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Nature
Cities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中国城市居民如何通过点外卖将高温天气下的热暴露风险转移到外卖员身上。这道理其实朴素易懂,可真正遭遇滂沱大雨或热浪滚滚的恶劣天气,外卖员又不过变成了一个在我们手机地图上移动的坐标而已。
就以今年夏天频繁遭遇反常降雨的北京为例。7月24号开始的那一轮特大暴雨,据说用了四天就下了北京一年的雨。雨下得太大的时候,向窗外望去,总是白茫茫一片。马路、街道、红绿灯、车流、广告牌、店铺、购物中心、小区居民楼,所有这一切被淹没在大雨里,仿佛这座城市都停摆了,安静得只有哗哗的雨声。待在房间里的人们,甚至等待外卖上门的顾客,无法了解那些仍坚持冒雨在马路上疾驰的外卖员经历着什么。
已经四年没跑外卖的我,也想知道,接连极端天气下,我这些曾经的同行们,在如何工作。
1 被雨水泡烂的脚掌
第一次见到老蔡,距离那场特大暴雨已经过去了两周,在半夜11点多的北京街头,夜空中依然飘着雨丝。他紧盯着美团配送的app界面,脸上映着黄色的光,迈着急匆匆的步子往灯牌早已熄灭了的美食城里赶去,不时发出“呱唧呱唧”的声音。
那声音是从他脚底下发出的。当天北京又下了一整天的雨,他的鞋子在白天11点配送午高峰第一波单子的时候,就已经湿透了。
和我聊天的时候,他一直在原地活动自己的脚。他说,整个脚已经没有知觉了,但前脚掌那里又隐隐作痛,猜测脚底的皮肤可能是被水泡烂了,或者磨出了水泡。
◉老蔡晚上回家检查,发现被泡的发白的那部分皮肉周边已经渗出了血丝,但第二天他仍要坚持靠这双脚跑单14个小时。摄影:老蔡
老蔡今年37岁,从甘肃农村老家来到北京,已经跑了四年外卖。作为美团乐跑的外卖员,没有电梯的高层、不允许电动车进的小区,类似的“破单子”都得由他踩着湿哒哒的鞋袜配送。雨天视线受阻、手机操作不方便、路面湿滑,这些都加大了配送难度,为了避免超时,他需要更集中注意力,至于鞋里面到底什么情况,也顾不得检查,就这样跑下来一整天。
“所以你就这样忍着跑了12个小时?”第二天见面时,我开口问道。
老蔡语气略带苦楚又骄傲地回答道:“是14个小时半,我每天10点钟上线跑单,昨天跟你说完之后,我跑到了1点半才收。”
我有些震惊地问,是什么人下雨天这么晚还点外卖?老蔡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吐了一口烟答道:“这有什么,多了去了,我前阵子最晚送到凌晨2点,还有人点奶茶喝呢。”
同样认为我大惊小怪的还有饿了么的专送外卖员小谭。小谭是00后,去年才从老家河南来北京打工。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相比于老蔡,他的生活压力较小,整个人显得更轻松,但也不得不坚持在每个下雨天出勤跑单。
他觉得,下雨天外卖员从头湿到脚这种事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即使不下雨,在北京炎热的夏天,每天东奔西跑,出的汗都足够把全身的衣服浸湿了。
8月12号那天,北京天降骤雨,当时小谭正在返回商圈的路上。他花20块钱买的劣质雨衣在配送时划了个口子,再加上狂风肆虐,雨没下多大会儿,全身就湿透了。他索性把雨衣脱了,接着跑。
