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当律师变成带货主播:一场讨债生意的流量绞杀

当律师变成带货主播:一场讨债生意的流量绞杀

文章来源: 经济观察报 于 2025-07-18 23:15:1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25年6月,西北一名建材商赵胜华攥着北京某律所出具的《胜诉判决书》,站在河北一家废弃工厂的门口。

该废弃工厂的大门上贴着三张不同法院的封条——这里是他追讨127万元货款的终点,也是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承诺“保障执行”的破产处。

时间回到2024年5月,赵胜华在抖音刷到一家北京律所的推广视频:“19.9元抵扣1000元服务费!金牌团队破解执行难!”主播背后展板列着“优秀律所”称号,助手不断举起“全国办案、专案专办”的标语牌。

赵胜华动心了。

在此之前,他已寻遍自己所在小城的律所。和当地年过半百、手工记录案情的律师相比,抖音直播间里出镜的北京律师给他留下了“精英”“年轻”“高效”的初步印象。

看到上述视频一周后,赵胜华登上了去北京的飞机。

1500公里之外的北京,一家律所里正开着一场主题为“抖音运营实战”的讨论会。

年轻律师小秦举起手机拍照,记录前辈分享的直播经验PPT:不可在直播中使用“老赖”“坐牢”等词,要用“失信人”“限高消费”这类说法。

前辈提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投诉率,一个是委托量,前者降、后者升,便是年轻律师需要瞄准的目标。

很快,小秦发现,把控投诉率并非那么容易。

7月16日,北京朝阳区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从2025年开始,该惩戒委员会几乎每天都能收到针对网推律所的投诉工单。

这名委员的同行向经济观察报展示了最新一条投诉记录:“又是‘付了5万元前期费,只拿到一纸判决’的案子。三年前这类投诉每月两三起,现在日均三起起步。”

一些律所把“讨债”做成标准化生意。经济观察报记者登录抖音等平台上数家北京律所直播间,进行问询并联系后发现,仅在一周内,就有超过15家北京大型律所在这些平台24小时不间断地网推自己,且不止一家律所采用“3210收费模式”(即收费标准为立案3%、开庭2%、回款10%)。这种收费模式看似合规,却存在另附《补充协议》的情况:“若因债务人无财产终止服务,前期费用不退。”

在北京一家律所负责投放运营的负责人于先生透露,网推的商业逻辑在于“小单养团队,大单赚利润,这是线上获客的生存法则”。在其眼中:“苍蝇腿也是肉”。

投资大厦里的专业幻觉

海淀区一座投资大厦内,一家占地数百平方米的律所以玻璃幕墙分隔出敞亮的办公区。前台电子屏滚动播放着“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这是赵胜华手机视频中北京律所的样子。赵胜华觉得这里够专业、够气派。

等待对接律师出现的过程中,赵胜华再次打开抖音收藏的律所网推视频:“先付3%,立案付2%,判决后10%,专业团队助你讨回欠款!”画面中,西装革履的律师对着镜头承诺“全程保障执行”。这条推送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日均滚动投放,主打“低门槛、高回报”的债务追偿服务。

一位身着正装的女律师接待了赵胜华:“我们有专职执行团队,回款后只收10%,这是市场价。”她快速翻阅材料后称胜诉率很高。陈胜华有过一瞬间的疑虑,曾要求查验律师证,对方表示证件正在统一管理中,不便现在展示。

三日后,他第二次登门,这次律所换了一位罗姓律师出面。

该律师精准切入痛点:若债务人转移资产,可通过股权穿透调查追索。其表示可以帮赵胜华列出一套详细的财产追踪方案。

这名律师分析,赵胜华遭遇的债务纠纷非常典型——那个河北的客户拖欠货款后注销公司,法定代表人把房产转移到妻儿名下。该律师表示,对方属恶意逃债,他们很有经验,应该能追回欠款。

