼓励;晚上加班时,会把它抱进办公室,让它趴在脚边睡觉,偶尔还会给它盖件小毯子。慢慢地,毛毛开始愿意摇尾巴,甚至会主动把玩具叼到志愿者面前,邀人一起玩耍。
现在的毛毛。
更让人惊喜的是,它还通过了层层考核,成为国内首个流浪动物转型工作犬项目“疗愈犬流浪动物公益项目”的一员。
当下,孤独症儿童、孤寡老人等群体,往往面临着孤独、社交障碍等问题,而疗愈犬能以温和的陪伴给予他们慰藉。
疗愈犬正在进行训练。
这个由北京市众安公益基金会与首爱共同发起的项目,专门从流浪动物中选拔潜力选手。
选拔的过程往往并不简单。据介绍,从海选开始,流浪狗狗们要经历体检,排查健康隐患;接受治疗,恢复身体机能;进行社会化训练,适应与人类及其他动物相处;开展疗愈技能培训,如学习安静陪伴、温和互动等;还要进行过渡家庭实践,提前适应家庭生活模式;最后通过犬只行为评估,考核合格的才能成为正式的疗愈犬进行陪伴服务。服役一年后,退役疗愈犬面向社会开放领养,退役疗愈犬及疗愈犬练习生领养率达80%以上。
科学证明,当人们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助于保持心情舒畅,缓解压力,疗愈犬的陪伴服务可以减少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减缓社会压力,从而提高人的幸福感。
2020年8月,第一期“疗愈犬”面向全国流浪犬开展选拔,入选的15只狗狗集中至首爱“动物福利宣传教育中心”进行训练、最终5只疗愈犬通过考核结业,毛毛就是其中一只。
吉祥、来福、毛帝、毛毛(二排中间)、小七5只疗愈犬通过考核结业。
从那以后,毛毛的足迹遍布北京的敬老院、福利院、孤独症儿童机构。在敬老院,它会安静地趴在地上,偶尔还会用舌头舔舔老人们的手背;在孤独症儿童机构,原本沉默寡言的孩子,第一次主动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它的耳朵,毛毛立刻凑过去,用脑袋蹭孩子们的脸颊,回应这份互动。这些交流,常常让孩子们突然就笑出了声。
中国新闻周刊邀你一起捐
腾讯公益·让我们“益”起做好事
捐一笔
每次疗愈犬公益陪伴活动中,毛毛都能成为全场的焦点。“温暖、友善的它自带让小朋友们心安的魔力,他们之间的交流好像同一根绳子的两端,单纯的心灵之间无需语言,以最原始而简单的接触互相传达着爱意。”兰畇贤说,“在救助机构的帮助下,它恢复了对人类的信任,并且开始治愈人类。”
至今,毛毛已经参与了30 余场疗愈活动,还跟着团队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把爱与温暖传递给了上千人。9 岁的毛毛已经进入
半退役状态,偶尔参与小型疗愈活动,更多时候待在院子里晒太阳,1900多天的等待,为了一个能收养她的家。
毛毛参加疗愈犬项目,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2%以外的生存之困
和其他流浪动物相比,超超、丽华和毛毛无疑是比较幸运的。它们熬过了街头的饥饿与病痛,得到了专业的救助,有了被领养的机会。可在这背后,是更庞大的流浪动物群体,仍在黑暗中挣扎。
专业人士指出,流浪狗的平均寿命仅有1到 2
年,不及家庭宠物犬的八分之一。寒冬里,它们可能因为找不到避风处,冻僵在街角的垃圾桶旁;酷暑中,它们可能因缺水中暑,倒在滚烫的柏油路上。
即使躲过了恶劣天气,未绝育带来的繁育风险,也让无数幼崽刚出生就面临死亡。更让人揪心的是,少数人对流浪动物的恶意从未停止,打骂、投毒、用石头砸……
这些本就艰难的生命,还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折磨。
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流浪动物救助的办法,比如建立流浪动物收容场所、开展流浪动物领养活动、推动流浪动物绝育等。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流浪动物救助工作。
据《2024年中国宠物管理白皮书》,全国流浪犬猫数量已近9000万只(其中流浪狗约4000万只,流浪猫约5000万只),遗弃、丢失,而后持续繁殖是主因。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超过千万只流浪动物,却仅有不足2%能够得到救助。
首爱动物福利宣传教育中心,自2019年至2024年,共帮助672只流浪动物中转与待领养服务,并帮助它们重新回归家庭。目前中心还有100多只待领养动物。很多因为健康原因、体型庞大等各种因素,难以回归家庭的动物。首爱则为它们提供合适的居住环境、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医疗护理等,同时也持续为它们寻找领养机会。
兰畇贤表示,协会一年的支出大项在动物的粮食、场地和医疗。专业的兽医、护理人员等也较为缺乏,制约着救治工作的开展。虽有合作的动物医院,复杂病例就外送就医,但老年动物和疾病动物的医疗期长,费用高昂,对于收容百余只动物来说,意味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兰畇贤谈到,救治一只流浪动物,多则数万元,少则也要好几千,协会资金入不敷出。“主要靠自筹资金,以及品牌的公益项目合作捐赠。但是流浪动物太多了,单凭一个公益机构的收容能力有限,经常感到很无力。”她说。
比起救助,在她看来,领养代替购买,科学负责任养宠才是破解流浪动物带来社会问题的重要一环。毕竟,公益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全力以赴,而是每个人的力所能及。
一次转发可扩大领养信息触达,一次“领养代替购买”可减少源头流浪,每一份助力,将让更多流浪动物找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