◉下雨天正在路口焦急等待的外卖员。摄影:玉阳
“对于这些情况,我都能忍受。”让小谭不能忍受的是,那天早餐他只喝了一碗粥,本以为几个小时后就能吃上午饭,可没想到,这一跑就到了晚上8点。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成百上千的顾客在同一时间拿起手机点外卖,小谭的系统则不断传来“您有新的订单”。爆单让他没有任何机会停下来,就这样一直在风雨里穿梭。等下线的时候,充电宝电量已经耗尽,手机电量还剩4%,他买了份饭想要回家吃,但实在太饿,只好在路边的一个公交车站停了下来。
摘下蓝色头盔,放在一旁,脸上的雨水还不时滴到饭里,但似乎没影响到他什么。小谭坐在广告牌旁平淡地吃着饭,不一会儿又戴上蓝色头盔,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骑上朝夕相伴的电动车,消失在北京漫长的黑夜里,就好像他从来没在这里停留过一样。
我把这些新听到的故事转述给了老魏,他表现得很淡然。老魏是山东人,今年43岁,现在在京东送外卖,不过他从2018年就已经开始在配送行业工作了。一路走过来,他觉得干外卖这行遭点罪、受点伤太正常了,这些天让他真正感到不舒服的是,明明自己已经努力加快速度,确保下雨天餐品也能及时送到顾客手里,但还是会遭到意想不到的投诉。
◉对老魏这样准时、负责的骑手来说,在紧张的配送过程中,还要分心处理顾客的投诉,可能是他最不想遇到的问题。图源:老魏
2 天气越恶劣越得跑单
“前阵子不是北京下大暴雨嘛,那几天你在外面跑单了吗?”
老蔡对着我比了个“1”,我盯着他的食指问:“是跑了一天?还是休了一天?”
“是一天都没休。”他笑着说,“你别说这两天了,我跑4年外卖了,除了春节或者处理必要的事儿,都不休息。”
上有老、下有小的老蔡是家中的顶梁柱。两娃中的老大今年刚中考完,由于成绩不太理想,9月份只能上私立高中,一年学费就得交四五万。
“孩子大了,在教育上就得花钱,你说我压力能不大吗?每天就这样干十四五个小时,一个月能挣个一万三四,最后也剩不下啥。”
不过,家庭从来不只是让他疲于奔命,也让他在马路上飞驰的时候绷紧了保护自己的那根弦。他说,底线肯定是保护自己不出事,出了事耽误送单不说,毕竟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
对于外卖员而言,生命安全和金钱之于家庭同等重要,可又相互矛盾,不过老蔡言语中透露着一股自信,他认为自己能凭借高超的技巧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有一次,平台一股脑派了十几个单子,他就一边琢磨着最快的配送路线,一边在高速移动中观察过往车辆的速度和司机的行驶状态,以判断自己逆行、闯红灯的时候是否足够“安全”。
◉我自己在送外卖时爆单后的系统界面。在超时的压力下,一边规划取餐和配送路线,一边在高速行驶时观察车流和人流,骑手的注意力很难一直保持高度集中。图源:玉阳
当他因为送了一单不允许电动车进入只能徒步配送的小区,导致后续的订单快要超时时,大汗淋漓地跑回车上,反而要先给自己点上一根烟。他说:“越是着急的时候,我越要让自己保持清醒,送外卖可不只是个体力活,脑子里时刻都得计算着。”
这完全是在刀尖上跳舞。乍一听,让老蔡风雨无阻出勤跑单的压力似乎全部来自家庭,但这可能只是真相的一半。