赵胜华被这名律师的专业术语和细节把控所折服。

第三次见面,他已经做好了签约的准备。这一次,律所又换了一名张姓男律师出面。在赵胜华看来,张律师资历更深、业务更专。

签约桌上,一份《风险代理合同》摆出分阶段收费条款:前期支付5万元基础费,回款后再抽成10%。

张律师表示,这是最低标准,后期比例可能提到15%。赵胜华仔细翻看面前的代理合同。张律师强调,赵所在城市的小律所没有他们这样的资源,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能找到北京来。

离开律所时,赵胜华碰到一名来自山东的委托人。双方私下交流后发现,律所给山东的委托人,采用的亦是“基础费+风险代理”模式:先付3.2万元前期成本(含财产调查费、差旅费),追回款再抽15%。

他与山东的委托人握手告别,临走时互相安慰:“这么专业的律所,肯定靠谱。”

建材商人被套牢

赵胜华一度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

案件起初进展顺利,法院判决债务人还款127万元。赵胜华按合同补交2%“胜诉奖励费”时,律师突然表示对方财产转移了,要启动股权穿透调查。随后,赵胜华收到律所开具的一份新账单,账单要求其追加5.8万元深度执行费。

他心生疑惑并追问细节,上述律师表示,他们发现债务人女儿名下有家公司,需要查资金流水。赵胜华心想,5万元都付了,律所不至于忽悠自己,于是再付了5.8万元。

变数来了。

三个月后,律师反馈变成:“对方提起执行异议,要等开庭。”

一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专业人士,分析该案卷宗后表示,上述“股权穿透”目标公司注册资金仅10万元,且早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执行异议”其实是债务人用一份伪造的还款协议拖延时间——此类基础核查,专业律师半小时即可识破。

法院下达的《终结本次执行裁定书》中可见:债务人名下无房无车无存款,其女儿的公司账户余额仅有632元。

当赵胜华到律所质问时,接待人为一名新律师。该律师表示:首先,他们已经尽了勤勉义务;其次,合同第17条内容是,回款取决于债务人偿付能力;第三,建议赵胜华可以再付3万元,律所申请恢复执行。

赵胜华这才翻出那份未细读的合同。在合同上密密麻麻的免责条款中,有一行字写道:“若因债务人无财产导致执行终止,前期费用不予退还。”此时,他已累计支付近11万元,约合债务金额的8.5%。

赵胜华感觉自己有点懵。他联系上了此前见过面的委托人,对方表示,自己好像也“陷进去了”。

通过辗转打听,他们发现了更多有过类似遭遇的委托人,大家建起了一个维权微信群。截至发稿,该微信群已经超过100人。

该微信群内的委托人,曾尝试多种途径维权,比如拨打北京市政热线、向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投诉、网络曝光等。但维权成功的案例不多见。

河北承德农资经销商李秀兰称,自己被律所以“查找隐蔽账户”为由收取7万元后,只拿到一份网上公开的判决书;江苏宿迁的工程承包商王建强称,其支付给律所13万元“保全加急费”,但律所错过了财产保全期限,债务人趁机转移了最后一套房产。

一名接近小秦所在律所的运营人员透露,这类网推律所有着自己特定的运营模式,比如会倾向于挑外地中小企业客户下手,因为,这类客户常常有三个特点:缺乏法律常识、追债心切、维权成本高。

该运营人员提供的律所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该所承接标的额50万元——200万元的债务委托379件,真正进入执行阶段的不足20%,而投诉退款率仅为7%。“多数人自认倒霉,毕竟来北京打官司更贵。”该运营人员说。

直播间里的“三板斧”话术

低价广告引流、话术筛选客户、分层收费“收割”——当法律服务的核心变成“转化率”,个别律所已悄然变为讨债的流水线工厂。

7月16日19时,小陈盯着抖音直播大屏上跳动的数字:“在线人数1.2万,新增粉丝83,私信咨询26条。”

