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银发经济,中国下一个50万亿的风口

银发经济,中国下一个50万亿的风口

文章来源: 钛媒体APP 于 2025-07-29 10:26:1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这句互联网时代的铁律,如今正被现实颠覆。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一个呼之欲出的银发经济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2024年,一个标志性事件震动业界:由中老年群体撑起的微短剧市场,以504亿元的规模,一举超过以青年人为消费主体的425亿元电影票房。

当然,这也绝非偶然,据2024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40岁以上用户已占中国网民的一半,其中50岁以上人群占比达到33.3%。他们正实实在在地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

这股“银发力量”的崛起,在银发旅游市场早有印证,《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数据显示,2021年,45岁以上中老年游客总共出行11.94亿人次,拿下了国内旅游客源的36.81%。特别是45-64岁人群,9.02亿人次,占27.80%,稳坐当年国内旅游最大客源的位置。消费版图的重心,已经在转移。

这些现象与数据共同指向了一个事实:一个由老龄化推动的银发经济时代,已非预言,而是进行时。

老龄化,不可逆转的大势

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人口大国”,其人口演进的轨迹正经历历史性转折。自1950年起,除1962年因自然灾害和人口迁徙所导致的数据统计偏差外,中国人口总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一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并于2016年起开始连年下滑,最终在2022年迎来了标志性拐点——人口负增长。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结构。2000年,中国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门槛。在此之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一直以较为缓慢的速度增长。但自2000年起,则按下了加速键,但是总体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此阶段老年人口比例虽逐步上升,但社会整体养老负担相对较轻,社会经济结构对老龄化的适应性调整也在初期,但变化的齿轮已然开始高速转动。

银发经济,中国下一个50万亿的风口

中国人口数量及60岁以上人口比例(亿;%) 来源:沙利文,《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

少子化是老龄化深化的底层逻辑,新的出生人口越少,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就会提高。在2021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社会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总人口的14%~21%,就会被称为中度老龄化社会,至此,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趋势仍在强化。随着生育率持续下降,死亡率降低,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共同推动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达到31031万人,占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增速也是令人瞩目,2020—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年均提升约0.6个百分点,显著快于2010—2015年的0.3个百分点和2015—2019年的0.5个百分点。

未来的画卷更为严峻。随着1962—1975年第二轮婴儿潮出生人口逐渐衰老并进入生命终点,未来30多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急剧深化。联合国报告《世界人口展望 (2022)》预测,?203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约3.15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22. 5%;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 95亿人, 占比约为30.1%。

国际对比也凸显了这场“银发海啸”的速度之快,法国从老龄化到中度老龄化用了115年、美国用了73年、德国用了40年,中国只用了约21年;从中度老龄化到超级老龄化法国用了28年、德国用了36年、日本用了约11年,预计中国用10年左右。

图片

全球主要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年) 来源:沙利文,《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老龄化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显著相关,可以预见,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曾经象征“人丁兴旺”的金字塔,正加速演变为顶部宽厚、底部收缩的“倒金字塔”。“三人行,必见长者” 将不再是遥远的预言,而是近在咫尺的社会常态。

银发市场,50万亿的“新蛋糕”

以老龄化为主要特征的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也带来家庭结构、生活需求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衍生出了相关的银发经济发展机遇。

从家庭结构看,人口老龄化瓦解了传统的子女照料和支持老年父母的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现象普遍发生,年轻子女离开,老年人需要更多依赖于自己或其他社会服务机构获取支持。与此同时,空巢化也无形中加剧了老年人的孤独和社交孤立感。因此,应对这种新型家庭结构背景下的养老服务及精神陪伴需求,就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从生活需求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导致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使得消费结构趋于“老化”。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持续攀升,社会最终消费正逐步告别过去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模式,稳步朝着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方向转型,其结果是,老年用品和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年轻群体和少儿消费占比相对下降。

不仅如此,当代老人对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更在品质上变得更加多元化。以前的老年人更加关注基本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如食品、医疗服务和居住,而今天的银发一族,更加注重品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如康养、运动休闲、学习教育乃至创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图片

?老年消费品需求度(%) 来源:沙利文,《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普及,老年人也正加速成为在线消费的参与者。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可以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甚至参与线上社交和娱乐活动。这一趋势不仅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了更便捷、多样化的消费渠道,也促进了线上银发经济的发展。

