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结束乌克兰战争的问题上,特朗普的声明和社交媒体帖子已经变得毫无意义。达成停火与和平协议的希望日渐渺茫,能否实现将取决于他最终能否采取行动,强化他在周末对俄总统普京的口头抨击。
克里姆林宫赌他不会这样做。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最猛烈的无人机袭击,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强硬表态,克里姆林宫却对此轻描淡写,称这是"情绪过载"的表现。经验表明,普京可以无视这位美国总统的虚张声势。毕竟,特朗普周一在"真实社交"上批评这位俄罗斯领导人是"疯子",同时也不忘以他特有的方式谴责受害者——乌克兰和泽连斯基。
尽管如此,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击不断升级,这似乎是对特朗普的蓄意试探。一周前,特朗普与普京进行了被大肆宣传的通话,尽管白宫极力渲染,但通话并未在和平方面取得任何进展。
如果特朗普准备放弃被普京不断戏耍的尴尬立场,他可以采取两种途径——
第一,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尽管他此前辩称这会阻碍外交努力。上周日在新泽西州面对记者时,他承认这"绝对"是考虑选项之一。特朗普还可以效仿拜登,要求国会批准向乌克兰运送新一批武器。
但这一选择将意味着重大政策转向,在政治上会令其难堪——因为反对向乌克兰提供数百亿美援正是他第二次竞选总统的核心主张。这也将迫使他承认一个事实:和多位前任总统一样,他自以为能驾驭普京的信念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这正是乌克兰及其欧洲盟友所担忧的。特朗普可能撒手不管,宣称"双方都无意和平,美国该抽身了"。俄罗斯将趁机推进,从而为欧洲安全格局和美国战略收缩开创灾难性先例。
这绝非理论推演。"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中的孤立主义倾向,使得国务卿鲁比奥和副总统JD·万斯近期暗示美国可能后退的表态,听起来不像单纯的谈判策略。
而解读特朗普周一在"真实社交"帖文的另一种视角是:这或许是为美国撤出做舆论铺垫。"如果我是当时的总统,这场战争根本不会爆发。这是泽连斯基、普京和拜登的战争,不是'特朗普的战争'",特朗普写道。
美国采取更强硬行动的理由
特朗普可能改变主意的关键原因在于:他此前夸口"24小时内结束战争"的豪言已被证明是幻想,其政治信誉正面临危机。
特朗普的一个选择是实施对俄二级制裁,针对那些仍与莫斯科保持商业往来的金融机构、企业等实体。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与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已提出新法案,拟对继续与俄交易的国家实施严厉制裁。该法案已获81名议员联署,意味着只要特朗普首肯即可快速通过,向俄释放强硬信号。特朗普还可通过捐赠或出售更多"爱国者"导弹强化乌克兰防空系统,以应对与无人机夜袭于巡航导弹形成的“组合拳”威胁。
将战争升级为俄西方直接对抗的风险不容忽视——这曾是拜登政府的重要顾虑,前任总统对俄罗斯红线的缓慢试探屡遭诟病。但相比之下,特朗普的谨慎甚至让拜登显得像鹰派。
或许普京终于触发了特朗普迟来的醒悟。美国前驻乌克兰大使威廉·泰勒指出:"特朗普政府此前也有过愤怒表态甚至制裁威胁,但均未落实。关键在于这次是否会有实际行动——不仅是制裁,还包括对乌军援。"
退役陆军少校迈克·莱昂斯认为,特朗普可能在为自己创造政治空间:"他在'真实社交'的发言既是说给普京听,更是试探美国民众对其加深介入乌战的态度。当初他以为这是简单算术题,现在发现是道难题。"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越南访问时透露,经近期与特朗普通话后,他认为这位美国总统已意识到"普京所谓'准备和谈'的承诺纯属谎言"。德国总理默茨则强硬表态,宣布取消对乌使用欧洲武器的射程限制(可能允许打击俄纵深目标),不过是否代表政策转变尚待确认。
欧洲盟友似乎察觉到契机——数月来他们推动普京接受停火的努力屡遭特朗普掣肘,如今或可扭转其立场。但一位欧洲外交官坦言,尚无法判断特朗普对普京的谴责是否预示政策转向,但欧洲显然对加强制裁充满期待。
轻信特朗普周末的强硬表态是危险的。这些言论更多是政治应对策略:既能搪塞记者关于乌克兰最新战况的追问,又能在阵亡将士纪念日收获"对普京强硬"的新闻标题。但近年经验表明,这位总统的热度往往转瞬即逝。
前美国国家情报高官贝丝·桑纳的评论一针见血:"空谈无益,我们等待的是实际行动。必须向问题制造方施压。"她直言:"普京根本不信特朗普会动真格。"