小陈眼疾手快,将连麦观众的故事提炼成关键词投屏:“欠款90万”“对方转移房产”“诉讼时效只剩3个月”——这些痛点,正是直播间最好的诱饵。

负责律所投放运营的于先生表示,三年前,他所在的律所还靠合伙人酒局拉案源,如今该律所约70%的收入来自抖音。

小秦所在的律所也加入了网推投流大军。按照律所规定,每晚直播不低于3小时,每场转化不少于5单。为了这个目标,小秦所在的律所频繁购置新设备:舒尔麦克风收音、iPhone15Pro高清镜头、雅马哈声卡修饰律师嗓音,甚至给主播配了提词器滚动“紧迫话术”:“三年时效一过,证据全废!”

上述种种筹备,都是为了拼杀流量、大量获客。

“19.9元抵扣1000元服务费!不委托全额退款!”——直播间的标语牌不是摆设,而是精密计算的漏斗第一层。于先生介绍,用“低价咨询”过滤掉犹豫者,再用“执行保障”锁定目标客户。

抖音直播间内,当河南一位网友连麦律师时,于先生立刻在幕后示意律师切入“三层话术”。

第一层是“制造焦虑”:“您这案子在本地律所拖三年?再拖债务人就把股权转移了。”

第二层是展示专业:“我们能通过穿透调查追查他女儿公司的流水。”

第三层是降低门槛:“前期只收3%,回款后再付10%。”

“三板斧”下来,不到20分钟,已经有十几名网友在线付款拍单。直播律师再三感谢家人们的信任,“请您放心拍”。律师语音刚落,未露脸的团队其他人,踩点烘托气氛,大声重复:“放心拍。”

在未参透“流量绞肉机”里的生存法则前,于先生曾被上级领导拍过一次桌子。领导让他看一组数据:另一家律所单月抖音营收破百万元,远超自己所在的律所业绩。这家同行律所,靠的是早7点到晚11点的“马拉松”式直播。

于先生连夜调整策略,完整照搬同行律所“免费咨询”的由头,但限制每天20名(实际放出5个名额);复制其他律所“19.9元抵1000元”的模式,转化率上涨30%;新增“反催收免疫课”,把败诉案例包装成教学素材——这招让投诉维权率下降至7%。

深夜看着后台数据,于先生也会自问:是不是真的被流量裹挟了?但下一秒,直播间的新标语令他眼前一亮:“家人们!别等血汗钱打水漂!”在线人数很快冲到1.4万。

小陈问:“要切催泪背景音乐吗?”

于先生示意上法槌音效。因为他觉得,恐惧比同情更赚钱。

讨债流水线

整套直播流程下来,直播间的咨询者越来越多,根据于先生的经验,该场直播中,约60%的咨询者会预约线下洽谈。

等到面谈时,会由专门负责“面聊一条龙”的律所团队来接手。

真正的“筛选”在签约时才启动,无财产线索的案子会被直接拒收,避免陷入执行泥潭。

在又一次的律所总结会上,小秦学到了“新玩法”,那便是已经初具规模的“讨债流水线”作业。

律所的前辈向小秦解释,可以把业务拆解成“工业流水线”,前端由直播团队负责引流,靠情感故事等切片短视频投流,单条制作成本控制在500元以内。

中台则由人工智能“套电机器人”自动回复私信,按欠款金额给客户贴标签,涉诉5万元以下推“非诉套餐”,50万元以上启动VIP服务。

后端由律所内律师跟上,年轻律师月均处理80起案子,核心工作包括批量撰写格式化诉状等。

上述惩戒委员会的委员也发现了这类网推律所的“讨债生意经”,逻辑在于分层“收割”,小标案件是真正的利润奶牛。先以一些网推律所推出的29.9元套餐为例,成本接近于零,年轻律师用模板1小时处理10单。