这些深刻的变化,共同构成了银发经济繁荣的“基本盘”,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总结为“衣、食、住、行、用、康、养、文、旅、服”这十大领域。

具体而言,在“食”的领域,《2019-2020中国食品消费趋势及创新白皮书》显示:老年人的人均消费水平约2万元以上,生活类消费1.5万元,其中39%是食品相关的消费,对应万亿级市场。

再看“游”的方面,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截至“十四五”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人将超过 1 亿人,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过万亿元。根据携程发布的《2023 银发人群出游行为洞察》报告,55岁至60岁的“低龄老人”占据了市场超过六成的份额。不仅人群数量庞大,而且消费能力强劲。

时间拉近到2025年上半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从服务供给看,上半年,全国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业、适老类家庭服务业、适老类社会看护与帮助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0.9%、14.1%、8.8%,较全国服务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37.7个、10.9个和5.6个百分点,呈快速增长态势。从生产制造看,上半年,全国从事银发产品生产制造主体户数同比增长14.1%;适老类健身器材制造、康复辅具制造、营养保健食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7%、12.1%、6.9%,较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9.5个、6.9个和1.7个百分点。

审视整体规模,根据《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展望未来,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银发经济课题组预测,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1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的27.8%,占GDP的9.6%;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加到49.9万亿元、35.1%和12.5%。

这个占比什么概念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考,中国房地产消费占GDP的比重在最高时达到16%左右,预计降到12%。这清晰地意味着,银发经济的未来体量接近甚至远高于房地产经济曾经的巅峰水平。

政策助力,资本抢滩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国家级政策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份被业内广泛称为 “银发经济1号文” 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做出了系统性部署,标志着我国银发经济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大的战略引领意义。

而在此政策出台前, 地方早已闻风而动。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26个省区地方政府及国资委牵头筹建了60余个健康养老产业集团。这些康养集团业务覆盖全面,基本形成了贯穿养老设施建设、老年用品制造、养老照护服务、智慧养老、养老金融

等核心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条。

标准化建设是夯实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此, 各级政府已在养老服务、文化旅游、老年用品等多个关键领域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标准与质量规范文件,逐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银发经济质量标准体系。

为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各地正加速规划布局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典型案例包括:聚焦科技赋能的上海浦东新区智能养老产业园、探索智慧老龄解决方案的深圳市老龄智慧科技产业园、着力发展银发服务集群的天津市河东区银发经济产业园,以及整合大健康资源的山东浦泽大健康产业园等。

在老龄化加速的宏观背景下, 银发经济领域的市场投融资活动日趋活跃。近年来,智慧养老、养老服务运营、健康内容生态运营、文化旅游等细分赛道均有项目成功获得融资。

图片

中国银发经济领域部分企业融资事件盘点 来源:灼炽咨询,《银发经济蓝皮书》

近日,行业再传捷报, 中老年在线社区运营商“共比邻”宣布成功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由MindWorks Ventures概念资本领投。该公司于2021年底在上海创立,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为退休人群提供聚会、旅游和电商等服务的平台,核心业务主要有一日聚、聚会游、跟团游和邻家优选。2024年,其业务高速增长,线上线下累计服务超500万人次,成为长三角地区文旅产业和银发经济的主力军、聚会旅游的头部企业。

由此可见,我国银发经济的发展正步入政策引领、体系构建、资本助力的协同推进新阶段。

当人口结构的齿轮不可逆转地转向“三人行,必见长者”的时代,银发经济早已超越单纯的市场概念——它是社会转型的压舱石,更是重构消费文明的历史性契机。

这一次,我们站在的不只是风口,更是时代的分水岭。错过互联网是遗憾,但错过银发经济,错过的将是整个未来。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人谷歌工程师优胜美地被树枝砸死 男友目睹无能为力
曼哈顿大楼5死枪击案 黑石集团证实43岁女高层身亡
美国总统对52岁英国首相夫人“献殷勤”,引发争议
女子北京地铁怒斥没人让座 一口一个"在美国"引众怒
放下名利,斩断青丝 原来这些明星都已剃度出家




