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1个月200多次!陌生人冒用女子身份反复买退火车票

1个月200多次!陌生人冒用女子身份反复买退火车票

文章来源: 极目新闻 于 2025-07-09 22:08:2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月6日,郭女士突然收到一条12306发来的短信,说她订了一张成都南到双流机场的短途火车票,她感到很意外,查看12306的订票信息才发现,自6月以来,有人已经利用她的个人信息下单200多张火车票。

她连续几天联系12306、第三方购票平台、线下代售点,并且向多地报警,然而直到8日中午还源源不断出现订票信息。

经过多方努力,最后找到了盗用信息的人,这个情况才停止。相关机构表示,她在此过程中并未遭受实际损失,账号信用也不受影响,达不到立案标准。然而身份信息遭到这样的滥用,让她感到极度困扰。

郭女士的名下出现大量火车票订单

郭女士仔细查看这两百多个车票订单,发现是分阶段下单的。从6月1日到7月2日,车票是在线上购买,全都是松山湖北到东莞西,票价是18元,一天可以操作七八次,先订票再退票,每一次手续费是3.5元,反复几次后,最后一张票会下单不退。后来改为成都东或者成都南到双流机场的票,价格只需8元,同样是反复订退,最后买下。

线上购买火车票除了用12306,不少第三方平台也有订火车票的功能,而且可能还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这么多票是在12306平台上下的单,还是通过第三方,12306客服人员表示不清楚。

线上线下齐下单,天南海北都涉及

郭女士虽然从7月6日就发现这个情况,并且开始联系相关机构沟通处理,然而订单还是源源不断出现,而且出现新的情况,下单方式变成了线下火车票代售点。

线上订单查不到来源,她就想查线下的。经过交涉,12306客服提供了火车票代售点的大概区域,“但在那个区域有很多代售点,我向那个区域报警,警方说涉及面积太大了,必须要有准确地点才能去调查。”

为了查清真相,郭女士数日来联系了很多部门

就在来回沟通的时候,郭女士不断接到火车票订单信息,而且代售点来自天南海北,涉及到黑龙江的牡丹江市、绥芬河市,湖南株洲市、常德市、广州市等等地方。

郭女士赶到本地派出所报警,经过警方协助,终于找到一个常德代售点的具体信息。“然后我联系常德当地派出所报案,在当地警方的大力帮助下,那个售票点帮我查到下单者用的是同程旅行这个第三方平台,给他们的代售点下了这些订单。代售点接到购票信息后,通过12306系统买票。虽然是线下出票,但都是通过线上联系,并非有人在线下跑到那个窗口买票。”

郭女士虽然在同程旅行网上有账号,但已有两年没有使用过。她注销了同程旅行的账号,但警方调查发现,依然有人在同程上用她的信息订火车票。

她联系同程旅行,客服人员说在同程旅行的平台上买火车票有几种方式,可以同步12306信息购买,也可能用“优先级”更高的方式,不需要登录12306就直接可以买票。“下单者就是利用这种方式,他们也查不到具体是谁。至于我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同程旅行表示不清楚。”

紫牛新闻记者在同程旅行上看到,可以在其平台上登录12306账号购票,也可以免登录12306账号购票。在其他出行平台上买火车票,基本上也都有此类选项。

陌生人为什么能用郭女士的个人信息订火车票?她和12306客服人员反复确认过这个问题,了解到登记乘车人信息只需要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就可以。在一些线下代售点买票,也可以不刷身份证,报上号码就行。

紫牛新闻记者联系12306,工作人员也证实,添加其他乘车人的时候,只需要按平台要求填上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审核通过之后就可以订票,不需要人脸识别等进一步的实名认证。

虽然火车票信息最终会在12306上查到,但无需登录12306就能购票,大大简化了购票程序,但也让某些图谋不轨者有漏洞可钻。

没有造成实际损失,追究责任遇难题

有人推测肇事者可能是“黄牛”,他们利用软件大量盗用个人信息占座抢票,频繁锁定短途低价票买了退,退了买,可能是为了“养号”“测试”或“准备资源”,为后续的高价票代购业务铺路。

12306系统有风控机制,会监控异常行为(如频繁抢票、多账号操作)。“黄牛”盗用身份信息进行小额、高频交易,是为了让这些账号看起来“正常化”,避免被系统标记为机器人或可疑账号。而且买票需要真实身份信息,频繁买退短途票可能是一种低成本“测试”,并且制造“活跃账号库”。有些售票平台还有积分、返现或会员体系,频繁交易或许可以积累积分,兑换优惠券或优先购票权益。