随后,再用深度执行来加戏,对5万元以上的案件,必追加“财产穿透调查费”(如赵胜华案中的5.8万元)。

此外,还可通过风险转嫁条款,埋下“债务人无财产则前期费不退”的隐蔽内容。

从2024年至今,小秦所在的律所,已经靠上述模式营收接近千万元,但真正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件不足20%。

他甄别发现,直播间宣称的“含金量30页方案”,成本打印费为6.2元,律师审签耗时约3分钟,靠着“29.9元走非诉”的吆喝,这类小标案件每月贡献超过律所五成以上的营收。

以上,便是“29.9元套餐”的赚钱关键所在。

经济观察报联系多家律所后获悉,已有律所开发出“反催收免疫系统”。当客户质疑效果时,客服会立即推送“防反催收指南”课程,把败诉案例包装成“对方太狡猾”的教学素材。

行业的异化

像赵胜华这样具有“讨债”需求的人很多,他们成为个别网推律所的目标客户。

根据贝哲斯咨询调研报告,中国的债务市场规模庞大,催收行业正在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催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律师行业的整体竞争正在加剧。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全国执业律师人数达到70多万人,较2017年36.5万多人增长了一倍。

上述惩戒委员会委员分析,随着律师数量的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案源的获取难度在增加,获取方式已难以满足众多律师的需求。

他正在关注个别网推律所围猎讨债生意的现象。在他眼中,这是律师行业生态的一种“异化”发展。

他认为很致命的一个问题是责任切割。

他翻出行业规范性文件对比:传统律所要求主办律师全程负责,而个别网推律所把案件拆解为“销售、谈案、出庭”三环节,各环节的提成独立。

他对经济观察报说:“就像造汽车,底盘、引擎、外壳分三家厂做,最后拼出一辆纸糊的车。”

在他看来,资本算盘打得精明。至于背后的资本是哪些,他并未明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非律师不得成为合伙人。律所只能由律师创立,非律师不能成为司法局登记备案的律所合伙人。

他过去从未像今年这样,接触过这么多网推律所的投诉案例:河南商户支付13万元“财产保全加急费”,律所错过保全期致债务人转移房产;七旬老人被诱签“全风险代理”,胜诉后反被追讨5.8万元差旅费;某网推律所单月遭投诉41次,却因“已发律师函视为履职”免于处罚。

更深的危机在行业生态。

某老牌律所人士向上述惩戒委员会委员诉苦:“当事人开口就问能不能19.9元先服务?好像律所是慈善机构。”

该委员认为,流量狂欢之下,当案源转化率成为律所KPI,当律师在直播间喊着“家人们”兜售焦虑,法律服务的专业性正被流量裹挟。

更危险的信号还来自监管空白。

目前监管对“风险代理”收费仅有一定比例限制,但对“前期成本费”等变相收费尚无界定。

这恰是个别网推律所收割的黄金地带。

截至发稿,在赵胜华手机里,律所的直播间仍在推送广告。主播举着新标语牌喊道:“家人们!财产转移不用怕,我们有专业破解方案!”背景屏幕滚动的“成功案例”中,一行小字标注着:“案件均有财产可供执行。”

在于先生的办公桌上,《抖音运营实战手册》压着《律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这两本书的最上面,一张A4纸上打印着该律所的最新投流数据:每日烧钱数万,换回翻几番的经济收益。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宗馥莉:上岸第一剑,先斩老父亲
黄仁勋急了!英伟达H20解禁,却已挡不住“中国芯”
63岁阿汤哥和女友乘游艇放松,37岁安娜穿吊带裙
宗庆后遗产案新进展,这次国资大股东不忍了!
祸从口出!ASML一句话致使市值蒸发300亿美元




