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位姓孙的女士游了绍兴鲁迅纪念馆,火眼金睛的她见人之所未见,赫然发现纪念馆的墙画非常不妥,甚至非自己私下吐槽能解,于是在2025年8月22日将此事投诉到浙里办,而且还提出了她的建议:将鲁迅抽烟换成鲁迅右手握拳。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举报南京商场红圆点是暗戳戳地展示日本国旗的网红。
这又让我想起了第三个图:
【二】
鲁迅应该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无数解剖国人心态、呼吁“救救孩子”的文字没有“正导”青少年,而他的抽烟倒可能“误导”青少年。
而且是一幅画,一个艺术作品。
鲁迅只以为学医救不了中国。
他哪里会料到,从文也救不了。
当然,有可能他想到了。所以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叫《呐喊》,第二部就变成了《彷徨》;杂文集也从1925年的《热风》,变成了1928年的《而已集》。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名言:“我是一只老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
一百多年了。
牌坊早已推倒,小脚早已解开,辫子早已割去,长衫早已脱下,算盘早已抛弃……我们用智能手机了解全世界,我们坐着高铁去看鲁迅纪念馆。
然而,这个国家仍然有那么多的人举着电子牌坊——还是自制的——横冲直撞。
这位孙女士如果去看大卫雕塑,估计会痛哭流涕要给他穿上内裤。
这样的人,鲁迅自己已经骂过了:鲁镇那位长得像核桃的柳妈。
二嫁失了贞,又死了丈夫和阿毛的祥林嫂回到鲁镇,“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这个一张脸长得像个核桃的女人给祥林嫂出一个主意:花十二千给庙里捐门款,赎罪。
现在,这位姓孙的女士反复瞅着鲁迅纪念馆的墙画,打皱的脸笑了起来:干枯的小眼睛,钉住了鲁迅手中的烟。
鲁迅的文字飞了一百年,转头射中了自己。
【三】
幸好孙女士不读书。
要不,没有任何作品能从她的眼皮下全身而退。
《论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是歧视女性,误导青少年价值观。
《史记》,“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太残忍了,吓坏了青少年单纯的心灵。
《资治通鉴》,“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更残忍,对象还是未成年人。
《西游记》,打死了多少小动物啊?而且猪八戒老是调戏妇女,大家还居然觉得他可爱,这对青少年误导得不能再误导了。
《三国演义》《水浒传》勾心斗角,打打杀杀,尸横遍野,完全就是高级别的古惑仔。
《红楼梦》,这么多乱伦和同性恋,而且鼓励年轻人不要参加高考,成何体统?
《复活》,地主家的傻儿子诱惑女仆,还把怀孕的姑娘赶走,人性太黑暗了。
《百年孤独》就更别说了,连猪尾巴的孩子都生出来了。
……
孙女士们的底细,也早在鲁迅的预见里: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果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杏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四】
新闻上说,孙女士投诉以后,绍兴鲁迅纪念馆“正在处理”。
我真担心鲁迅纪念馆一点都不鲁迅,被这样的人一投诉就吓得赶紧真改了。
于是,找到了纪念馆的号码,给它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士。
“你们也肯定注意到了那个新闻,我想我可能不是第一个给你们打电话的。看到你们说‘正在处理’,希望你们的处理不是真的去改掉那个墙画,你们是鲁迅纪念馆,应该有一点鲁迅的气质,不要被这样的人道德绑架。让鲁迅有烟可抽,是你们的义务和责任。不要给鲁迅丢脸。”
女士笑着说:“谢谢您的来电,我会向上级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