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41岁时所授专业暂停招生 大学老师的转型再出发之路

41岁时所授专业暂停招生 大学老师的转型再出发之路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于 2025-07-23 07:08:1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两年前,大学老师梁贺君所在的上海海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面临暂停招生,一时间,教学与科研方向都断裂了。

2023年,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新工科”建设战略部署,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全面启动新一轮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此次改革中,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因学科布局调整暂停招生,涉及8名专任教师的转型发展问题。

那时的梁贺君41岁,内心一度充满抗拒与迷茫,不过,他还是选择主动拥抱变革,凭借大数据专业背景和前瞻性视野,不断学习和进取,2024年底成功转型至机器人工程专业,并通过企业挂职实践实现“人工智能+远洋渔业”的产教融合。

专业停招,正视、拥抱变化

物流工程专业暂停招生,对包括梁贺君在内的老师打击不可谓不大。就梁贺君来说,他已经在物流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像《冷链物流》《食品仓储与配送》这些课程,他都教授了多年,课堂节奏、教学设计、学生反馈都驾轻就熟。突然之间要重新备课、重新规划教学方向,这种感觉很不适应。

过去这些年,他也在智慧物流、供应链优化等领域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但随着专业的调整,这些研究方向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依托,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将被搁置甚至废弃。

学院调整梁贺君到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涉及《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机器人操作系统仿真》课程,而梁贺君此前教授过《数据科学》等课程,转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不过,这是一个高度交叉融合的新工科方向,涉及机械、电气、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对他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临新挑战,他意识到,这次专业调整并不是一次被动的“撤退”,而是一次主动的“升级”。它不仅仅是岗位的变化,更是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的一次全方位重构。如果不能正视变化、拥抱变化,那就只能被时代淘汰。

为此,为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查阅大量资料,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在具有大数据分析的专业背景下,他很快就弥补了机械、电气、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短板。

升级:新的任务和产教融合

2023年11月,梁贺君前往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挂职。这段经历成为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在企业一线的工作让他真正接触到远洋渔业智能装备、远洋渔业数字化、AI大模型等前沿的应用。这次宝贵的经历更为他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行业动态、积累实战经验的平台。

41岁时所授专业暂停招生 大学老师的转型再出发之路

2025年3月,梁贺君跟船出海捕捞。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海洋大学 供图

其间,他主动到舟山、烟台、深圳等地的远洋捕捞船、渔获加工厂等生产一线,与公司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交流探讨,了解远洋渔业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痛点,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找准了方向。

“远洋渔场高精自主导航探鱼智能艇研发与应用示范”“AI国际履约助手及合规在线学习平台研发项目”“超低温蓝鳍金枪鱼高品质海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等一系列科研项目的顺利获批,成为他挂职工作的成绩单。其中,“远洋渔场高精自主导航探鱼智能艇研发与应用示范” 项目为中农发揭榜挂帅项目,旨在研发出具备高精自主导航和探鱼功能的智能艇,应用于远洋渔场,将大大提高远洋渔业的捕捞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他还获批了教委市级项目“基于AI大模型的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助手”。这些项目的成功立项,为他的科研工作注入了动力。

梁贺君汇报远洋渔业国际履约AI大模型助手项目进展。

梁贺君汇报远洋渔业国际履约AI大模型助手项目进展。

返校后,梁贺君积极投身“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主持了三门校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他尝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机器人工程深度融合,探索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模式。

这个过程中,他的感悟颇深:所谓转型,并不是放弃过去,而是将过往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整合、拓展和再创造。如今,梁贺君已逐步融入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之中,并成为渔业工程与装备团队的核心成员。

从最初的抗拒与不安,到后来的接受与适应,再到现在的热爱与投入,这是一段艰难却充实的成长之路。虽然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但他始终坚信:只有主动求变、持续学习,才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的maskpark,可能比韩国N号房更恶劣
致命的出差:一起车祸“撞碎”四个家庭
前男友把她卖给了十万人:起底跨境偷拍群的肮脏交易
世卫组织发警报!一文读懂这个席卷欧洲的新疫情
如此生活20年,直到坠入岩浆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称“要让药价降低1500%”,被批数学逻辑混乱
中国创新药出海爆单:半年已揽下660亿美元
梅根亲写回忆录揭露凯特 戴安娜的悲剧或将重演
特朗普突然拉马斯克一把:想让他的公司蓬勃发展
6名大学生选矿厂遇难 高工分析“为何救援时间长”
印度称将全力申办2036年奥运会 竞争对手有这几国
特朗普对奥巴马:有多少恨,可以胡来
特朗普试图向马斯克示好求和?马斯克不买账!
美司法部2号人物、特朗普前律师会见爱泼斯坦同伙
马克龙宣布法国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 以国不满
马克龙称法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美驻以大使公开嘲笑
俄官员:超过70国3500名外国雇佣兵参与乌军行动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欧承诺合作减缓气候变暖
乔布斯27岁模特女儿开婚前派对 哈里斯携夫捧场
三年多来首次,乌克兰为何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
中国原计划赶超SpaceX 如今越来越渺茫 关键难题是…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41岁时所授专业暂停招生 大学老师的转型再出发之路

