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女子在三亚被咬伤身亡 暴露当地应急医疗薄弱环节

女子在三亚被咬伤身亡 暴露当地应急医疗薄弱环节

文章来源: 法治日报 于 2025-06-04 06:58:2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6月3日晚,海南省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通报“一游客在三亚被不明物咬伤,自行前往医院就诊,先后经三亚中心医院和某战区医院救治无效后死亡”一事。

6月2日凌晨0时许游客付淇某某步行回酒店途中被不明物咬伤并流血,回酒店简单消毒并处理伤口后,打的士于01:05到达三亚中心医院,自述因“不明生物咬伤后恶心呕吐右下肢麻木1小时”来院就诊,后转至某战区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对此,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于6月3日凌晨02:26组织三亚中心医院、某战区医院相关负责人及市应急、公安、文旅等部门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当面沟通交流。

目前,调查组已将涉及的两家医院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封存,并联合省级专家组正加紧开展调查处理和逝者善后、家属安抚等工作。

两个针眼大小的点状伤口,四小时辗转两家医院,一个27岁生命的消逝,暴露出“热带旅游天堂”——三亚市的蛇虫防治漏洞。

当前,三亚正值夏季高温强降雨交替季节,湿热环境使蛇虫活动进入活跃期。有农技专家曾指出,这种气候条件“极易发生病虫害”,同样为蛇类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此前,三亚湾、大东海等三亚市滨海区域,不明虫类叮咬问题长期困扰居民游客。曾有人反映被叮咬后出现奇痒无比的红点,疤痕甚至“两个月不见消除”。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确认,这类丘疹性荨麻疹主要由臭虫、跳蚤、蚊虫、螨等昆虫叮咬引起,常见于“植被茂密的绿地”。这与付淇某某遭遇袭击的绿化带环境特征高度吻合。

尽管专家建议民众在植被茂密区域穿长衣长裤、避免皮肤暴露,但旅游城市特性导致游客防范意识普遍不足。付淇某某与男友初到三亚当晚即遭遇不幸,凸显了旅游安全警示的缺位。

付淇某某的悲剧,也暴露了应急医疗体系的薄弱环节。首诊医院虽被明确告知可能遭蛇咬,医护人员仍耗时三小时左右才做出毒蛇伤情判断并建议转院。据蛇类研究专家指出:“神经毒类蛇咬伤,抢救黄金期都很短。”

早在2024年1月,海南省政协委员刘泽林在海南两会上表示,海南有74种蛇类,其中27种是毒蛇。在热带旅游城市三亚,蛇虫活动频繁并非偶然。刘泽林提出了《关于建立全省统一的蛇咬伤规范救治网络的建议》。

海南省卫健委2024年印发《关于加强蛇伤规范救治网络建设工作的通知》和《蛇咬伤诊疗规范》,对海南省8家蛇伤救治中心授牌,并公布全省27家医院配备了抗蛇毒血清(包括三亚3所医院:三亚市中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但政策落地效果存疑。由于法规执行缺乏刚性约束,或导致救治网络建设进展缓慢。为此,构建有效的虫蛇防治法治体系需多维度推进:

完善预防警示制度。旅游景区应依法设立清晰的风险警示标识,尤其在蛇类活跃区域。酒店、民宿、饭店等作为旅游服务提供者,应当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建立资源保障机制。针对抗蛇毒血清短缺问题,可探索区域性集中储备模式,由省级财政支持保障基础储备量。同时建立血清应急调配机制,确保救命药物在关键时刻可用。在血清生产环节,应通过税收优惠、生产补贴等政策工具激励企业保障基本生产。

构建标准化救治网络。推动蛇伤救治中心认证制度,推动医院配备抗蛇毒血清全覆盖,确保每家中心、每个医院具备标准化救治能力。

强化应急教育体系。将虫蛇防范知识纳入旅游安全宣传体系,通过酒店入住提示、景区公告、交通站点视频等多渠道普及。

三亚市政府在事发后迅速成立调查组,封存两家医院病历资料,组织多部门与家属沟通,展现了积极的危机应对态度。但常态化法治建设比危机应对更为重要。

法律专家表示,地方政府应制定《公共场所蛇虫防治管理办法》,明确景区、酒店等场所的定期防治责任。建立虫蛇伤害监测报告制度,实现风险预警与资源调配的科学化。同时完善医疗急救规范,立法明确首诊医院的评估转诊义务和时限要求。

付淇某某回酒店300米的道路,成了永远无法走完的距离。付淇某某的遭遇不是孤例,类似风险长期存在。

三亚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付淇某某遇袭事件暴露了“旅游经济与公共安全的失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亚加快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步伐。

蛇虫防治的法治化建设莫让生命等待。当又一个旅游旺季来临,三亚各网红海滩上将再次游人如织,而只有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和高效的应急医疗网络,用法治思维构建预防、救治、补偿一体化长效机制,才能真正保障游客安全行走在充满热带风情的夜晚。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的maskpark,可能比韩国N号房更恶劣
致命的出差:一起车祸“撞碎”四个家庭
前男友把她卖给了十万人:起底跨境偷拍群的肮脏交易
世卫组织发警报!一文读懂这个席卷欧洲的新疫情
有两家良心媒体已经把“溺亡”改为“遇难”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称“要让药价降低1500%”,被批数学逻辑混乱
美国海关突发提醒:绿卡持有者未随身携带是犯法!
中国创新药出海爆单:半年已揽下660亿美元
特朗普突然拉马斯克一把:想让他的公司蓬勃发展
如此生活20年,直到坠入岩浆
梅根亲写回忆录揭露凯特 戴安娜的悲剧或将重演
6名大学生选矿厂遇难 高工分析“为何救援时间长”
印度称将全力申办2036年奥运会 竞争对手有这几国
中国原计划赶超SpaceX 如今越来越渺茫 关键难题是…
特朗普对奥巴马:有多少恨,可以胡来
美司法部2号人物、特朗普前律师会见爱泼斯坦同伙
特朗普试图向马斯克示好求和?马斯克不买账!
马克龙宣布法国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 以国不满
马克龙称法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美驻以大使公开嘲笑
俄官员:超过70国3500名外国雇佣兵参与乌军行动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欧承诺合作减缓气候变暖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女子在三亚被咬伤身亡 暴露当地应急医疗薄弱环节