12306系统对恶意占座行为有着严格地控制,如果同一个账户在当日内,取消订单达到3次(包括未支付自动取消和手动取消),系统将暂时冻结该账户的购票功能。

郭女士看到,对方用她的信息重复几次买票和退票的操作之后,最后一次不退不改签,把票买下来。

起初她以为有人会使用买下来的票,想知道是什么人坐那趟车,就向成都方面报警,乘警去调查,发现那个座位根本没有人乘坐。这样一天操作很多次,退票费累计达到数十元,但一直没有收敛,可见利润会有多高。

6日发现这个问题后,她用了整整一天时间联系各个机构投诉,“然而根本没有用,有一种投诉无门的感觉,直到报警之后才有进展。”

就在郭女士跟天南海北的机构联系交涉期间,对方还在不停地用她的身份信息买票,特别猖狂。她突然想到之前是通过线上渠道下单,于是又联系相关机构,最后追查到下单者,发现是河南开封的一个人。

8日中午12点半,他还用郭女士的信息买了一张车票,“我在那天中午1点半联系他,问他是不是弄错了信息,拿我的身份信息一个月内反复买了两百多次火车票。他说搞错了,然后挂了电话。从那之后就没有发生莫名买火车票的事。”

事情虽然暂告结束,然而郭女士却有很多不解。“12306说,这个情况对我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也不影响信誉。即使别人用这种方式订了100次退了100次,我想买票还可以下单,不会影响我的购票行为。警方表示,这些行为没给我造成什么实际损失,达不到立案标准,想追究责任只能去法院起诉。”

这件事给郭女士造成很大的困扰,“身份信息被人这样滥用,说不定在哪个环节就可能造成风险。我觉得这就跟看病一样,不能等到真的生了大病你才去医院,肯定要在平时就进行预防,堵住这种漏洞。”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要捐款打台湾的张雪峰,能不能先把该退的款退了?
中俄印同框曝光,川普贴文爆气:输给最深最黑暗的中国了
我的律师路啊,怎么就走到了尽头?
Coldplay演唱会抓包婚外情,女方要离婚了!向法院递交申请
枪口对内?川普惊曝"战争部"头号目标,锁定芝加哥




24小时讨论排行

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
乌克兰美女命丧美国游民刀下 火车上遭割喉视频曝光
是习近平起头!外媒曝他先说“现在70岁还是孩子”
美政府突袭韩厂逮捕475移民,南韩:已与美方"完成谈判"
是她,向移民局举报:现代工厂没贡献 我们被骗了
武汉大学椅子引发“媚日风暴”!遭小粉红出征被迫道歉
美媒爆料:沮丧 愤怒 困惑!川普更名国防部惹众怒
7个行业,真的顶不住了!裁员、倒闭一波接一波
“事出反常必有妖” 国内出现这6大反常现象
美最大扫荡!韩现代车厂如“战区” 员工遭上铐带走
国安部:18岁陆生赴台 被34岁学姐色诱 泄百份机密档案
CNN:川普悄安排赴韩国APEC 与习近平金正恩会晤
金正恩离华前一幕:上百学生化身小迷妹 高喊欢送欢送…
川普强硬放话“攻打芝加哥”!感受下“什么叫战争部”
美国防战略大转向?传"优先保卫本土",不再紧盯中国
前模特控与爱泼斯坦交往期间 遭川普猥亵 吁公开所有文件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1个月200多次!陌生人冒用女子身份反复买退火车票

极目新闻 2025-07-09 22:08:22

7月6日,郭女士突然收到一条12306发来的短信,说她订了一张成都南到双流机场的短途火车票,她感到很意外,查看12306的订票信息才发现,自6月以来,有人已经利用她的个人信息下单200多张火车票。

她连续几天联系12306、第三方购票平台、线下代售点,并且向多地报警,然而直到8日中午还源源不断出现订票信息。

经过多方努力,最后找到了盗用信息的人,这个情况才停止。相关机构表示,她在此过程中并未遭受实际损失,账号信用也不受影响,达不到立案标准。然而身份信息遭到这样的滥用,让她感到极度困扰。

郭女士的名下出现大量火车票订单

郭女士仔细查看这两百多个车票订单,发现是分阶段下单的。从6月1日到7月2日,车票是在线上购买,全都是松山湖北到东莞西,票价是18元,一天可以操作七八次,先订票再退票,每一次手续费是3.5元,反复几次后,最后一张票会下单不退。后来改为成都东或者成都南到双流机场的票,价格只需8元,同样是反复订退,最后买下。

线上购买火车票除了用12306,不少第三方平台也有订火车票的功能,而且可能还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这么多票是在12306平台上下的单,还是通过第三方,12306客服人员表示不清楚。