澎湃新闻 2025-07-23 07:08:12

两年前,大学老师梁贺君所在的上海海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面临暂停招生,一时间,教学与科研方向都断裂了。

2023年,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新工科”建设战略部署,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全面启动新一轮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此次改革中,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因学科布局调整暂停招生,涉及8名专任教师的转型发展问题。

那时的梁贺君41岁,内心一度充满抗拒与迷茫,不过,他还是选择主动拥抱变革,凭借大数据专业背景和前瞻性视野,不断学习和进取,2024年底成功转型至机器人工程专业,并通过企业挂职实践实现“人工智能+远洋渔业”的产教融合。

专业停招,正视、拥抱变化

物流工程专业暂停招生,对包括梁贺君在内的老师打击不可谓不大。就梁贺君来说,他已经在物流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像《冷链物流》《食品仓储与配送》这些课程,他都教授了多年,课堂节奏、教学设计、学生反馈都驾轻就熟。突然之间要重新备课、重新规划教学方向,这种感觉很不适应。

过去这些年,他也在智慧物流、供应链优化等领域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但随着专业的调整,这些研究方向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依托,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将被搁置甚至废弃。

学院调整梁贺君到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涉及《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机器人操作系统仿真》课程,而梁贺君此前教授过《数据科学》等课程,转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不过,这是一个高度交叉融合的新工科方向,涉及机械、电气、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对他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临新挑战,他意识到,这次专业调整并不是一次被动的“撤退”,而是一次主动的“升级”。它不仅仅是岗位的变化,更是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的一次全方位重构。如果不能正视变化、拥抱变化,那就只能被时代淘汰。

为此,为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查阅大量资料,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在具有大数据分析的专业背景下,他很快就弥补了机械、电气、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短板。

升级:新的任务和产教融合

2023年11月,梁贺君前往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挂职。这段经历成为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在企业一线的工作让他真正接触到远洋渔业智能装备、远洋渔业数字化、AI大模型等前沿的应用。这次宝贵的经历更为他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行业动态、积累实战经验的平台。

41岁时所授专业暂停招生 大学老师的转型再出发之路

2025年3月,梁贺君跟船出海捕捞。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海洋大学 供图

其间,他主动到舟山、烟台、深圳等地的远洋捕捞船、渔获加工厂等生产一线,与公司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交流探讨,了解远洋渔业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痛点,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找准了方向。

“远洋渔场高精自主导航探鱼智能艇研发与应用示范”“AI国际履约助手及合规在线学习平台研发项目”“超低温蓝鳍金枪鱼高品质海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等一系列科研项目的顺利获批,成为他挂职工作的成绩单。其中,“远洋渔场高精自主导航探鱼智能艇研发与应用示范” 项目为中农发揭榜挂帅项目,旨在研发出具备高精自主导航和探鱼功能的智能艇,应用于远洋渔场,将大大提高远洋渔业的捕捞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他还获批了教委市级项目“基于AI大模型的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助手”。这些项目的成功立项,为他的科研工作注入了动力。

梁贺君汇报远洋渔业国际履约AI大模型助手项目进展。

梁贺君汇报远洋渔业国际履约AI大模型助手项目进展。

返校后,梁贺君积极投身“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主持了三门校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他尝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机器人工程深度融合,探索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模式。

这个过程中,他的感悟颇深:所谓转型,并不是放弃过去,而是将过往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整合、拓展和再创造。如今,梁贺君已逐步融入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发展之中,并成为渔业工程与装备团队的核心成员。

从最初的抗拒与不安,到后来的接受与适应,再到现在的热爱与投入,这是一段艰难却充实的成长之路。虽然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但他始终坚信:只有主动求变、持续学习,才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