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川普、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与欧洲领袖在华盛顿讨论时,“韩国式缓衝区”构想重回核心,即由国际军事力量驻守以保障边境安全。(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乌克兰谈判的焦点已不再只是停止战争,而是如何防止战争再次爆发。美国因此推动具体而非象徵性的安全保障,以吓阻莫斯科再度入侵。据欧盟消息人士指出,美国总统川普、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与欧洲领袖在华盛顿讨论时,“韩国式缓衝区”构想重回核心,即由国际军事力量驻守以保障边境安全。
法国网媒Worldcrunch报导指出,这并非仅是理论设想,因伦敦与巴黎已表达愿意派遣部队进驻乌克兰西部,但若缺乏美国直接或间接支持,此安排将欠缺可信度,而其根本问题在于乌克兰并非北约成员,无法依靠《北约条约》第五条的自动防御。
因此出现一个多边协议构想,提供相当于北约的保护,但以更具弹性的架构减少对克宫的挑衅。在此框架下,美国将扮演双重角色:军事后勤上提供战略运输、境外待命战机与欧洲可操作的防空系统;科技上则开放关键工具,其中Palantir公司尤为重要。
这家美国公司专精于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能结合卫星影像、无人机监控与情报,预测敌军行动、优化补给链并即时协调部队。美国早已利用此技术协助乌克兰,若条件成熟,也可能提供欧洲部队使用。如此一来,缓衝区不仅有军事守护,还能透过数位监控与预测系统,确保地面优势。
外交人士指出,可类比朝鲜半岛的武装停战与国际驻军模式,但差异明显。此计划不会设永久美军基地,而是混合安排:欧洲驻军、美国技术支援。这样既能部分减轻俄罗斯对北约扩张的反弹,也能减少地面兵力需求。
然而欧盟内部辩论仍激烈。北约秘书长吕特称川普的态度是“转折点”,但德国、意大利要求釐清指挥链、任务范围与时程,忧心陷入无限期承诺。法国、英国与波罗的海国家则主张迅速果断,认为若缺乏可见的吓阻力量,协议将过于脆弱。
美国的务实路线是有限直接承诺,却能凭藉欧洲无法拥有的技术倍增盟友战力。美国特使魏科夫强调,保障将透过多边协议实现,结合欧洲部队、美国吓阻力与先进数位框架。
对基辅而言,这代表真正保护;对华盛顿而言,能维持欧洲秩序而不制造分裂;对欧洲而言,则是展现团结与军事能力的机会。谈判虽未定案,但已有共识:在欧洲最脆弱边界上,若缺乏坚实保障、整合人力与数据的系统,以及与莫斯科的协议,就不可能有长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