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的文章违规了,重新再发一遍。
6000多字的篇幅,先是详细梳理「武汉大学图书馆诬告事件的始末」,分析了当事男生为何不可能猥亵,最后表示:
希望大家在遇到类似事件(性骚扰、诬陷)时,都能勇敢报警取证,不拖延时间、不私下“协商”,就难以留下网暴的把柄。
纵观近几年发生在大学生间的各大“性别对立”事件,最令人深思的,是作为公权力机构、象征文明灯塔、理应维护学生权益的当事高校,从顶尖院校到民办大专,做法都令人无语。
处理危机的手段,永远是“捂盖子”先行、稳定压倒一切。
若事情还未暴露,就软硬皆施、想方设法息事宁人;若发现收不住火,就边砸钱压热搜、边跟着大众情绪走,任舆论肆意裹挟,事实、公正、法律…统统靠边。
维稳思维大行其道,最近的一次“泛滥”发生在甘肃天水,没有官方的遮遮掩掩、欲盖弥彰,不可能滋生如此多的阴谋论,为本就危机四伏的饮食环境平添了几分死亡色彩,把自己为数不多的公信力,作到濒临崩溃。
原本以为,国内高校是可以一碗水端平、扮演好法官之角色的,毕竟开设法学院的院校如此之多,老登领导不懂法,找几个教授论证一下,应该不难的吧…然而武汉大学的例子告诉我们,论证确实不难,但没用。
这里不单指诬告的例子,现实中类似“偷拍”的案例多半会被冷处理(今年就有好几起,无奈校方公关能力是在太强),除非自己敢闹。
综上,个人对此事的评价是:
女方勇敢维权的行为值得点赞,但得知是误会后却不依不饶、反咬一口、发动网暴…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并付出相应的代价。
男方的做法则更有启发意义——在当代社会,究竟该做一只逆来顺受的羊,安分守己任人宰割,还是一匹锋芒毕露的狼,寸步不让,失小礼而谋大利。
原文内容如下,看过的可以不用再看。
武汉大学图书馆诬告事件(原为性骚扰事件)的一审结果出来了,经法院宣判认为:不能认定男生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某的指控。
多家媒体对此的评价是:乌龙事件、两败俱伤…但站在如今这个时点(真相浮出水面),整件事绝非“两败俱伤”这么简单——男方才是妥妥的冤大头。
先从头梳理一遍,有点长哈(4000 多字),想看结论的可以直接跳到后文分割线。
2023年7月11日18点30分,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级本科生(大一)肖某某与同校女生杨某(研究生)同在文理学部图书馆自习,对向而坐。杨某在自习过程中,注意到肖某某有异常举动,认为肖某某对着她进行自慰行为,随后开始从桌下拍摄视频取证。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杨某共拍摄了5段视频,共计约4分50秒,她称在视频中看到肖某某隔着裤子摩擦生殖器,动作持续不断且非常明显。
随后杨某与肖某某对峙,对峙过程中,肖某某按杨某要求写了道歉信,杨某对全程进行了录音。
最初肖某某的道歉信内容为 “拍了姐姐,侵犯隐私权”,后在杨某要求下改为 “在图书馆二层自习区对姐姐做了下流的事,让姐姐感到恶心,是我一时冲动犯下错误,是我的过错,希望姐姐原谅我,下次决不再犯” 。
两段录音共计约16分钟,在录音中,双方均未明确言明 “犯错”、“下流的事” 具体所指。
同时在事发当天,杨某就与肖某某的辅导员取得联系,两天后(即7月13日),杨某当面找到辅导员,要求肖某某重新诚恳书面道歉,并取消其一切评优及保研资格,且对此次交涉过程进行了录音。
9月21日,杨某再次询问事件处理进展,辅导员告知肖某某未参与奖学金评选,然而事后发现肖某某实际参与了评选只是未选上。
10月7日,辅导员告知杨某,学院需要进一步调查该事件,肖某某家长希望能当面解决问题,两天后,杨某与辅导员单独见面,辅导员再次转达男方家长希望见面、给予资金补偿等意愿,还提到因事涉两个学院,希望女生所在学院老师出面沟通,且外院无法单独对行为定性,需第三方(如保卫部)介入。
杨某表示出于同学情谊未选择报警,并将拍摄的视频及肖某某写的道歉信交给该辅导员。但外院自行调取现场监控后,认为无法凭借现有证据证明性骚扰行为。
10月10日,辅导员通过邮件告知杨某,学院对肖某某的行为定性存疑,外院分管领导希望见面以确认事实、沟通诉求。杨某认为这些要求会导致她的信息被公开,且因肖某某 “家里不缺钱,武汉本地人有权有势”,不信任外院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处理该事件。