在美团、饿了么这些平台的管理制度下,留给骑手“在刀尖上舞蹈”的空间其实相当狭小。那刀尖看上去是骑手自愿站上去的,但有时候也不是出于自愿,而且也不是你想停就能停下来的。
首先,老蔡提到,美团设置乐跑骑手的一个意义就是为了应对在高温、暴雨、大风、下雪这些恶劣天气下骑手数量不够的问题。“别人不送的单子,我们来送。像有些小年轻没我们这么大压力,一到下雨天不想出来跑,那也会被队长强制要求上线。”
与美团乐跑互为镜像的饿了么优选也有着同样的规则。饿了么优选外卖员小王介绍说:“现在美团和饿了么的众包,不是都像从前那样自由,像我们这种跑优选的,单量比一般的众包有保证。但几次下雨天不出来跑,就被队长踢出小队了。”
◉即使在规定的休息日,也会被强制要求出勤,一位美团外卖员抱怨道:“真不知道骑手恳谈会恳谈了啥!”图源:抖音@美团(雇佣兵)
相比之下,饿了么专送则是依靠罚款来进行恶劣天气下的出勤管理。小谭吐槽道:“专送的单价比众包要高一些,但是天气越恶劣就越得出来跑单,你像现在风和日丽的,我们反而能请假。”
有一次,他出门的时候,雨水已经漫过了他电动车的车轮,等骑到马路上,积水已经到交警的膝盖了。但他没有选择。他也曾试图找过借口请假:“无非就是电动车坏了、手机坏了这两个理由嘛,那站长能不知道?我们跑的单量关乎站长的工资,而且从外卖大战开始,骑手就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出勤的骑手少了肯定耽误给顾客配送的效率。”小谭透露,把站长逼急了是真会对骑手罚款的,金额在300-500元不等,还会直接把罚单发到群里杀鸡儆猴。
其次,考勤要求也逼着外卖员不得不在恶劣天气跑单。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平台允许外卖员每周有一天的休息,超过规定的休息天数,则会取消“考勤奖”。但老蔡、小谭和小王他们都明白,说是取消“奖励”,其实就是变相“罚款”。“那就是我们挣的,取消奖励,相当于每单少一块,一个月就是几百上千块钱,我肯定不敢轻易请假啊,下雨天没事就跑呗,要不然等你真有点啥事又没法请假了。”
除了取消“考勤奖”,还有一点让美团乐跑或饿了么优选的外卖员感到很难受的是,下雨天的单子往往是一单压着一单,连绵不断。如果外卖员想拒绝手里的单子休息一阵,竟反过来还要向平台支付费用。“4单以内,每单转出去是2块,4单往上是3块,然后是5块、7块,它这个收费标准也是阶梯式的。”小王介绍道。
◉“太难了,不想送还得给它钱”。图源:抖音@海兴曲先生
据老魏透露,对于以上两个操作,新入场的京东“还没学坏”。例如,京东允许外卖员每日免费拒绝40次订单,并且不会因为考勤不达标而克扣单价。
但京东也给了老魏其他烦恼。下雨天,三家平台的算法都会相应延长配送时长,但就同样的路程,京东算法给出的时间,相比于美团和饿了么可能会少10分钟,甚至更多,而就是这10分钟让老魏送餐的压力骤然增加。
相应地,京东对于超时的单子的处罚力度也大一些,美团和饿了么对于超时订单的处罚标准一般是扣除50%的单价,京东则是75%。上个月老魏因为超时被扣了700多块钱,虽然他对京东给外卖员的整体待遇是认可的,但面对这700多块钱,说不心疼那也是假的。
3 谁为外卖员付出的代价买单?
如果我们接受外卖员不得不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坚持工作的现状,那么他们就此付出的代价又由谁来买单呢?