法治日报 2025-06-04 06:58:24

6月3日晚,海南省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通报“一游客在三亚被不明物咬伤,自行前往医院就诊,先后经三亚中心医院和某战区医院救治无效后死亡”一事。

6月2日凌晨0时许游客付淇某某步行回酒店途中被不明物咬伤并流血,回酒店简单消毒并处理伤口后,打的士于01:05到达三亚中心医院,自述因“不明生物咬伤后恶心呕吐右下肢麻木1小时”来院就诊,后转至某战区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对此,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于6月3日凌晨02:26组织三亚中心医院、某战区医院相关负责人及市应急、公安、文旅等部门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当面沟通交流。

目前,调查组已将涉及的两家医院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封存,并联合省级专家组正加紧开展调查处理和逝者善后、家属安抚等工作。

两个针眼大小的点状伤口,四小时辗转两家医院,一个27岁生命的消逝,暴露出“热带旅游天堂”——三亚市的蛇虫防治漏洞。

当前,三亚正值夏季高温强降雨交替季节,湿热环境使蛇虫活动进入活跃期。有农技专家曾指出,这种气候条件“极易发生病虫害”,同样为蛇类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此前,三亚湾、大东海等三亚市滨海区域,不明虫类叮咬问题长期困扰居民游客。曾有人反映被叮咬后出现奇痒无比的红点,疤痕甚至“两个月不见消除”。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确认,这类丘疹性荨麻疹主要由臭虫、跳蚤、蚊虫、螨等昆虫叮咬引起,常见于“植被茂密的绿地”。这与付淇某某遭遇袭击的绿化带环境特征高度吻合。

尽管专家建议民众在植被茂密区域穿长衣长裤、避免皮肤暴露,但旅游城市特性导致游客防范意识普遍不足。付淇某某与男友初到三亚当晚即遭遇不幸,凸显了旅游安全警示的缺位。

付淇某某的悲剧,也暴露了应急医疗体系的薄弱环节。首诊医院虽被明确告知可能遭蛇咬,医护人员仍耗时三小时左右才做出毒蛇伤情判断并建议转院。据蛇类研究专家指出:“神经毒类蛇咬伤,抢救黄金期都很短。”

早在2024年1月,海南省政协委员刘泽林在海南两会上表示,海南有74种蛇类,其中27种是毒蛇。在热带旅游城市三亚,蛇虫活动频繁并非偶然。刘泽林提出了《关于建立全省统一的蛇咬伤规范救治网络的建议》。

海南省卫健委2024年印发《关于加强蛇伤规范救治网络建设工作的通知》和《蛇咬伤诊疗规范》,对海南省8家蛇伤救治中心授牌,并公布全省27家医院配备了抗蛇毒血清(包括三亚3所医院:三亚市中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但政策落地效果存疑。由于法规执行缺乏刚性约束,或导致救治网络建设进展缓慢。为此,构建有效的虫蛇防治法治体系需多维度推进:

完善预防警示制度。旅游景区应依法设立清晰的风险警示标识,尤其在蛇类活跃区域。酒店、民宿、饭店等作为旅游服务提供者,应当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建立资源保障机制。针对抗蛇毒血清短缺问题,可探索区域性集中储备模式,由省级财政支持保障基础储备量。同时建立血清应急调配机制,确保救命药物在关键时刻可用。在血清生产环节,应通过税收优惠、生产补贴等政策工具激励企业保障基本生产。

构建标准化救治网络。推动蛇伤救治中心认证制度,推动医院配备抗蛇毒血清全覆盖,确保每家中心、每个医院具备标准化救治能力。

强化应急教育体系。将虫蛇防范知识纳入旅游安全宣传体系,通过酒店入住提示、景区公告、交通站点视频等多渠道普及。

三亚市政府在事发后迅速成立调查组,封存两家医院病历资料,组织多部门与家属沟通,展现了积极的危机应对态度。但常态化法治建设比危机应对更为重要。

法律专家表示,地方政府应制定《公共场所蛇虫防治管理办法》,明确景区、酒店等场所的定期防治责任。建立虫蛇伤害监测报告制度,实现风险预警与资源调配的科学化。同时完善医疗急救规范,立法明确首诊医院的评估转诊义务和时限要求。

付淇某某回酒店300米的道路,成了永远无法走完的距离。付淇某某的遭遇不是孤例,类似风险长期存在。

三亚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付淇某某遇袭事件暴露了“旅游经济与公共安全的失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亚加快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步伐。

蛇虫防治的法治化建设莫让生命等待。当又一个旅游旺季来临,三亚各网红海滩上将再次游人如织,而只有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和高效的应急医疗网络,用法治思维构建预防、救治、补偿一体化长效机制,才能真正保障游客安全行走在充满热带风情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