24小时讨论排行

山东货车翻车 10多吨猪蹄鸡腿被村民哄抢 损失高达…
哈佛大学传妥协了!拟支付政府5亿美元解决纠纷
特朗普“移民陷阱”中,无路可退的走线华人
"绝不要为天皇或国家而死",日本二战老兵最后的警告
北京极端暴雨酿30死 养老院遭淹长者趴窗挥手画面曝
“我真服了”!大妈在火车卧铺走道跳广场舞 网友热议
川普挡赖清德过境,裴洛西批:美国不该被中国欺压噤声
打破中国稀土垄断 路透:美国拟与缅甸反抗军合作
川普打golf都要作弊?球僮疑似偷将球放更有利位置
又一所名校被盯上!美国政府调查杜克大学
川普爱上在白宫干保洁的我!中国狗血短剧横扫美国
北京暴雨致30人遇难:村民回忆连夜逃生 老人被淹…
华裔女连抢8家银行 对遭FBI通缉及“成果”感自豪
新住持印乐法师已到少林寺 历代住持名单一览
川普火大反驳寻求川习会 对访中“没兴趣”
北京洪灾现场:仍有村民被困,多人称未收到洪水预警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银发经济,中国下一个50万亿的风口

钛媒体APP 2025-07-29 10:26:19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这句互联网时代的铁律,如今正被现实颠覆。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一个呼之欲出的银发经济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2024年,一个标志性事件震动业界:由中老年群体撑起的微短剧市场,以504亿元的规模,一举超过以青年人为消费主体的425亿元电影票房。

当然,这也绝非偶然,据2024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40岁以上用户已占中国网民的一半,其中50岁以上人群占比达到33.3%。他们正实实在在地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

这股“银发力量”的崛起,在银发旅游市场早有印证,《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数据显示,2021年,45岁以上中老年游客总共出行11.94亿人次,拿下了国内旅游客源的36.81%。特别是45-64岁人群,9.02亿人次,占27.80%,稳坐当年国内旅游最大客源的位置。消费版图的重心,已经在转移。

这些现象与数据共同指向了一个事实:一个由老龄化推动的银发经济时代,已非预言,而是进行时。

老龄化,不可逆转的大势

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人口大国”,其人口演进的轨迹正经历历史性转折。自1950年起,除1962年因自然灾害和人口迁徙所导致的数据统计偏差外,中国人口总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一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并于2016年起开始连年下滑,最终在2022年迎来了标志性拐点——人口负增长。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结构。2000年,中国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门槛。在此之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一直以较为缓慢的速度增长。但自2000年起,则按下了加速键,但是总体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此阶段老年人口比例虽逐步上升,但社会整体养老负担相对较轻,社会经济结构对老龄化的适应性调整也在初期,但变化的齿轮已然开始高速转动。

银发经济,中国下一个50万亿的风口

中国人口数量及60岁以上人口比例(亿;%) 来源:沙利文,《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

少子化是老龄化深化的底层逻辑,新的出生人口越少,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就会提高。在2021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社会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总人口的14%~21%,就会被称为中度老龄化社会,至此,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趋势仍在强化。随着生育率持续下降,死亡率降低,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共同推动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达到31031万人,占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增速也是令人瞩目,2020—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年均提升约0.6个百分点,显著快于2010—2015年的0.3个百分点和2015—2019年的0.5个百分点。

未来的画卷更为严峻。随着1962—1975年第二轮婴儿潮出生人口逐渐衰老并进入生命终点,未来30多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急剧深化。联合国报告《世界人口展望 (2022)》预测,?203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约3.15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22. 5%;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 95亿人, 占比约为30.1%。

国际对比也凸显了这场“银发海啸”的速度之快,法国从老龄化到中度老龄化用了115年、美国用了73年、德国用了40年,中国只用了约21年;从中度老龄化到超级老龄化法国用了28年、德国用了36年、日本用了约11年,预计中国用10年左右。

图片

全球主要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年) 来源:沙利文,《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老龄化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显著相关,可以预见,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曾经象征“人丁兴旺”的金字塔,正加速演变为顶部宽厚、底部收缩的“倒金字塔”。“三人行,必见长者” 将不再是遥远的预言,而是近在咫尺的社会常态。

银发市场,50万亿的“新蛋糕”

以老龄化为主要特征的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也带来家庭结构、生活需求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衍生出了相关的银发经济发展机遇。

从家庭结构看,人口老龄化瓦解了传统的子女照料和支持老年父母的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现象普遍发生,年轻子女离开,老年人需要更多依赖于自己或其他社会服务机构获取支持。与此同时,空巢化也无形中加剧了老年人的孤独和社交孤立感。因此,应对这种新型家庭结构背景下的养老服务及精神陪伴需求,就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从生活需求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导致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使得消费结构趋于“老化”。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持续攀升,社会最终消费正逐步告别过去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模式,稳步朝着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方向转型,其结果是,老年用品和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年轻群体和少儿消费占比相对下降。