距离那个下雨的夜晚过去了一周,当我再次联系上老蔡的时候,他正在医院做检查。原来是前一天下大雨,路面湿滑,再加上头盔面罩上的雾气阻挡视线,他在送餐过程中追尾了一辆汽车,自己则从车把上边翻了出去。
◉在湿滑的道路上仍高速行驶的外卖员。摄影:玉阳
我听到这个消息一时没反应过来,不敢相信事故来得如此之快,毕竟老蔡当时谈起自己如何“在刀尖上跳舞”的轻松语气还在耳边回响。可现实是残酷和危险的,并不如他嘴上说的那般轻描淡写。
当我问老蔡和小谭,既然下雨天或高温天气这么危险,外卖员是否有相应补贴时,得到的答案是“有跟没有没什么区别”。下雨天,由于出勤的骑手数量少,根据单量与骑手数量的供需变化,单价会有相应的浮动,但不会有特意针对下雨天的补贴。此外,小到购买雨衣、头盔、工服,大到手机、电动车损坏,这些成本或损失,均由骑手自行承担。
老蔡和小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曾经因为长时间在雨中送餐,导致手机进水的情况。一向省吃俭用的老蔡,也只能自己花钱换个新手机。而小谭则吐槽道,那天自己挣了400块,但是换个手机屏又花了450块,在雨里忙了一天还倒赔了50块钱。
◉下雨天,外卖员的手机仍不离手,一天下来,手机进水无法避免。摄影:玉阳
而提起高温补贴,老蔡则是觉得非常可笑。北京市今年给室外工作者发放高温补贴的标准是,每人每月不得少于180元。美团在这个夏天也推出了“2025年夏季清凉行动”,宣称通过“单单补贴和长线活动等形式,通过更精准、多元的方式增加骑手在高温下的劳动收入。”
而在老蔡实际的体验中,所谓的“单单补贴”“精准”翻译过来则是,美团不是按月一次性发放高温补贴,而是要求骑手每天在13点半到17点之间完成一定的配送量:0-4单没有奖励;4-12单之间的单子,每单奖励1元;12单以上的单子,每单奖励3元。
送过外卖的都知道,13点半到17点,是介于午高峰和晚高峰之间单量最少的时段,想要完成这样的kpi并不容易。而且,这个时间段也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气温往往能达到35度以上。如此一来,在“精准”的名义下,本应是体恤外卖员辛苦劳动的高温补贴,反倒成了平台催着外卖员在高温天气下跑单的抓手了。
◉美团的“高温关怀”阶梯奖励活动,有骑手反映:“高温活动太坑了,压根拿不到。”图源:微信视频号@文冉旭
小谭也从来没听过什么“高温补贴”。当我问他希望平台能在哪方面改进时,他笑着说道:“至少提供一些藿香正气水什么的吧。”
去年夏天,他第一次跑单中暑,只觉得头晕耳鸣、心里面特别难过,吐出了好多苦水,还是坚持把单送完了。后来去药店买了藿香正气水,才好了一些。“从那以后,我才长了记性,夏天一定要备着藿香正气水。”
对于这些问题,身为京东骑手的老魏谈论起来倒是显得轻松。因为根据他的介绍,京东会给全职外卖员每个月发放300元的高温补贴,这是真正落实了的。同时,像冰袖、藿香正气水这些福利也是骑手可以免费领取的。
老魏坦言,希望京东越来越好,能够保持住这样的福利标准。但他的语气中却也夹杂着些许担忧,因为他知道有些福利并非取决于骑手,而是平台在商业层面的考量。就在几个月前,京东外卖一开始为了吸引外卖骑手,给出的单价是10元一单,但如今已经降到了4块钱左右。
◉京东外卖连续降价,有骑手说:“两个月前我叫你东哥,现在我该叫你什么?”图源:抖音@送外卖的小姐姐
最近这轮“三国大战”,平台之间虽然也有竞争,但补贴更多流向了用户,而不是外卖员。在外卖业劳动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平台已经不需要通过笼络骑手来圈占市场和流量,它们宁愿把这些钱用来承担大量奶茶的浪费成本,也不会用于增加骑手福利。
其实,从一小瓶藿香正气水、一副冰袖,到一笔实实在在的降雨或高温补贴,再到恶劣天气下更合理的配送时间,这些落实到细节上的改变,无论大小,总是能让外卖员更有尊严、更健康、更舒心地劳动和生活。是的,他们甚至都没有提到社保。总之,今年的夏天已经结束了,他们的声音依然被淹没在大雨或热浪中。那么明年夏天,以后的每一个夏天,改变会发生吗?答案似乎不完全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