24小时讨论排行

CSGO Zeus不雅影片延烧! 传当事女大生遭惩处后坠楼
马斯克连发35条贴文:抨击特朗普“掩盖爱泼斯坦案”
当不确定摆在眼前,他们为何仍然选择赴美留学?
特朗普起诉默多克和新闻集团 索赔百亿美元
马克龙泽连斯基通话,更多幻影战机将进入俄乌战场
接收31名离美研究者,马克龙真从美国抢到了人
爱泼斯坦门,成了特朗普的大麻烦
特朗普:这语言最难学 我不会模仿 会引起很大混乱
特朗普自称“从不画画” 但他的许多简笔画都在拍卖
宗庆后未在香港设立家族信托?律师分析三种可能
丹麦议会高票通过法案,格陵兰岛主权易主?
爸爸是清华博士,但娃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
18亿美元的隐秘信托,宗馥莉如何用110万就击穿了?
与多名高僧有染的35岁女子被捕入狱,和住持育一子
博索纳罗:被强制戴电子脚镣无比屈辱 我已经70了
大连工业大学女生被退学:一场“有损国格”的交往风波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当律师变成带货主播:一场讨债生意的流量绞杀

经济观察报 2025-07-18 23:15:16

2025年6月,西北一名建材商赵胜华攥着北京某律所出具的《胜诉判决书》,站在河北一家废弃工厂的门口。

该废弃工厂的大门上贴着三张不同法院的封条——这里是他追讨127万元货款的终点,也是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承诺“保障执行”的破产处。

时间回到2024年5月,赵胜华在抖音刷到一家北京律所的推广视频:“19.9元抵扣1000元服务费!金牌团队破解执行难!”主播背后展板列着“优秀律所”称号,助手不断举起“全国办案、专案专办”的标语牌。

赵胜华动心了。

在此之前,他已寻遍自己所在小城的律所。和当地年过半百、手工记录案情的律师相比,抖音直播间里出镜的北京律师给他留下了“精英”“年轻”“高效”的初步印象。

看到上述视频一周后,赵胜华登上了去北京的飞机。

1500公里之外的北京,一家律所里正开着一场主题为“抖音运营实战”的讨论会。

年轻律师小秦举起手机拍照,记录前辈分享的直播经验PPT:不可在直播中使用“老赖”“坐牢”等词,要用“失信人”“限高消费”这类说法。

前辈提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投诉率,一个是委托量,前者降、后者升,便是年轻律师需要瞄准的目标。

很快,小秦发现,把控投诉率并非那么容易。

7月16日,北京朝阳区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从2025年开始,该惩戒委员会几乎每天都能收到针对网推律所的投诉工单。

这名委员的同行向经济观察报展示了最新一条投诉记录:“又是‘付了5万元前期费,只拿到一纸判决’的案子。三年前这类投诉每月两三起,现在日均三起起步。”

一些律所把“讨债”做成标准化生意。经济观察报记者登录抖音等平台上数家北京律所直播间,进行问询并联系后发现,仅在一周内,就有超过15家北京大型律所在这些平台24小时不间断地网推自己,且不止一家律所采用“3210收费模式”(即收费标准为立案3%、开庭2%、回款10%)。这种收费模式看似合规,却存在另附《补充协议》的情况:“若因债务人无财产终止服务,前期费用不退。”

在北京一家律所负责投放运营的负责人于先生透露,网推的商业逻辑在于“小单养团队,大单赚利润,这是线上获客的生存法则”。在其眼中:“苍蝇腿也是肉”。

投资大厦里的专业幻觉

海淀区一座投资大厦内,一家占地数百平方米的律所以玻璃幕墙分隔出敞亮的办公区。前台电子屏滚动播放着“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这是赵胜华手机视频中北京律所的样子。赵胜华觉得这里够专业、够气派。

等待对接律师出现的过程中,赵胜华再次打开抖音收藏的律所网推视频:“先付3%,立案付2%,判决后10%,专业团队助你讨回欠款!”画面中,西装革履的律师对着镜头承诺“全程保障执行”。这条推送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日均滚动投放,主打“低门槛、高回报”的债务追偿服务。