10月11日,杨某通过微信公众号 “景容饮冰” 以自己的口吻发布文章,详细描述了事件经过,称校方三个月未解决问题。该文章浏览量迅速达到10万+,引发了广泛的网络关注和舆论热议,众多网友在未了解全部事实的情况下,纷纷指责肖某某,舆论矛头几乎一边倒。
网帖发布当天,武汉大学迅速成立工作组对该事件展开调查,当晚,肖某某的母亲带肖某某前往派出所报警,称被杨某诽谤,要求警方调查清楚肖某某是否存在性骚扰行为。
10月13日傍晚,武汉大学在学校官网发布通报,称针对举报进行了调查,根据相关规定给予2022级本科生肖某某记过处分,但该通报中未陈述肖某某具体的违规违纪行为,这一模糊处理方式引发了舆论的两极分化——部分人支持学校对性骚扰“零容忍”的态度;另一部分人则质疑处分依据不明确,缺乏完整的证据链支撑。
因通报未披露事情经过和肖某某具体行为,肖某某家属向学校提出质疑,4天后,武大下发红头文件的处罚决定,其中提到“肖某某在图书馆北门走廊存在不雅行为”。
肖某某的母亲称,针对这份处罚决定曾向武汉大学提出申诉,并附上肖某某患有皮炎相关的病例资料。此外,肖某某母亲表示,武汉大学相关负责人多次明确表示,可以排除性骚扰,如果认定性骚扰,会在通报中明确写出来,记过处分是为当时的舆情降温,属于应急处理措施。
随着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肖某某的身份信息被 “开盒”,照片被恶意制作成花圈、遗像,还传出 “官二代”、“富二代性欺压女生” 等不实传言。
肖某某不仅被同学孤立、谩骂,还多次出现自杀倾向,2023年10月17日,他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被确诊为“急性应激反应”,到12月13日,诊断升级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伴随焦虑、抑郁、疑病等情绪障碍,自杀或自残倾向达80%” 。
部分认为事件“反转”的网民,开始对杨某持续辱骂和调侃,杨某同样受到网暴困扰,个人信息泄露,承受着 “诬告”、“炒作” 等指责,情绪濒临崩溃。
2024年6月,杨某起诉肖某某,要求肖某某在省级以上报纸公开道歉15天,并赔偿精神抚慰金 5000元…一年以后,一审驳回了杨某的诉求。
事件基本梳理完毕,值得一提的是,肖同学妈妈在2024年2月4号发布的文章,个人觉得叙述得比较客观,值得一读。
各位好!我是“武大图书馆事件”当事人肖同学的妈妈,特别感谢大家关注到这件事。
事发100多天来,我们整个家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沉默之余,我们一直奔波于各个组织机关申冤、申诉维权,并且着手全面司法途径的介入,因此并未第一时间出来回应。
实际上,我们和校方等多次沟通确认,学院、学校有关工作组、律师等各方在仔细看过女生拍摄记录的完整视频和学校保卫处保存的武大图书馆监控视频后,都已经否认了“性骚扰”。然而网络上大量的不实信息,恶意造谣引发多轮微博热搜,阅读传播量超10亿。
在舆论的恶意中伤下,我儿子已患上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多次想要跳楼。经过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他目前的自杀或自残倾向高达80%,被建议强制住院治疗并服用治疗精神类药物,情况十分危急。
此外,这件事导致武大外院辅导员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蒙受不白之冤。愤恨之余,我依然要向这位老师表示歉意。对于网络上捏造虚假信息的账号,我们已经在公证处进行证据保全和留档,并列入司法维权的范围。
这100多个日夜,如同炼狱这是赤裸裸的网络暴力,人言可畏,杀人于无形。可我们要维权时,却不得不牺牲大量的隐私和时间,对抗肆意的侮辱和伤害。
母亲不是赖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一个19岁的孩子,人生才刚刚开始,我希望说清楚真相,让他在阳光下有尊严地活着,即便我们要牺牲隐私。
1、不是“性骚扰”
我儿子因过敏性体质引发特应性皮炎,长年罹患湿疹。事发当日,他只是在图书馆的课桌底下隔衣挠痒。女生网上发帖当晚,我们第一时间报警,我们和校方、警方都先后看过当日图书馆的监控视频,大家都认为不是性骚扰。同时,校方、保卫部等也都查看过女生所谓的录音和录像,均认定不是性骚扰(以上均有证据留存)。
我儿子多年来的用药记录、诊断记录,我们都完好保存。
(附图部分就医诊断及与医护人员的聊天记录)
2、为什么写道歉信?
