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没有脱口秀的古代,话痨们都在干什么?

没有脱口秀的古代,话痨们都在干什么?

文章来源: 时尚COSMO 于 2025-09-04 22:14:2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没有脱口秀的古代,话痨们都在干什么?

从古至今,能说会道都是本事。

这个夏天,大半的快乐是那些“话痨”们给的!以脱口秀为代表的语言类综艺又将一批“嘴替”送到了我们身边。线上热梗不断,线下一票难求,若没有TA们的能说会道,哪来我们的生活解药?说到这,不由得想到一个非严肃问题:在没麦克风、没短视频、没热搜的古代,那些天生表达欲爆棚的“话痨”祖先们,该怎么释放技能?



赶快打开正史野史杂史稗史翻一翻,哦,是我多虑了!从大秦喜剧人到盛唐佛系主播,从汴梁评书一哥到明清茶馆段子手,古代“梗王”们,早就把“说话”玩成了先锋艺术。



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著有“滑稽列传”,用来记录那些“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话痨,哦,不,是俳优们。能让《史记》立传留名,说明早在先秦时代,话痨们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职业舒适区。



俳优,是专为宫廷服务的艺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有事不直说,就是“阴阳”你!表面是给君王演喜剧讲笑话的,实际上全是观点输出,堪称古代版的“脱口秀刺客”,也因此诞生了一个专业名词——“优谏”,就是拿着“俳优”的工资,干着“谏官”的活儿。



“优谏”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优孟衣冠”。优孟看到已故相国的孙子穷到吃土,仗义出手。他直接cosplay相国,在楚庄王面前一顿演,看得庄王破了防:“别演了!我打钱!”,抚恤款到账!这操作,放在今天就是“模仿秀+柔性劝捐”,属实拿捏了“劝人向善”的精髓。



今有春晚,汉有百戏。所谓“百戏”就是一台“大型综艺晚会”,杂技、舞蹈、魔术啥都有,自然也包含了“俳优谐戏”,可见汉朝的时候,导演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啥晚会也少不了语言类节目。



上了点年纪的人应该对“说唱俑”的形象不陌生,它正是经典通俗文学读物《故事会》的logo。咳咳,不知道不要紧,因为更上了点年纪(大概一千八百多年吧)的朋友,甚至有可能见过它的原型,就在某场东汉时期“百戏”表演中的说唱环节。这老哥要是穿越到现在,绝对可以成为直播界的顶流,直播间标题——“我的汉代说唱日常”。

如果说,先秦时代,俳优还是宫廷VIP专享,那么到了汉代,就直接开启了全民喜剧时代。市集中央,人人可观,才是真·市井烟火气。



唐代的“话痨们”,已经不满足于鲜花和掌声,TA们开辟了最早的“知识付费”赛道——变文。

所谓“变文”表演,就僧侣把佛经改编成“有声故事”,用更通俗的大白话(散文)和有韵律的演唱(韵文),传播佛法。大概的形式就是:挂起一张主题图画,讲一段故事,唱一段小调,再翻下一张图画……怎么样,听完了您不得布施布施?



最开始的“变文”表演还是佛经故事为主,比如《目连救母》,相当于“百家讲坛”;后来就扩大到了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比如《伍子胥》和《孟姜女》,相当于“XX讲故事”。到了中晚唐时期,除了僧侣还出现了专业的民间说唱艺人,让“大唐播客平台”异常繁荣。

你以为他们在讲经?不,他们搞的是沉浸式ASMR剧情体验!不搞会员制,不搞付费订阅,全靠内容和质量圈粉!对唐代播客“变文”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敦煌变文选注》。厚厚两大本,故事很多很好,看完之后,你就会发现……确实没有听播客来的轻松。



宋朝取消了宵禁,夜市支棱起来了,娱乐产业空前内卷!“话痨们”要想稳定客户群体,就不能再四处打游击,于是线下旗舰店陆续开了起来。“勾栏瓦舍”听说过吧?别想歪了,人家可是正规的文娱场所,相当于集剧场、酒吧、夜市于一体的休闲综合体,这里也是大宋“话痨们”的快乐老家——古代版Livehouse+脱口秀俱乐部。