一位身着正装的女律师接待了赵胜华:“我们有专职执行团队,回款后只收10%,这是市场价。”她快速翻阅材料后称胜诉率很高。陈胜华有过一瞬间的疑虑,曾要求查验律师证,对方表示证件正在统一管理中,不便现在展示。

三日后,他第二次登门,这次律所换了一位罗姓律师出面。

该律师精准切入痛点:若债务人转移资产,可通过股权穿透调查追索。其表示可以帮赵胜华列出一套详细的财产追踪方案。

这名律师分析,赵胜华遭遇的债务纠纷非常典型——那个河北的客户拖欠货款后注销公司,法定代表人把房产转移到妻儿名下。该律师表示,对方属恶意逃债,他们很有经验,应该能追回欠款。

赵胜华被这名律师的专业术语和细节把控所折服。

第三次见面,他已经做好了签约的准备。这一次,律所又换了一名张姓男律师出面。在赵胜华看来,张律师资历更深、业务更专。

签约桌上,一份《风险代理合同》摆出分阶段收费条款:前期支付5万元基础费,回款后再抽成10%。

张律师表示,这是最低标准,后期比例可能提到15%。赵胜华仔细翻看面前的代理合同。张律师强调,赵所在城市的小律所没有他们这样的资源,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能找到北京来。

离开律所时,赵胜华碰到一名来自山东的委托人。双方私下交流后发现,律所给山东的委托人,采用的亦是“基础费+风险代理”模式:先付3.2万元前期成本(含财产调查费、差旅费),追回款再抽15%。

他与山东的委托人握手告别,临走时互相安慰:“这么专业的律所,肯定靠谱。”

建材商人被套牢

赵胜华一度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

案件起初进展顺利,法院判决债务人还款127万元。赵胜华按合同补交2%“胜诉奖励费”时,律师突然表示对方财产转移了,要启动股权穿透调查。随后,赵胜华收到律所开具的一份新账单,账单要求其追加5.8万元深度执行费。

他心生疑惑并追问细节,上述律师表示,他们发现债务人女儿名下有家公司,需要查资金流水。赵胜华心想,5万元都付了,律所不至于忽悠自己,于是再付了5.8万元。

变数来了。

三个月后,律师反馈变成:“对方提起执行异议,要等开庭。”

一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专业人士,分析该案卷宗后表示,上述“股权穿透”目标公司注册资金仅10万元,且早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执行异议”其实是债务人用一份伪造的还款协议拖延时间——此类基础核查,专业律师半小时即可识破。

法院下达的《终结本次执行裁定书》中可见:债务人名下无房无车无存款,其女儿的公司账户余额仅有632元。

当赵胜华到律所质问时,接待人为一名新律师。该律师表示:首先,他们已经尽了勤勉义务;其次,合同第17条内容是,回款取决于债务人偿付能力;第三,建议赵胜华可以再付3万元,律所申请恢复执行。

赵胜华这才翻出那份未细读的合同。在合同上密密麻麻的免责条款中,有一行字写道:“若因债务人无财产导致执行终止,前期费用不予退还。”此时,他已累计支付近11万元,约合债务金额的8.5%。

赵胜华感觉自己有点懵。他联系上了此前见过面的委托人,对方表示,自己好像也“陷进去了”。

通过辗转打听,他们发现了更多有过类似遭遇的委托人,大家建起了一个维权微信群。截至发稿,该微信群已经超过100人。

该微信群内的委托人,曾尝试多种途径维权,比如拨打北京市政热线、向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投诉、网络曝光等。但维权成功的案例不多见。

河北承德农资经销商李秀兰称,自己被律所以“查找隐蔽账户”为由收取7万元后,只拿到一份网上公开的判决书;江苏宿迁的工程承包商王建强称,其支付给律所13万元“保全加急费”,但律所错过了财产保全期限,债务人趁机转移了最后一套房产。

一名接近小秦所在律所的运营人员透露,这类网推律所有着自己特定的运营模式,比如会倾向于挑外地中小企业客户下手,因为,这类客户常常有三个特点:缺乏法律常识、追债心切、维权成本高。