当日20:30左右,当这位女生要求我儿子道歉时,他多次询问缘由及女生的诉求。该女生始终回避问题,声称只要写下道歉信,她就不闹了。当时,我儿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因什么事惹得女生大怒。因此在“写道歉信就算了”和“息事宁人”的误判下,他写了那封所谓的道歉信。
过去多年,我一直叮嘱孩子,“公共场所息事宁人、避免和别人产生激烈冲突。遇到问题不必太较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在想来,正是这种传统理念里无极限的忍耐心理,导致了我们教育的单一片面,也让孩子陷入了胆小和懦弱。
3、拒绝沟通后的处分
次日,我们接到学院通知,那位女生持道歉信要求以“性骚扰”的名义严厉处罚他,才知道对方指责的事由。
7月17日,院方安排我们与女生见面沟通澄清,但是,我们和学院领导都到场等候许久后,对方取消了会面。无奈下,我们再次和院方阐述了湿疹等事实,望代为传达。没想到,学院沟通后,女生还不依不挠地升级事件与诉求,要求外院取消我儿子本科期间一切评奖评优资格和保研资格,且不得入党。
事实上,按照武汉大学校规,除开除外,其他处分有效期都不超过12个月。那位女生在所有事实不支持处分的情况下,提出了远远超出校规规定的惩处。对此,学院多次表示,女生的诉求需要更多事实和证据支持,需要更多的调查。
然而,女生既不愿意出面沟通,又不理会、配合学校及警方的调查,持续升级事件,事实未获认定就在网络上发帖,而时值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前夕,学校给出了“记过处分”。我们数次追问学校给予处分的理由,学校明确表明确实不是性骚扰,但也没有更出其他更多解释。
正是这份仓促的处分决定,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谩骂、攻击和谣言。
4、关于“署假名”
女生在微信文章中称道歉信内留下的是假名,实际上,我儿子留的是自己的真名、学号及手机号等个人真实信息,并在女生的强烈要求下留下了辅导员的姓名和电话。最后,在发布的公号文章中我儿子的信息被涂抹掉,仅留下辅导员的名字,并对外谎称我儿子署名为假名,公然造谣的同时,也让辅导员被大量恶意网暴。
5、关于“证人”:捏造现场证人证言
女生微信文章中提到,在事发现场,“有一位男同学看到整个过程,并愿意作证”。然而,校方和警方均已找到了这位证人并询问了现场情况,无论是面对校方或警方,该男生都表示,只看到双方争执的过程,其他的无法证明。
6、关于“经济补偿”:纯属捏造从未提及
女生在微信推文中提到“辅导员转述x同学父亲希望给我经济补偿”,我们从未提及,也向辅导员求证是否有向对方提过此类表述,其明确表示没有。
这些事实错误,极大地误导了舆论。我们10月11日报警后,女生也多次回避警方传讯问询。
在与律师沟通取证后发现,10月11日17:00,女生发布微信文章2小时后(上首个热搜前),互联网上突现不少荒诞不经的不实信息:
1.造谣我儿子父亲是武汉市新洲区副区长肖新锋、大伯是东风集团肖大友(政府通过大皖新闻等媒体及时做了辟谣)。
2.有人假冒高中同学,虚构高中生活学习史,曝光孩子的个人信息、照片,捏造各种所谓的“黑料”,从保恶意P图虚构我儿子高中时期的道歉声明(我儿子从未发布过相关内容),捏造高中女厕所联名抵制(高中老师均可证实纯属捏造),到写自己的亲爷爷人生经历的文章被说是抄袭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虚假信息都发布于第一个热搜出现前后,官方辟谣后基本就没有了新的爆料信息出现,且这些发布虚假爆料者的账号,或发布后注销,或在海外,或三天内密集恶意发布60多条,且持续相互转发。
如此密集、突发的虚假爆料,结合时间点研判,或有策划的痕迹。我不知道我面对的是怎样残酷的外力,拥有这么强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躲在网络深处,呼风唤雨,煽动舆论。而我儿子只能在这种强弱、大小的极度不对等中,承受伤害。
我们不是公众人物,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普通人在遇到打击时,往往是无力的、弱小的。一如此前武汉跳楼轻生的那位母亲,即使孩子在校内被撞去世还要遭受网络暴力。哪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很难与外界抗衡。