要说此时最火的“语言艺术”当属“说话四家”。没错,就是这么直白,表演形式是“说话”,名称也叫“说话”,四大细分赛道(四家)分别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小说,就是短篇故事,古代版“十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说经,宗教脱口秀;讲史,长篇历史小说,在线更新;合声,即兴喜剧,妥妥开放麦。“说话四家”,有长有短,有正有奇,任君选择。



陆游有首诗写道“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讲的就是盲眼艺人在村里开专场,讲的就是《琵琶记》的前身《赵贞女蔡二郎》。好玩的是,在《赵贞女蔡二郎》中,男主蔡伯喈是妥妥的渣男反派,到了《琵琶记》就成了不忘糟糠的大暖男,可见:惹谁也不能惹“话痨”啊,否则指不定怎么编排你呢!



别以为元代只有杂剧能打,它也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声音NFT”——诸宫调。“话痨们”不唱大戏,不演折子,专注搞说唱!一个人、一套乐器,把诸多种宫调(不同曲牌)串在一起,连说带唱表演完整的长篇故事。亲,您关注的说唱主播已上线!可点播的“热门专辑”包括《西厢记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



图注:王叔晖《西厢记》▐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是比王实甫的《西厢记》更早的“张生与崔莺莺”同人剧。一场由单人演绎完成的“独角音乐剧”,足以让台下的观众嗑生嗑死、如痴如醉。这业务能力,放今天就是B站剪辑大师+喜马拉雅顶流主播的合体!实力Rapper们,用一部部“连载广播剧”,收录元代“emo云歌单”,拿捏着听众情绪,为动荡的年代带来些许慰藉。



当然,艺术并不是谁都能玩的,毕竟还得生活,于是一些“话痨”转而挑起担子,当上“货郎儿”,不是普通的“货郎儿”而是有前缀的“转调货郎儿”。他们没有beat就敲木板,没有混响纯靠肉嗓,把叫卖变成街头艺术,把故事唱得荡气回肠,没错,他们就是——喊、麦、始、祖!



明清时期,是一场“话痨们”的世纪battle!南有评弹,北有相声,如同豆腐脑的咸甜之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唯有艺术百花齐放。





右上:评弹老照片

左下:相声老照片▐

南方队派出代表——苏州评弹。吴侬软语+琵琶BGM,句句温柔刀、刀刀戳人心,堪称“古代ASMR”。北方队的代表相声,则是吸收历代搞笑男的实践经验,于清代秀场正式出道,成团slogan为“说学逗唱”。时至今日,两队的代表数量依然在不断增加,时尚与网络元素不断加入,各自的拥趸还在用遥控器和上座率持续投票,最终结果并不重要,保持微笑唯君所愿。



图注:《笑林广记》▐

重点提一下古代的“梗文化”,别以为“梗”这东西是新鲜产物,早就是清代“话痨们”玩剩下的了,君不见当时的梗界宝典——《笑林广记》乎?这本古代梗百科大全,收录了众多冷笑话和谐音梗,老祖宗玩梗,真的没在客气。就连呆霸王薛蟠都能整出一句“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让宝玉众人惊呼“这句何其太韵?”行酒令都能改人设,说明什么?只要你不尬,尬的就是别人!



从俳优到脱口秀,从变文到播客,从瓦舍到短视频,变的只是“皮肤”,不变的是那颗想表达、想快乐、想共鸣的心。古代的“话痨”们,没有灯牌、没有弹幕、没有投票器,但有观察、有幽默、有勇气。他们是古早梗王、初代喜剧之神、语言艺术的复古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下次看开放麦大笑出声的时候,别忘了,千百年前也有人曾在同样一片没有灯光的夜空下,击鼓说唱,赢得满堂喝彩。