该运营人员提供的律所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该所承接标的额50万元——200万元的债务委托379件,真正进入执行阶段的不足20%,而投诉退款率仅为7%。“多数人自认倒霉,毕竟来北京打官司更贵。”该运营人员说。

直播间里的“三板斧”话术

低价广告引流、话术筛选客户、分层收费“收割”——当法律服务的核心变成“转化率”,个别律所已悄然变为讨债的流水线工厂。

7月16日19时,小陈盯着抖音直播大屏上跳动的数字:“在线人数1.2万,新增粉丝83,私信咨询26条。”

小陈眼疾手快,将连麦观众的故事提炼成关键词投屏:“欠款90万”“对方转移房产”“诉讼时效只剩3个月”——这些痛点,正是直播间最好的诱饵。

负责律所投放运营的于先生表示,三年前,他所在的律所还靠合伙人酒局拉案源,如今该律所约70%的收入来自抖音。

小秦所在的律所也加入了网推投流大军。按照律所规定,每晚直播不低于3小时,每场转化不少于5单。为了这个目标,小秦所在的律所频繁购置新设备:舒尔麦克风收音、iPhone15Pro高清镜头、雅马哈声卡修饰律师嗓音,甚至给主播配了提词器滚动“紧迫话术”:“三年时效一过,证据全废!”

上述种种筹备,都是为了拼杀流量、大量获客。

“19.9元抵扣1000元服务费!不委托全额退款!”——直播间的标语牌不是摆设,而是精密计算的漏斗第一层。于先生介绍,用“低价咨询”过滤掉犹豫者,再用“执行保障”锁定目标客户。

抖音直播间内,当河南一位网友连麦律师时,于先生立刻在幕后示意律师切入“三层话术”。

第一层是“制造焦虑”:“您这案子在本地律所拖三年?再拖债务人就把股权转移了。”

第二层是展示专业:“我们能通过穿透调查追查他女儿公司的流水。”

第三层是降低门槛:“前期只收3%,回款后再付10%。”

“三板斧”下来,不到20分钟,已经有十几名网友在线付款拍单。直播律师再三感谢家人们的信任,“请您放心拍”。律师语音刚落,未露脸的团队其他人,踩点烘托气氛,大声重复:“放心拍。”

在未参透“流量绞肉机”里的生存法则前,于先生曾被上级领导拍过一次桌子。领导让他看一组数据:另一家律所单月抖音营收破百万元,远超自己所在的律所业绩。这家同行律所,靠的是早7点到晚11点的“马拉松”式直播。

于先生连夜调整策略,完整照搬同行律所“免费咨询”的由头,但限制每天20名(实际放出5个名额);复制其他律所“19.9元抵1000元”的模式,转化率上涨30%;新增“反催收免疫课”,把败诉案例包装成教学素材——这招让投诉维权率下降至7%。

深夜看着后台数据,于先生也会自问:是不是真的被流量裹挟了?但下一秒,直播间的新标语令他眼前一亮:“家人们!别等血汗钱打水漂!”在线人数很快冲到1.4万。

小陈问:“要切催泪背景音乐吗?”

于先生示意上法槌音效。因为他觉得,恐惧比同情更赚钱。

讨债流水线

整套直播流程下来,直播间的咨询者越来越多,根据于先生的经验,该场直播中,约60%的咨询者会预约线下洽谈。

等到面谈时,会由专门负责“面聊一条龙”的律所团队来接手。

真正的“筛选”在签约时才启动,无财产线索的案子会被直接拒收,避免陷入执行泥潭。

在又一次的律所总结会上,小秦学到了“新玩法”,那便是已经初具规模的“讨债流水线”作业。

律所的前辈向小秦解释,可以把业务拆解成“工业流水线”,前端由直播团队负责引流,靠情感故事等切片短视频投流,单条制作成本控制在500元以内。

中台则由人工智能“套电机器人”自动回复私信,按欠款金额给客户贴标签,涉诉5万元以下推“非诉套餐”,50万元以上启动VIP服务。

后端由律所内律师跟上,年轻律师月均处理80起案子,核心工作包括批量撰写格式化诉状等。

上述惩戒委员会的委员也发现了这类网推律所的“讨债生意经”,逻辑在于分层“收割”,小标案件是真正的利润奶牛。先以一些网推律所推出的29.9元套餐为例,成本接近于零,年轻律师用模板1小时处理10单。