今天我站出来,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将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司法途径全面起诉维权,这也是孩子活下去唯一的希望!或许维权的过程比较漫长,甚至会带来第二次伤害,但我们依然有信心等待水落石出,我们相信司法公正,也相信真相一定会被看见。
回到事件本身,大家最关心的点应该是:男方到底有没有对着女方自慰。
可从三个角度窥探:
一、杨某提供的5段视频中,4段有效视频显示肖某上半身在桌面之上,左手几次伸向腿根、裆部,以拳状隔着裤子小幅度摩擦,其中一段视频中双腿有收缩动作。在这4段视频中,摩擦时长分别是75 秒、13秒、10 秒、32秒(比较符合抓挠特征),其他时间将手收回桌面之上。然而,由于视频视角受限,无法完整反映肖某某的动作全貌。
(杨某视频的跨度接近两个小时,虽然学术上没有定论,但应该只有极少数的人类,能够在图书馆这种公众场所,连续自慰两小时吧)
二、肖某某母亲称肖某某自幼患特应性皮炎,经常湿疹发作,并提供了从 2020 年之后与医护人员、药店、友人询问湿疹治疗的聊天记录,以及 2024年4月底微信联系熟悉药店买药被告知需处方的记录等,还提供了肖某某的病历,证明其皮肤病史。
三、肖某某的律师组织了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和男科的5名专家,针对5段视频中的行为进行论证。专家论证意见认为,事发现场是预约制图书馆,男生没有针对特定女生的企图;自慰需要幻想对象,事发数小时内双方没有交流,男生对女生没有眼神或身体的接触、交流,以及强迫对方配合的行为;男生行为不是常用手,动作、节奏、长时间间断等特征,不符合手淫特征;男生阴囊处有皮肤病,会无意识挠痒,视频中女生离开时男生也有挠痒的动作。因此,5名专家认为视频中的行为不构成手淫、自慰、打飞机等行为。
另外肖某某母亲还拿出一系列肖某某的获奖证书、成绩单、导师和同学证言,以证明肖某某成绩优秀——高中推荐保送排名成绩是年级第22名、全班第1名,并同时被南开大学录取,大学期末绩点3.9,还提供了一张事发当天19:28肖某某观看法考名师讲座的视频截图,表明其当时在专注学习。(当然这只能作为佐证)
综上,个人更倾向于法庭的理由,也即肖某某有99%以上的概率,是没有对着杨某自慰的。
后续一个流产甚广的版本是,男生精神出问题(PTSD是一种有明确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精神疾病)、外公被网暴去世、爷爷被确诊为植物人、父母丢了工作(后面三个未经证实,估计是谣传)。
女方则不光顺利毕业、顺利申博留学,据说还在一审后发布包含男方个人信息的判决书,以及如下嚣张言论: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能对「男方是妥妥的冤种受害者」,达成基本共识。无关性别,诬告、造谣、泄露个人隐私…任何一项放在当下,都足以让人“社会性死亡”,短期内难以自证翻身,且维权之路慢慢又漫漫。
从偷拍姐姐、对姐姐做了下流的事,到猥亵姐姐…站在上帝视角回看,当事男方但凡有女方、但凡有“成都那个因鞋子反光而被误认为是偷拍的哥们”10% 的功力,或者当场报警,也不至于给自己挖下这么大的坑。


肖同学的道歉信,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大学生的措辞用语,侧面也论证其母亲的说法。
但“受害者有罪论”站不住脚,尤其对于刚步入大学的新生,相当一部分同学别说奋起反抗,用专业知识(法律)捍卫自己了,光是看到学姐的那一刻,可能就已经萎了。
这源于高中校园较为压抑的社交环境,也与从小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但实践证明,息事宁人、吃亏是福的理念,在当代社会行不通。
不做老实人、不吃哑巴亏,是活出统战价值的第一步。
最令人无语的,是武汉大学的立场态度——搅屎棍和稀泥,贵为C9院校,在组织专家论证,得出“男方无性骚扰行为”的结论后,为了平息舆论依旧作出处分决定,从始至终完全没有发挥应有的正向作用。
综上,希望大家在遇到类似事件(性骚扰、诬陷)时,都能勇敢报警取证,不私下“协商”,就不容易留下网暴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