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首当导演,其执导的影片《女孩》就入围了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抵达当日,她便以好状态惊艳了众人一把。
身穿深灰色细带背心、藏蓝色休闲裤,将墨镜顶在头上的舒淇,笑容明媚、顾盼生辉,再次印证了美的至高境界是松弛。
简简单单一个扭头,便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情万种。
与18年前的照片对比,不仅没有看到时光的痕迹,反而有种更胜往日的感觉。
之后的红毯环节,也是一路美到底。
以一套印度高定新季高定礼服出镜时,深色原有的沉闷感,都在她的光彩中淡化消失,身上只剩下合二为一的优雅和性感。
另一套休闲西服套装,也是将美艳和风情轻松拿捏。脖子间看着就价值不菲的璀璨钻石项链,完全沦落成了陪衬。即使是高清镜头怼脸特写,也完全不带怕的。眼角、脸上细微的时间痕迹,反而更增加了她的魅力。
相较于舒淇高级红酒般晶莹明媚又醇厚,让人禁不住沉醉的美,影片《女孩》的外界反馈又是另一种境况。
《女孩》由邱泽、白小樱等人主演,时长123分钟,讲述了一个叫林小丽的女孩想要逃离原生家庭的故事。影片有着浓郁的“半自传”味道,主角林小丽的遭遇,很多都取材自舒淇自己的真实经历。
虽然在首映后,现场观众长时间鼓掌,舒淇更是激动到哽咽落泪。但看过影片的观众,评价却有点近乎两极分化。
给好评的观众,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经由影片联系到舒淇本身,心疼角色身上与她重合的那些过往阴影,被隐藏在故事情节背后的真诚感动。
另一种,则是喜欢影片的叙事细节。
在这部分观众看来,影片的主题虽然是家庭暴力和伤痛,但却满都是属于舒淇自己的温柔、细腻。她不是想去控诉,而是去救赎、去和解。
也因此,阴影虽有,但更多的还是片中女孩子们“鲜活的生命力”。
不喜欢的观众,除了不满题材依旧是老套的“青春成长伤痛”外,还觉得剧本过于单薄和“眼熟”。
片中的很多桥段,都有些“似曾相识”,甚至流于刻板印象。人物之间看似冲突激烈,却“无法深入内心”,以至于剧情只能靠强推,与靠堆积苦难做叙事的《想飞的女孩》有一比。
整个作品“稚嫩而拙劣”,剪辑和调色更是“灾难”。
“中评”观众的看法,可以综合参考。
他们认为,《女孩》作为舒淇的首部作品,确实存在故事老套,前半部分没主线且拖沓,后面又收得过急的问题。但很有“上世纪台湾的味道”,对“环境氛围的还原和人物状态的捕捉足够到位”,演员们的表演非常有说服力,镜头语言也很棒。
不知道这部影片之后会不会在内地上映,确定的话,感兴趣的朋友到时可以去看看,从自身角度一判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