线上线下齐下单,天南海北都涉及

郭女士虽然从7月6日就发现这个情况,并且开始联系相关机构沟通处理,然而订单还是源源不断出现,而且出现新的情况,下单方式变成了线下火车票代售点。

线上订单查不到来源,她就想查线下的。经过交涉,12306客服提供了火车票代售点的大概区域,“但在那个区域有很多代售点,我向那个区域报警,警方说涉及面积太大了,必须要有准确地点才能去调查。”

为了查清真相,郭女士数日来联系了很多部门

就在来回沟通的时候,郭女士不断接到火车票订单信息,而且代售点来自天南海北,涉及到黑龙江的牡丹江市、绥芬河市,湖南株洲市、常德市、广州市等等地方。

郭女士赶到本地派出所报警,经过警方协助,终于找到一个常德代售点的具体信息。“然后我联系常德当地派出所报案,在当地警方的大力帮助下,那个售票点帮我查到下单者用的是同程旅行这个第三方平台,给他们的代售点下了这些订单。代售点接到购票信息后,通过12306系统买票。虽然是线下出票,但都是通过线上联系,并非有人在线下跑到那个窗口买票。”

郭女士虽然在同程旅行网上有账号,但已有两年没有使用过。她注销了同程旅行的账号,但警方调查发现,依然有人在同程上用她的信息订火车票。

她联系同程旅行,客服人员说在同程旅行的平台上买火车票有几种方式,可以同步12306信息购买,也可能用“优先级”更高的方式,不需要登录12306就直接可以买票。“下单者就是利用这种方式,他们也查不到具体是谁。至于我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同程旅行表示不清楚。”

紫牛新闻记者在同程旅行上看到,可以在其平台上登录12306账号购票,也可以免登录12306账号购票。在其他出行平台上买火车票,基本上也都有此类选项。

陌生人为什么能用郭女士的个人信息订火车票?她和12306客服人员反复确认过这个问题,了解到登记乘车人信息只需要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就可以。在一些线下代售点买票,也可以不刷身份证,报上号码就行。

紫牛新闻记者联系12306,工作人员也证实,添加其他乘车人的时候,只需要按平台要求填上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审核通过之后就可以订票,不需要人脸识别等进一步的实名认证。

虽然火车票信息最终会在12306上查到,但无需登录12306就能购票,大大简化了购票程序,但也让某些图谋不轨者有漏洞可钻。

没有造成实际损失,追究责任遇难题

有人推测肇事者可能是“黄牛”,他们利用软件大量盗用个人信息占座抢票,频繁锁定短途低价票买了退,退了买,可能是为了“养号”“测试”或“准备资源”,为后续的高价票代购业务铺路。

12306系统有风控机制,会监控异常行为(如频繁抢票、多账号操作)。“黄牛”盗用身份信息进行小额、高频交易,是为了让这些账号看起来“正常化”,避免被系统标记为机器人或可疑账号。而且买票需要真实身份信息,频繁买退短途票可能是一种低成本“测试”,并且制造“活跃账号库”。有些售票平台还有积分、返现或会员体系,频繁交易或许可以积累积分,兑换优惠券或优先购票权益。

12306系统对恶意占座行为有着严格地控制,如果同一个账户在当日内,取消订单达到3次(包括未支付自动取消和手动取消),系统将暂时冻结该账户的购票功能。

郭女士看到,对方用她的信息重复几次买票和退票的操作之后,最后一次不退不改签,把票买下来。

起初她以为有人会使用买下来的票,想知道是什么人坐那趟车,就向成都方面报警,乘警去调查,发现那个座位根本没有人乘坐。这样一天操作很多次,退票费累计达到数十元,但一直没有收敛,可见利润会有多高。

6日发现这个问题后,她用了整整一天时间联系各个机构投诉,“然而根本没有用,有一种投诉无门的感觉,直到报警之后才有进展。”

就在郭女士跟天南海北的机构联系交涉期间,对方还在不停地用她的身份信息买票,特别猖狂。她突然想到之前是通过线上渠道下单,于是又联系相关机构,最后追查到下单者,发现是河南开封的一个人。

8日中午12点半,他还用郭女士的信息买了一张车票,“我在那天中午1点半联系他,问他是不是弄错了信息,拿我的身份信息一个月内反复买了两百多次火车票。他说搞错了,然后挂了电话。从那之后就没有发生莫名买火车票的事。”

事情虽然暂告结束,然而郭女士却有很多不解。“12306说,这个情况对我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也不影响信誉。即使别人用这种方式订了100次退了100次,我想买票还可以下单,不会影响我的购票行为。警方表示,这些行为没给我造成什么实际损失,达不到立案标准,想追究责任只能去法院起诉。”

这件事给郭女士造成很大的困扰,“身份信息被人这样滥用,说不定在哪个环节就可能造成风险。我觉得这就跟看病一样,不能等到真的生了大病你才去医院,肯定要在平时就进行预防,堵住这种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