随后,再用深度执行来加戏,对5万元以上的案件,必追加“财产穿透调查费”(如赵胜华案中的5.8万元)。

此外,还可通过风险转嫁条款,埋下“债务人无财产则前期费不退”的隐蔽内容。

从2024年至今,小秦所在的律所,已经靠上述模式营收接近千万元,但真正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件不足20%。

他甄别发现,直播间宣称的“含金量30页方案”,成本打印费为6.2元,律师审签耗时约3分钟,靠着“29.9元走非诉”的吆喝,这类小标案件每月贡献超过律所五成以上的营收。

以上,便是“29.9元套餐”的赚钱关键所在。

经济观察报联系多家律所后获悉,已有律所开发出“反催收免疫系统”。当客户质疑效果时,客服会立即推送“防反催收指南”课程,把败诉案例包装成“对方太狡猾”的教学素材。

行业的异化

像赵胜华这样具有“讨债”需求的人很多,他们成为个别网推律所的目标客户。

根据贝哲斯咨询调研报告,中国的债务市场规模庞大,催收行业正在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催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律师行业的整体竞争正在加剧。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全国执业律师人数达到70多万人,较2017年36.5万多人增长了一倍。

上述惩戒委员会委员分析,随着律师数量的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案源的获取难度在增加,获取方式已难以满足众多律师的需求。

他正在关注个别网推律所围猎讨债生意的现象。在他眼中,这是律师行业生态的一种“异化”发展。

他认为很致命的一个问题是责任切割。

他翻出行业规范性文件对比:传统律所要求主办律师全程负责,而个别网推律所把案件拆解为“销售、谈案、出庭”三环节,各环节的提成独立。

他对经济观察报说:“就像造汽车,底盘、引擎、外壳分三家厂做,最后拼出一辆纸糊的车。”

在他看来,资本算盘打得精明。至于背后的资本是哪些,他并未明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非律师不得成为合伙人。律所只能由律师创立,非律师不能成为司法局登记备案的律所合伙人。

他过去从未像今年这样,接触过这么多网推律所的投诉案例:河南商户支付13万元“财产保全加急费”,律所错过保全期致债务人转移房产;七旬老人被诱签“全风险代理”,胜诉后反被追讨5.8万元差旅费;某网推律所单月遭投诉41次,却因“已发律师函视为履职”免于处罚。

更深的危机在行业生态。

某老牌律所人士向上述惩戒委员会委员诉苦:“当事人开口就问能不能19.9元先服务?好像律所是慈善机构。”

该委员认为,流量狂欢之下,当案源转化率成为律所KPI,当律师在直播间喊着“家人们”兜售焦虑,法律服务的专业性正被流量裹挟。

更危险的信号还来自监管空白。

目前监管对“风险代理”收费仅有一定比例限制,但对“前期成本费”等变相收费尚无界定。

这恰是个别网推律所收割的黄金地带。

截至发稿,在赵胜华手机里,律所的直播间仍在推送广告。主播举着新标语牌喊道:“家人们!财产转移不用怕,我们有专业破解方案!”背景屏幕滚动的“成功案例”中,一行小字标注着:“案件均有财产可供执行。”

在于先生的办公桌上,《抖音运营实战手册》压着《律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这两本书的最上面,一张A4纸上打印着该律所的最新投流数据:每日烧钱数万,换回翻几番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