语罢散场,笑声永传。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上合峰会安华夫人拒握手 习近平尴尬点头...
中国小留学生偷在家生娃 搜Google接生?一藏13年…
枪杀CEO枪手"出狱"当上服装模特?新照再引爆支持者…
女孩报警称捡到弃婴 脸苍白支支吾吾:不是我生的…
“跑得最快的女护士”被骂过头了 犯了什么大忌?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的“九三”阅兵展示了哪些新式武器?
非法移民不再享有州内学费优惠 影响数万名梦想生
卢比奥:中美洲国民若“替中共行事”将无法入境美国
墨西哥总统:拟向中国等无贸易协定国家征新关税
普京:泽连斯基应来莫斯科 要我去别的地方就过分了
习普聊“活到150岁”引国际热议 美医疗界直呼“毫无根据”
金正恩女儿“女大18变” 网惊:颜值不输韩国女团
美防长谈九三阅兵:美国不寻求和中国发生冲突
女子500万存款不翼而飞,公安“审讯”逼其放弃追索
王沪宁会见洪秀柱 称抗战纪念活动彰显中华儿女团结
白宫投资学:川普生财术与新型态美式腐败…
特朗普政府被曝将终止对欧洲长期安全资助
美移民局人员配枪:签证与入境全面进入高压时代
泰国新总理阿努廷:我是100%的中国人后代
82岁拜登颤巍巍露面 头顶疤痕醒目 做了皮肤癌手术
威尼斯扒手横行 市民自发组成巡逻队竟遭扒手起诉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没有脱口秀的古代,话痨们都在干什么?

时尚COSMO 2025-09-04 22:14:26
没有脱口秀的古代,话痨们都在干什么?

从古至今,能说会道都是本事。

这个夏天,大半的快乐是那些“话痨”们给的!以脱口秀为代表的语言类综艺又将一批“嘴替”送到了我们身边。线上热梗不断,线下一票难求,若没有TA们的能说会道,哪来我们的生活解药?说到这,不由得想到一个非严肃问题:在没麦克风、没短视频、没热搜的古代,那些天生表达欲爆棚的“话痨”祖先们,该怎么释放技能?



赶快打开正史野史杂史稗史翻一翻,哦,是我多虑了!从大秦喜剧人到盛唐佛系主播,从汴梁评书一哥到明清茶馆段子手,古代“梗王”们,早就把“说话”玩成了先锋艺术。



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著有“滑稽列传”,用来记录那些“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话痨,哦,不,是俳优们。能让《史记》立传留名,说明早在先秦时代,话痨们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职业舒适区。



俳优,是专为宫廷服务的艺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有事不直说,就是“阴阳”你!表面是给君王演喜剧讲笑话的,实际上全是观点输出,堪称古代版的“脱口秀刺客”,也因此诞生了一个专业名词——“优谏”,就是拿着“俳优”的工资,干着“谏官”的活儿。



“优谏”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优孟衣冠”。优孟看到已故相国的孙子穷到吃土,仗义出手。他直接cosplay相国,在楚庄王面前一顿演,看得庄王破了防:“别演了!我打钱!”,抚恤款到账!这操作,放在今天就是“模仿秀+柔性劝捐”,属实拿捏了“劝人向善”的精髓。



今有春晚,汉有百戏。所谓“百戏”就是一台“大型综艺晚会”,杂技、舞蹈、魔术啥都有,自然也包含了“俳优谐戏”,可见汉朝的时候,导演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啥晚会也少不了语言类节目。



上了点年纪的人应该对“说唱俑”的形象不陌生,它正是经典通俗文学读物《故事会》的logo。咳咳,不知道不要紧,因为更上了点年纪(大概一千八百多年吧)的朋友,甚至有可能见过它的原型,就在某场东汉时期“百戏”表演中的说唱环节。这老哥要是穿越到现在,绝对可以成为直播界的顶流,直播间标题——“我的汉代说唱日常”。

如果说,先秦时代,俳优还是宫廷VIP专享,那么到了汉代,就直接开启了全民喜剧时代。市集中央,人人可观,才是真·市井烟火气。



唐代的“话痨们”,已经不满足于鲜花和掌声,TA们开辟了最早的“知识付费”赛道——变文。

所谓“变文”表演,就僧侣把佛经改编成“有声故事”,用更通俗的大白话(散文)和有韵律的演唱(韵文),传播佛法。大概的形式就是:挂起一张主题图画,讲一段故事,唱一段小调,再翻下一张图画……怎么样,听完了您不得布施布施?