不仅如此,当代老人对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更在品质上变得更加多元化。以前的老年人更加关注基本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如食品、医疗服务和居住,而今天的银发一族,更加注重品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如康养、运动休闲、学习教育乃至创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图片

?老年消费品需求度(%) 来源:沙利文,《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普及,老年人也正加速成为在线消费的参与者。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可以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甚至参与线上社交和娱乐活动。这一趋势不仅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了更便捷、多样化的消费渠道,也促进了线上银发经济的发展。

这些深刻的变化,共同构成了银发经济繁荣的“基本盘”,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总结为“衣、食、住、行、用、康、养、文、旅、服”这十大领域。

具体而言,在“食”的领域,《2019-2020中国食品消费趋势及创新白皮书》显示:老年人的人均消费水平约2万元以上,生活类消费1.5万元,其中39%是食品相关的消费,对应万亿级市场。

再看“游”的方面,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截至“十四五”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人将超过 1 亿人,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过万亿元。根据携程发布的《2023 银发人群出游行为洞察》报告,55岁至60岁的“低龄老人”占据了市场超过六成的份额。不仅人群数量庞大,而且消费能力强劲。

时间拉近到2025年上半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从服务供给看,上半年,全国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业、适老类家庭服务业、适老类社会看护与帮助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0.9%、14.1%、8.8%,较全国服务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37.7个、10.9个和5.6个百分点,呈快速增长态势。从生产制造看,上半年,全国从事银发产品生产制造主体户数同比增长14.1%;适老类健身器材制造、康复辅具制造、营养保健食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7%、12.1%、6.9%,较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分别高出9.5个、6.9个和1.7个百分点。

审视整体规模,根据《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展望未来,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银发经济课题组预测,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1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的27.8%,占GDP的9.6%;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加到49.9万亿元、35.1%和12.5%。

这个占比什么概念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考,中国房地产消费占GDP的比重在最高时达到16%左右,预计降到12%。这清晰地意味着,银发经济的未来体量接近甚至远高于房地产经济曾经的巅峰水平。

政策助力,资本抢滩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国家级政策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份被业内广泛称为 “银发经济1号文” 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做出了系统性部署,标志着我国银发经济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大的战略引领意义。

而在此政策出台前, 地方早已闻风而动。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26个省区地方政府及国资委牵头筹建了60余个健康养老产业集团。这些康养集团业务覆盖全面,基本形成了贯穿养老设施建设、老年用品制造、养老照护服务、智慧养老、养老金融

等核心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条。

标准化建设是夯实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此, 各级政府已在养老服务、文化旅游、老年用品等多个关键领域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标准与质量规范文件,逐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银发经济质量标准体系。

为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各地正加速规划布局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典型案例包括:聚焦科技赋能的上海浦东新区智能养老产业园、探索智慧老龄解决方案的深圳市老龄智慧科技产业园、着力发展银发服务集群的天津市河东区银发经济产业园,以及整合大健康资源的山东浦泽大健康产业园等。

在老龄化加速的宏观背景下, 银发经济领域的市场投融资活动日趋活跃。近年来,智慧养老、养老服务运营、健康内容生态运营、文化旅游等细分赛道均有项目成功获得融资。

图片

中国银发经济领域部分企业融资事件盘点 来源:灼炽咨询,《银发经济蓝皮书》

近日,行业再传捷报, 中老年在线社区运营商“共比邻”宣布成功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由MindWorks Ventures概念资本领投。该公司于2021年底在上海创立,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为退休人群提供聚会、旅游和电商等服务的平台,核心业务主要有一日聚、聚会游、跟团游和邻家优选。2024年,其业务高速增长,线上线下累计服务超500万人次,成为长三角地区文旅产业和银发经济的主力军、聚会旅游的头部企业。

由此可见,我国银发经济的发展正步入政策引领、体系构建、资本助力的协同推进新阶段。

当人口结构的齿轮不可逆转地转向“三人行,必见长者”的时代,银发经济早已超越单纯的市场概念——它是社会转型的压舱石,更是重构消费文明的历史性契机。

这一次,我们站在的不只是风口,更是时代的分水岭。错过互联网是遗憾,但错过银发经济,错过的将是整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