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究显示常吃薯条恐怕增加第2型糖尿病风险。
最新医学研究揭露,每周食用薯条3次将使第2型糖尿病风险暴增20%,但同样份量的马铃薯以水煮、烘烤或做成马铃薯泥等方式,却不会造成显着健康威胁。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共同进行,已于8月6日刊登于《英国医学期刊》。

科学新闻网《SciTechDaily》报导,研究团队追踪逾20万5千名美国医疗专业人士长达40年,收集从1984年至2021年的饮食数据。所有受试者在研究开始时均无糖尿病、心脏病或癌症病史,每4年填写一次详细的饮食问卷,追踪期间共有2万2299人确诊第2型糖尿病。
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每周摄取3份马铃薯与糖尿病风险增加5%相关,不论烹调方式。但若将范围缩小至仅有薯条,风险则飙升至20%,相同份量的水煮、烘烤或马铃薯泥则未出现有意义的风险增加。
研究指出,若以全谷物取代每周3份马铃薯摄取量,糖尿病风险可降低8%;若完全取代薯条,风险降幅更高达19%。但以白米取代任何形式的马铃薯,反而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至于薯条为何特别危险,报导提到,马铃薯本身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镁等有益营养素,但高淀粉含量使其具备高升糖指数特性。且薯条经过高温油炸处理,不仅破坏部分营养素,更可能产生有害化合物,加剧对血糖调节的负面影响。
尽管这是观察性研究,无法完全确立因果关系,且受试者多为欧洲血统的医疗专业人士,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完全适用于其他族群,但研究团队强调,「我们的发现突显了马铃薯摄取与第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联取决于特定的替代食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