最开始的“变文”表演还是佛经故事为主,比如《目连救母》,相当于“百家讲坛”;后来就扩大到了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比如《伍子胥》和《孟姜女》,相当于“XX讲故事”。到了中晚唐时期,除了僧侣还出现了专业的民间说唱艺人,让“大唐播客平台”异常繁荣。

你以为他们在讲经?不,他们搞的是沉浸式ASMR剧情体验!不搞会员制,不搞付费订阅,全靠内容和质量圈粉!对唐代播客“变文”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敦煌变文选注》。厚厚两大本,故事很多很好,看完之后,你就会发现……确实没有听播客来的轻松。



宋朝取消了宵禁,夜市支棱起来了,娱乐产业空前内卷!“话痨们”要想稳定客户群体,就不能再四处打游击,于是线下旗舰店陆续开了起来。“勾栏瓦舍”听说过吧?别想歪了,人家可是正规的文娱场所,相当于集剧场、酒吧、夜市于一体的休闲综合体,这里也是大宋“话痨们”的快乐老家——古代版Livehouse+脱口秀俱乐部。



要说此时最火的“语言艺术”当属“说话四家”。没错,就是这么直白,表演形式是“说话”,名称也叫“说话”,四大细分赛道(四家)分别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小说,就是短篇故事,古代版“十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说经,宗教脱口秀;讲史,长篇历史小说,在线更新;合声,即兴喜剧,妥妥开放麦。“说话四家”,有长有短,有正有奇,任君选择。



陆游有首诗写道“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讲的就是盲眼艺人在村里开专场,讲的就是《琵琶记》的前身《赵贞女蔡二郎》。好玩的是,在《赵贞女蔡二郎》中,男主蔡伯喈是妥妥的渣男反派,到了《琵琶记》就成了不忘糟糠的大暖男,可见:惹谁也不能惹“话痨”啊,否则指不定怎么编排你呢!



别以为元代只有杂剧能打,它也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声音NFT”——诸宫调。“话痨们”不唱大戏,不演折子,专注搞说唱!一个人、一套乐器,把诸多种宫调(不同曲牌)串在一起,连说带唱表演完整的长篇故事。亲,您关注的说唱主播已上线!可点播的“热门专辑”包括《西厢记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



图注:王叔晖《西厢记》▐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是比王实甫的《西厢记》更早的“张生与崔莺莺”同人剧。一场由单人演绎完成的“独角音乐剧”,足以让台下的观众嗑生嗑死、如痴如醉。这业务能力,放今天就是B站剪辑大师+喜马拉雅顶流主播的合体!实力Rapper们,用一部部“连载广播剧”,收录元代“emo云歌单”,拿捏着听众情绪,为动荡的年代带来些许慰藉。



当然,艺术并不是谁都能玩的,毕竟还得生活,于是一些“话痨”转而挑起担子,当上“货郎儿”,不是普通的“货郎儿”而是有前缀的“转调货郎儿”。他们没有beat就敲木板,没有混响纯靠肉嗓,把叫卖变成街头艺术,把故事唱得荡气回肠,没错,他们就是——喊、麦、始、祖!



明清时期,是一场“话痨们”的世纪battle!南有评弹,北有相声,如同豆腐脑的咸甜之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唯有艺术百花齐放。





右上:评弹老照片

左下:相声老照片▐

南方队派出代表——苏州评弹。吴侬软语+琵琶BGM,句句温柔刀、刀刀戳人心,堪称“古代ASMR”。北方队的代表相声,则是吸收历代搞笑男的实践经验,于清代秀场正式出道,成团slogan为“说学逗唱”。时至今日,两队的代表数量依然在不断增加,时尚与网络元素不断加入,各自的拥趸还在用遥控器和上座率持续投票,最终结果并不重要,保持微笑唯君所愿。



图注:《笑林广记》▐

重点提一下古代的“梗文化”,别以为“梗”这东西是新鲜产物,早就是清代“话痨们”玩剩下的了,君不见当时的梗界宝典——《笑林广记》乎?这本古代梗百科大全,收录了众多冷笑话和谐音梗,老祖宗玩梗,真的没在客气。就连呆霸王薛蟠都能整出一句“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让宝玉众人惊呼“这句何其太韵?”行酒令都能改人设,说明什么?只要你不尬,尬的就是别人!



从俳优到脱口秀,从变文到播客,从瓦舍到短视频,变的只是“皮肤”,不变的是那颗想表达、想快乐、想共鸣的心。古代的“话痨”们,没有灯牌、没有弹幕、没有投票器,但有观察、有幽默、有勇气。他们是古早梗王、初代喜剧之神、语言艺术的复古派!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下次看开放麦大笑出声的时候,别忘了,千百年前也有人曾在同样一片没有灯光的夜空下,击鼓说唱,赢得满堂喝彩。

语罢散场,笑声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